分享

良夜灯光簇如豆

 江边风 2012-12-03
良夜灯光簇如豆
——温州博物馆馆藏精品灯具赏析
2012-11-19

谢忠簿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在不断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点亮黑夜、散播光明的灯具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这些看似平凡普通的灯具在照亮人类文明之路的同时,也包含着人类对美学的理解和追求,其中许多的灯具还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温州博物馆收藏的灯具比较丰富,从材质上分有瓷质的、青铜质的、锡质的;从造型上分有烛台、油灯、行灯等。本文介绍几件温州博物馆收藏的精品灯具文物,与大家共同品赏这些别具匠心的良夜“明灯”,想象着这些灯具点亮后所绽放的古老神秘而又绚丽缤纷的迷人光芒,感受灯具文化的博大精深。

两千多岁的“老爷灯”: 汉代蛇柄青铜灯盏

从大小来看,它确实较小,高2.1厘米,口径8.6厘米。从历史来看,它又是一件“老爷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造型上看,灯柄犹如一只蛇的头部,只见它微微抬头,双目注视前方,十分生动。灯盘呈圆形,腹较浅。汉代的灯主要以脂膏为燃料,一般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使用时将灯炷缚成束状,浸在油脂里点燃照明,古人称其为“膏烛”。灯炷以剥去麻皮后的麻秸制成。这盏古老的青铜灯小巧朴素,实用方便,显现出独特的魅力。灯盏上斑驳的锈迹饱含着历史残留下的痕迹,见证着人世沧桑。

既威武又温顺的“狮子”: 西晋青瓷狮形烛台

高8.6厘米,长12.5厘米,1965年1月温州市郊太平岭出土。造型如同一只跪卧的雄狮,昂首挺胸,怒目圆睁,龇牙咧嘴。腹侧有云状羽翼的浮雕,尾如蒲扇紧贴臀部。背部置一圆形插管,可作插烛之用。灰白色胎,胎质细腻。通体施青黄色釉,匀净莹润,玻璃质感强。该狮形烛台造型生动优美,威猛遒劲中又弥漫着驯服后的温驯,制作工艺精巧细腻。

富含美感的“牛精灵”: 东晋青瓷褐彩牛形灯

国家一级文物。1956年瑞安市丽岙白门乡王宅村出土,高13.4厘米。无论是从造型、釉色、褐彩装饰,还是从烧成工艺等方面判断,这件牛形灯都堪称东晋瓯窑青瓷精品。在讲到瓯窑瓷器造型,讲到中国灯具的历史,这牛形灯总是无法缺位。灯的主体被巧妙设计成一头顽皮的小牛犊,它如同人一般站立,前肢似人般双手叉腰,后腿犹如扎着马步,顶端和末端后壁开方孔,用以插入灯芯。下有盛装灯油的浅腹盘,口沿一侧设一上细下粗的曲柄,由灯柱口连接盘口,用以象征牛尾。褐彩点缀的牛眼与牛鼻,具有画“牛”点睛、烘托传神效果。该牛形灯构思新颖,颇具匠心,牛人合一的灯盏在良夜里熠熠生辉,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那份跳动的鲜活。

憨厚可爱的发福“老虎”: 东晋虎形灯座

1958年永嘉县瓯北镇礁下山东晋墓出土。高30.1厘米。灯座为一蹲伏的老虎。虎首激昂,张口露齿,双目圆突,高鼻耸耳,神态威严。虎身肥胖,卷尾,屈肢作卧伏状。这只虎形灯座,老虎背负一根中空竹节状的圆筒形灯柱,灯柱就占了整体三分之二高度。不难想象,在黑漆漆的暗夜中燃起这一豆灯火,放在高台上必将起着家中“灯塔”的作用。该灯座造型设计独特精巧,巧妙利用肥胖虎身使圆管的重心下降,表现了瓯窑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造型技艺。老虎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在我国民间传说中可以用来辟邪,这只发福的“老虎” 给暗夜里的人们带来了光明的护佑,增添了不少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心灵上的抚慰。

清谈年代的“目击者”: 东晋青釉灯

高17.4厘米。灯具由圆筒形灯柱和底盘两部分组成。灯柱上端为小盘口,上细下粗,有多级棱线,中空,下通至盘底。底盘平沿,浅腹,平底。胎呈灰白色,致密坚硬。施淡青绿釉,釉面匀净光亮,开细碎纹片。东晋时期是一个美好的年代。看到这盏幽幽的夜灯,不免想起东晋名士关于哲学命题进行清谈时那种“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 这种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弥漫了整个江左的夜空,渗入了每夜青瓷灯盏的明光烁亮中,刻印在历史最深处。

别有滋味的青灯二盏: 五代青瓷油灯

其一:高3厘米,直径11.3厘米。1956年瑞安市桐溪水库工地出土。敞口,厚唇,浅腹,内凹底。内底置三级塔状灯柱,中空至底。灰白色胎,胎体厚重。内外施淡青绿釉,釉面光亮。口沿留有一圈泥点垫烧痕。其二:高4厘米,直径10.8厘米。敞口,宽唇,斜腹,平底。内底贴一圆环形系。灰白色胎,厚实坚硬。器表施青黄色釉,釉面光亮。口沿留有一圈泥点垫烧痕。

“青灯一盏照天明,黄卷一册苦读书。”面对着这两盏素雅的青瓷油灯,可以让我们联想起遥远的那个年代,古代学子对着寒夜挑灯夜读、十年寒窗的情景。

匠心独运的“省油灯”: 明代龙泉窑青瓷高足油灯

高10.3厘米。温州市郊瓯浦山出土。敞口,浅弧腹,胫部握柄置圆形菊花瓣形盘,喇叭形高足。碗盏内有圆管供置灯蕊。通体施青釉,玻璃质感强,釉面开细小冰裂纹,足端露朱红色胎。造型奇巧生动,釉面厚泽滋润,色泽典雅。它的一个特殊之处是结构设计上省油灯的特殊构造。这盏油灯通过它的碟壁设计成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嘴,点火时注冷水于其中,降低燃油温度,减少蒸发。古人造出的这个冷却系统,构造简易但十分有效,省油几半,显示出一种高超的智慧。诗人陆游关于省油灯有过这样的描述:“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超凡高雅的“仙禽”: 民国鹤形锡烛台

这对鹤烛台高170厘米,是温州光明火柴厂创办人李秀甫托新长兴锡器店定制的。市区康乐坊保生宫因年久失修,1928年李秀甫偕友人筹集资金进行修复,竣工之日,鹤台被放置于娘娘宝座两侧。其造型特征如下:一对红顶仙鹤婷婷站立于圆形石雕础座上,长喙衔枝,枝上端可插蜡烛。仙鹤曲颈回首眺望,两眼炯炯有神,挺胸敛翅,作鹤鸣状。鹤的头部和身体部分处理得极为精细,颈、腹及翅等雕刻的羽毛十分细腻,栩栩如生。后颈刻:“民国十七年桃月立,慈山保生宫”;左腿内侧刻:“大南第二桥上”;右腿内侧刻:“新长兴真足矣”;外层翅膀上刻“永寿福仝人”,中刻捐助者姓名,共80人;下刻羽毛;反面錾压一圆形图章:“精选原料改良。完全国货,格外提倡。温州新长兴真足矣”。础座侧面雕刻拐子龙和折枝花卉纹,上面有两孔,供鹤足下插入。烛台采用仙鹤这个形象载体,寓意高雅、长寿。这对鹤形烛台制作精细,仙鹤惟妙惟肖,显得十分传神,是温州近代锡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作品。

台湾作家三毛说,家就是一个人点着一盏灯。一盏盏安静的古灯,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不论在灯火阑珊处,还是在灯火通明处,人们对着灯火思考人生真谛的情怀从未消减。当你漫步温州博物馆,请花一点时间,驻足欣赏一下历代古灯的优雅姿容,细细端详它们的色泽纹理,或许可以读懂其在岁月轮转中隐秘跌宕的过往,也因此像喜欢玉器古画一样喜欢上古代灯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