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一九四二》

 帝企鹅2011 2012-12-04
                                  别等到饿了,才去想做什么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一刹那,满目的繁华似乎与电影中的场景相距甚远。1942年到2012年,70年的时间,这个世界已经被改造了大部分,人们已经不堪去回首曾经的那些荒年,在有些人心中,那是伤疤,在有些人心中,那是的噩梦,在有些人心中,那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年头。从电影院出来到地铁口的路上,看见一群与片中末尾大小的相仿的孩子在人行道上追逐,不得不感慨时空交错带来的窒息。电影中的那些孩子而今已是耄耋之年,或许大部分已经不在人世,那些儿时的记忆,恐怕已经随着岁月的洗礼沉入心底。
      古语说:食色性也,或曰: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需求,饥荒带来的灾难,是可想而知的。中国封建社会以来,以农耕为主,国民大多为农民,靠天吃饭,国民根性当中自然有一种温饱情结。中国的电影乃至世界的电影大多如此,拍色,拍性,拍信仰,拍战争等等,忽视了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大概是觉得这已经习以为常了人们不愿面对这些苦难的历史,或者这样的历史存在少数,可它就实实在在的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发生了,42年河南我不知道,但从小就听爷爷辈的人讲起59年的灾难,且不管它讨论天灾还是人祸,当时的人们吃野草啃树皮,更难想到的是吃锯末面,也就是从树上用锯子锯下的粉末。小时候听起这些故事不以为然,后来慢慢的了解了些历史,尤其是近百年历史,那些历史的片段又重新在脑海中连接起来。
      饥荒来了,眼看着所有的人都在为肚子的空虚而斗争,与别人斗争,与自己斗争。没吃的了,就走,到有吃的地方去,只有到有吃的地方,才能活着。这时候,活着,就等于不饿,生命也就等于一个填饱的肚子,所有的事情都显得不重要了,不管你信不信主,不管你信不信爱,不管还有没有情,活下去,成了唯一的的信念。电影中的老东家从一开始的财主,到带上家财逃荒,再到成为难民,最后亲人离失,孤独无依,一直从河南逃到陕西。记得他上路上曾说:到了陕西就好啦,我知道怎么变为财主。真正到了陕西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传香火的独苗都没了,又朝河南的方向走回去,迎面而来的逃荒人对他说:大爷,别往回走啊,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说:没想活着,就是想死得离家近点。绝望的念头在尸横遍野呼号,怨天?怨人?都不重要了。可电影的艺术总要以希望延续下去,就是他遇到的死了母亲的小女孩,也就相依为命,延续未来了。
      前几天把余华的《活着》看完了,又看了一遍电影《活着》,与《一九四二》一样,都是离我们不远的历史。虽然我们可以庆幸没有亲身经历那段痛苦的历史,但是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历史的过往,我们同样恐惧,恐惧灾难,恐惧战争。前辈们可以给我们讲述几十年前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温故而知新。我曾说:没有反思的历史终究会重演。《一九四二》拍的是49年之前,那时的人祸大可推给老蒋,曾看到一句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以老蒋去了台湾”。这样的说法姑且不论对错,我想更应该反思的是49之后,那段历史没有人敢拍,这不可归咎于导演们,他们所做的事是力所能及,就算有人敢做,就像《活着》一样,终究还是被禁了。禁了电影,就是不反思,不管是不敢反思,还是不屑反思,别让我曾说的那句话应验。否则,人们心中永远有一个饿梦,一个担心哪天又填不饱肚子的噩梦。
      白修德拍摄的狗吃人的照片最终被老蒋看到了,后来,老蒋去了教堂,同样,冯小刚拍摄的河南3000万人饿死300万人的故事,也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尤其是能在这个国家话事的人看到。并想想,该做点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