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饭吃七分饱,吃饭看电视看书好吗,什么时候吃水果最好

 阿居书馆 2012-12-04

阿居书馆欢迎你!

【吃饭七分饱,吃饭看电视看书好吗,什么时候吃水果最好】

吃饭时看电视看书好吗

有些人经常会在吃饭时,边看书或者是看电视,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
    因为人在吃饭时,不单单是嘴在参与而已,大脑、血液等都在“忙活”着。大脑参与唾液腺、胃及胰腺等分泌消化液的工作,食物的气味、颜色、形状及进食时的声音刺激人的嗅觉、视觉及听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液、胰液的分泌。如果吃饭时眼睛盯在书上或电视上,注意力就被书的文字、图片,或电视上的人物、场景等吸引,没有盯在饭菜上,食物对大脑的刺激就减少,胃液及胰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也相应减弱,影响了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的吸收。
    就餐时,胃肠接纳食物,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再通过蠕动让食糜向下运行。这时,胃肠的工作紧张而繁重,需要供应充足的血液。为了保证增加工作量的完成,胃肠血管扩张,循环血量比平时增加数倍。这个时候若是再看书或看电视,必然使大脑的工作量增大,在看书时需要理解和记忆,在看电视时,人的眼睛、耳朵不断地往大脑传递信号,大脑就得不断地分析、综合、判断这些信号,需要有更多的血液为脑部服务,因而也需要增加脑部的供血量,为了应付这一情况,流向消化道的血液就要分出一部分来供应大脑,结果使流向胃肠道的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运动和消化功能。    .
    所以在吃饭时看书,可以说两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一方面因为看书时使大脑在兴奋状态中抑制了对食欲的兴奋状态,使人食欲减退,还常常会忘记了咀嚼,延长了吃饭时间,妨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没有把饭吃好;另一方面,人在吃饭时,需要血液供应胃肠,大脑得到的血液也不足,满足不了需要,看的书也记不住,影响学习效率,看电视时也会因为吃饭分散了注意力而影响对电视的欣赏。

什么时候吃水果最好,饭后什么时候吃水果

吃水果要选对时间

    我们在吃水果时,都存在一个误区:把水果当成饭后甜品。有的饭店,常常在吃完饭之后会赠送一个果盘。其实,水果不宜在饭后吃。如果在饭后立即吃水果,水果中的有机酸会与其他食物中的矿物质结合,影响身体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胶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肠内食物湿润程度的作用,因此饭后吃水果还会加重胃的负担。
    专家指出,吃水果的正确时间是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左右(柿子除外)。这是因为,首先,水果中许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饭前吃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其理由是: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进熟食,体内就不会产生白细胞增高等反应,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强防病抗癌能力。其次,水果是低热量食物,其平均热量仅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猪肉等肉食的1/10。先吃低热量食物,比较容易把握一顿饭总的热量摄入。另外,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败,先吃水果可缩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除了饭后不能立即吃水果之外,最好不要在晚上睡觉前吃水果,否则的话,会因为胃肠里充盈着水果,而影响人的睡眠。
    当然,这只是吃水果的一个大体原则,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水果适合餐前食用,可以刺激食欲;有些水果最好在餐后食用,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些早上吃提神醒脑;有些晚上吃安神助眠。比如,山楂无论是鲜果还是其制品,均有散淤消积、化痰解毒、防暑降温、增进食欲等功效,但是空腹食用或者是脾胃虚弱者,不可以在清早就吃山楂。尤其是胃炎和胃酸过多者一定要少吃山楂。与此相同的还有菠萝,新鲜菠萝含蛋白酶,如果空腹吃,菠萝的蛋白酶分解会伤害胃壁,有少数人还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最好在餐后食用,这样能帮助消化。
    夏季时,大家常吃西瓜来解暑,其实西瓜也不能空腹吃。西瓜性干寒,水分比较多,空腹吃了以后,会使人的胃液稀释,胃液稀释以后胃酸就少了,这样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容易影响胃肠的蠕动。
    空腹时不宜吃的水果还有香蕉、柿子、橘子、荔枝、甘蔗。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含有很高的钾,对心脏和肌肉的功能有益,同时香蕉可以辅助治疗便秘、小儿腹泻等,适合餐前食用。
    柿子中含有大量的柿胶和鞣质,早上空腹食用,胃酸会与之作用,形成凝块,即“胃柿石”,严重影响消化功能,所以柿子宜饭后或晚上食用。
    西柚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天然叶酸,对于孕妇很有好处。而且西柚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减轻动脉血管壁的损伤,维护血管功能,预防心脏病。但由于其酸类物质含量较多,因此最好在饭后食用,尤其是早饭后,可以迅速使大脑清醒。
    红枣含有大量维生素c,故有“天然维生素c丸”之美称,餐前食用为好。但是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的人要忌食。

吃饭就吃七分饱

    在吃饭时,控制吃饭的量很重要,早在两三千年前,  横帝内经》就主张“饮食有节”、“饮食白倍,肠胃乃伤”。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年录》中指出:  “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古人很早就发现节制饮食可以抗衰老、延寿命,经常饱食则使人早衰,对人体有害。
  传统养生学中还强调,  “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久,伤其正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思是说饮食过量,会伤人正气和肠胃。宋代苏东坡认为,饮食适宜是长寿的基本条件,他常常是“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他认为这样可以“宽胃以养气”。清代尤乘认为,“饮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意思是说水饮过量,脾运不健,则水湿停留;
食量太过,脾运不化,则饮食壅滞,产生其他病症。
    如果吃饭经常过量,容易患下列疾病:
    消化不良:人的胃肠容量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就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就会产生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胰腺炎:当人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由此引起相关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在就餐时马上发生,而是在饱餐之后的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
    心血管病:饭吃得过量,而且是吃了太多的脂肪,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梗塞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由于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应不足,在大量进食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并贴在血管壁上。且此时,胃肠道需血、需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很容易出现严重缺血,发生心肌梗塞,严重者会导致猝死。一般说来,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老年人更不宜饱餐,进食以七八分饱为好。
    慢性支气管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如果吃得太饱,胃部充盈,一方面会使横膈往上推移,压迫肺部,使肺的扩张能力下降,这样一来,患者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吃得太饱,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这无疑也加大了氧的供需矛盾。
    那么,人应该吃多少为适当呢?
    一般来说,应以七分饱为标准,然后根据一天活动量的不同对早、中、晚的饭量“按需分配”,正像我们经常讲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一样,营养学家认为,一日三餐的最佳分配比例应该是5:3,5:4,5:2。这是按每顿饭以5分为满分来计算,早饭吃到3分最好,午饭吃到4分最佳,晚饭吃到2分最妥。这是根据我们身体消耗的需要来确定的标准,白天我们在工作状态,身体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民间有一句谚语:“晚上少吃一口,睡觉舒服一宿。”晚间处于休息状态,应少吃为佳,若晚餐吃得过饱,胃肠会对其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这些器官“被压迫”的信息和消化系统餐后紧张工作的信息一同上传给大脑,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造成疲劳,久而久之,就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因胃肠蠕动减慢,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胺类、氨、吲哚等有毒物质,增加肝肾的负担和对大脑的毒性刺激。
    孔子主张“食勿求饱,”“节食安胃”;  《博物志》说:  “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宜。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过:  “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养生避忌》一书说:  “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为了避免吃得过多,吃饭时最好细嚼慢咽,因为胃向大脑传达饱胀信息需要大约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吃得慢些意味着大脑意识到吃饱时,你所摄入的食物将比平时少。为了防止吃得过量,就要少吃低纤维干食,如椒盐卷饼或饼干,这些食物容易吃得过多,而你却不会感觉到饱。可以多选择含纤维和水分较多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食物和汤,这些食物可以让人填饱肚子,因为它们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间。还可以选用坚果类食物,坚果虽是高脂肪食物,却可以帮助人体摄入更少的热量,而且坚果中的脂肪、纤维和蛋白质有助于降低食欲。

文章来自: 家有妙招(www.jiayoumiaozhao.com)

阿居书馆欢迎你!

点击进入阿居书馆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