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鱼(即带鱼)、红娘鱼、偏口鱼、青鱼、小海燕鱼秋晒秋片

 泰阳生 2012-12-05



鱼行上秋晒秋片

 (2011-10-20 20:45:41)      
山东莱夫
标签: 

胶东

 

鱼行

 

秋上

 

晒秋片子

分类: 民俗风情
    对于上了年岁的胶东人而言,鱼行一词也许并不陌生。鱼行是旧时代介于渔船与鱼商、鱼贩之间的中间商。自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龙口商埠一直没有冷冻设备,渔船输入之鲜鱼短时间内无法售完,只得委托鱼行代销。鱼行乘机大量购进低价鱼,采用腌制方法加工成咸鱼,以待日后出售。

按惯例,每年渔汛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渔汛期长,鱼群数量大,待到春天开了海,长山八岛的渔船都会云集龙口卖鱼,场面颇为壮观。立秋以后,渔汛期短,鱼群数量少,唯有汽船出海到老洋里打鱼。秋汛期里常见的鱼有刀鱼(即带鱼)、红娘鱼、偏口鱼、青鱼、小海燕鱼等。

据当年在龙口吉丰合鱼行做事的马玉谦老人回忆,秋天鱼走得高(高,龙口渔民方言,即远的意思),近海之处鱼群数量少,龙口后海看不见拉大网的,这时小网派上了用场,小海燕鱼就是渔民拉小网时带上来的。晒小海燕鱼很不容易,渔民捕上小海燕鱼后,通常会在海边支口大锅、烧水。待水沸腾,将小海燕鱼放进开水里焯一下,赶紧捞出来,然后再摊到铺就的席子上晾晒。若是天气晴好,晒出的小海燕鱼色泽明亮,非常受欢迎。过去,龙口沿海人家吃面条,喜欢抓把小海燕鱼撒在面卤里调味。就是龙口街饭馆做的汤菜,有小海燕鱼的汤味道格外鲜美,令人食欲大增。

红娘鱼,因其体色红润身体苗条,颇有妇女之貌,故名。从正面看酷似新媳妇穿的三寸金莲,又名红鞋。红娘鱼的鱼头大,龙口沿海一带的百姓习惯称它“穷头”。这种鱼几乎没有油性,特别适合晒鱼米。春天里,红娘鱼炖菠菜是农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到了秋上,沿海人家喜欢用红娘鱼晒鱼米。先将红娘鱼洗净、上锅蒸熟,然后弃掉头尾、鱼刺,将剥落的散鱼肉摊放至箔上晾晒。

秋高气爽,苍蝇很少,正是鱼行晒鱼的最佳季节。对于鱼行而言,那些活海季节购进的鱼,如黄花鱼、刀鱼、鲅鱼、鲐巴鱼、廷巴鱼、洋鱼、火鳓鱼等,早在春末下了鱼池鱼缸储存起来,一来可以避免高温条件下鱼肉腐败变质,二来防备伏天遭受雨淋而倒了缸(倒了缸,系鱼行业内的一句行话,指鱼变质的意思)。只有等到秋上,鱼行方可挑选一些上佳的刀鱼、廷巴、鲐巴、洋鱼等晒干片子。

鱼行晒干片子,通常要在鱼行院内校上四根杉(shā)木杆,杉杆之间用绿豆条(旧时对铁丝的一种称谓)绑上粗竹竿,两根粗竹竿之间细细密密地架上细竹竿,一层竹箔就算铺好。依照此法,可架上三至四层竹箔。晒鱼时需要踩着登梯,穿行在竹箔之上,将鱼片平摆到箔上,此谓平晒法。还有一种晒法——挂晒法,即将咸鱼悬起来晾晒,在此不做赘叙。晒咸鱼只需晒到半干,即可入瓮存放。据说,鱼行晒的干片子主要是为满足百姓过年之需。

马玉谦老人回忆说,说到鱼行每年秋上晒“秋片”,特指的秋刀鱼。秋刀鱼属于冷水货,虽然体形偏瘦,但腥膻味不浓,且干净利索,很被鱼行看好。汽船来了秋刀鱼,鱼行要先将秋刀鱼加盐,下池腌些时日。至深秋,趁着晴空丽日,拿出来晾晒。这样,晒出的秋刀鱼损耗小,味道也着实地好,价格自然偏高,就连活海季节的鲜鱼也难以望其项背。

发表于烟台晚报  1020日  烟台街   责编 赵冬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