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适和旗亭画壁的故事

 昵称8088609 2012-12-05

 

旗亭画壁的故事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高适生于706年,卒于765年。字达夫,唐代渤海饶安(今盐山县夜珠高村)人。高适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是其代表作。他和岑参齐名,合称“高岑“,诗风也大体相近。高适著有《高常侍集》。

高适早年家贫,他生性磊落,不拘小节。20 岁,高适到长安应试不第,开始了一段羁旅生涯,生活极为困苦。10年后,宋州刺史张九皋因深爱其才,便举荐高适出仕,初任封丘尉,后为左骁卫兵曹参军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似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盛唐时代是个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一个李白,高适才气虽然没有李白大,但是他有实际政治才干,在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也做得最大的就数高适。

在平日赋闲之余,高适常和一些同僚或朋友在一起饮酒赋诗,互相唱和。传说在开元年间,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闲居长安。一天,下着小雪,三人一起到酒楼渴酒。酒店里非常热闹,因为正赶上梨园伶官(也就是皇家乐队、演员等)数十人举行宴会。宴会进行到高潮,有四个美丽的姑娘便开始唱歌。

那时,人们喜欢为一些诗词配上乐曲来演唱,写得好的诗歌自然最受青睐。王昌龄他们三个边喝酒边在旁边观看。高适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说:“我们在诗坛上都很有名,但是从来也没有分过高下。这回根据她们四个姑娘唱的歌词,看谁的诗多就算谁是成就最高的。

第一个姑娘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忙说:“是我的一首。”并在墙上划了一横记着。第二个姑娘接着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忙在墙上划道说:“这是我的绝句。”第三个姑娘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得意地在墙上又划一道:“我两首了”。

王之涣看这情况急了,说:“这些唱歌的姑娘可不怎么样,唱的诗可见也没什么高明。”于是他指着姑娘们中一个最美的说:“听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一辈子不再和你们比诗了。”

过了一会儿,这个姑娘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人一听,鼓掌大笑。原来这正是王之涣的一首七绝。伶官最初不知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他们就是这些诗的作者,于是纷纷给他们行礼,并且请他们参加宴会。三个人尽欢而散。

高适和他的送别诗

唐代最具著名的边塞诗人就是高适与岑参,二人齐名,后世称“高岑”。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他的诗文创作,他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由其擅长七言歌行,粗狂豪放,遒劲有力。他的主要作品有《塞上行》、《蓟中行》、《燕歌行》等。高适的诗作,传存至今的约有250首左右,其中仅在诗题中直接点明为赠离送别的作品,就达69首之多,占他现存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二。可见,送别诗实在是高适诗歌的一个大类。前人对高适的研究,往往只注意他的边塞诗,而对其送别诗不免有所忽略。今天,我们就专门说说“高适和他的送别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就是那首著名的送别诗《别董大》,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他的一些赠别诗,还有《别韦参军》等,即使写作送别诗,也都具有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

《别董大》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大董庭兰。董庭兰与高适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当初董大被征入宫当乐师,成了宫廷里较著名的人物。高适十年寒窗苦读到京城考状元,中了榜。成了一位朝廷命官。在一次高适入宫偶遇董大,他们俩很谈得来,便成了知心好友,每一次高适入宫总要去找董大把酒言欢一番。十几年后,新皇帝上任,他也很喜欢听音乐,但并不喜欢听董大弹,觉得太低沉了。便把他逐出宫。高适得知后赶来送别董大,十几年的老朋友,即将分离,感触颇深,于是一首“别董大”成了朋友离别的千古绝唱。

回过头来,再细看这首诗。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颇能反映出一代名手誉满天下的盛况。话说得响亮有力,与“初唐四杰”的王勃的那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更多出几分豪迈和自信!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象高适这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能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缅怀诗人高适的同时,我们也梦回一次大唐王朝,走进唐朝的博大胸怀,重新感受了一下千古唐诗的无穷魅力。
高适和他的边塞诗
 
《塞上》《塞下曲》《别董大》《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薄》)《信安王幕府诗》《蓟中作》《送李侍御赴安西》《除夜作》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卷211_9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卷211_10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卷211_11 「寄孟五少府」高适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卷211_13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高适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卷211_14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高适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卷211_15 「酬司空璲少府」高适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卷211_16 「酬李少府」高适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卷211_17 「酬裴秀才」高适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卷211_18 「酬陆少府」高适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酬马八效古见赠」高适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一作王昌龄诗)」高适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恒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701—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艺术特色 高适(701—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艺术特色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诗作评析
高适生平和创作可分四个时期:

  ①开元二十年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

  ②开元二十年至天宝八载,首次出塞,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

  ③天宝八载至十四载,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

  ④至德元载(756)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色。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③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象《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而像《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遗》等,或抒发友情和别意,或向往隐居生活,情意真挚,颇有感染力。这类诗中也有一些企羡功名富贵和吹捧达官贵人之作,并无可取。此外,还有一些咏史之作如《宋中十首》,以及某些描写旅途景色的诗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赴彭州山行之作》,也颇有佳句。高适的诗在当时已享有声名。《新唐书·高适传》说他“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殷璠《河岳英灵集》也称许他“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王士祯指出高诗风格为“悲壮而厚”(《带经堂诗话》)。

  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
爱国精神
高适自己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所以他对保卫边疆的爱国将领作了热情的歌颂。如《送浑将军出塞》诗中对浑将军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在敌人入侵、“昨日边庭羽书至”的时候,浑将军就慷慨出征。“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二句不沾将军本身,却正衬托出将军忠勇为国、心情异常激动的精神面貌。“黄云白草”的塞外风光,与“击剑酣歌”的昂扬精神,进一步突出了一个不畏艰苦、为国忘身、心情乐观的爱国将领的形象。通篇严整而飞动,魄力雄毅,风骨遒上,与《燕歌行》同样表现了高适七古的艺术特征。 对于收复失地,高适同样是兴奋鼓舞的。天宝十二载五月,哥舒翰收复久已沦陷的九曲黄河,他写了豪壮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九曲词》,其第二、第三首云: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磷。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在这里也表现了他希望边疆巩固,获致太平的愿望。
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日光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4. 翮hé,鸟的翅膀。

  5.飖yáo,飘扬。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边塞诗力作《燕歌行》的诗配画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封丘作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高适 书法 立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早年闲散困顿,直到天宝八载(749),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中第后,却只得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大失所望。这首诗就作于封丘任上,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自白,揭示了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出仕之后又强烈希望归隐的衷曲。

  开头四句高亢激越,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县尉只不过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主管的无非是捕盗贼、察奸宄一类差使。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怎甘堕落风尘,做个卑微的小吏呢!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只言”以下四句,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作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安得不“心欲碎”、“令人悲”呢?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对仗工整,情感激烈。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倒反成了笑料,这岂不是更可悲吗?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

  然而,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魂萦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汉代的南昌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左思右念,倒又想起欣然而赋《归去来》的陶潜了。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评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也就是诗的情意真挚,并且气势充沛,造语挺拔。此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全诗运用质朴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称心而言,一气贯注,肝胆照人,正是这诗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全诗四段,不堪作吏是全篇的主意。开头四句,从高处落笔,自叙本来面目,说明不堪作吏的原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从客观现实申述不堪作吏的实情,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照,感情转为沉痛压抑。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内容,表明摆脱这种不堪,提出弃官归隐的愿望。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转急收,因一时不能摆脱作吏的客观碍难,也就更加向往归隐,

高适连环画精品集(全套9册)

与第一段遥遥照应。结构严整而又有波澜起伏,感情奔泻而又有旋跌宕之姿。

  在句法上,全篇每段四句的一二句为散行,三四句是对偶。如此交互为用,经纬成文,既流动,又凝重;四段连结,造成反复回环的旋律。对偶的一联中,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都是一句一意或一句一事,没有意思重复的合掌,显得整饬精炼;更因虚词的承接照应,诗意联贯而下,语势生动自然,成为很好的流水对,读来便觉气势流转,绝无板滞之病。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
  高适(701—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
卷二百一十一

  卷211_1 「铜雀妓」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卷211_9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卷211_10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卷211_11 「寄孟五少府」高适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卷211_12 「苦雨寄房四昆季」高适

  独坐见多雨,况兹兼索居。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里馀。

  弥望无端倪,北风击林箊.白日渺难睹,黄云争卷舒。

  安得造化功,旷然一扫除。滴沥檐宇愁,寥寥谈笑疏。

  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惆怅悯田农,裴回伤里闾。

  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万事切中怀,十年思上书。

  君门嗟缅邈,身计念居诸。沉吟顾草茅,郁怏任盈虚。

扬州出现的的讲述高适故事连环画之一

黄鹄不可羡,鸡鸣时起予。故人平台侧,高馆临通衢。

  兄弟方荀陈,才华冠应徐。弹棋自多暇,饮酒更何如。

  知人想林宗,直道惭史鱼。携手风流在,开襟鄙吝祛。

  宁能访穷巷,相与对园蔬。

  卷211_13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高适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卷211_14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高适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卷211_15 「酬司空璲少府」高适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卷211_16 「酬李少府」高适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卷211_17 「酬裴秀才」高适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卷211_18 「酬陆少府」高适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卷211_19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高适

  天子股肱守,丈人山岳灵。出身侍丹墀,举翮凌青冥。

  当昔皇运否,人神俱未宁。谏官莫敢议,酷吏方专刑。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两朝纳深衷,万乘无不听。

  盛烈播南史,雄词豁东溟。谁谓整隼旟,翻然忆柴扃。

  寄书汶阳客,回首平阴亭。开封见千里,结念存百龄。

  隐轸江山丽,氛氲兰茝馨。自怜遇时休,漂泊随流萍。

  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卷211_20 「酬马八效古见赠」高适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卷211_21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一作王昌龄诗)」高适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恒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卷211_22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高适

  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

  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

  且欣清论高,岂顾夕阳颓。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

  北望沙漠垂,漫天雪皑皑。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

  然诺多死地,公忠成祸胎。与君从此辞,每恐流年催。

  如何俱老大,始复忘形骸。兄弟真二陆,声名连八裴。

  乙未将星变,贼臣候天灾。胡骑犯龙山,乘舆经马嵬。

  千官无倚著,万姓徒悲哀。诛吕鬼神动,安刘天地开。

  奔波走风尘,倏忽值云雷。拥旄出淮甸,入幕征楚材。

  誓当剪鲸鲵,永以竭驽骀。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赖得日月明,照耀无不该。留司洛阳宫,詹府唯蒿莱。

  是时扫氛祲,尚未歼渠魁。背河列长围,师老将亦乖。

  归军剧风火,散卒争椎埋。一夕瀍洛空,生灵悲曝腮。

  衣冠投草莽,予欲驰江淮。登顿宛叶下,栖遑襄邓隈。

  城池何萧条,邑屋更崩摧。纵横荆棘丛,但见瓦砾堆。

  行人无血色,战骨多青苔。遂除彭门守,因得朝玉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

  罢人纷争讼,赋税如山崖。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自从拜郎官,列宿焕天街。那能访遐僻,还复寄琼瑰。

  金玉本高价,埙篪终易谐。朗咏临清秋,凉风下庭槐。

  何意寇盗间,独称名义偕。辛酸陈侯诔,叹息季鹰杯。

  白日屡分手,青春不再来。卧看中散论,愁忆太常斋。

  酬赠徒为尔,长歌还自咍。

  卷211_23 「酬庞十兵曹」高适

  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

  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托身从畎亩,浪迹初自得。

  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同人洛阳至,问我睢水北。

  遂尔款津涯,净然见胸臆。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

  别岸迥无垠,海鹤鸣不息。梁城多古意,携手共凄恻。

  怀贤想邹枚,登高思荆棘。世情恶疵贱,之子怜孤直。

  酬赠感并深,离忧岂终极。

高适与李白

天宝三、四年间,李白认识了高适,他们相从赋诗,又曾到汴州漫游。感情至深,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程度。“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善于抓住机会,表现政治才能,他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陷后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陈述败亡的前因后果,在朝野一片混乱的非常时期,以果敢与冷静的气质得到玄宗的注意和赏识。玄宗以诸王分镇,高适看出内乱隐患,直言极谏,吸引了肃宗的目光。永王李璘起兵叛乱,肃宗立召高适问策,他对江淮局势早已了然于心,断言永王必败。奏对称旨,擢升淮南节度使。高适又一次抓住了时机,由文人而为戎帅,负起讨伐李璘、平定江淮的重任。

  出镇淮南以前,高适先联络各路兵力争取支持,招降李璘部下大将,一系列举措谋在事先,赢得了“义而知变”(《旧唐书》本传)的声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寻阳狱中,曾写诗给高适,想请求高适相救出狱。高适对身陷囹圄的老友李白不予援手,在今人看来未免冷漠,但也从另一面表现了高适的冷静与理性。置身于王室父子兄弟争权的复杂政治格局中,一步走错,不仅建功立业抱负成空,还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安史之乱使得李白与高适由密友转为政敌。在高适来说,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他时刻都在考虑与政敌划清界限。而对于天真的诗人李白来说,他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他还认为高适是自己的密友,高适飞黄腾达,自己身陷囹圄,料想高适会援手的,殊不料高适对于李白的请求,连回音都没有。因此,所有感性的冲动与世俗人情的干扰都是应当排斥的,此时高适已由诗人成为彻头彻尾的政治人物了。

  高适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士而两任节度使,但辉煌极其短暂,就是在他所谓“极达”的后期,也不断招致谗毁和冷遇。君王的求贤并不像标榜的那样迫切。尤其是通过不寻常途径被发现的才士,往往新鲜几天就被冷落了,李白如此,高适也同样。

《高适传》记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父从文,位终韶州长史。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

  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忠义感激,臣颇知之,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使倡妇弹箜篌琵琶以相娱乐,樗蒱饮酒,不恤军务。蕃浑及秦、陇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故有望敌散亡,临阵翻动,万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臣与杨国忠争,终不见纳。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

  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

  剑南虽名东西两川,其实一道。自邛关、黎、雅,界于南蛮也;茂州而西,经羌中至平戎数城,界于吐蕃也。临边小郡,各举军戎,并取给于剑南。其运粮戍,以全蜀之力,兼山南佐之,而犹不举。今梓、遂、果阆等八州分为东川节度,岁月之计,西川不可得而参也。而嘉、陵比为夷獠所陷,今虽小定,疮痍未平。又一年已来,耕织都废,而衣食之业,皆贸易于成都,则其人不可得而役明矣。今可税赋者,成都、彭、蜀、汉州。又以四州残敝,当他十州之重役,其于终久,不亦至艰?又言利者穿凿万端,皆取之百姓;应差科者,自朝至暮,案牍千重。官吏相承,惧于罪谴,或责之于邻保,或威之以杖罚。督促不已,逋逃益滋,欲无流亡,理不可得。比日关中米贵,而衣冠士庶,颇亦出城,山南、剑南,道路相望,村坊市肆,与蜀人杂居,其升合斗储,皆求于蜀人矣。且田士疆界,盖亦有涯;赋税差科,乃无涯矣。为蜀人之计,不亦难哉!

  今所界吐蕃城堡而疲于蜀人,不过平戎以西数城矣。邈在穷山之巅,垂于险绝之末,运粮于束马之路,坐甲于无人之乡。以戎狄言之,不足以利戎狄;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广土宇。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人哉?恐非今日之急务也。国家若将已戍之地不可废,已镇之兵不可收,当宜却停东川,并力从事,犹恐狼狈,安可仰于成都、彭、汉、蜀四州哉!虑乖圣朝洗荡关东扫清逆乱之意也。倘蜀人复扰,岂不贻陛下之忧?昔公孙弘愿罢西南夷、临海,专事朔方,贾捐之请弃珠崖以宁中土,谠言政本,匪一朝一夕。臣愚望罢东川节度,以一剑南,西山不急之城,稍以减削,则事无穷顿,庶免倒悬。陛下若以微臣所陈有裨万一,下宰相廷议,降公忠大臣定其损益,与剑南节度终始处置。

  疏奏不纳。

  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西川牙将花惊定者,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以适代光远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籓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其《与贺兰进明书》,令疾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绸缪继好,使释他憾,同援梁、宋;《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使绝永王,各求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正确读音
由于汉字简化,简化的“适(shì)"与古文原有的“适(kuò)"字形体相同,《简化字总表》“适"字有注释:古人"洪适"、"南宫适"仍读kuò。 然形体既同,遂难分辩。甚至有人认为高适的"适"读作kuò。而察古代典籍中记载,高适的"适"是有繁体写法的shì,而非古文原有的kuò。使用简化字时应当注意到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