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中医基础知识系列之一) [原创 2007-1-1 11:24:51]

 lilysbookstore 2012-12-06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中医基础知识系列之一) [原创 2007-1-1 11:24:51]   
我顶 字号:  

 

 

  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志法”;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同身寸”。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度量法虽然都称为“寸”,但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度量衡中的“寸”,而是中医推拿按摩中专用的特殊的“寸”,二者决不可以等同视之,否则势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一、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分两种:一、固定标志,即根据骨骼或肌肉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的轮廓、发际、手指或足趾、乳头、脐窝等定位取穴;二、活动标志,即根据关节、肌肉、肌腱、皮肤等活动时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定位取穴。

  在临床治疗中,“体表标志法”多数要与“骨度折量法”及“指量法”配合起来使用。

  二、骨度折量法

  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将身体不同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的等分折量寸。依此折量法,无论一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在相同的部位皆按相同的比例折量成相同的长度,即“折量寸”,人长则“寸”长,人短则“寸”短,如此方才能够正确的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人体各部位“骨度折量寸”分度如下:

  头、面部位“骨度折量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

    眉间(印堂穴)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

    眉间(印堂穴)至后发际正中再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18直寸;

    两额角(头维穴)之间9横寸;

    两乳突之间9横寸(头后部)。

  胸、腹、胁部位“骨度折量寸”: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9直寸;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直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直寸;

    两乳头之间8横寸;

    腋窝顶点至第十一肋游离端12直寸。

  背、腰部位“骨度折量寸”: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

    肩峰外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

  上肢部位“骨度折量寸”: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直寸;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掌背横纹12直寸。

  下肢部位“骨度折量寸”: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直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直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直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16直寸。

  各部位“骨度折量寸”分度的图示如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三、指量法

  这是利用每个人自己的指节宽度或长度以比拟骨度折量寸的方法。有三种折量取寸法:横指寸——拇指或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合用的同身寸;直指寸——中指中节的同身寸。

  横指寸:以本人拇指中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将本人的食指、中指、环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的横纹为准,四指宽度合为3寸。

  直指寸:以本人中指中节桡侧(即拇指一侧)的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三种“指量法”的图示如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实际应用时,每个人应根据自己手指的情况,以自身的“体表标志”为取穴的基础,以“骨度折量寸”为取穴的度量标准。否则将影响取穴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