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是中医疗法的重中之重,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穴位?

 lswswk 2019-07-24

穴位是中医治疗中针灸、推拿等疗法的主要施术部位。所以,找穴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体腧穴各有自己的位置。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由于人体穴位较多,个人身体情况不一,所以找穴也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新人来说。那么,如何能快速准确的找到穴位呢?

一、如何判断有无穴位

穴位,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1.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5.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位的重要标志。

二、常用定穴方法

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法有以下三种:

1.骨度折量法

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如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因其大都以骨骼来衡量,所以称骨度折量法,是主要的取穴方法。

2.体表标志法

是以人体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窝、骨关节和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标志来确定腧穴部位的方法。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

3.手指比量法

是用手指或手指的某一部位作为比量腧穴部位的方法。其中,用中指中节两端横纹头之间距离(屈指时)作1寸的,称中指同身寸法。用拇指指节横纹两端之间距离作1寸的,称拇指同身寸法。用食、中、环、小四指相并作为3寸的称一夫法。

“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时,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三、取穴要领

1.按照分寸,做到心中有数

2.观察体表标志定穴

3.采取适当的姿势取穴。不同的穴位对取穴姿势有不同的要求,常见的取穴姿势有站姿、坐姿、俯卧、曲体等。临证时还须依具体情况而定。

4.取五穴而用一穴,取三经而用一经

古人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必正'之说。意思是取某一个穴位时,必须要了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某一经时,必须要参照其周围几条经脉的循行。这样全面参考才能正确地定位取穴。

5.全身的经穴,督脉和任脉位于正中线,它们的穴位较易确定,因此任督脉的穴位常可作为两旁经穴定位的参考依据。而头部和肩部的腧穴比较复杂,取穴时须仔细分别。取肢体外侧面的穴位时,主要观察筋骨的凹陷等骨性标志;而取肢体内侧面的穴位时,除注意体表标志外,还应注意动脉的搏动等。

人体穴位遍布全身的奇经八脉,穴位的位置不一样,其重要程度也不一样。穴位在治疗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取穴时一定要谨慎,熟练掌握各种取穴手法,确保穴位的准确性。记得收藏和关注我们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