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中的蔡林森教育思想

 枫林竹屋 2012-12-06

一个课程改革的样板,一个民办学校的楷模

     6年前我到永威学校来是陪同蔡校长来考察学校的。今天到永威学校来,是学习永威学校成功的经验和蔡校长的教育思想。

可以说,是任太平董事长成就了蔡校长,是蔡校长成就了永威学校。这在民办学校,是董事长和校长的最佳搭配模式。

我看过张子凡老师的《把执行贯彻到底》演讲录像,他说:董事长是个艺术家,总经理是个企业家,不能错位。我们的教育局长和校长是否也应该是这种关系?

目标刻在岩石上,办法写在沙滩上

张子凡老师在演讲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蔡校长到永威学校来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这所学校办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办不好的学校”。这个信念他没有动摇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在公办学校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他没有照搬洋思中学的经验,他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探索和完善着洋思中学的经验。所以蔡林森的教育思想是在不断发展的。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成绩确实说明问题

永威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从生源到师资都不占优势,但初中三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连续两年在焦作市排名第一。在永威学校的带动下,在焦作市189所初中学校中,前10名学校中沁阳市占了4个(一二三六),前30名学校中沁阳市占了8个,前60名学校中沁阳市占了21个。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也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成绩确实说明问题,它反映了一个学校和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

洋思经验在永威学校得到了发展

从学校结构看,洋思中学是个初中学校,而永威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如何把洋思中学的经验用到小学和高中,是个挑战。蔡校长在小学数学和科学课中总结出“四个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在语文学科总结出“几个比”的教学模式: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在高中则重点解决高中教学容量、难度大和如何上好高考复习课等问题。现在小学是沁阳市第一,高中名列前茅。

从每堂课“限定只讲几分钟”,到每堂课“岂能只讲几分钟”是个发展

我在报刊上发表了《每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洋思中学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文章中谈到的现象现在依然存在: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差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洋思中学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这所学校基本不存在差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自1990年以来,这所学校连续10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为全部,居全市之首。

每节课教师讲几分钟岂能硬性规定

2007年11月20日蔡林森校长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每节课教师讲几分钟岂能硬性规定》,这是一种发展。

在课改初期,为了扭转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行政上硬性规定教师只讲几分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课改10年后的今天,再硬性规定就有些机械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责任

差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差。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差生形成的原因是没有被老师关注到的结果。教育过程的公平会导致教育结果的公平。

多年来蔡校长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校坚持不分快慢班,坚持从起始年级、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这是在落实教育过程的公平。

课堂教学时“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几年来,到永威学校参观的校长和教师不计其数,但有的学校回去实验后没有达到永威学校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参观者学习的是永威学校的教学模式,但很少考虑这些模式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落实的。

我在报刊上发表《永威的成功在于精细化管理》。

1.精细“立法”,事事有章可循

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他虽然有几十年的中学管理经验,有洋思中学成套的管理制度,但他没有照搬。他认为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规章制度也不能千篇一律。他在充分调查永威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亲手起草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出台都是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和修改而最后定稿,“法”源于民而用于民。这些制度的特点一是全,二是细。

所谓“全”是指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

单是在教学方面,就有备课制度、讲课制度、课外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周周清制度、学生课内规则、评课制度等。另外如纪律、卫生、用餐、公寓等许多制度,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谓“细”是指,每一个制度的要求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如:《作业批改制度》中对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要求:“上午的课堂作业,要在下午课前批完,并让学生更正;下午的课堂作业,要在晚饭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晚自习的作业,要力争当夜(最迟在第二天8点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

2.精细“执法”,人人照章行事

对于每个学校,制定制度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领导带头,正所谓“其身正,政令通”。

领导带头,以身作则

现在强调在课改中校长的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但如果校长不懂教学,怎么领导教师?怎么让教师服气?现在很多校长很忙,没有时间上课,也没有时间听课评课。而蔡林森校长,5年来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轮番地听、评,几乎一天不停,全年听课1000节以上。

3.精细“督法”,逐级检查考核

制度有了,如果不执行怎么办,执行不到位怎么办?所以一项制度的落实,关键是检查和考核。蔡林森校长每天早上检查完早操后,接着检查早读,一个70岁的老人,忍着膝关节骨刺的病痛,4层教学楼几十个教学班,他逐一地检查,一个也不放过。

蔡林森是一个行走着的校长

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几十个教学班他每天都要跑两三趟,不停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心中有数。如教案一周一查。不仅要查备课节数,还要查教案是否符合要求(依据“备课制度”),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复备。作业一日三查,上午查前一天晚上的作业,下午查上午的作业,晚上查下午的作业。查教师作业批改是否及时,是否认真,有无错改。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永威学校,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一天都不能拖。正是由于这种精细化的管理,蔡林森校长才把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在永威学校移植成功并创新发展。

课堂教学的评价与辩证法

创立高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与辩证关系。高效教学方法或模式有两个基本的维度:目标和时间,即单位时间的达标率。目前有些学校的课堂很热闹,而教学效率却很低,这样的课只能说是热闹的课,而不是高效的课。

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向40分钟或45分钟要质量,而不是向24小时要质量。

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

课堂不能前延后伸

如蔡校长在《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中谈到:

(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铃开始。

(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

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课堂教学要实行三个转变

(1)由死气沉沉转向思维活跃

(2)由低效缓慢转向高效紧凑

(3)由喧嚣浮躁转向平静踏实

蔡林森的课改辩证法

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由于搞不清这些具体做法的辩证关系,往往无所适从,或者有的走向极端。如何处理课程改革中的辩证关系,我在报上发表了《蔡林森的课改辩证法》的文章。蔡校长的教育思想也是当前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1.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的关系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提倡学生课前大预习,而这种预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课速度很快,如果课前不预习一下,听课时会感觉“跟不上趟”。而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延伸到课前的自学。有的学校以“导学案”的形式布置课前自学作业,如果各门课程都布置预习作业,学生有多少课前时间?这种做法实际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课上紧张与课外轻松的关系

现在中学生有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如果说学生学习不紧张和没有一点负担是不现实的,课上不紧张课外就一定紧张,学生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课外又要从事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学习了,课外就有时间从事各种活动。而课堂上学生轻松了,势必在课外就要加重负担。这是教学的辩证法。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完整的时间自学和思考,而不是课外忙作业课上忙表演。

3.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走进教材与走出教材。所谓走进教材首先要认真学好教材,现在全国“一标多本”,一个课程标准有多种版本的教材,每种教材的编写特点不同,但都是经过教育部专家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体系,所以应该提倡学生首先要认真学好课本。如果学生学好了课本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一般的高考和中考是没有问题的。而现在很多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教教辅,这种抛开课本的做法不该提倡。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二者不是并列关系,应该是先后关系。任何知识首先要提倡学生自学,学生自己能够看懂的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同学,所以课堂应该以自学为主。只有自己不会的知识才需要别人的帮助,才需要合作探究。同学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点拨和精讲。

学生不能为合作而合作。

在济南听的一节课,每个组都要提出问题让别的组回答,学生不是在讨论怎样解决问题,而是忙于提问题。难道别的组的学生就比本组的高明吗?

这节课本来是一课时的内容上成了两节课。

5.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多年来,围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曾经有很多争论,虽然这不是一对哲学范畴,但由于被大家默许了,所以这样搭配是否严格已经不重要了,但在课堂中如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确实很重要,在课堂上不提倡教师包办代替,但教师不讲,完全由学生自发的定目标也不提倡。因为各科都有严格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现在很多教师都不能掌握课程标准,所以在课堂上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要做个明白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