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泉居——写入老舍《四世同堂》的老字号

 白丁0213 2012-12-07

柳泉居——写入老舍《四世同堂》的老字号

[字号:大中小]

2012-12-06来源:北京旅游网 作者:

柳泉居——写入老舍《四世同堂》的老字号

  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的柳泉居是享誉京城的中华老字号,距今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当年黄酒盛时北京的酒馆分为山东、山西、绍兴和北京四种,而柳泉居售卖的正是北京黄酒。

  早年的柳泉居是由一个山东人创办的。伊始店面的后面有一个宽敞的庭院,据史料记载,当时院中有一颗硕大的柳树,树下有一棵泉井,井水甘洌。店主以泉水酿制黄酒,酒香四溢、回味悠醇,在食客间有“玉泉佳酿”的美称。但是早年的柳泉居并无店名,据传这名字是明朝奸相严嵩的落魄之作。明朝嘉靖年间,世宗皇帝宠信奸臣严嵩,曾说:“世上没有杀他的刀、斩他的剑。”明穆宗即位后,决心要除掉严嵩。但因先皇有言在先,无法取其性命,只好罢免了其官职,抄没了他的家产,只给严嵩留下一只银碗,让他以乞讨为生。北京的百姓都恨严嵩,根本无人肯布施给他。一天,饥渴交加的严嵩来到这家小酒馆门前,闻到飘出的酒香,就再也走不动了,便央求店家给他酒喝。掌柜的一看这银饭碗便知道他是严嵩,因为听说严嵩写得一手好字,便取来笔墨纸砚说:“给你酒喝可以,你得给我这小店题几个字。”严嵩稍加思索,题写了“柳泉居”三个字。时隔不久,严嵩就饿死在街头。“柳泉居”竟成绝笔,小店也因此在北京城声名远播。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柳泉居“集南北烹饪技艺之长,取京城人口味习俗之好”,创出了以鲜、嫩、酥、脆为特色的京味菜。特色菜有荷花燕菜、云片鲍鱼、果料鱼骨、金丝海蟹等,尤其以拔丝菜最地道,拔丝莲子、鲜奶金丝缕缕,香甜沁口。还有其独具特色的“工艺面点”,北京传统的系列豆沙包是该店名优食品,颇受顾客青睐。近年来,柳泉居饭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新的菜肴,如炒鳝糊、油条八宝饭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店独到的“蟹宴”,它是以螃蟹为主料,搭配各种辅料,制作出的几十道冷荤、热菜和面点。其中以冷荤中的大彩拼——“荷塘秋蟹”名字最具诗意。它选用优质香菇,雕成蟹形,好像一只只在荷塘中栩栩如生的大螃蟹,为宴席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灵气,成套的银制蟹形餐具和餐巾叠制而成的蟹形装饰花,不单突出主题,更将整个台面衬托得生动、高雅,赏之美观,品之美味。

  作为一家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华老字号,名人大家们在柳泉居的故事也体现其浓浓的文化情结。

  初时该店坐落护国寺西口路东,老舍先生幼时就住在小杨家胡同,与柳泉居仅一街之隔。老舍写《四世同堂》就以此为环境素材。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也曾以此处为背景。上世纪30年代,北京居于寸晷风檐的落魄王孙以及各新闻记者都是柳泉居的常客。妇孺皆知的大记者王柱宇,几乎踏破了柳泉居的门槛。每每借饮酒为名采访,正如其当年对同仁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社会新闻也。”他在《实报》所辟的《柱宇谈话》专栏,之所以连载数年而不衰,与取材于茶馆酒肆下层社会并站在大众立场说话颇有关系。很多文友食客,每得闲暇必到柳泉居相约清酌,酒酣继而发诗兴,甚至低唱几句皮黄,尽兴方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