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里的植物之三

 安徽黄山书院 2012-12-07
 
             48、故乡的托词---榆树
  
  《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
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
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
人入室。
  
  ---《诗经·唐风·山有枢》
  
  【注释】
  1、枢(shū 书):木名,刺榆。
  2、隰(xí 习):低湿之地。榆:木名,白榆,又名枌,落叶乔木。
  3、弗曳(yì 义)弗娄:有好衣裳而不穿。曳,拖;娄,搂的借字,牵拉。古时裳长
拖地,需提着走。
  4、驱:车马疾走。
  5、宛:"苑"的假借字,枯死貌。
  6、愉:快乐、享受;一说音偷,取。
  7、栲(kǎo 考):木名,臭椿树。
  8、杻(nǐu 纽):檍树,梓属。
  9、廷:庭院。内:厅堂和内室。
  10、埽(sào):同"扫"。
  11、考:敲击。
  12、保:占有。
  13、漆、栗:木名。
  14、瑟:一种似琴的拨弦乐器,一般有二十五弦。
  15、永日:指整天享乐。
  
  寒风冷硬凄凉的气息没有褪尽,一点惊喜温馨的种子还在冻土下面孕育,这怕正
是洒向大地的春雨所具有的滋味。这个时节,榆荚雨从榆树的瘦枝上随清寒的风纷纷
落下,就象一个从水和清枝嫩叶的缝隙里走出来的青春初现的涩女子,惶惶然的给自
己新生一季的年轮许一个能渗入土地的白玉一样的福愿。
  
  榆荚雨对我是熟悉的景物,孩童时代戏耍的情形里,两条瘦腿骑在树枝丫中间,
从手边的细枝上捋下一把把榆荚雨,入嘴爽滑甜嫩的榆荚雨在唧唧喳喳的童音里落向
树下一群伙伴的头顶。和春天里的榆荚雨一样,在岁月的年轮里,那应该是我岁月的
春天。这种情形,象极了剪纸、旧信札、干去的残花、腐朽了的黄叶这些无足轻重却
又不舍丢弃,封到失去了阳光和空气的密封着的记忆瓦罐里的一些细节,原本以为没
有多少价值的记忆中的碎屑,今天却借着读《诗经·山有枢》的因由,重新活了过来
。借"山有枢,隰有榆"的古朴歌声,来粉饰一棵并没有多少雅人妙客韵味点染的普通
植物的意义,说到底,我喜欢它在喧哗的世界里被世界漠视,而自己依然冬夏不息的
契合天时地气的生长自己的固执性情。
  
  榆树在院外(在我所知的乡村,榆树多是种在村头门口,很少有种到院子里的)
野地山坡上,风雨无遮,色彩单调,算不上是美的植物。但象每一个活过一世的人一
样,不管他的地位有多么卑微,人生怎样沉默无色,他总有属于自己的一把刀,来劈
开独属于他的时间的硬壁和空间的高墙。在《汉书·郊祀志上》里,有"高祖祷丰枌
榆社",枌榆者,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许是贴了皇帝烛台上掉下几点烛灰的金光,后
世,"枌榆"可以附着故乡的滋味,让骚人墨客们借以言说水一样流淌雾一样无法榜依
的乡愁。"温馨、凄凉的榆味……",这是一个异国的游子,在写给凄心所念,却又人
世永隔的山乡的母亲的怀念文字的话。当时并不知道榆味的所指,现在却是知道了,
所有的一点乡愁里,念之深的,是感激那个生过养过自己的这个世上唯一的根的所在
,是地震的余波一样让整个大地不动声色震颤的母性的手在心头拂过的一点安慰。这
是因为远离,让榆树的烟魂围裹着我们水芙蓉一样记忆住到我们墓碑一样的心里来了

  
  至于《山有枢》里,2500年前唱"山有枢,隰有榆"的那个人呢,表面上,他在讥
笑一个象巴尔札克笔下的高布赛克、葛朗台一样吝啬鬼一样的人物,如果这样的诗歌
是写在公元十九世纪,到是有些劝戒封建贵族的腐朽糜烂和畸形的金融资本结合的产
物高布赛克和葛郎台,不要象只指榨取的干尸一样的活过一辈子,而是要在及时行乐
里,让本能和虚荣的欲念在经久不断的疲劳里得到满足。但,对于公元前四世纪的人
来说,这样的歌的讥讽之外,则是指斥那些有高头大马、高梁雕栋、锦绣华服的庙堂
里的人,不要忘记他所治下的子民们,还面色饥黄,寒门破屋,衣不避体。如果想象
这是一个节日集会的场合,寒苦百姓和庙堂高官正在一起欣赏杂戏、鬼舞和民歌。一
个行走田园的歌者,随丝竹琴瑟,在迂回朴拙,粗砺坚韧的曲调里唱这样的歌时,庙
堂里的高官会掩饰不住的脸红,而布衣敦厚的百姓们,脸上会有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快
意的笑容吧。这是我不确定的一点猜度。
  
  由此,榆树的枝叶间,我所见者,是凄苦的乡情里的微笑和不会轻易弯折的民风
渗透入我们文明当中的一点性情。
 49、多子多福---花椒
  
  《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诗经·唐风·椒聊》
  
  【注释】
  1、椒:花椒,又名山椒。 聊:同"莍",亦作"朻"、"梂",草木结成的一串串
果实。
  2、蕃衍:生长众多。 盈:满。 升:量器名。
  3、硕:大。 朋:比。
  4、且(ju1居):语末助词。
  5、远条:指香气远扬。一说长长的枝条。 条:长。
  6、掬(音ju1居):"掬"的古字,两手合捧。又,《周礼·考工记·陶人》疏引《
小尔雅》云:"匊,二升。"亦通。
  7、笃:厚重。形容人体丰满高大。
  
  花椒多子多福意义的源头是《诗经》里的《椒聊》,我猜想,在当时男女新婚的
时候,由主持祈福的神汉巫婆,对着一张新人的大床,边散着椒籽(花椒古名之一又
叫椒籽)核桃大枣之类的引灵之物,边大声吟唱这《椒聊》之歌,以便让存在于未知
空间里掌管生育的鬼神,来引导这一对男女,既身心相悦,又多子多福。这首诗的另
外一种解释说,这是一个女子大胆的示爱诗,女子向她喜欢的男子暗示她不仅丰满漂
亮,而且还能象山椒一样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在农耕时代,一个同时满足这样两个条
件的女子,对一个男人来说,几乎就是夜不能眠的诱惑。花椒长成时,身披大红袍,
内含乌金玉,飘逸四时香,这种特质又给予它一种雍容的气质,后世皇后被称为"椒
屋",也就不足为怪了。《诗经》里还有一首说到椒的诗《东门之枌》,诗里说"视尔
如荍,贻我握椒",这个句子里藏着一队男女情意绵绵的微笑,和执手相握,共走一生
的那种感激和欣慰。小小一束山椒,竟能将爱意描述的这么水灵动人,真是让人赞叹
。椒在这里的作用如同现代社会里,男人向女人求婚的信物---戒指。而两人共手同
握一束山椒,女子许的是爱,是身心,男子许的是爱,是屋檐,是责任,握在手掌心
里的椒比现代物质化了的小小金属环要附着更多不用言说心知肚明的厚重意义。
  
  不读《诗经》,到不知万物有灵。这样的话,我说过多次了。关注诗经里的植物
的时候,这是很自然跳出心里的话。我们俗常里所认识的花椒,熟知其性情的,多是
它的味觉所变换出来的神秘,不管怎么说,这种神秘都难以进入心里来。
  
  麻椒,是我家乡所叫的名字,和花椒这个名称相比,到觉得能更为准确的传达山
椒这样一种芸香科植物的内在性情。酷夏飘起一丝清凉气的乡下黄昏,和父亲在山间
散步,随之字型山道弯弯折折的走向山梁的高处,路旁可以看到黑火一样窜出地表的
,一丛丛三伏天里成熟,长在硬如坚铁的黑色尖刺荫蔽之中的红彤彤的花椒,这种椒
,家乡话里叫"伏来椒",在另外的几处花椒地里,又看到依然青嫩的花椒果实,疑惑
的问时,父亲说,这是秋椒,秋风前后才能成熟。小时候,野地里疯疯癫癫的跑过,
却对这些一无所知,现在发现自己这么好奇,又这么无知,到有些失笑起来。
  
  现代花椒已知的源产地是重庆的江津,蜀地的招牌况味是麻辣,毫无疑问,麻辣
是我味觉的一种最爱,有时候拼着肠胃的痉挛,也要过一把喉舌的瘾,可见麻辣在人
味腺上所造成的吸引力。成都我没有去过,重庆中夜之时,街边上的麻辣串,在被冻
的使人心慌神乱的啤酒浇灌之下,一串一串接一串的神奇滋味,却是记的久,难相忘
的。江津四面山里还吃过烧烤的山鸡,那是几个饿的心慌慌的人,在山风薄雾里裹了
衣服,拿了塑料小板凳,看着烧烤师傅就着木炭的星火,把辣椒油,味精,盐巴,花
椒粉一点一点喂入铁架子上撑开的受难者身上,眼巴巴的期盼它焦黄流油的部分能尽
快开始和我们的牙齿舌头亲密接触。花椒身体里所潜藏的麻香,在味觉上引起的热燥
的舒畅的快感,就象平静的事件下面突然冒出来的激情,也象极了写作中外在情绪的
营造和引导所形成的内在张力所造成的效果。我总觉得,麻辣味的宴席是欢快饮食的
战场,麻内缩,辣扩张,而食者的味觉所勾起的欲望处在两者角力的无所适从的投入
之中。所谓快意的境界,我以为这是其中最难以言表的一种了。
  50、稻梁谋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诗经·唐风·鸨羽》
  
  【注释】
  
  1、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
性不善栖木。
  2、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3、靡:无,没有。 盬(音古):休止。
  4、艺:种植。 稷:谷子。 黍:黍子,黄米。
  5、怙(音户):依靠,凭恃。
  6、曷:何。 所:住所。
  7、棘(音及):酸枣树,落叶灌木。
  8、极:终了,尽头。
  9、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
  10、常:正常。
  
  确定《鸨羽》里的文字有所写,但想了很久又确定不下来一个题目,有一个疑问
令我困惑,凡说到黍栗,谈及稻梁,从暗示的背景里,一定会说到天下,说到社稷,
但为什么又总会有"悠悠苍天"的悲号呢?苦百姓永远都象虫蚁一样的渺小,时刻为稻
梁谋的心底里,总是有无法把握这生的危机,而所谓的社稷,将要给一个国度里众人
的,该是一个现世安稳的格局。凡让百姓心底里有"悠悠苍天"呼号的社会,一定是个
快要死亡的社会,因为"悠悠苍天"的进一步变化形态就是烧遍野草、灌木、乔木的地
火。阅读历史的残本遗迹,到总是看到"稻梁"烧毁祭奠天神祭台的事,这是百姓集合
起来的声音。我舍掉了诗中的"黍稷",想写一写我们今天更为熟悉的"稻梁"。它在几
千年的时间里,撒在黄河、长江两边的土地上,既细微,又沉默,却支撑了一代又一
代的生灵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热和力。为"稻梁" 之谋,是生命最基本的声音,粗略的
知晓它们的生态,似乎能够让我们突破一些原本已经麻木的俗常观感,懂得落叶无声
和花开花落背后的重音。这种重音,我称其为隐秘的激情。
  
  单纯字面上的稻梁,放到西周到春秋这样一段时间里,椐史料,稻指的是能粘在
一起的糯米,当时的百姓更多的是拿它来酿酒,猜测当时稻的产量应该不高。说粱之
前,需要先说一下稷。稷是五谷之首,是我们今天的谷子,古时祭天,要用稷堆起高
台,在这样的高台上,君主族长拜祭神灵,以求子民福康,这是社稷能成为代指江山
的原因。在今天社会,既是科技的进步,也是人类生存压力的要求,我们的食物越来
越多样化了,但两千多年前,谷子还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先民们的主食。而梁,和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高粱不同,它指的是稷的良品。而所谓"稻梁"的意义,按当时的标
准,指的是细粮,也就是精美的主食。这就是为什么,《鸨羽》这首诗里,按一个长
期征调的农民悲愤的口气,在稻梁之后,用到尝字的原因。
  
  稻在中国的传播方向,是由南向北扩展,到西周时期,北方地界上,稻米已经从
从容容的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里。只不过随气候变化,黄河地区气候转旱,雨水减少
,湖泊河流干枯,稻米的种植面子缩小,小麦才逐渐在北方成为了人们的主食。但在
南方,盛唐时期,稻米发达起来,唐宋关于稻米点心的花样极其繁多,即使今天苏州
的点心师傅,所知道的点心制法就有上千种之多,一把精白米粉里,竟然藏着这么大
的一个想不明白的关于饮食的乾坤世界,真让我吃了一惊。稻米在日常生活和节日庆
典上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对历史细节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从中国南方到日本岛屿的稻
米饮食文化圈,这个圈子里,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织,形成一些在民俗和日常饮食上
相似的特征。这是一个极有意思,但无法在这样的一篇简短文章里展开的话题。
  
  我北方的家乡,听父母说,以前试种过稻子,但从来都没有成功过。身在南方,
见过烈日下插秧的焦黑妇女憨厚的笑脸,虽然天天吃大米,但稻子于我似乎总是有点
陌生的。我从小所熟悉的是高粱,作为禾本科植物的高粱,各种资料上的古称多种多
样,称做"蜀黍"的似乎较多。营养学上说高粱营养丰富,但我的印象里,长这么大,
高粱做的饭食,也仅仅吃过一次,只是因为好奇才去尝一尝的,现在唯一的一点印象
是吃到嘴里很粗糙,面条很硬很硬,一点都谈不上好吃的标准。但我却吃过很多的高
粱杆。糖块里有一种酥软透明的,叫做高粱饴,正是用高粱杆的汁液熬制而成。小时
候上学的时候,路边上,看着四下无人,就钻到高粱地里折上几根细嫩的,摘掉叶子
,褪了皮,把一截截的高粱杆当成甘蔗来吃。对,和甘蔗的吃法几乎一模一样,而且
比甘蔗的味道要甜,要水灵。中国高粱的梁仓在东北,北大荒的那一代人里,关于高
粱南瓜汤的记忆文章我读过一些,那种味道苦涩生糙,即使是笑里也满是泥土。这些
文字,记忆的即是一段形变历史里开垦的荒土,也是一道道人性荒漠上寻找的路径。
没有着落的理性和爱恨情仇,被高粱地遮蔽,但在那些文字里,又被重新一次次的爆
晒在时间的烈日下面。
  51、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注释】
  
  1、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
 楚:灌木名,即牡荆。
  2、蔹(音敛):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3、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
" 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4、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5、域: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
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6、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 粲:同"灿
"。
  7、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 烂
:灿烂。
  8、独旦: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 旦,天亮。一说旦释为安
,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
  9、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10、其居、其室:亡夫的墓穴。
  
  在《深圳商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是教现代都市女性婚姻经济学的,经济学的原
则之一是利益最大化,婚姻经济学依葫芦画瓢,把婚姻本身看成是一个新开发的前景
广阔的市场,爱、幸福和各人自带的物质形态都作为投资的资本,文章教导这篇文章
的受众,如何在进入婚姻前评估双方既有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的价值量,并且尽可能
的在属于自己的婚姻市场上,能够在利益分配平衡的前提下,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毫
无疑问这是一篇好文章,能够这么做的女子也必然在入城出城时,身上不会留下任何
伤口,但写这篇文章的人对生命世界的理解过于僵化而且冷血。这篇文章分析的是婚
姻,解构的其实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道德,用科学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人文世界里琢磨
不定的因素,是一种时髦的体现品位和学识的方式。但读这种表面上看来四平八稳,
并没有多少错处的文章,人生这么过总觉得失去了些什么。
  
  读《葛生》这样一首2500年前活人祭奠死人的诗,很奇怪的想到这样一篇文字,
随时世变迁,先人和现代精英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火一样长久的
去爱,不在乎生死;冰一样从容的去生,在乎的只是自己。这两者之间本没有什么矛
盾。过现实的人生,是不需要过度去说,每个人都会的,而和独一的某一个人过梦想
的人生,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梦想,现实是冰冷的,而梦想则有虚拟的温暖
,其反差也正在这里吧。
  
  《葛生》是最早的悼亡诗里非常著名的一首。活着的爱人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而
死去的爱人却又在这种喃喃自语之中复活过来,这种拆除生死之间界限的方式,影响
了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写悼亡诗的内在表达。但为什么原本应该萧杀阴冷的气氛,读的
时候,却又觉得心上是温暖的?可能是,我们想象里唯一的爱曾经存在过,这样的梦
境并非只是枯井里的玄月,而是秋天里成熟了等着我们伸手去摘的山果。荆棘和乌蔹
莓把新坟遮蔽了,一般以为遗忘如刀,《葛生》里那个哀容愁目的人的爱却如烈火。
读到 "夏之日,冬之夜……夏只夜,冬之日……",千仗冰的味道,想起陆游唐婉,
想起高君宇石瓶梅。把心结打开吧!但这是属于梦的诗,爱本就是一个结。爱如浮萍
一样沉不到水底,那么,被爱和所爱的人,哪里会意识到有一个结在,而且正是乐意
一结到底的。
  
  《毛诗品物图考》里说,作为草本植物的蔹,有赤蔹、白蔹、乌蔹,最可能是乌
蔹(也就是黑蔹)。对我来说,这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所以无法想象它在自然里的
情态。等到查阅具体的资料,看到图片时,我又笑了,因为走在野外,在荒凉的路边
和上有人迹的坡地上,我常看到它,它在葡萄科里的学名叫乌蔹莓,很有音韵的一个
名字,这给它普普通通的外表增添了一些韵味。百姓们叫它五叶爪、母猪藤。我熟悉
的是母猪藤这样一个名字。高速公路的两边上常种这种草,它是天养之物,并且生命
力象火一样的旺盛。没有想到过,它朝向阳光四野蔓长的茎叶下面的土地,是一片骨
灰散尽之后,陨落的爱的星辰的栖息地,和我们至情生命在时间的风里摇曳不定的一
个既凄凉又温暖的背景。
  52、芦苇之伤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注释】
  1、蒹葭:蒹(音jiān),又称荻,细长的水草,长成后称萑。葭(音扫),初生的
芦苇。
  2、苍苍:茂盛深色状。
  3、伊人:那人。
  4、方:旁一方,即一旁。
  5、溯洄:逆流向上。
  6、从:追寻,探求。
  7、阻:险阻;崎岖。
  8、溯游:顺流而下。
  9、宛:好像、仿佛。
  10、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11、晞:干。
  12、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13、跻(jí):高起、登上高处。
  14、坻(chí):水中小沙洲。
  15、采采:众多的样子。
  16、已:停止。
  17、涘(sì):水边。
  18、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19、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杂在人群里象飘絮,象鸟鸣,象春风;在溪边的黄昏,
我又见到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们中间,你如倒影,如水声,如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
,在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
  
  你是我的惊雷。
  
  风起时,你要走了,你登车入了幔帐,雾被吹的散乱,尘土迷了我的双眼,残叶
敲着世界咔咔响。你伸出幔外,轻拂过幔帐的那只手,我快撵着步伐,追着它,那一
刻,它是我的静夜,是我的太阳,是我的千丈冰下刚刚溶化的那颗水滴。但我追它不
上,追你不着,我怔怔的站着,看着你消失在芦花的尽头,我觉得自己一瞬间死去,
残骨酥解,魂灵飘散,它们冲入了大地,化成伴着你路途上跳进你眼里的一棵棵柔柏
风杨。
  
  入梦,我见你在芦羽如雪的地方。醒来,月影交织着残夜把你披到我身上。
  
  5月,浮水东边的山上,月亮薄的如磨了千百遍的玉镜,太阳厚的如烧不尽的山
火。我羡慕它们在薄凉的清晨,能这么不期而遇,这个时候,百鸟欢鸣,虫儿歌唱。
风来了,拂动芦苇叶上的露珠里,暗露的湿痕未干,你的影子不在。我惶惶然地问路
上忙碌的渔女,能不能告诉我,所谓伊人,可是在水一方?
  
  7月,溅着浪花的孩童,把骨刺插着的黄鱼摔到岸边,滑下垂柳的小孩把碎叶撒
在我身上,我寻着存了你声息的水流的脚印,在这个烟波荡漾的地方,可以看到水边
的芦花初开,芦苇小穗上针一样的碎花,象极了你眼睫毛上寒星一样的水珠,那是三
月三令我心醉的舞场。在风摇芦花的萧疏淡荡的节奏里,那个雾里不在的你,象风,
象雨,落在月明水镜里盛开的飘飘渺渺的花上。我呆呆的痴了,忘了捉弄着我的孩子
们的笑声。在岸边的岩石后面,孩子们抢着架子上烤熟了的黄鱼,我心里缀缀的想要
从他们的嘴里探问,所谓伊人,可是在水一方?
  
  11月,奔马溅碎草屑,寒鸦振落瘦枝上的凝霜,冰河地,残叶黄,芦羽如雪,梦
里来时,见到你正在雪中央。我问路翁,春露起,秋时分,冬临处,能不能告诉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看着我,长叹一声,指着水波无尽处,孩子,顺水去找,不
要停下你的脚步,等到春暖花开时,她就在河流尽头的水中央。
  
  注:我把初稿全部毁掉,突然想这么写。无论怎样,这样写超出了常规,我的资
料都是鉴赏和赞叹,再大的诗人,在这首诗面前都觉得自己短了,缺了,因为这首诗
里感觉虚到尽头,真到尽头,心性所追慕的朦胧幻境里是一个透明的地方。不好文字
的人,读这首诗的时候,都会心里一抖,抖的乱了,生命清了。我读的时候,也是心
里有这么一抖,然后,这些文字便是一抖的结果,所谓的鉴赏和赞叹,反而不再是我
的视角。我毁了好几次稿,以便确定我最终写这篇文字的情绪的路径。
  53、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诗经·秦风·晨风》
  
  【注释】
  1、鴥(玉yù):亦作"鹬(玉yù)",疾飞貌。晨风:一作"鷐(晨chén)风
",鸟名。即鸇(沾zhān),鸷(至zhì)鸟类。一说晨风亦名天鸡,雉类。后一说
从者较少,但说到见雉闻雉而思配偶,在《诗经》中例子却较多,如《邶风·雄雉》
和《邶风·匏有苦叶》中都有。
  2、郁:形容树林的茂密。一说高出貌。北林:林名。
  3、钦钦:忧貌。
  4、忘:犹"弃"。多:犹"甚"。
  5、苞栎(历lì):成丛的栎树。或作"枹(包bāo)栎",两字合为树名,即橡
栗。
  6、隰:低洼地。六駮:"駮(伯bó)"亦作"驳",木名,即赤李。"六"表示多数
。一说"六"读为"蓼(廖liǎo)",长貌。
  7、乐:读为"療",即疗。靡疗言不可治疗。
  8、棣(弟dì):郁李。
  9、树:竖立。檖(遂suì):山梨。
  
  我并不熟悉栎树,但因为《诗经·秦风·晨风》里提及,我便在好奇里翻些关于
它的资料,逐渐的熟悉了它。
  
  栎树,我们现代人习惯这么叫,古时候,多叫它柞树,而国外我们熟悉的名字是
橡树。舒婷的《致橡树》,小时候读,只觉得清爽和有当时的我还说不出来的骨性,
却不知道这栎树到底有什么样的性情。长在山坡地上的栎树是普通的,独立的,对于
靠土地为生的苦百姓来说,它的周身百用而无一废,它身无娇气,在灶堂里伏地成柴
灰,也罢,长到临云自悠然,也好,都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砍柴林里多的是栎树
,这种树干发黑,在生长的方向上顺风歪斜的木质粗糙的树木,垒成柴火,或者木杆
上钻孔种入菌子,做成菌木,是林区的老百姓所熟悉的,烧制成木炭,运进城市,是
营营以生的营锦衣绣服者所陌生的。
  
  现存最古老的栎树,我所收集到的资料里,它差不多有4600年的年纪,从它顶开
大地的树基部已经腐朽的树洞里,可以宽松自如的跑大型的载重车。河南省有棵千年
树龄的栎树,其身型如黑龙狂舞,又似巨手金刚。虬枝漫节上,百鸟建了属于自己的
天堂。这些资料给了我两种栎树的概念。栎树的物性里有一种安守不息的性情。腰腿
般粗时,总被砍成柴火,或做成桌椅板凳,或果实酿成苦而涩的橡子酒,一些文字里
总拿栎树的这种性情比做滴水时无声,成江海时浮船没舟的苦百姓的心思,于沉默遭
漠视时,心用与万物,载无声于有声,这个时候我们所见的栎树似乎是卑微的,但也
纯粹而真实,周身流淌着众人俗常生活的痕迹和本真生活的性情。随年深日久,加上
一点点的机运巧合(机运不要多,永远都是只要那么一点点刚好,机运多了,总会酿
成失控的灾难),独一的一棵或者几棵栎树长在人的目光所不能及的角落里,积一叶
一枝,可以长到让我们惊讶的几十仗的高度。这个时候,栎树于自然的面容,风徐来
以微笑,雨漂洒以细语,激电雷霆之下,伤碎枝护万体,全然一副帝王的气象,这样
的栎树,没有后顾千年感叹经历万千风雨的琐碎心思,它超脱了凡俗,给走过枝下树
阴里的人以不禁然的赞叹和惊讶。安守不息的栎树,有一种卑微平凡里的诡异,有一
种宏阔超然里的恍惚,底处高处是一样的性情。以短暂的我们人的眼光,栎树实在是
再平凡不过,没有多少价值来平视,更不要说去仰视它的一种自然物了。我们只在乎
我们怎样过的好,我们认为我们的才智超越了万物,但是,栎树的树阴下面,我们的
人类真的那么独一,那么无所不能吗?
  
  西周时期,栎树长在村族部落的附近,从它的身上,寄托有一些时人安闲散步时
哀伤悲喜的情怀。《晨风》里的女子,眼望西山成丛的栎树,心神忧伤,那个去无影
踪几年的曾经和自己身心一体的男人,是不是现在心里还念着可怜的时刻挂念着他的
自己?《诗经》里只要一咏三叹的,就总是一首歌(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诗),这
样的悲歌在户外农田上,边干采摘扶桑的农活,边声声传唱的,是让乱战年月里,独
守家园的女子一抒内心阴郁的心情吧。从这首诗里猜测,这样的诗的作者,可能不是
那种专业的写歌者,而是这些朴实勤劳的农户里家境稍好的可以读点竹简礼法铭文的
女子的作品。但魏晋以前,《诗经》的博士们总从这些歌词里解读出一些对当政者破
坏礼法的嘲讽,以及政事荒唐,小人当道,君子难于登堂入室,以振朝纲的感慨。那
么,这样的诗的作者反而是那些隐于孤村商市里的所谓君子的酒后诗了。就文学性,
我到喜欢这是首聪颖女子的不平作,就经学道德家,这样曲写诗词的隐居者应该是个
忧世而谨小慎微的人。
  
  注:这首诗里有两个很好听的名字:晨风、北林。见到过不少这样称呼的书屋,
觉得不明白,今天算是明白了。
54、北风吹动杨树枝
  
  《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皙皙。
  
  ---《诗经·陈风·东门之杨》
  
  【注释】
  1、牂牂(音脏zàng):茂盛的样子。已经消亡的古音字。
  2、煌煌:明亮的样子。
  3、肺肺(音配pei):茂盛的样子。
  4、晢晢(音哲zhì 又读制zhi):闪亮的样子。
  
  黄昏时在影像婆娑的杨树下等待情人,静谧的阳光缓缓消逝,清晰明了的世界因
视线的内缩而逐渐变得闪烁迷离,这个时刻,心里所有的,不是失落,而是一份缀缀
不安的欢喜,风动,树动,是自然的节奏,心神在动,是人心上能听到的爱的脉搏。
郁郁苍苍的杨树,象一簇簇不着痕迹的黑火,树下随着黑火绕动的人,是个正追逐失
落荧火的精魂了。启明星高悬在天上的时候,是即将破晓的时分。启明星眨巴眨巴眼
睛,看着新的透明世界的降临,满天的星星闪啊闪的,有什么疑问吗?有的,我等待
的人她去了哪里,她怎么还没有来赴我的约会呢?有答案吗?在日落日升之间,没有

  
  这首诗里的情绪让作为现代人的我读起来,觉得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时差。这个时
差是节奏上的。通过时间的淘洗过滤,每一个时代所留下来的诗作,不管是机运巧合
还是历史上众人的评判,它总会由一个当时的个案,转变成现代阅读者去理解的代表
了当时民俗风情的普遍现象。作为两千多年前一场情人约会的等待,由日幕黄昏风吹
杨树枝的时刻,到启明星现的阳光轮回,这样一个夜晚的时间区间里所包含的感情是
慢节奏的,是那种一念致死的纯净又固执的情感叙述。这种情感的叙述太过含蓄,含
蓄的使人微笑,感觉出它的美来,却很难说清楚这种象空气一样熟悉的动人感觉的踪
影是如何来的,又要去往何方。它只借用了一个自然的场景,对所爱的人和爱这颗心
不置一词,却将一颗被爱所填满的心里所经历了焦虑和哀怨的万千旅程,浸入了光影
的偏移和山水的四时变化当中。只从表面上,这是一首明亮的情诗,诗里所有最重要
的形容词都是阳光的,它象迎向阳光的白玉一样朦胧纯净,所有呼之欲出的感觉都处
在想象的范畴里,这是美的境界里最搏动心弦的技巧。经济这根硬器的齿轮里绞着的
现代社会,拥有了加速度的我们正缀入了一种快节奏的道德,一种被解构了,感觉出
来,但很难把握的道德里。或许我们身处奔流中的时候,无法清楚的评判一个正在影
响着我们的世界,而诗经里《东门之杨》的这棵杨树,则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之后,
洗尽铅华,当我们置身其间,感同身受时,那种慢节奏的爱情里,爱如尖刺,期盼中
心如风中蝶翅的图画,才能够在不知不觉之间感动我们心慌慌的聊迫之情。
  
  杨树的影子,纤柔而妩媚,在我所走过的南方城市里,几乎没有见过它的样子。
读起古诗,这样的古诗其实我也是很少读的,因为一点机缘巧合,我被它吸引,禁不
住的读到深处,我在这个孕育中国诗殿堂的某一处格架上,寻到它的几缕魂魄,这魂
魄不是破损的,而是周全的,这是它在古老年代里进入过人心的痕迹。它的阴影里印
满我们的脚印,这个脚印不是植物学上杨属里不同杨树种属的形态,它连接了我们的
文明,是自然记录我们人心变化形态的一部分。小时候的我,在路旁大叶杨、钻天杨
的树影里走,北风吹动杨树枝,这时候的它,单纯的只是四季冷暖的风向标识,只是
季节变化时,随眼瞥过的一种瞬息现象。看着样子古怪的天牛在杨树枝干上钻出朽木
屑的时候,便是爬上羊树捉一只只的拇指大小的天牛玩的时候。无法想象,这些平常
的天天过眼即忘的乡间树木,会有这样一种奇妙的作用,它会随时等待着在我们心灵
频率正当其时的时候,以边饰的角色,做我们不言之外山水深情的引领物。
 55、紫云英
  
  《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诗经·陈风·防有鹊巢》
  
  【注释】
  1、防:水坝。一说堤岸;一说枋,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
  2、邛(qiónɡ):山丘。旨:味美的,鲜嫩的。
  3、苕(tiáo):紫云英,豆科植物,嫩叶可食。一说凌霄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

  4、侜(zhōu):谎言欺骗。美:美人儿,心上人,指作者所爱的人。
  5、忉忉(dāo):忧虑状。
  6、唐:唐乃朝堂前和宗庙门内的大路,中唐,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一说通"塘
",中唐,塘中。
  7、甓(pì):瓦片。一说通"?",野鸭子。
  8、鷊(yì):借为"虉",绶草,一般生长在阴湿处。
  9、惕惕:提心吊胆状。
  
  鹊巢筑在堤坝上,屋顶的瓦片铺在庭院中间的路上,紫云英,绶草这样的底湿植
物长在水枯山寒的土丘上,有谁在平常日子里见过这样的事情呢?一定是有谎言欺瞒
的事情在我所默默爱着的心上人身边正在发生。爱情这样一个主题,在《诗经》里几
乎具有全方位的透视视角,而且,每一首诗,非常让人惊讶的,都是采用了单向的纯
粹方式,并且总是将心力的凝结集合在一个喷发点上。弃妇哀怨的情伤,鹌鹑一样咕
咕叫的野地里的欢爱,女子爱慕已经跃入心池的美男子的自喜,日月都被化的温柔婉
约了的有关约会中的等待,爱到骨髓里的流水一样没有脚痕但思慕者千山万水永追寻
的期盼,千万佳丽我独牵那一缕丝的果敢的爱的眼神里的自得,而《防有鹊巢》这首
诗里,是暗恋者的角度,如果将这首诗做成多幕舞台剧,每一个句子所形成的场景里
,一个行走山野上的,神色焦虑,面色苍白,心灵动荡,却又被爱情搅的痴迷神醉的
多疑的爱恋者,他忧郁的目光远望山野溪流,每看到那些原本俗常,但又因一些不合
日常自然物候变化的景象,因爱你不能说出口,爱你又怕你飘飞走的心理而生成的各
种猜疑幻像的内心纠葛,由此被惊的心灵的琴弦不断突兀跳出八度音的一惊一乍的样
子,可能是个情何以堪的让观者发急的形象。《诗经》里关于爱的主题的表述,很少
闺房后室里玩的那种小九九的游戏,它们引入天地万物一呼一吸的脉动,让爱进入阳
光雨露青叶霜木中间,爱的多重语言以此方式在诗歌里孕育生成,从而获得了抗衡时
间的力量。这是《诗经》里已经不可考的佚名诗人们总让我惊慕的一个地方。
  
  长在底湿地里的紫云英的名字的由来,可能是百姓中间自然生成的吧,因为它开
紫花,花瓣粉紫淡白,合乎田间地头拭汗农夫们随凉风吹过额头而在嘴角浮现的开口
笑,山野上它不独居,总是云霞一片,有点自然花衣裳的质朴随和的性情。"英"是美
的爱称了,某人英武,百姓们喜欢这么随口赞自己羡慕的人。名为"紫云英",是百姓
们喜欢它脱口叫出来的。当这独一的植物走到我心里来的时候,不去翻任何的史料,
也不去查关于植物学的佐证,我喜欢自己这么毫无边界的瞎猜。
  
  春末夏初的时候,紫云英的花象夜晚星星一样的点点开起来,一朵细微的花是平
凡的,百朵细微的花的园圃是灿烂的,万朵细微的花的波纹涟漪里,若是静下心来,
就能听到笑声,一朵紫云英到成片的紫云英里,藏着的正是这种象台阶一样的感觉地
变化。林下灌木丛里少见到让人看着欢喜的紫云英的花,它多是在新翻过的田里种上
的,秋种是春来的地肥,春长是秋来田里的营养。它的美丽的花象极了莲花被风吹到
相邻湿地里的一点精魂,一样粉紫淡白围笼的花身,只不过紫云英似乎是把这完整一
块的形状和色泽打散了,把美的色形意散落到人所行走的脚步声里去。适时的季节里
,在紫云英的花海里走,脚下是湿湿的泥土地,腿梆子上是嫩叶擦的唰唰响,手可以
拂过紫色花海变化的流萤上,这个行走的路径,一定可以融化烦恼丝结成的硬核。不
用说,这应该是乡下紫云英花海里不着痕迹的诱惑我们去走入其中的路径了。
  
  吃过紫云英的嫩叶做的野菜,葱绿色的一碟子,蒜绒的,滴了少许的花椒籽榨的
麻油,还有芝麻香油。吃进嘴里的是两重的清香,一重是紫云英这个名字的清香,另
一重是山野上晨风夜露粘在紫云英叶子上的草腥味的清香。吃饭的地方也不是城市里
灯红酒绿的酒楼,夜深人闹的路边摊,而是山乡村落边上夫妻店里的山木桌子上。身
子走的疲累,心还在兴奋的一队人,一听到有紫云英的野菜,几个女孩子象雀儿一样
惊喜的叫起来,惊的做菜的两夫妻直憨憨的看着这些花蝴蝶一样的女孩子笑。
 56、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注释】
  1、隰(xí):低湿的地方。苌(chánɡ)楚:藤本科植物,今称猕猴桃。
  2、猗傩(ē nuó):同"婀娜",柔软的样子。
  3、夭:少,此指幼嫩。沃沃:润泽的样子.
  4、华:花。
  5、家:谓婚配。《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无家"、"无室"指无
家庭拖累。
  
  "苌楚"和"猕猴桃"这两个名字,哪一个更美?这个问题只对现代人是有意义的,
对古人,"苌楚"就是"苌楚",和我们今天日常说的大葱大蒜应该一样吧。作为现代人
的我,毫无疑问喜欢"苌楚"这个身后存在一个比两千多年的岁月还要久远的不见底层
的幽深洞穴的名字。"猕猴桃"这个名字年轻的象个孩子,它一身轻松,嘴上叫出它的
时候,随感受不同,我们感觉到的除了味觉就是胃觉。"苌楚",在风里晃晃悠悠轻轻
松松的,看起来是自然里的轻盈之果,因为机缘巧合,进入诗里,却成了沉重、悲愤
、凄苦、厌世的副音。《隰有苌楚》里的人,不管是在乱世的血雨腥风里,朝不保息
,于生无望;是在苛政如虎,生计窘迫,一家人求生不得求死无门的时候;还是破落
的王公贵族,在处处的人生失意和复生旧日容光无望的潦倒绝望时刻,不管怎样猜测
,我都不觉得这是一首如闻一多先生所解的那样的情诗。这首诗写的飘忽而轻,内核
却绝望而深重,就好象一个前路无门的人,看着撒遍世界的金色阳光,心里所感觉的
世界,却是地狱般的夜的浓影一样。位尊的荣耀和家室的温暖,这两样东西在任何年
代里都是我们生所留恋的,为了获得它们,每一个人几乎拼了自己所有心力上凝结的
坚韧和肉体上几乎麻木的机械式的辛劳,从最普通的意义上,我们常将这些当成我们
人生的全部。而猕猴桃幼嫩的新枝,润泽的花朵,饱满的果实,它们茂盛而悠然的姿
态的镜像里藏着诗人对人生绝望的黑洞,这个黑洞里,是恶吼的死神的声音。从这个
声音里,我们可以扩展开有关人世变迁的画面,这是个和"猕猴桃"不相关的另一个话
题了。后世所有的诗境里,关于"苌楚",关于"猕猴桃"所承担进入人心的部分,极少
有超过《隰有苌楚》的轻,这轻是笑;也极少有超过《隰有苌楚》的影子里的重,这
重是欲哭无泪的绝望。轻重之间的转移,仅仅是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的那种无牵无挂
的姿态和生活世界所结成的铁网之间,既使我们留恋又使我们迷糊的一点纠葛。
  
  猕猴桃分布在中国的中部、西南和南方,唐代种到庭院里之前似乎一直是野生的
山果,春秋四季,攀附在其它乔木的枝干上,随雨而实,随雪而泯,是和野葡萄、野
山楂、覆盆子一样不惹人注意的普通植物。我见过猕猴桃的果实,山上野生的,只有
拇指头大小,摆在超市里,是被驯化了,一幅乖巧细腻,圆润光泽的样子,起了象"
果中金矿"、"水果之王"这样一些粘了人心唳气的名字,还有贴金镀银,叫做"奇异果
"的,贴上了新西兰进口的标签,美其名曰:进口的金果,却不知几千年前在不着眼
的山野藤林里,早就被盖了"MADE IN CHINA"的印章。
  
  猕猴桃的滋味非常奇特,这种滋味不是独一的极具个性的那种,而是甜瓜、覆盆
子、柑橘果味的混合。用刀将一个灰色绒毛包裹的果子一分两半,清嫩的绿色果肉的
剖面形态如同一个繁星围绕的星系平面图,星核是朦胧的,围绕的恒星是乌黑的,而
星系的整体是勾引人食欲的润泽的绿色。可以将果肉揉搓之后直接吸食,也可以将娇
嫩的颤微微的果肉切成薄片,夹到面包里和各种肉片中间,或者用绿藻和生鱼片一起
裹到寿司上。将果肉加入果酱机里,打的稀烂,加上奶稀搅拌之后在加入冰块,就是
天然润泽的所谓美女食品。
  
  长在背阴处猕猴桃,属于阴性之果,身具寒性,味虽甘美,却是不可多食的。
 57、落鸟承林---榛树
  
  《鳲鸠》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经·曹风·鳲鸠》
  
  【注释】
  1、鳲鸠:(shī jiū)布谷鸟,又名杜鹃。古代传说布谷鸟饲养小鸟,朝从上而
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因而用以命官名。古代管理水土的官司空,曾称鸤鸠氏

  2、淑人:善人。
  3、君子:尊称,代指有才有德的人,也用指在位的人。
  4、仪:容颜仪态。
  5、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朱熹《诗集传》:"如物之固结而不散也。"
  6、伊:是。
  7、弁(biàn):皮帽。骐(qí):青黑色的马。一说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饰品。
  8、棘:酸枣树。
  9、忒(tè):差错。
  10、正:闻一多《风诗类钞》:"正,法也,则也。正是四国,为此四国之法则。"
  11、榛(zhēn):榛树,桦木科榛属,多为丛生树。
  12、胡:何。朱熹《诗集传》:"胡不万年,愿其寿考之辞也。
  
  吃过榛子的人应该很多,见了榛树能叫出名来的人,也应该不少吧。但我吃过榛
子,却认不出立在眼前的榛树来。这是一种常见的人面对自然的愉悦中的陌生感。城
市里的人一站到乡下苗新花绽的大田田埂边上呀呀的感叹,是被楼宇格子隔的窘迫的
心被自然的熨斗这么突然的一熨,心坎上生出些旷远的舒坦劲的缘故。钻野林子时,
被落叶、山花、清溪和野山果罩着的沁心的凉气周身满心的一洗,在林子里钻的更欢
,是心里喜欢的劲儿跑到四肢上,浮现在脸上的缘故。但,和这自然,总还是觉得有
点说不出来的隔,这隔是心里的,一路上盯个菌子,弯身泼几下清水的劲,是一点好
奇心,但也只是好奇而已,和这样纯粹的美无法对话,拉不起手来。这是我站的山野
上,时常心里欢喜,却又总觉得不尽兴的地方。记《梭罗日记》的梭罗,他在瓦尔登
湖边的生活,解脱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绳索,除了追求生命内在的自由之外,那些漂浮
在文字中间的动植物的名字,以及它们在四季里的变化和生死不息的性情,也让这些
文字浸透到自然的大水缸里。细细去听,人和自然似乎在称兄道弟,何等欢喜。我们
的日常生活里,如果你不仅知道一个人的大号,还知道他的小名,知道他人生的痕迹
,也了解他处世的性情。你可以和他严肃的谈话,也可以相互呼着小名自由的调侃。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亲切感里滋生我们外在生命伸展开的水波一样的视角,有潜藏起
来的创造力初生的方向,以及从容生活隐含不见又时刻起着作用的平衡点。这种看不
见的亲切也把我们每个人孤独寂寞的顽石无声的敲碎了。带着这种亲切感,站在自然
里,我们的心应该会富足一些、滋润一些,也会更平和一些。这是万卷诗书里的敏悟
、多情女子的守护和物质世界的积累之外,能够让我们寻到让自己满足和从容的另一
块地方。
  
  我是个不懂多少自然的人,写这些诗经里关于植物的文字,除了我们古文明一脉
的搏动冲击我的感受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一点好奇,看看是不是能够架起
一架可以在人心和自然之间弹奏的钢琴?在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上,不仅仅是人和自
然之间越来越疏离,更是因为,我们改变世界的频率的加快,让我们迷失了对人和自
然之间所应该保有的和谐频率的把握。而懂得自然,从某种意义上会部分的抑制我们
激情荡漾的滑向失衡的自由,让我们的眼睛里透视一个均衡世界的前景。
  
  上面的文字,是关于榛树意象的扩展,它延伸到自然和人自身的存在,看起来没
有多少价值,但也不是如想象本身的那样虚拟。真实的榛树,我有一个错觉,总觉得
它是一种乔木,长在坡地向阳的地方,鹅毛飘雪的冬天,山核桃般的坚果,一堆堆的
储藏在松鼠的地洞里,春天暖流浮动地面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些棕色的硬壳残落在地
表的枯叶中间。这是榛子和榛树给我的印象。桦木科榛属里,如果把榛树看成乔木,
就要把它称做华榛,仅从发音上,这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那个刁蛮任性爱如烈
火的草原公主的名字来。这样的榛树快要被手麻脚利,头脑聪明的人类砍的灭绝了。
就自然的本性,它有端庄威严的身躯,可以毫不废力的长到二三十米的高空里去逗弄
云雀和雨燕,只要阳光照的能让它满足的地方,它原本可以长的遍地都是。现在我们
只能在极少的地方,见到这种榛树里的贵族了。如果把榛树看成林下成欢,落鸟轻飞
的灌木,它的名字该是叫平榛、毛榛。我们平常见的最多的就是这种丛生的榛树。它
亲近我们日常生活的程度,就好象砂糖溶于开水里一样,公园、路边、林地,随处可
以看到,但似乎我们并不认出,或者没有那种热情去认出它们来。《诗经》里的"榛
"树上,映现君子的模糊身影,从这种影子里,我们无法判断这榛树究竟是乔木还是
灌木,按照出窝不久的布谷鸟的飞行能力,这榛树应该是灌木,而从君子的意象,这
榛树应该是乔木更合乎性情。这种猜测,在生态上有其一点意义,因为,高大俊朗的
华榛在春秋时期可能是繁盛的。就诗本身,这样的猜测就显得无关紧要,榛树在这里
只是标签,它是向我们展现一段历史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分隔符。从榛树联想到君子,
没有《鳲鸠》的演绎,我们几乎无从想象,在一个落鸟承林的地方,其繁盛的气象,
应该是君子引导辖治的作用。如果当时做诗的情境是国泰民安,那《鳲鸠》可以理解
为一首对君子的颂词,如果当时的环境是暗无天日的困境,那这首诗就是埋在讽刺的
曲笔里的对美好生活呼唤的声音。我到希望布谷催春,桑榛繁林的景象里,不是安逸
的赞歌(赞歌,不管在什么时候,除了催生更多无意义的虚荣和掩蔽更多丑陋的罪恶
之外,都没什么好唱的),而是象风吹榛林那样,沙沙做响不绝于耳的呼唤的声音。 
58、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诗经·曹风·下泉》
  
  【注释】
  1、冽:寒冷。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2、苞:丛生。稂(lánɡ):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
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3、忾:叹息。寤:醒。
  4、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5、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6、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辞源》解释为菊属,五月莲,又名锯齿草。

  7、芃(pénɡ)芃:茂盛茁壮。毛传:"芃芃,美貌。"
  8、膏:滋润,润泽。
  9、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10、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
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
通假。兹从齐诗说。劳:慰劳。
  
  在科技将万物的面目解释的来有根去有据之前,人们相信的是天地有神,万物有
灵,也就是说世事风物的存在和消无是来无根去无据的,天地苍生处在一个按现实的
标准去衡量朦胧,在想象的世界里又似乎是透明的冥冥中的世界。我并不完全相信科
学所鼓吹的世界有知论,我也不会天真的相信人世的格局之外有一个与这个世界相似
的鬼神世界的存在。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这样两种认识中,我是个摇摆不定的中间主
义者。
  
  在西周的祖先们那里,农耕放牧的生活,还不足以让人有象我们今天这样狂妄无
知的自信心,可以说出"人是自然的主人"这样不知死活的狂放派的话来。未知的天象
和自然里的阴霾瘴气的变化,让死亡来到身边,自己没有办法解释,更没有有效的办
法逃避时,就会在想象里创造出一些神灵来,对每一天居家出门的祸福做出指引。这
可以部分的解释古神话为什么那么丰富迷人的一个原因。神灵在人们日常生活里的繁
盛,鬼神必然要在人间找其代言者。商代以前这样的代言者是龟甲,钻孔后滚烫的龟
甲投入冰水里,龟背爆裂开来的纹路的走向里,有鬼神向一个人暗示他下一刻里的福
和祸。福则受之,祸则避之,以此求一个心安。这样的心理一直到现代,依然象烟云
一样的藏在人们的心理,可见,人对世界的认识永远都不是单向性的。到周朝,不知
道这种代言物怎么转移到蓍草的身上。《万行经》上说:"蓍生地于凋殒一千岁,一
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
铁,一千岁尚有紫气,下有神龟伏"。蓍草的这副模样到完全是神灵的模样。但为什
么这样说,一时还难找到源头。以后有时间有兴趣了在求证这件事。蓍草在《诗经·
曹风·下泉》里只是诗里的一个韵脚,但也说明当时它已经登上神坛的地位。想象文
王之子郇侯在一年里特点的时刻,主持祭祀天地的大礼,蓍草在术士吟唱的音节里熊
熊燃烧,缭绕祭坛的烟气聚拢成紫色的雾幛,这种千年的征兆,说明我朝是个有神灵
保佑人杰辅佐的强盛的国家,怀念这样的京都,自然而然的猜测,诗的作者正是一个
被杀戮的乱世搅的心神抖乱心比霜凉的苦人儿。
  
  蓍草神神秘秘的,搞不懂它究竟是什么一种植物,教早的诗经注释里说,蓍草是
蒿类植物,无法想象这个降神术士的道具,可以不用文字说出神言来的物件,竟然是
春天里象炊烟一样长出地面,秋寒霜降的时候,成了干巴巴的一把可以捏成碎片的枯
草,被寻柴火的人背到灶台火口边上,或者土炕的门洞里,变成一股暖人肚腹的热气
了事。一般的干草燃烧后,浓烟是灰白色,淡烟是青色,无论如何都聚集不成紫色的
气象。但愿占卜的巫师不是个色盲才好。《辞海》里的解释比较符合现代色彩,也就
是说,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蓍草是科学世界里的样子:"植物名,别
称蓍草、锯齿草、蚰蜒草,菊科。叶互生,长线状披针形……,我国北部和苏联西伯
利亚分布较广。"说到锯齿草,几乎是一种直觉,想到了木匠的祖师爷爷鲁班,粗布
巾束腰,裹腿麻鞋的粗髯汉子是个极有心的人,林子里一棵叶边带硬齿的草擦的他脚
脖子流血,他的心应该和女人一样细,他的好奇心可能和夕阳里的太阳一样的沉吧,
他在好奇里思考,之后发明的锯,让乔木和灌木的死亡速度跟不上它的繁殖和生长速
度了。不知道割鲁班爷爷的那棵蓍草是和和灌木乔木有仇,还是聪明如万物之主的人
被引到另一个轮回的局里。希望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两者是平衡的!
  
  按锯齿草来认识蓍草,蓍草能长到小腿肚那么高,叶边鳞齿相生,含小刺,枝节
上对开碎子小白花,一副天地沧桑变,我自露里生,霜里死的样子。完全想象不出,
这样的植物里,除了有一点绿精灵的慢声细语,哪里容得下大神跳九羽的狂舞。被毒
蚊、毒蛙、毒蛇悄悄的来一次肌肤相亲之后,把锯齿草放嘴里嚼碎了,把碎沫涂到这
香吻的痕迹了,可以消肿去淤血,对深山野林子里走的人来说,蓍草算得上是一样福
物。
 59、红滴滴---枸杞子
  
  《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斯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杕杜》
  
  【注释】
  
  1、杕(第dì):孤独貌。杜:棠梨。睆(焕huàn):犹"圆"。一说"睆"是形
容颜色美好之词。
  2、靡盬(古gǔ):无止息。已见前。继嗣:一延再延。日:指归期。《盐铁论
》:"古者行役不逾时,春行秋返,秋行春返。"
  3、阳:十月为阳日。"日月阳止"犹《采薇》篇的"岁亦阳止"。一说"阳"犹"扬"
,"扬"是过去的意思,"日月扬止"和《唐风·蟋蟀》篇"日月其迈"意义相同。
  4、遑:遐。"征夫遑止"是思妇估计之词,言征人这时该到闲暇将归的时候了。
下文"征夫归止"等句仿此。
  5、檀车:檀木所造的车。参看《魏风·伐檀》篇。幝幝(阐chǎn):一作"啴
啴(阐chǎn)",敝貌。或解作"车声",亦通。
  6、痯痯(管guǎn):疲貌。这两句写思妇设想征夫在途中车敝马疲,缓缓前进

  7、载:读为"在",是存问的意思。"来"是慰劳。"匪载匪来"二句言因无人慰问
而伤心。
  8、斯逝:归期已过。不至:代替的人不来。"而"犹"是"。恤:忧。"而多为恤"
言因此更多忧。
  9、偕:犹"谐"。一说偕训"嘉",就是吉。
  10、会:合。卜筮各三人。"会言"指三人合言。近:言归期不远。
  
  几乎百利而无一害的茄科里的枸杞子,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是都市乡村里
的人们非常熟悉的厨房佐料里的一种。枸杞子在我西北的家乡,又叫红滴滴(谐音)
,它长在黄土坡地的边角,或者崖边悬空的高处,多是和酸枣一样的灌木挤在一起风
里来雨里去的生长,这两种植物,成熟时节,浑身都长尖刺,浑身都结红果,小时候
因为贪馋和好奇,在一堆尖刺丛里摘到可以丢到嘴里的山果,总是一件有些吸引力的
蛮刺激的事情。我喜欢红滴滴这个名字胜于它的本名枸杞子,因为这个俗称的诨名,
形神兼备的描述了一种果实在自然界里的存在,一粒成熟枸杞子的样子,象极了一滴
奔流在动物血管里鲜红的液体因激情过度而遗失在植物王国里的一个精灵。枸杞本身
,确实也兼具血性,它可以给精气淫弱的躯体以生气,给视力弱微者以清明。
  
  未曾摘下枝头的成熟的枸杞子其红如雪,色泽如银,娇艳欲滴,象初春里风摇花
动的少女的下巴尖一样。它不象蜜桃葡萄那样给人带来一瞬间多重感官上的口福,它
等一双手摘了它去,在细阳下面凝成一颗,这个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全部附着于他物
身上含蓄的奉献出来。这种暗香浮动的性情有它迷人的意趣,生活里的这种好我们的
心和触觉时常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
  
  枸杞子进入人们平常生活的饮食,应该是从非常久远的年代就开始了。《诗经·
小雅·鹿鸣之什·杕杜》是一首夫妻之间的思念诗,人们常说思念如水,或许是两颗
思念的心之间会无形中形成一道互通的心灵的电波,这波动的节律和质感如水,这波
动的河床是爱,如此单纯的思念里可能也藏着洞释生命意义的透明因子,所以爱人相
隔之后心里抑制不住涌动起来的思念才会有贯透时间的动人魅力吧。想起来,每个活
过爱过的人,都是有过溪流江河一样的思念的。枸杞子正镶嵌在这样的思念的河岸上
。王家国事无穷尽,对肩扛生活责任的男人来说,古今是一般同的,看到孤零零的一
棵棠梨树,树上长着圆溜溜的甜棠梨,万物尽着自己天性的在旺盛成长,而自己却不
能和所爱的人和和美美的在一起,尽人的天性,诗中思念的神色里藏着的是一个男人
的一声在荏苒时间里绵延传递出去的波动里的叹息。而女人思念的情形,浸透在日常
生活琐事的时时刻刻里,是另一凡焦虑心碎的样子。天天到北山崖上去采枸杞,是不
想在家庭众人的面前,让自己心里藏不住的思念爱人的哀伤流露出来的缘故吧。"我
到北山去采把枸杞。"这是为思念的借口了,北山应该在更高处,站在那里可以看得
更远,山麓云霞的尽头,离别男人的方向上吹过来的风里,是不是有我熟悉的波动,
是不是能在云烟缭绕的路的尽头,突然出现我熟悉的影子?寒心如苦的思念总是如迷
梦一样。思念的人手里那把枸杞子是这思念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暗暗的在自己的纹
理里记录了一个人世间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永远也老不去的字:爱,这个字象风里的
蝴蝶一样,落在诗人的手臂上。
  
  一种植物,长在深山密林里,它的身上就能够听到山泉、鸟鸣、花儿笑、枝叶展
、木倒枯叶散的声音,长在我们生活的周遭,它的身上将必然的会流露出暗屋野地里
的人性悲欢。枸杞子自己熟悉人们锅台子上的声音,熟悉山野上疯孩子的手,在《诗
经·小雅·鹿鸣之什·杕杜》,它也是熟悉爱人的心的。
  
  煲的汤里,多会放点枸杞子,这是迷信它的质地里的好。蒸的肉里,放它做拌料
,是它散发出来的甜丝丝的润和吧。蒸鱼时放它,似乎隐藏着某种肉白心红的气节,
这是古义,吃时可以廖做谈资。只是血压高,性子急的人,枸杞子到是要少吃,因为
吃多了,药理上似乎有火上浇油的说法。
 60、淬火的菩提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山有台》
  
  【注释】
  1、台:通"苔",莎草。《集传》:"台,须,即莎草也。"
  2、莱:《毛传》:"莱,草也。"《郑笺》:"兴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盖,成其
高大,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
  3、只:感叹词。
  4、杞:《释文》引《草木疏》:"其树如樗(初chū),一名狗骨。"
  5、栲(考kǎo)、杻(扭niǔ):《毛传》:"栲,山樗。杻,檍(意yì)也
。"俗名菩提树。
  6、眉:《传疏》:"《方言》:"眉,老也。东齐曰眉。'或三家诗有眉为老者矣
。"
  7、茂:《郑笺》:"茂,盛也。"
  8、枸(举jǔ):《正义》引《诗意疏》:"枸树高大似白杨,有子著枝端,大
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
  9、楰(余yú):《毛传》:"楰,鼠梓。"《正义》引《诗意疏》:"山楸之异
者,今人谓之苦楸也。"
  10、黄耇(苟gǒu):老人。黄,指黄发。耇,高寿。《毛传》:"黄,黄发也
。耇,老。"
  11、艾:养育。《毛传》:"艾,养。"
  
  《南山有台》在诗经里,就象一个植物园,一首诗里生长着十种植物,南山五种
,北山五种,象极了架构一座舞台的围拦。作为一首颂德祝寿的诗,我到希望它不是
一个以诗文行世的人拍一个虐征人民的无为统治者的马屁,而是代人民感谢一个贤明
的君主。
  
  所谓的真含蓄,不是说到耳朵里,而是说到心里去的话。《南山有台》里,用草
木的多态繁盛,委婉含蓄,得体自然的表达了一个国家对具备美德为家为国的君子贤
人,百姓是怎样为他们祝福的。这十种树木,不仅勾勒出想象里植物繁盛的图景,也
是诗词起承转合的韵脚的接合部,它含有做词者考虑到音乐方面的特色。作为一首贵
族宴饮聚会上乐歌里的精品,它在乐的内容了,还有商周时期守礼的价值。从音乐的
特色猜想,当时流行音乐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
  
  在这十种植物里,专门选"杻"来写,是因为在找到的一份资料里,说,杻,即檍
树,俗名菩提树。《毛诗品物图考》里,并没有直接说檍树就是菩提树,但绘制的植
物图谱,桃形的叶子和枝叶的形态,和菩提树的很象。檍树是种什么样的树,遍查资
料,找不到确切的图片,朱熹在《诗集传》里解释的比较详细:叶似杏而尖,白色,
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不知道菩提树的木质是不是能够做弓弩
的支架,也难以考证这种原产印度的属于桑科的荜钵罗树,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北方
,是不是也是亚热带的雨林气候,使得菩提树也能在商周的王都周围生长?历史的资
料里,取一个没有确定下来的模糊概念来写,是因为我自己非常喜欢菩提树在自然里
庄重繁盛的样子,对它身子和树荫里记录的关于佛教传承的神秘故事有过不曾间断的
好奇。
  
  公元前六世纪,北天竺的一个小国家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
悉达多·乔答摩,看到当时社会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感到痛苦、失意,并
在无望、颓废中有了消极厌世的念头,不愿继承王位,离开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外
出寻求解脱苦难之道。身心经历千心万苦,终于在一棵叫"迦耶"的荜钵罗树下,觉悟
万物生灵的存在和虚无,这个见性成佛的时刻成了一切佛教徒人格信仰的基点,也让
荜钵罗树从此之后有了一个和得道见性紧密相连的圣洁名字---菩提树。据说释迦牟
尼成佛的菩提树,树干雄壮,枝叶繁茂,浓荫数亩。树干上寄生有兰花、紫草,铃兰
香。树枝间又有孔雀、鹦鹉、猕猴、树龟把它当作乐园。作为实际存在之物,我没有
亲眼见过这棵菩提,看到这样的描写,到有些神往。佛教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之后
,在寺庙禅院里,菩提树作为吉祥圣木,随千年流转,伴着清苦的苦修士们,日复一
日的见证一点一刻里生死的轮回和可能会有的空性成佛时刻的到来。一棵千年菩提的
树下,真真假假的都藏了很多得道开悟的成佛故事,伴着这样的故事,这棵被天降祥
瑞所恩泽的菩提,一枝一叶,一花一果,逐渐成了神佛荫护生灵的福物,一串这样的
乌黑菩提子饰物,据说贵比真金。这样的话,听信佛的朋友说的时候,觉得,真正有
价值的不在此物,而在信仰里吧。信仰的虔诚和淬火的菩提该是一回事情。
  
  南方城市里,菩提树算得上是一种常见绿化树,我时常把它和大叶榕相混淆,它
们都有气根,叶片都是近似桃子的形状,但花开时节,若只看到花托看不到花的,应
该就是菩提树了。这让菩提树的子又有一名:无花果。只是这子不能吃罢了。
 61、椿秀才和香椿伴豆腐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思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我行其野》
  
  【注释】
  1、蔽芾(费fèi):茂盛的样子。
  2、樗(出chū):指香椿。《毛传》:"樗,恶木也。"《正义》引王肃云:"行
遇恶木,言已适人遇恶人也。"
  3、畜:通"慉(续xù)",好,喜爱。
  4、蓫(zhú):羊蹄草,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毛传》:"蓫,恶菜也
。"
  5、言归思复:《诗缉》:"我归则复其旧矣。"
  6、葍(扶fú):草名。《集传》:"葍,恶菜也。"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
  7、新特:《毛传》:"新特,外昏也。"
  8、成:"成,《论语》作诚。言尔之不思旧姻而求新匹也,虽实不以彼之富而厌
我之贫,亦只以其新而异于故耳。"
  
  喜欢"我行其野"四个字,这四个字在阅读者心上唤起的是一种荒凉野风吹向幽深
处的感觉,在风吹草动的背景里,一个女子心上说不尽的惆怅、悲伤和愤慨的眼神,
卷在天地万物一片物喜的情境里。唤起我们对这个被弃女子的同情和遗憾。古时被众
人看做是恶木恶草的樗、蓫、葍,诗里转引它们为,除了引导阅读者的情绪进入一种
和主题紧密相连的情境之外,还隐含有女子遇人不淑的暗语。和历史变迁的金戈铁马
有得一比的,正是藏在男女世界里的爱恨情仇,按理性和道德的法则,爱是两情相悦
,而按生理法则,爱是占有和某种瞬间情绪里传递的不确定性。先贤孔子说的好:爱
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抵以异。'"
,爱就一个字,惑,惑中之戏尔。"成不以富,亦祗以异",今人以传统戏曲的曲调翻
译成"并非她家比我富,是你异心相辜负",读起来有种鸳鸯蝴蝶一场噩梦的感觉。
  
  常说的椿树,古书上见到说臭椿的多,说香椿的少,在庄子的逍遥游里,臭椿也
是以无用之物的角色出现在世人面前,由此规避人心欲望追风扑影之害,从而臭椿得
以保有一份逍遥和清净的行世心。这是道家对无名二字看起来非常消极的解读,我对
臭椿扮演的这个角色非常好奇,因为庄子从物有自性的角度,用无用的臭椿树,讲了
影响中华文明深远的无为处世的大道理。
  
  椿树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树种,写这些文字的时候。邻居家十多米高的臭
椿树上的椿树叶子在秋风里枯黄了,随风落到家里的院子里来,叶子随渐起的秋风,
刮擦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种声音能让写这些文字的自己感觉到自己和椿树之
间的距离。臭椿树其实并不臭,民间传说中臭椿树被刘秀误封为百树之王,道家的仙
人张天师为天下树木鸣不平,面斥椿树,样子长的不赖,其实臭不可闻,由此得名臭
椿,可见臭椿有些连升三级的张好古的狗屎运。还有一种传说,以证明椿树的百树之
王是有名有实的。古人新做家具,摆在居室里,夜半时分,竖起耳朵细听,能隐隐听
到"吱吱哑哑"的家具的轻响,据说这是未曾飘散的树的精灵在作怪的缘故,若以椿树
做楔,钉入木质家具的接卯里,这样的怪事就不会出现了,因为树王引了自己的一点
魂灵,管理树木精怪不要为祸人间。椿树木质柔和坚韧,契入新做木质家具,其热涨
冷缩可能正好合适。只不过椿树有这样的仙人精怪的故事,到显出它和人之间的那种
说不出来的亲密感。
  
  臭椿树上有一种吸椿树树汁的蝉,学名叫斑点蜡蝉,青灰色的翅膀上有乌黑的斑
点,翅膀上有层象毛霜一样的白粉,看起来象打了石蜡一样。我忘记家乡它的俗名了
,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时候,问起来,父亲在迟疑中的时候,睡在炕上迷迷糊糊要入
睡的母亲冷不丁地说了一句:"你说的是椿秀才吧!"一点没错,正是这个东东。"椿
秀才"这个诨名古色古香的,这让臭椿树有了一种学堂的感觉。小时候,夏天午睡时
被这种昆虫吵的要死的时候,就会拿长竹子去捅它们,想起来这些旧事,已经是一种
记忆里关于童年的温暖的游戏了。
  
  香椿在南方的超市里也能买到,一小把一小把的,但总觉得不象乡村家里吃过的
那样有独特的清香。豆味浓浓的老豆腐和春月上刚冒出头来的香椿芽做的香椿拌豆腐
,盛在小碟里,是一样酒香侃天下时让人回味无穷的下酒美味菜,所谓美味,美在返
朴归真的简洁寸香里。母亲做的香椿拌豆腐正有个中滋味。
 62、象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
  
  《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
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
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
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
维以告哀。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四月》
  
  【注释】
  1、徂(殂cú):始。《郑笺》:"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
  2、匪人:王夫之《诗经稗疏》:"其云匪人者,犹非他人也。有诗曰'兄弟匪他
',义与此同。犹言'父母生我,胡俾我瘉(喻yù)'(见《小雅·正月》篇)"
  3、腓(肥féi):通"痱",枯萎。《毛传》:"凄凄,凉风也。卉,草也。腓,
病也。" 《郑笺》:"凉风用事而众草皆病,兴贪残之政行而万民困病。"
  4、离瘼(莫mò):《毛传》:"离,忧。瘼,病。适,之也。"
  5、烈烈、:《郑笺》:"烈烈,犹栗烈也。发发,疾貌。"
  6、穀:《集传》:"穀,善也。"
  7、废:习惯。残贼:害虫。《毛传》:"废,忕(是shì)也。"《正义》引《
说文》:"忕,习也。"
  8、尤:《郑笺》:"尤,过也。"
  9、构:遘,遭遇。《通释》:"构者遘之假借,构祸犹云遭祸也。"
  10、纪:纲,约束之意。
  11、有:《通释》:"有,当读如相亲有之有。"
  12、鹑(团tuán):雕。鸢(渊yuān):鹰。《毛传》:"鹑,雕也。雕鸢,
贪残之鸟也。"
  13、鳣(粘zhān)、鲔(委wěi):鱼名。《尔雅·释鱼》郭璞注:"鳣……今
江东呼为黄鱼。"《集传》:"鳣鲔,大鱼也。"
  14、"山有"二句:《郑笺》:"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伤之也。
"
  
  史料上记载的薇菜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薇菜,我最初以为是同一种植物。《诗经》
里的薇菜,是诗人情绪落脚的一个脚印,它的具体物性如何,一个在性灵的世界里行
走的诗人,一定是不会具体的描述它的形态的。陆玑在他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里对薇做的简短说明是:"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
,亦可生食。"到被解释为大巢菜,野豌豆,我才见到我熟悉的名字。小时候吃过野
豌豆紫红色的小花,指甲大小,状如凤舞小蝶,是在旷野上走的时候,随手摘了放嘴
里,以便让走一段长长的闷路积在心里的无聊可以有个物件舒解舒解。等到秋上豆荚
成壳,摘了含嘴里"吱……吱……"的吹,和杨柳嫩枝蜕皮做的口哨有一样惊动自然的
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是豆科植物里我熟悉的薇菜。植物学上,有学名叫紫箕的,是现
代意义上常说的薇菜,新长出地面的嫩芽如盘成一团的章鱼触须,多是采摘、脱水之
后,精美包装了出口的,在野菜家族里属于贵族一派,不管其雍容姿态如何,都不是
我在《诗经》里所想的薇菜的样子。《诗经》里的薇菜是苦味菜,它夹在风里抖动摇
荡的样子,是一种悲苦呼号的形式,《尔雅·释草》里的巢菜,被称为"摇翘",取的
是"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我以为正是我的感觉里薇菜的样子。
  
  读《小雅·采薇》篇时,我的第一感觉就要写一写薇菜,但是读到"杨柳依依"时
,我被这四句千古纵横有其悲声的盛名里的杨柳所感动,写了念如纱,悲声不古,柔
丝不绝的---柳。无论如何都要写一写薇,"薇"的名字象极了一个温柔女子温婉贤淑
的目光,这目光盯着你看时,总觉得有象欠了挚爱之人的债一样的感觉。寻到《小雅
·四月》里,看到有双采摘蕨菜薇菜的手,说不上来的欢喜。
  
  《四月》写的是一个仕途不顺但满心忧情的人发牢骚的话,这样的话,屈原在《
离骚》里说过,杜甫在他的诗里也说过,这样的心理,正如同:"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种于世情不曲折的心,正是诗人心里钢
筋水泥一样的那个格,这样悲愤的牢骚话儿,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心性里埋藏起来,
有一天会化煤烟化石油的财富。"为什么我不能象苍鹰和鸢雕,一飞冲天上云霄?为
什么我不能象黄鱼和鲤鱼,钻身江海万里游?"对于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却处处遭排
挤遭打压的心怀天下的人,这样的声音,会不会是屈原《离骚》的孕育体呢?薇菜作
为山野里普通植物的一种,落在诗词句末的,象是生而为人想融于世又难融于世的那
个悲情里低微处的托盘。
  
  小巢菜,就是苜蓿,父母晨练时,时常随手摘一些来喂家里养的几只天天下蛋的
母鸡,有时候,摘些嫩尖尖,淘洗之后,过了沸水,凉拌了做给我吃。我的印象里,
野豌豆的嫩苗到从来没有当成野菜来吃过,这种和苜蓿长的象孪生姊妹一样的植物,
做成凉菜的味道或许和苜蓿菜的味道差不多吧。它开起花儿来,一串串的,紫蝶自在
风里舞,读过《诗经》后,到觉得这舞里,印上了人心里的伤痕,舞的并不象自然里
的姿态那样不动悲喜悠然自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