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利国家”是如何养成的?

 渔翁很快乐 2012-12-07
  
 

70年前的这一周,《贝弗里奇报告》(Beveridge Report)发表。人们普遍认为,那份报告奠定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基础。那份报告是在18个月之前委托撰写的,但发表的时机颇为幸运。1942年后期,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成功遏制了日军的扩张,英国军队在北非击败了隆美尔(Rommel),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包围了德军。尽管当时距离二战结束还有两年半的时间,但战争的结局已日趋清晰。

《贝弗里奇报告》发表后马上引起轰动。负责该报告的工党部长级官员阿瑟?格林伍德(Arthur Greenwood)向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表示,“在今人的记忆中,从没有一份文件像《贝弗里奇报告》这样,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或如此大的期许”。英国财政部(Treasury)意料之中地表示反对,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等许多保守党人也表示抱有保留意见。但迫于民意,当时的英国联合政府采纳了报告中的建议。

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由此成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对许多右翼人士而言,他是个乌托邦主义者,对英国战后的经济下坡路负有巨大责任。对许多左翼人士而言,英国社会政策后来的诸多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历届政府未能实施贝弗里奇的愿景。这两派的观点都没有很多事实根据。

贝弗里奇相信社会保险,这个概念诞生于俾斯麦(Bismarckian)时代的德国,在美国以“单一保险方付款人”(single payer)制度的形式再现。福利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经过精算师计算的缴费,但保费和理赔通过一个政府出资的单一资金池进行管理。

贝弗里奇这样解释自己的理论:“英国民众希望的是以缴费换取福利保障,而不是从政府免费获得津贴。”贝弗里奇对“英国民众希望(什么)”的理解,想必来自他本人的经历——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后来先后担任食品部(Ministry of Food)常务次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院长和牛津大学(Oxford)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院长。

不过,公平地看,贝弗里奇接着解释说,“强制保险一直受到民众欢迎,而疾病险、死亡险、养老保险以及最近的住院治疗险的自愿投保增长迅速,两者都显示出民众的这种愿望。民众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情况调查,也显示了这一点。这种反对并不是因为人们想要不劳而获,而是因为他们厌恶这种测试隐含的逻辑——它似乎是在惩罚节俭,而他们已把节俭看成一种责任和乐趣。能够管理自己的收入,是公民自由的重要元素。”如果你在茶党(Tea Party)集会上宣扬这样的观点,一定会赢得欢呼。

贝弗里奇的建议在今天看来有些吝啬。根据他的建议,一对夫妇一周享有的福利保障水平为32先令(按照如今的物价相当于约70英镑)。这个数字是经过精心计算的、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收入水平,按贝弗里奇的设想,唯一可能导致这一数字调升的理由就是通货膨胀。通过缴纳保险,公民在生病和失业时能获得保障,老年人在退休前缴纳保险、在退休后也会获得类似权益。

不用说,事实并没有按照贝弗里奇设想的发展。二战结束后,英国马上建立了养老体系,养老金水平为贝弗里奇设想的1967年才会达到的水平,并在后来得到经常而大幅的上调。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照惯例由正在工作的劳动者承担,政府承诺后者,他们退休时的养老金会更加丰厚。需要经济情况调查的福利得到保留,而且随着收入增加,因此,这些福利的水平始终超出贝弗里奇设想的、基于缴费金额的保障水平。

影响战后福利方案制定的还有另一条思路。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与丘吉尔在《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中确定了战后的一些共同目标。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Eleanor)从中得到启发,推动订立后来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宣言中说:“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

从长远来看,埃莉诺?罗斯福的那句“人人有权享受一定的生活水准”对社会政策的影响,远远大于贝弗里奇的那句“能够管理自己的收入,是公民自由的重要元素”。

译者/吴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