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包还是烧青春

 指间飞歌 2012-12-07

烧包还是烧青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7日 10:19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王春晓

  近日,一名北漂女演员自曝自己为获得演出机会曾陪睡多名导演,并接受导演们赠与的名牌包包,但是后来却发现,这些所谓的“奢侈礼物”竟90%全是假货,该女演员一气之下,点火烧包。(12月5日 光明网)

  为了名牌包,为了所谓的虚荣心,为了在人前显得身价,便可以珍贵的青春为代价,换取短暂的欢愉,这种价值观实在令人不齿。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在娱乐圈中生存总会有几分身不由己,眼看着自己迷失方向却没有人带自己走出这场迷雾,明知道自己越陷越深却不甘心退出这场奢华的游戏,这种境地不禁让人心酸。“名牌包”虽然是烧了,但为之付出的青春还换的回来吗?

  物质追求,是现如今人们的普遍追求。人们努力工作为的是那份月底的薪酬,有了钱就可以买车买房,车房的存在可以提高自身身价,身价高了社会地位自然也会随之提升,眼界宽了就会找到更好的工作,进而便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个描述说来简单,但却是人们一生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所有人都有最求物质的权力,但不同的是要看你拿什么追求。有的人走智慧路线,十几年寒窗苦读为得一朝金榜题名,毕业应聘个高薪职位,用知识换物质。有的人走体力路线,哪儿有建设往哪儿去,拼体力献劳力,用双手换物质。有的人走商业路线,有的人走人脉路线,有的人走金融路线……换取物质、追求物质的方法有很多,但偏偏就有人甘愿拿自己的“青春”去换,这注定是一场赔本的买卖,因为青春毕竟是有限的。

  用“青春”换饭吃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娱乐圈,像“小三门”、“干爹门”、“酒席门”等等社会现象,都反映出一部分年轻女孩会选择出卖青春来换取巨大物质回馈的方式而生活。要想改变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仅仅靠法律约束是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正面的社会道德引导,正面的舆论宣传,营造阳光的社会监督氛围,让其自觉的走出欲望的泥潭。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回忆,而最多的回忆总是会停留在青春年少时,因为青春是阳光而清澈的,是多彩而无束缚的,是充满理想而奋进的。或许在我们面对巨大物质诱惑而不知所措时,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我年老时的青春回忆会是什么样子呢?是满山的淡黄色油菜花,还是一片烧成废墟的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