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露凝珠(十七)修养、一

 chunbulao 2012-12-08

      秋露凝珠(十七)

          修养、一

 

  说到了“处世”,就不能不说一说“修养”这个话题了。说心里话,在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形下,“修养”在我的话题中真不应该排在这么靠前的位置。因为现实中,贫富分化这么惨烈、贪污腐败这么猖獗,有没有“修养”在人们的心目中又算得了什么?顶多它也就是一件漂亮的外衣、或是一个闪光的饰物,人们随时可以把它脱掉、或换掉。当然,在另外一些人的心中,它也早已变成了一种滋养品、一种保健品,而融入了他们的身体和精神。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边,有修养的状况,和没有修养、或缺少修养的状况同时存在。而且这种状况,不管是在身份高贵的、还是身份低下的人身上;不管是在孩子,还是成年人身上;不管是在教育人、管理人,还是被教育、被管理人的身上;不管是在有文化、还是缺少文化人的身上都有存在。当修养在一个社会中被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的时候,就足以说明这个社会,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教养是多么的不成熟。但是话也不能这么说,在我看来这个社会里,还是有不少人在努力地维护着,一种朴素的人文道德和珍贵的利他思想,在努力地养护着一种传统的美德修养,甚至还想努力地表现着一种高尚的气质、高雅的风度、高洁的品味,乃至在学术、艺术上一种高深的造诣。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要在2020年之前,在全民族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而现实的奋斗目标。实现小康,除了物质生活要得到保障以外,精神文明、思想修养也必须要适应小康社会的需求,这样说来,我们还不能不说一说“修养这个话题了。

“修养”是个什么概念呢?一般地来说,它是指人们对待人和事的一种正确的处世态度,进而在生活中对待人与事表现出一种较高的认知水平、较高的道德品质,进而在人的行为举止、语言心态上,表现一种较高的谦和礼让、为人忘我的精神,进而在人的认知观念上、思想理念上有一个文明的飞越。修养是在一个社会和平安定、物质丰富,人民生活能够得到保障,而且生活水平能够得到相应提高的前题下,而逐步显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文明。所以修养和物质基础有着很密切的关联。物质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人们的修养也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古人也说“衣食足而后知礼仪”,可见这是一种普遍社会发展规律。不过,我们回想一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的民众生活普遍都比较贫困,可是那时侯人们的“阶级觉悟”比较高、“阶级感情”也比较深,社会也比较安定、尊老爱幼、互相帮助、团结协作。那时还有一句口号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后来又说这句话有问题,不能提“为我”的观点,把这句话给取缔了。前两天我遇见了我的一位老邻居,他叫张祥。一九八零年正月十六凌晨,我父亲突然发病,家里只有我母亲一人,她赶忙把住在三楼的张祥叫下来。张祥一见,二话没说,自己出去找了一辆车,然后把我父亲背下来,放在车上,一个人拉着我父亲去了医院。那时侯也没有电话,直到天亮才把我们找了去。这次我见到他,我还从内心里对他怀有感激之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的道德修养?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照样可以表现出人们的优良的品行修养。可见,道德修养经过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修炼,早已经深入了国人的骨髓和精神,化作了国人一种内在的思想品质和自觉的行为表现。

我们现实社会处在了一个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阶段,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但反映在民众身上,这种发展并不均衡,当然也不可能均衡。这样就出现了财富占有不均衡的问题,而且这种穷富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在一些低收入群体中,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发作对社会文明、思想修养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同时生活乍富裕起来的人们,把心思都关注在财富的多少、生活的享受、以及社会上财富的挥霍、生活的腐败上,也就忽略,甚至是抵制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人们的思想修养却严重滞后的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原因。

修养一般来说都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哪些方面呢?这要细说起来就广泛得多了,可以说人生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大到思想、文化、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小到一个人的爱好、穿戴、语言、行为、处世、审美。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修养直接反映出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教养水平。当然它也就折射出这个人、这个城市、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和精神发展往往不是同步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并不意味着这个地区人们的道德修养就一定会马上提高起来。精神这个东西,有的时侯它是超前的,而有的时侯它是滞后的。有一部分人他们的道德修养可能是超前的,也有一部分人他们的道德修养可能是滞后的。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但是精神文明、道德修养相对却滞后了很多,我想这总要经过一段历史过程。

从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看,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都秉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朴素的人文理念、道德修养。比如说:“孝”的思想。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的孝行本乎天性,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所在,所以古人说“百行孝为先”。这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绵延几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再比如“勤俭”的思想作风。古人说“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中国人未必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但是中国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如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一定会有中国人在那里拼搏奋斗。中国人也是最勤俭的民族,撇开现今那些穷人乍富,暴殄天物的腐败不说,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在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中,吃苦耐劳、勤劳肯干,经受着磨炼和考验,才成就了今天中国历史的辉煌和自豪。所以古人有诗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再比如“诚信”。中国自古就讲“忠、信、诚、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政,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宋代的王安石有句诗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一块金字招牌。中国的温州,在改革开放中所以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靠的就是民众之间,依靠诚信自发组织起来的“呈会”形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再比如“善良”。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潭》有首对联说;“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事实上,善良的好心人多出自平民百姓之家,而权势富贵之人,则很难再关注到社会底层的穷苦民众,而平民之中的那种善良品德,正是一种朴素的人文道德、思想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