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娱精神D·Z

 聽雨軒sjh 2012-12-08
自娱,即自娱自乐。不顾他人眼光,而能够做到自娱,又是何等的胸襟,非大智慧之人不可为。所以称为自娱精神。当然,还有一种人与此极为相似——Two B。这就如天才与白痴就隔一层纸一样,究竟是自娱还是发Two,旁人看之,都已一句Two蔽之。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所谓物极必反,本是两个极端,当达到极点的时候,做事情自然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红楼梦》那一僧一道,世人初见都以癫疯视之。谁又知那才是集大智慧者呢?
苏轼曾记录过他的一次出猎,旁人都知他纵马豪情,谁又能理解他心中的苦闷?同样的情感也出现在他的前辈欧阳修身上,且更具代表性。他也是记录了一次外出游玩。他说,鸟只知道山林间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知道跟随他出游的乐趣,却不知道他以旁人为乐趣。当写下或念出或思想这些句子的时候,会有与庸人相分的自得,却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屈原就受不了这种悲剧,投了河,而种种在文革中的自杀者,何尝不是如此?且不说这些,当一个人的智慧或是认知程度与周围已不再是一个层面之上时,这种隔离感就凸现出来。当苏东坡与欧阳修交谈时,必定不会生出这种感觉,而当他与旁人交谈时,这种感觉就愈盛。张岱曾记舟子的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谁说不是一种嘲弄与玩味呢?心中的苦涩却也是不言自喻。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之后,在被放出那天,感于情而现做一诗,作罢却又是会兴罪之文,他当即置笔长叹:“我真是不可救药。”是啊,或许人不那么聪明,看不透那许多事物,到省去了那许多烦恼。但谁又肯当真割舍那宝贵的智慧呢?就连以玩世不恭作为外表的秦仁,也只能说说“世人皆醉我独醒,不如不醒!”这样的话而已。林晚荣也曾感叹聪明反致许多烦恼,却依旧聪明一世,难得糊涂。世人只知秦仁与林晚荣外表风流不羁的一面,谁又知他们的悲苦?那种深深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几欲使人发疯。
在这个时候,自娱精神便发挥了效用。所谓自我娱乐,秦仁可以放声高歌别人听不懂的歌曲,林晚荣可以与世人相游戏。苏轼曾一度沉迷佛学,更有无数文人士者寄情山水。唐寅醉卧桃花,竹林七贤酣畅丛林。这些都可作为自娱。当然,自娱也并非都是所谓惊世骇俗之大事,日常生活中也可相见。张岱早年家底殷实,实为纨绔子弟,但他的不同是在这之后才体现。却看他少年时最爱热闹,甚至于半夜跑至街院,命戏班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这有何尝不是自娱?另有一国外作家,名字实在记不住,他说他最爱看糟糕的推理小说,他要看到底可以糟糕到何种地步,这也是一种自娱。当然很多时候自娱会给旁人留下不好甚至极坏的印象,但真能走到那一步的人,莫不是大智慧,岂会在意这些?秦仁纵情于万千丛花间,惹得一世骂名,招致整个武林皆欲得而杀之。却依旧嬉笑如往,浑不在意。
要说得这种精神,人皆可有之,也皆可不有。一般人视文艺者为Two,诚然,他们有的Two,有的不Two,但往往许多你不可理解的,便是别人所高于你的地方。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认为梭罗Two,而梭罗的境界又有几人可以达到?我从不自认文艺,却也不愧于自己所做所为。但论起自娱精神,犹为另一人为妙,吾犹所有不及。我虽常说“我之如何又何须他人评价!”,不过说说而已。然此公漠视一切旁人,于书店大呼:
“水Xu呢?我要找水Xu!”
D·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