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tjhx0526 2012-12-09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希特勒青年团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希特勒青年团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小号旗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少年团旗


希特勒青年团(德语:Hitler-Jugend,缩写 HJ)是1922年至1945年间一个纳粹党设立的准军事组织。在冲锋队(德语:Sturmabteilung,缩写SA)后一年设立的第二个组织。


存在时期 1922–1945


国家 德国


种类 准军事组织


规模 800万 (1940年)


格言 Blut und Ehr(鲜血与荣誉)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希特勒青年团于1922年创立,当时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冲锋队(Jungsturm Adolf Hitler)。组织以巴利亚州慕尼黑为基地,为冲锋队招募新队员。少年冲锋队于1923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被解散,其后在1926年重建。


希特勒青年团在1933年重建后重点为纳粹党招募年青党员,训练13~18岁的男青年。1933年,巴尔杜尔·冯·席拉赫(Baldur von Schirach)成为首位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德语:Reichsjugendführer),他贡献了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去扩张希特勒青年团的势力。到了1930年,希特勒青年团已经有超过25,000人,包括德国女青年联盟(德语:Bund Deutscher M?del,为14至18岁的少女而设)和德国少年团(德语:Deutsches Jungvolk,为10至14岁的男女孩童而设)。到1936年,它变成了一个希望所有德国"雅利安"青年都参加过的国家机构.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希特勒青年团第一任领袖


1931年—1940年8月


巴尔杜尔·冯·席拉赫


1907年5月9日–1974年8月8日


他贡献了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去扩张希特勒青年团的势力。1930年,希特勒青年团已经有超过25,000人,包括德国女青年联盟(德语:BundDeutscher M?del,为14至18岁的少女而设)和德国少年团(德语:Deutsches Jungvolk,为10至14岁的男女孩童而设)。到1936年,它变成了一个希望所有德国"雅利安"青年都参加过的国家机构。


1940年8月出任国社党维也纳大区领袖至战争结束。


1946年10月1日,冯·席拉赫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处以20年有期徒刑。1966年服刑期满获释,1974年去世。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希特勒青年团第二任领袖


1940年8月—1945年5月


阿图尔?阿克斯曼


1913年2月18日—1996年10月24日


他偶然参加了一个政治集会,在会上戈培尔的演说引起了他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趣。同年,15岁的阿克斯曼加入了XTL青年团。在纳粹的青年组织里,他表现的非常积极,因而不断地出任各个支部的领袖。1931年,从中学毕业后,他希望到大学里学习法学和国民经济,但纳粹(大)学生联盟示意他不要这样做,恰在此时,他的母亲和他哥哥都失业了,他必须自己来维持生计,所以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不久,他加入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时年18岁。他继续在纳粹的青年组织里担任不同的领导职务,直到二战爆发后,被编入国防军短期服役。1934年他担任了XTL青年团领袖。1940年他接替席拉赫成为帝国青年领袖,这是他担任的最高职务,直到二战结束。在战时他大力地推动纳粹青年组织的准军事化,一些青少年甚至直接参战。


到了1945年的柏林战役,纳粹德国走到了尽头,阿克斯曼却在柏林成为了领导核心的成员,他指挥着几千名武装的青少年对抗红军的进攻,他依然相信元首可以扭转战争局势。


在XTL自杀后不久,阿克斯曼和马丁?鲍曼一起逃出柏林。阿克斯曼用艾里希?思威特的假名在梅克伦堡—前波梅拉尼亚州呆了几个月时间,因为企图与他的纳粹同伙建立联系而被抓获。


在纽伦堡的法庭上他被定为非纳粹类的主犯,被判处3年又3个月的劳役。获释后阿克斯曼干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但都时间不长。1958年他还被柏林一家法院以煽动青年的罪名判处3万5000马克,阿克斯曼只有变卖家产来支付这笔钱。1985年他开始着手写自己的回忆录,不过到1995年才出版。

1996年,10月24日在柏林去世。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1940年,阿图尔?阿克斯曼(Artur Axmann)取代冯·席拉赫成为希特勒青年团的领袖。阿克斯曼将青年团变成可以执行战斗任务的辅助军。希特勒青年团也会参与帝国邮政局、德意志帝国铁路(德语:Deutsche Reichsbahn-Gesellschaft,缩写:DRG)、消防局、帝国电台和防空炮部队的工作。


1943年,德国领导人开始把青年团变成后备军去补充前线大量的伤亡。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成军,由党卫军旅队长弗里茨·维特(Fritz Witt)少将率领,是一队有完善装备的党卫军装甲师,骨干以希特勒青年团16至18岁的团员组成。该师在诺曼底战役中于卡昂北部对抗著英国和加拿大的部队。接下来的数月,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以勇猛和狂热而闻名。弗里茨·维特被盟军舰炮击毙,由党卫军旅队长库尔特·迈尔上校接任,他以年仅33岁之龄成为最年青的师长。


东西线德军伤亡非常惨重,青年团较年青的团员都须要入伍。到1945年,国民军把12岁以上的团员征召入伍。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青年团组成柏林最后一条防线。虽然柏林防卫司令官魏德林(Helmuth Weidling)将军命令阿克斯曼解散青年团的战斗部队,但信息混乱使指令未被执行。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战后,希特勒青年团随着纳粹党解散。一些希特勒青年团团员被控告战争罪行;但是,由于青年团主要由少年组成,盟军当局都没有起诉干犯战争罪行的团员。但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年领导层都被指荼毒德国青年,盟军审判了大部份青年团领导,冯·席拉赫被判监20年。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希特勒青年团的基本单位是大区 (Bann),包含2400到3600名成员,为整个地区的单位,其中按每600人分为4个分区 (Unterbann)。每个单位使用图案基本相同的旗帜,但旗帜上的编号不同。每面大区旗帜长200厘米,宽145厘米,绘有一只握有剑和锤子的普鲁士鹰,并在上方的条带标有大区编号。其中剑象征国家主义,锤子象征社会主义,这个标志来自1929年8月纽伦堡的纳粹党集会上希特勒青年团的第一面正式旗帜。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分区之下的分部 (Gefolgschaft) 大约150人,标志与青年团臂章相同。分部旗帜长180厘米,宽120厘米,按40厘米水平分成三个部分,中间绘有一个黑色万字。在左上角缝有一个分部编号,有时候也会按照所属分支不同改变其颜色。旗杆使用黑色的木杆,最上端放有一个刺刀柄。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希特勒青年团以训练未来的“亚利安超人”和为帝国效忠的战士为己任,较重视身体和军事训练,忽略学术和科学教育。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团营地学习使用武器、军事策略、加强身体能力和灌输反犹太主义。取缔德军控制区的童子军后,希特勒青年团改变了童子军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年长的团员残酷对待较年幼的团员都得到默许甚至鼓励,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汰除弱者和令团员更加坚强。


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会穿上一套和国社党员差不多的制服,而青年团的军阶和徽章都和冲锋队相似。男队员须要做的事包括:投掷手榴弹、在有刺铁丝网下爬过、由高处跳入海中和攀过一些高障碍物。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希特勒青年团由一个个兵团组成,每个团都由成人领袖带领,一般团员都是14至18岁的男孩。1936年后,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一个强制性组织,所有年青德国男性都要加入。青年团亦都为几个纳粹党准军事组织进行招募,其中党卫队在青年团内最受欢迎。青年团团员对于可以由党卫队授与一个“S”的标志感到无上光荣。


希特勒青年团在社区中的基层组织每周都会进行集会,由成人领袖教导各式各样的纳粹主义。而地区领袖会举行一些由数十个基层组织参与的大型集会和战地演练。而德国各地的青年团团员每年都会到纽伦堡参加纳粹党周年大会。


希特勒青年团亦有一些训练学校,专门培训未来的纳粹党领袖,只有激进分子和对希特勒绝对忠诚的团员才能入读。


希特勒青年团分为7个地区 (Gebiet):中部、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奥地利地区、苏台德地区。下分为35个大区 (Bann),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1923年团员仍然只局限在慕尼黑,当时只有1,000多人。到1925年,纳粹党复兴,青年团团员增加到超过5,000人。5年后达到25,000人。1932年末,纳粹党上台前夕有107,956人。1933年末急增到2,300,000人,急增的原因是希特勒青年团合并了国内其他青年组织。


1936年12月,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已经有超过5,000,000人。同月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一个法例规定必须加入的组织,即使受到亲人反对也必须加入。1940年过后达到8,000,000人的高峰。


1920年代和1930年代出生的德国人到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冷战时已经是成年人。东西德大部份的高级领导人都曾经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为帝国而生,为元首而死——希特勒青年团


虽然希特勒青年团是一个强制团体,大部份团员都无选择的情况下加入,但一些名人有着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的背景,受到传媒极为注意。如史特加市长曼佛雷德·隆美尔(Manfred Rommel,德国元帅埃尔温·隆美尔独子)、前德国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和荷兰贝亚特莉克丝公主(Princess Beatrice)的夫婿克劳斯·冯·阿姆斯博格。2005年4月,传媒揭露教宗本笃十六世在14岁时曾经是希特勒青年团团员令德国政府震怒,并指本笃十六世在二次大战期间的行为与其宗教信仰和领导梵蒂冈的能力并无重大关系。而本笃十六世也曾大力批评希特勒在二次大战时屠杀犹太人的暴行。


汉斯·绍尔和苏菲·绍尔兄妹,是反纳粹行动—白玫瑰事件的领导人物,亦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