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盐业::第1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手册(大众版)

 印象秋 2012-12-09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机体摄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碘缺乏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残疾。因此,它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居民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在国家水平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营养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食用碘盐是否会引起碘过量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让广大群众全面、准确地了解碘缺乏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我国在消除碘缺乏危害方面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地方病防治分委会碘缺乏病专家组编写了本手册。手册采用问答形式,突出重点和热点问题,力求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便于公众接受和掌握碘缺乏病防治关键知识。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地方病防治分委会碘缺乏病专家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

    目录

    1、什么是碘缺乏病?

    2、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3、为什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4、为什么自然环境会缺碘?

    5、碘是如何影响脑发育的?

    6、碘缺乏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7、为什么妇女和儿童最容易受到缺碘的危害?

    8、碘缺乏病是否只发生在农村,城市人群也缺碘吗? 

    9、人群补碘有哪些措施?

    10、为什么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的最好方法?

    11、为什么要普及食盐加碘? 

    12、为什么沿海地区居民进食海产品,也要食用碘盐?

    13、我国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如何?

    14、我国现行的碘盐中碘含量标准是多少?

    15、居民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1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增多与食用碘盐有关吗?

    17、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18、如何保证重点人群的碘营养?

    19、哪些人需要进行个体碘营养检查?

    20、如何判定适宜的碘营养水平?

    21、每日膳食碘推荐量是多少?

    22、我国的水源性高碘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23、水源性高碘地区防治高碘危害有哪些主要措施?

    24、碘缺乏病防治为什么需要多部门参与?

    25、我国消除碘缺乏病的国家标准有哪些指标?

    26、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还需要继续吃碘盐吗?

    27、为什么要设立防治碘缺乏病日?

碘缺乏是这样容易防治, 以至于即使有一个因此患先天智力残疾的儿童出生,都是一种犯罪。

Labouisse(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前任执行主任)1978

    1.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碘缺乏病实质上属于微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由于分布广泛、受威胁人口众多、危害严重,已从一个疾病问题上升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2.碘缺乏有哪些主要危害?

    在缺碘地区,由于个体缺碘程度不同,呈现一个由轻到重的谱带,在不同发育时期缺碘,其相应的表现也不同。胎儿期碘缺乏的危害主要包括流产、早产、死产、先天性畸形、克汀病及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检出率的升高;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3岁婴幼儿脑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缺碘对动物也有同样的危害,缺碘地区的牛、羊等牲畜的流产率增高,新生牲畜死亡率比不缺碘地区高。肉、毛、奶、蛋等产量及牲畜的生殖能力也明显降低。

    3.为什么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一样,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的含量仅有20-50毫克(平均30毫克),约为身体重量的二百万分之一,属于微量元素(营养学上把含量不足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每天都需要摄取碘而合成甲状腺激素。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所以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的碘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供应,一旦缺乏,就会造成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一些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如:无力、精力(体力和脑力)不足、精神不集中、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体格发育落后或迟滞。

    4.为什么自然环境会缺碘?

    自然环境缺碘是指土壤和水含碘不足。导致自然环境缺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 大约在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川溶化,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裸露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碘缺乏,这是自然环境碘缺乏最主要的原因;

    ● 洪水泛滥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

    ● 由于植被破坏,地表土壤被风、沙、雨水、河流带走,致使土壤表面裸露,造成碘被淋滤并大量丢失,这种现象在山区更为明显。

    5.碘是如何影响脑发育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大脑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甲状腺激素的参与,因此,碘是脑组织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科学研究发现,人脑在胎儿发育期有两个发育、分化的旺盛期,也是最容易遭受各种因素侵害的时期,又称易受伤害期。一是在胎龄的10-18周,这是神经母细胞增殖、发育及分化迁徙形成脑组织的时期;二是出生前3个月一直到出生后3岁,即脑发育完成的主要阶段。胎儿由于缺碘以致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生长发育便会发生一系列障碍,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受到阻滞。缺碘所致的脑损伤,在脑发育期过后即使补充再多的碘,对已受损伤的脑组织来说,也无济于事。

    6.碘缺乏对婴幼儿及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期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势必发展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婴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将可能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可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反应、自身运动能力、智能和生长发育落后。

    儿童和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在我国普及加碘食盐前,碘缺乏病病区出生和生活的学龄儿童智商值较非病区儿童低10-15个百分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碘缺乏会导致体格发育落后或迟滞,如:身材矮小、骨骼肌发育不良或迟滞、骨骺发育不良或闭合延迟、性发育落后或延迟,以及学习能力下降等。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的突出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肿大的甲状腺可以恢复正常。

    7.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容易受到缺碘的危害?

    防治碘缺乏的重点人群是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孕妇对碘的需要量远高于非孕妇,孕妇摄入的碘除了满足本身生理需要外,还要把碘供给胎儿,以确保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环境碘缺乏、孕妇的妊娠反应、忌盐等都会导致孕妇碘摄入不足。随着胎儿长大,对碘的需要量会加大。由于母亲体内的碘要同时供给自己和胎儿,因此,存在着竞争。由于母亲甲状腺功能健全,胎儿的甲状腺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在竞争碘的能力上,胎儿处于劣势。一旦母亲摄入碘不足,就会导致胎儿缺碘,造成脑发育障碍,出生后症状较重者成为克汀病,轻者成为亚克汀病。

    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乳腺具有浓集碘的功能。此时哺乳妇女摄入的碘需要同时供给自己和婴幼儿,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此外,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8.碘缺乏病是否只发生在农村,城市人群也缺碘吗?  

    碘缺乏病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可发生在城市。1995年,我国在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合肥、福州、西安(已供应碘盐)、武汉(已供应碘盐)等10个城市开展了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个城市儿童尿碘中位数低于100微克/升,最低仅为57.0微克/升,处于碘营养不足水平;7个城市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在5%以上,最高达26.41%。2009年,在辽宁、福建、浙江、上海4个沿海省(市)开展了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上海地区孕妇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人群的比例占55.4%。表明营养和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同样存在人群碘营养不足的问题。

    9. 人群补碘有哪些主要措施?

    补碘的措施主要有碘盐、碘制剂和富碘食品等。我国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普及加碘食盐。此外,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非碘盐冲击严重、食盐加碘措施尚未有效实施的地区可采用碘油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和儿童等重点人群。有特殊需要时,可以通过富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补碘,或遵从医嘱。

    10.为什么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正常成人每日需碘量约为75微克。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则。人类每天离不开食盐,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人类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11. 为什么要普及食盐加碘?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中、重度缺碘病区实施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至1995年近35年的时间,碘缺乏病防治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1991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并在1993年国务院召开的消除碘缺乏病高层动员会上,确定实施以普及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95年我国全面普及食盐加碘措施,仅用了5年时间,到2000年在全国水平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在短短几年内,实施普及食盐加碘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我国90%以上的人口摆脱碘缺乏的危害。实践证明,普及食盐加碘是纠正碘缺乏、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12.为什么沿海地区居民进食海产品,也要食用碘盐? 

    2009年,我国卫生部门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等4省(市)开展了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在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来源于这类食物所占的比例很低。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 (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 2.1%),来自于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将会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沿海地区也需要普及加碘食盐,以保证居民的碘摄入,降低碘缺乏的风险。

    13. 我国碘缺乏病的流行状况如何?  

    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普遍和严重的国家。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区、市)都曾有碘缺乏病流行。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碘缺乏病区分布于1807个县,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近800万,典型地方性克汀病病人18.7万,碘缺乏地区人群的智商比非病区正常人群低10-15个百分点,病区约有5%-15%的儿童存在轻度智力低下。

    我国于1995、1997、1999、2002、2005、2011年分别开展了六次大规模碘缺乏病调查。自1995年到2011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39.9%上升到95.3%;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由20.4%下降到2.5%,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00μg/L的省份从1995年的5个下降至0个。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卫生部对各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情况开展了考核验收。结果表明,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实现了省级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西藏、青海和新疆3省(区)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97.9%的县(市、区)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14.我国现行的碘盐中碘含量标准是多少?

    世界各国规定的碘盐中碘含量各不相同。西欧一些国家使用的盐碘含量为每公斤10毫克-20毫克,美洲大多数国家为每公斤50毫克-100毫克,英国是每公斤25毫克。我国2011年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产品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毫克-30毫克,食用盐碘含量的允许波动范围(均匀度)为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30%;碘盐中的碘含量为产品中的碘含量,而不是过去规定的生产水平加碘的含量;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

    15. 居民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 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购买时要辨认清楚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

    ● 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做到随用随买。

    ● 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1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增多与食用碘盐有关吗?

    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是十分安全、有效的,从世界上首次采用食盐加碘的措施至今约九十年,没有发生因吃碘盐而引起碘过量、碘中毒和碘过敏的事件。近年来,有些临床医生反映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患者有增多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加之国家在医疗领域投入的增加,就医和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上述因素就可能表现出一些疾病(包含甲亢)发病率升高的现象,这并不是发病率真正的升高。今后随着医院的就诊率、手术率和早期发现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将会发现更多的患者。这种疾病患病率的升高不是严格流行病学抽样后的统计资料,只是一种感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

    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甲亢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以及精神因素有关。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大、离婚率上升和失业所致精神焦虑亦是诱发甲亢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常人群食用碘盐无需担忧,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只是有甲状腺疾患的人应该避免食用碘盐(或少食用)或其它富碘食物和药物(如海带、紫菜、碘造影剂、胺碘酮)。

    17.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也不宜食用碘盐。

    按照《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的规定,因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应当持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购买不加碘食盐。国家规定对高碘地区的居民不供应碘盐。

    18.如何保证重点人群的碘营养?

    在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0%的地区,重点人群食用碘盐可以保证对碘营养的需求,不用额外补充碘制剂。《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中规定,在食盐加碘防治措施尚未得到或难以有效实施的地区,采用碘油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碘油具有长效、安全、价格低廉、使用简单和能迅速纠正体内缺碘状况的优点。因此,在碘营养不足且碘盐覆盖率比较低的地区和非碘盐干扰比较严重的地区,应该有组织地对重点人群及时进行碘油投放工作,作为辅助补碘的方法。

    19.哪些人需要进行个体碘营养检查?

    人体内80%-85%的碘从尿液排出,因此,肾脏是排碘的主要途径。尿碘水平是反映前一天饮食碘摄入量的最好标志,但是,不同个体间的尿碘含量变化很大,即使同一个人同一天内不同时间的尿碘含量也有很大变化,其原因主要与每天摄入的食物及饮水中碘含量不同有关,还与当时的尿液浓缩或稀释程度(如大量饮水或出汗等)有关,因此,个体一次尿碘检测结果意义不大。但群体的尿碘水平能够抵消上述因素,基本可以客观地反映该地区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一般情况下反应群体尿碘水平的样本量至少要达到50份以上。

    为了解各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卫生部门定期开展监测工作,测定群体尿碘水平,因此一般人群不必进行个体尿碘水平检测。但是,某些特殊人群需进行个体碘营养检查,如妊娠反应严重或者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她们在怀孕期间,因呕吐或者水肿而使盐摄入量明显下降,会导致怀孕期间碘缺乏,进而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因此需要及时了解碘营养水平;另外,患有甲状腺疾患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虽然疾病本身不宜摄入过多碘,但是由于胎儿和幼儿的正常发育需要,仍然需要食用碘盐,甚至需要额外补充一些碘(可以选择含碘丰富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合剂)。

    进行个体碘营养检查时,不应仅凭一次尿碘测定结果判断碘营养状况,而应间隔一定天数连续收集3次以上随机尿样进行测定,并且建议在采集尿样的前几天内避免食用含碘高的饮食或药物,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收集尿样。

    20.如何判定适宜的碘营养水平?

    目前国际上公认用人群尿碘中位数来判断某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推荐碘营养水平判断标准见下表。

    21.每日膳食碘推荐量是多少?

    根据研究,正常成人碘生理需要量是每人每天75微克。营养学家认为碘的膳食供给量应该多于生理需要量,适宜供给量为每人每天150微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适宜供给量为0-59个月学龄前儿童是每人每天90微克、6-12岁学龄儿童为120微克、12岁以上人群为 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250微克;推荐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50-300微克,摄入量上限为每人每天1000微克。

    22. 我国水源性高碘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高碘地区分为水源性和食源性两种,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食源性高碘性甲状腺肿的国家,主要是食用海藻类产品过多所致;我国的水源性高碘地区主要由于饮用水中碘含量偏高造成。我国是首先发现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在河北省渤海湾初次发现。1978-2007年,先后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12个省(区、市)发现了水源性高碘地区。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新疆12个省份的130个县发现有饮水碘含量超标,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受威胁人口约为3100万人。

    23.水源性高碘地区防治高碘危害有哪些主要措施?

    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通过饮用碘含量过高的水,造成碘摄入量超过机体需要,严重时可能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发病率增加。水源性高碘地区防治高碘危害的措施主要包括:

    ● 由盐业部门供应不加碘食盐;

    ● 水利部门落实改水措施,改高碘饮水为适碘饮水;

    ● 卫生、教育、宣传等部门共同做好健康教育,让群众知情选购食盐,既要保证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的不加碘食盐供应,又要严防不加碘食盐对缺碘地区的冲击;

    ● 卫生部门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高碘地区的不加碘食盐供应及水碘、病情变化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防治策略。

    24. 碘缺乏病防治为什么需要多部门参与?

    自1995年以来,我国采取以普及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多年总结的有效防治经验是“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

    碘盐从生产加工到用户使用经过几个过程,包括将原碘加工成碘酸钾、原盐生产、原盐加入碘酸钾生产加工成加碘盐、碘盐分装、出厂、批发、零售,期间需要质量监督检验和监测,这些过程需要财政部门、盐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工商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等共同合作。《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卫生、发展改革、财政、教育、广电、工业和信息化管理、质检、工商等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消除碘缺乏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必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一个齐抓共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防治体系,保证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实现。

    25.我国消除碘缺乏病的国家标准有哪些指标?

    2008年6月11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 1006-2008),其中消除指标包括盐碘、甲状腺肿和尿碘3项指标:

    (1)盐碘:①碘盐覆盖率≥95%;②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0%。

    (2)甲状腺肿:8-10岁儿童触诊或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大率﹤5%。

    (3)尿碘:①在8-10岁儿童尿碘中100μg/L以下的比率﹤50%;②在8-10岁儿童尿碘中50μg/L以下的比率﹤20%。

    26.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还需要继续吃碘盐吗?

    碘缺乏病的本质是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碘缺乏,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动植物含碘量也不足,因此,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群碘摄入量也不足。土壤和水源中的碘是靠海水中的碘蒸发到云层、再经降雨向陆地补充,通过降雨补充碘的过程相当缓慢。新土壤中的碘靠雨水补充到熟土壤富碘的水平,大约需要1-2万年,故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的缺碘状态是长期的、难以改变的。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我国是受碘缺乏严重威胁的国家,如果我们不能长期地、持续地坚持补碘,那么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长期食用碘盐。国外的经验也证明必须坚持长期补碘:印度坎格拉区实施食盐加碘措施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明显下降,2000年暂停食盐加碘政策,但在随后的几年里,碘缺乏病又重现,2005年再次实施食盐加碘,禁止销售非加碘食盐。

    27. 为什么要设立防治碘缺乏病日?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防治碘缺乏病意识,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碘缺乏病防治活动,1994年,卫生部、中国轻工总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内贸易部、国家技术监督局等5个部委、单位将每年的5月5日确定为“防治碘缺乏病日”,从2002年起改为5月15日。“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结合防治工作的需要突出重点,以达到最佳宣传效果。随着宣传深度和广度的逐渐扩大,参与部门愈来愈广泛。

    “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通过制作电视剧、小品,发表科普文章,印发宣传画、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口号,编排墙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提高活动的参与性、艺术性、趣味性,宣传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有的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宣传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