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白杨礼赞
讲课教师:刘丹宁(西罗园学校教师)
评析教师:金传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总课时数 |
|
授课时间 |
|
课题 |
白杨礼赞2 |
授课类型 |
新课 |
前端 分析 |
知识结构分析 |
本文是通过描写白杨树,赞美白杨树的品质,进而赞美了像白杨树一样的人。是让学生理解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的区别与联系的范文。 |
学情分析 |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表现白杨树的特点,进而赞美白杨树,但对描写与抒情议论的联系把握不好,在写作中不会灵活运用。 |
生活素材分析 |
运用变化描写或变化议论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并选取类似文章让学生练习,最后运用到修改学生自己的文章中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根据描写的需要抒情议论;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作适当描写和抒情议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合作讨论、修改的方法来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
学习 重点 |
理解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的区别与联系 |
学习 难点 |
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作适当描写和抒情议论
|
媒体 使用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引入、实施过程、练习、小结) |
学生活动
(练习、讨论) |
知识与生活
素材的结合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让学生回忆本文段结尾
给学生改后结尾:今天想来,她是这么的温柔美丽,我是多么想念我们的蔡老师!
让学生思考是否合适?
给学生原文结尾: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让学生体会和前文的联系。
二、复习旧知识
- 找出文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
- 找出相应的抒情议论段落
- 改变其中一部分,讨论效
果(给学生描写、议论白杨树的段落)
让学生比较效果
如果将描写改变了,那么。。。
如果将抒情议论改变了,那么。。。。
说明理由
4.小结: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还会加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的内容,描写要为抒情议论服务,而抒情议论要以描写为基础。
二、阅读时文
提问:这篇时文缺少一个抒情议论的结尾,请你根据情节,为它添上一个恰当的结尾
2.展示
要求:说清楚理由(最好结合文章)
三.修改作文
1.拿出两篇文章,都是本班学生的文章,不过分别缺少描写和抒情议论,讨论修改
2.展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
|
学生思考
思考、讨论
讨论,回答
速读课文
在文中勾画
比较讨论
分析
阅读
讨论
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结尾
分组讨论
修改
展示成果,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回答
|
用学生熟悉的文章
给学生一篇叙述描写清楚并且帖近学生生活的文章
学生自己写的文章
|
引入学生熟悉的段落,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初步体会抒情、议论与叙述、描写的联系
会区分描写和抒情议论
让学生体会描写与抒情议论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讨论续写进一步体会描写与抒情议论的联系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描写与抒情议论
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引入、实施过程、练习、小结) |
学生活动
(练习、讨论) |
知识与生活
素材的结合 |
设计意图 |
分层次作业
|
必做:完成自己的作文修改(描写和抒情议论)
选做:运用象征手法,完成一篇文章,文章中要求运用适当的描写和抒情议论
题目自拟,可仿照《白杨礼赞》,字数600字左右 |
板书设计
|
白杨礼赞
一.《白杨礼赞》中抒情议论段仿写
二.时文续写
三.修改作文
四.你的收获 |
【课堂实录】
【案例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自有它的内在规律,但这样的规律也并不是与现代教育的理念相违离的。以学生为学习的主本,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更易的常识。只是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老师对于课堂规律的认识并不一定很深入,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认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存在。只要一上语文课,就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师生的共同探讨,变成了老师的无所不包。多元化的解答,变成了老师的唯一答案。本来就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变了老师一人的表演。
今天我们重提课程标准、重提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只不过是一种回归罢了。
然而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是究竟让老师们如何充分认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二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该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来对待。一切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的过程设计,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的问题设计,教学的效果设计都应该是从学生那里出发来考虑。老师只是这些教育行为的设计者和施行者、引导者,而不是表演者、决断者。可以为作者归纳者。只有这样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算落实了。
其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来安排。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个课的结束。
我们的考虑是比如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是否设计了学生自学的环节,是否设计了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思考的环节,是否设计了学生自问自答的环节,是否安排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分享与交流,是否设计了学生的自主提高等等。至于其流程,如预习是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否交由学生自己办理,课后的复习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等等。
当然还有一条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组织是否富于启发性,是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交流空间等等。
这些活动安排好了,一堂真正的自主学习课才算有所体现。
我们看了刘老师的这堂课,发现这堂课有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刘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很透彻,很细致。紧紧抓住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讲解,学生听得清晰,理解得到位。
二是刘老师对课文的表达艺术把握得很准确。讲解得也很明白,讲课的效果较好,比如刘老师紧紧抓住课文记叙、抒情和议论三个方面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同时通过类比学习,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刘老师的讲解娓娓道来,体现了一个成熟的老师的讲课风格。
综其所要,我们发现刘老师对于这篇散文的教学,比较偏向于对散文写作技巧的分解与讲授。通过类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内在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