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johntong 2012-12-10

    最近工作很忙,原来几乎日记般的博客停顿了,其实心里很惦记。有时候,很多过程就如同天气,渐渐热或者渐渐冷,暮然回首,已过一季。还是要回来写博,还有太多的美好需要记录。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扬州博物馆,我为了这件“霁蓝白龙梅瓶”而来。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2】扬博为这件元代梅瓶专门准备了一个单间,可见这件国宝的地位。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3】梅瓶身材修长美丽,最大腹径与高度的比值近似于黄金比例,古代工匠也许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比例,只是在长期的劳动中发现和创造出了美的形态。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4】梅瓶坯胎完成后,需要在上面刻画龙纹,而龙纹必须要做360度全方位布局才能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5】龙身是“s"形,龙首、尾、爪、和白云产生了一种延伸、拓展、扩张的效果。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6】得到工作人员的特许,俺越过栏杆仔细拍细节。龙纹上有一条条细密有序的刻划纹,表现龙身躯各部分的结构和肌理。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7】工匠们刻划的得心应手,疏密恰当,龙身栩栩如生,充满活力。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8】梅瓶通体底色为霁蓝釉,色彩如蓝宝石一样纯正饱满。蓝釉着色剂为进口钴料,着实金贵,以往我只在故宫看到小件的蓝釉盘子,如此夸张的运用大量钴料,工匠们确实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和勇敢的创造精神。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9】据记载,当时霁蓝器的废品率较高,烧制这样的产品,窑炉中必须是还原气氛,窑温要控制得当,温度低了釉色发黑,温度稍高会出现流釉现象。烧制如此完美的大件梅瓶,需将瓷坯放在最好的窑位,烧制优质的产品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也需要很好的运气。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0】这件梅瓶代表了元代景德镇同类器物烧造的最高水准,难怪成为国宝级文物。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1】目前类似的梅瓶存世只有三件,分别藏于巴黎的集美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扬州馆的这件梅瓶体积最大,达到47厘米。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2】存在于巴黎的这件,可以看到有裂纹,龙身上似有铁锈似的斑点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3】存在颐和园的这件,龙头部的纹理几乎没有了,也许是温度过高,将花纹融化了。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4】经过比对,更加感到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梅瓶的完美无缺。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5】领导也大加赞赏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6】扬博展览里还展出了龙纹的演变图片,我也拍下来了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7】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8】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19】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20】


[转载]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江南(16)

21】 这件文物俺前前后后看了15分钟,真是很用心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