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我们有幸拜在路志正老师门下,随师临诊,受益颇多。他精通中医典籍,崇尚脾胃学说,理论造诣颇深,多年潜心于理论和临床研究。在错综复杂的辨证理论体系中,能剥茧抽丝,抓住要害,执简驭繁。
路老治病,往往在主方之后,又开一个几味药物组成、作为茶饮品茗的方子。也叫茶饮方。茶饮方的药物多是药食两用,就地取材,方便患者,突出简、便、廉、验之特色。一般药味较少,性味清淡,口感较好。常用的谷豆类:如绿豆、赤小豆、黑豆、黄豆、小麦、薏苡仁、莲子、山楂、大枣、谷芽、麦芽等;花叶类:如荷花、菊花、金银花、绿萼梅、素馨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扁豆花、鸡冠花、荷叶、苏叶、杷叶、桑叶、竹叶等;根茎类:如芦根、白茅根、莲藕、荸荠、茯苓;还有草皮类:如,冬瓜皮、西瓜翠衣、玉米须、凤凰衣、蝉衣、凤眼草、马齿苋、茵陈、丝瓜络等。茶饮方使用的原则大致分这几类:
1.补充主方
往往用于主方治疗主症之后,意又未尽,觉得在主方当中配伍又不和谐,就单处一方,代茶饮用,起到协同作用。
2.治疗兼症
多用于主方兼顾不到的症状,用茶饮方去治疗兼症。
3.速治急性病
风热外感,就以桑叶、菊花、芦根、蝉衣既疏风清热,又能清头明目,并有预防肺热咳嗽的作用;芦根生津止渴,以防身热出汗过多,津液耗伤之虞。且作药茶频饮,使体力阴液不受损失。
对于风寒外感,路老常用葱白、白菜根、生姜、红糖煎汤服,有立竿见影之效。
对于急性热病,易耗气伤津,因服药次数较少,药量尚不能达到勇挫其急性症状,须以药茶作饮,以增强其量效关系,达到迅速控制病势之目的。如气分热盛者,路老常用芦根、太子参、麦冬、金银花、西瓜翠衣、鲜竹叶清热透邪,益气生津。俗话说,治热病,留得一分津液,就有一分生机。
4.缓调慢性病
如消渴病,用炒山药、荷叶、麦冬、鬼箭羽、黄精、芦根补脾益肾,生津止渴,醒脾化滞,还有益气、养阴、升清、活血之功。如慢性肾炎兼有水肿者用玉米须、冬瓜皮、茯苓、益母草利水消肿。如兼血尿者加大小蓟、芦茅根、侧柏叶等药。如有蛋白尿者,路老常加三豆饮:黑黄豆、赤小豆、薏苡仁,慢服常饮,对改善肾功、减轻和消除蛋白尿,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5.调补脾胃
路老治病,时时顾护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常用生谷麦芽、炒苡仁、佛手、荷叶、茯苓、甘草为方,来理脾开胃,化湿消滞。以恢复脾胃之升降功能。
6.疏肝解郁,调理气机
路老认为,当今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人们又处在激烈竞争和巨大心理压力之下生活,肝气易郁,气机易滞。常用轻灵舒缓、芳香化滞之花类药:如素馨花、玫瑰花、代代花、荷花、厚朴花、菊花,舒肝理气,调畅气机。
7.清上补下,滋阴潜阳
人过四十以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常用滋补和清利之药,如用炒山药、黑豆、杞子、菊花、荷花、素馨花补肝肾之阴,清肝明目,宣清化滞。如血压高者加梧桐叶以降压;血脂高者加山楂、夏枯草以降脂;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以润肠通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