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作品上海出版的启示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10

莫言作品上海出版的启示


  方世忠
  出版的发展离不开出版的品质、城市的品格、读者的品位,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上海出版目前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优势,但要赢得新的发展,需要更专业、更开放,特别是在政策环境上,要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资源、作者资源、作品资源,才能形成上海出版新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今天是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子,我们都期待着这一神圣而光荣的时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上海出版的光荣。莫言与上海出版结缘近30载,他的11部长篇小说和5部中篇小说的出版权都交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莫言作品火了,莫言获诺奖无疑提振了读者阅读的热情,也提振了我们这座城市文学出版的信心。在击掌庆贺、庆幸的同时,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如何借助莫言获奖的东风,更好地推动文学出版发展,把上海打造成全国出版高地。
  
文化坚守与价值判断
  出版是一项需要用心和定力的事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版社只有长期的积累、坚持,才能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莫言作品上海出版,很好地诠释了“坚守”两个字的深刻内涵。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注意到了在文坛上初出茅庐的莫言。20多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追求,始终关注并密切跟踪这位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实力派作家,并且进行重点包装、系列开发,主动为作家提供各种平台,扩大影响。出版社对原创文学的坚守和认真敬业的态度,也得到了作家的认可和信任。莫言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与出版人的关系。人好社才好。”
  不唯市场而唯价值,这种坚持不仅是眼光,更是一种文化判断力的高度自信。出版的功能,其实就体现在能从海量的书稿中,甄选、发现真正有思想、有价值、有品位、有趣味的东西,通过对内容价值的判断,让它成为出版物,传之久远。而打造上海出版高地,需要的正是对文化的自信,对价值的坚守。
  
文化生态与开放格局
  出版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上海文学出版已经和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专业机构越来越集聚。上海是一个具有优良文学出版传统的城市。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以都市文学和进步文学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就已空前繁荣,鲁迅、茅盾、郁达夫、郭沫若等一大批重要作家聚集上海,成为中国文学和出版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后,伤痕文学最早在上海发端,《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为新时期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登载的许多作品成为历史印记,影响全国。近年来,上海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出现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畅销书和精品力作。上海不仅汇聚了一批国内一流的文学出版机构,还拥有一批品牌文学杂志;同时,网络文学出版机构集中了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网络出版资源。
  变化之二:政策环境越来越开放。上海的政策层面一直非常关注、支持原创文学的出版。上海相关部门每年在制定出版计划的要求中强调重视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出版。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还通过文化退税和设立长篇小说修改基金支持长篇小说出版,并呼吁设立文艺创作和出版基金给予支持。2008年,《蛙》申报“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选题”,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这是近年来非上海籍作家获得政府基金资助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莫言创作完成最新长篇小说《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变化之三:文学评论越来越成熟。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积极健康的文学评论。近年来上海的文学评论已渐成体系,出现了一批文艺评论家,还有一批有专业眼光的出版社和杂志社编辑,他们共同关注、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出版,形成非常活跃的文艺评论环境,也营造了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在这样开放的氛围中,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也能够挖掘出许多优秀却被读者忽略的作品。莫言最新长篇小说《蛙》在上海问世不久,上海文艺出版社即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联手举行“莫言创作国际研讨会”,为莫言及其作品扩大国际影响、赢得更广泛的国际声誉和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良好的文化生态和开放格局,是上海打造出版高地的重要基础。
  
文化平台与阅读风尚
  作家和作品需要好的平台展示,更需要好的读者。一个城市,没有阅读的氛围和阅读的人群,何谈出版的发展?上海从2004年开始举办上海书展,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书展这个文化平台,倡导、推动城市阅读的风尚,“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上海书展曾先后5次邀请到莫言出席,并于2010年、2012年邀请其担任上海书展开幕式和上海国际文学周、书香中国阅读论坛特邀嘉宾,组织策划了莫言与大卫·米切尔、阿刀田高等欧亚重量级作家和王安忆、刘震云、毕飞宇等茅盾文学奖得主的文学对话和演讲活动。莫言成为出席上海书展次数最多、海内外媒体和文学评论界最为关注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莫言本人曾表示,上海是世界上最具文化感召力的城市,上海书展是作家重要的舞台。
  阅读,可以造就一个更好的城市。上海书展9年书香历程更重要的是铸就了上海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品格。如今的上海书展已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更是市民百姓精神生活的价值坐标。上海书展不仅成为提醒人们重拾书本、重温书香的一个标志性场合,更在促使人们重新体认阅读的价值,成为一个联系作者、读者和出版者的阅读文化共同体。作为全国全民阅读的重要示范平台,上海书展不仅为出版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资源,也为出版培育了越来越庞大的读者人群。培育更多的读者,这是上海打造全国出版高地的必要条件。
  我们或可这样归纳:出版的发展离不开出版的品质、城市的品格、读者的品位,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上海出版目前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优势,但要赢得新的发展,需要更专业、更开放,特别是在政策环境上,要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资源、作者资源、作品资源,才能形成上海出版新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我想,这是莫言作品上海出版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作者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