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跖草

 chh71 2012-12-11

鸭跖草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鸭跖草
英文名称:
Herba Commelinae(拉);dayflower herb
定义:
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鸭跖草  
鸭跖草

鸭跖草为一年生草本, 喜欢在潮湿的草地生长, 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叶序为互生, 茎为匍匐茎, 花朵为聚花序, 顶生或腋生, 雌雄同株, 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 下面一瓣为白色, 花苞呈佛焰苞状, 绿色, 雄蕊有6枚。

中文学名:鸭跖草
二名法:Commelina commun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目: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科: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亚科:鸭跖草亚科
属:鸭跖草属(Commelina)
种:鸭跖草 C. communis
分布区域: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北美日本越南以及中国大陆四川云南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

阳作仁原创翠蝴蝶图册

阳作仁原创翠蝴蝶图册(16张)
 鸭跖[zhí]草一年生草本。 
  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细纹。 
  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至2厘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3、4朵,深蓝色,偶见白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长约2厘米,摺叠状,端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前3枚发育;蜂蕊1,柱头头状。
紫叶鸭跖草

  紫叶鸭跖草

  蒴果椭圆形,压扁状,成熟时裂开。 
  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暗褐色,有皱纹而具窝点,长2~3毫米。
  花期夏季。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西藏地区使用的鸭跖草,为同属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

编辑本段中药属性

药品简述

  
鸭跖草植物标本

  鸭跖草植物标本

【各家别称】: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筴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蛇(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竹管草、竹节草、鸭脚草、竹剪草(《江西草药》),兰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萤火虫草、鸭脚青、挂兰青、鸦雀草、兰紫草、哥哥啼草、竹叶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水草、水竹叶草、竹叶青菜、鸭脚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夹菜、翠蝴蝶、鹅儿菜(《广西中草药》),鸡冠菜、蓝花姑娘(《江苏药材志》),鸭仔草(《福建中草药》)[1]
  
鸭跖草

  鸭跖草

鸭跖草植物样本

  鸭跖草植物样本

鸭跖草

  鸭跖草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科名】:鸭跖草科,
  【拼音】:Yā Zhí Cǎo (鸭拓草错别字写法,并非二者通用,两者并非同义词!)
  【拉丁种名】:Commelina communis Linn
  【英文名】:Common Dayflower Herb
  【生活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

紫叶鸭跖草、绿叶鸭跖草

紫叶鸭跖草、绿叶鸭跖草(10张)
  【采集】:6~7月采收,晒干。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拣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切段用。
  【性味】:甘,寒,淡。
  ①《本草拾遗》:苦,大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

鸭跖草

鸭跖草(4张)
诸经。

功用主治

  
鸭跖草花幼期

  鸭跖草花幼期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毒蛇咬伤等。
  ①《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②《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③《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④《品汇精要》:去热毒,消痈疽。
鸭跖草的生长

  鸭跖草的生长

  ⑤《纲目》:消喉痹。
  ⑥《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⑦《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全草长至60cm,黄绿色,老茎略呈方形,表面光滑,具数条纵棱,直径约2mm,节膨大,基部节上常有须根;断面坚实,中部有髓。叶互生,皱缩成团,质薄脆,易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叶脉平行。聚伞花序,总苞心状卵形,折合状,边缘不相边;花多脱落,萼片膜质,花瓣蓝黑色。气微,味甘、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方形或长方形,散有多数草酸钙小针晶,长7-12μm;气孔略突起于表皮,副卫细胞平列4胞型。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水30ml,煮沸3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0.2%茚三酮乙醇液2-3滴,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溶液显蓝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20ml,水浴浓缩至干,加8ml甲醇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量,溶液变红色。另取2ml,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量,溶液变红色。另取2ml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数滴,溶液显黄色。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鸭跖草

  鸭跖草

全草含左旋-黑麦草内酯(joliolide),无羁萜(frie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acid),胡萝卜甙(dancosterol)和D-甘露醇(mannose)及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地上部分含生物碱:1-甲氧羰基-β-咔啉(1-carbomethoxy-β-carboline),哈尔满(harman)及去甲哈尔满(norharman)。花瓣含花色甙(anthocyanin),鸭跖黄酮甙(flavocommelin),丙二酸单酰基-对-香豆酰飞燕草甙(malonylawobanin)及鸭跖兰素(commelinin)等,鸭跖兰素是由丙二酸单酰基-对-香豆酰飞燕草甙(M)、鸭跖黄酮甙(F)及镁原子组成的复合分子,可表示为【(M)6(F)6Mg2】6。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临床应用

  1、 防治感冒:
  取鸭跖草1~2两(鲜草2~4两),水煎2次分服。治疗130例,有效(1~3天内体温降到正常)109例,无效(4天以上退热)21例。 预防以片剂(每片含干生药10.3克)内服,每日3次,每次2片;或用冲剂每日一包(含干草2两),开水冲服;亦可用煎剂内服。均连服4天。 结果290人中无1例发病;而对照组(未服药)371人中,则有23人发病。
  2、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并发脑膜脑炎取鸭跖草每天2两,煎服。观察5例,平均退热及腮腺消肿时间为2.8天,头痛消失为1.4天,呕吐停止1.2天,平均住院4.6天。
  3、治疗麦粒肿:
  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或1段),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脸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脸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结膜囊先用生理盐水冲。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共治61例,痊愈49例,好转7例。 有的第1天见效,第2天痊愈。
  【临床研究】:
  用鸭跖草、贯众、黄芩、射干、板兰根,水煎服,治小儿水痘76例,服药5天水痘全部干燥结痂者69例(新中医,1983,6:35);
  用鸭跖草、板兰根、贯众、黄芩、射干,水煎,浓缩,分两次服,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42例,41例服上方后迅速退热(浙江中医杂志,1985,2:61);
  用鸭跖草、蒲公英、桑叶,水煎,每日分3次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患者30例,有效率84%(陕西中医,1990,6:270)。

编辑本段中医传承

实用选方

  1、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2、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3、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4、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5、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 (《江西草药》)
  6、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8、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9、治喉痹肿痛:一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二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10、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2、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13、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 (《泉州本草》)

用药宜忌

  《泉州本草》: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大剂可用5~7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
  (1)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凡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
  (3)此外,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一方面煎汤内服,一方面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4)鸭跖草一药,长于清热,又能利尿。经临床实践体会,煎服本品后,能使高热渐退,尿量增加,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故如单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强,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5)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功效相似,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食疗价值

  鸭跖草科草本植物鸭跖草和波叶鸭跖草的茎叶(苗)或全草。又称鸡舌草、碧竹草、耳环草、竹叶菜、竹叶水草、碧蝉花。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春季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夏、秋季采者,亦可晒干备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
  【参考】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明显解热作用。
  【用途】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发热口干,或表热证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或毒蛇咬伤;痢疾;热淋,小便短赤,或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者。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拌食。
  【附方】
  1、薄荷鸭跖草汤:薄荷10g,鲜鸭跖草30~60g,芦根50g。加水煎汤服。
  本方能解表清热。方中以薄荷疏散风热,鸭跖草、芦根清热退热,芦根兼可生津。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口渴,微恶风者。
  2、鸭跖薄荷汁:鸭跖草120g,鲜薄荷60g。捣烂,绞取汁液,每次服1杯。亦可用凉开水适量兑匀,频频含咽。
  本方以鸭跖草清热解毒,薄荷利咽喉。均用鲜品,效力尤佳。用于咽喉肿痛、梗塞不利属热证者。
  3、鸭跖车前蜜汁:鲜鸭跖草、车前草各100g。捣烂,绞取汁液,加蜂蜜调服。
  源于《濒湖集简方》。方中两者均能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小便不利,或热淋,小便短赤。

编辑本段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而寒,可在阴湿的田边、溪边、村前屋后种植。
  栽培技术:用种子、扦插及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春季,按行距15cm开浅沟条播,覆细土1-2cm,种子在较低温度下发芽较好。
  扦插繁殖:每节都可以生根,春末、夏初剪取下部匍匐茎截成12-15cm长的小段,按行株距15cm×5cm插入沙土中。
  分株繁殖:春季将母株挖起,分劈为带根茎的若干小株,按行株距15cm×10cm栽植。
  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无论是播种或者扦插,发芽、生根后仍须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松土除草,结合中耕除草,追施肥料1-2次。
参考资料
  • 1.  http://www./newMetaSearchEngine/Crawler?resourceId=yaoyong_1142C0009yazhecao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生物 植物 草本植物 中草药 药材 兰目 兰科 单子叶植物纲 应用科学 百合亚纲 百合目 种子植物门 科学被子植物亚门 雨久花科 鸭跖草亚纲 鸭跖草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