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小竹属

 chh71 2012-12-11

新小竹属

基本信息

  属中文名:新小竹属
  属拼音名:xinxiaozhushu
  属拉丁名:Neomicrocalamus
  中国植物志:09(1):44
  模式种:新小竹Neomicrocalmus prainii(Gamble) Keng f.原产印度阿萨姆,我国在西藏南部及云南省西部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新小竹属

  新小竹属

攀援状或斜倚的竹类。地下茎为合轴型。竿纤细瘦长,表面平滑,节处肿胀;节间圆筒形,竿壁厚,常可实心;竿每节分多枝,各枝短而彼此近等长,一般不再分枝,惟有时其中有1条显著较粗的主枝,后者且可替代主竿。箨鞘纸质、软骨质或革质,宿存性,中部以上渐变窄,先端突出为极窄的尖头;箨耳及鞘口繸毛均缺;箨舌低矮;箨片锥形,直立。,叶枝具数叶;叶鞘具纵肋,平滑,先端形成显著的领圈以托衬叶柄,领圈的四周尚可向上微伸出;叶舌高耸而突出;叶耳无;叶片质薄,大小有变化,向枝先端者逐渐变狭小,最上方的1片可极度退化而呈锥状,正常叶片通常呈长圆形至披针形,基部钝圆,先端渐尖,次脉2-4对,无小横脉。花枝可再分枝,呈总状或圆锥状;末级花枝纤细,无毛,下部具叶或其叶片退化而仅有叶鞘,在此枝的上部1-3节各具1小形颖状苞片,后者的顶端尚有微小的缩小叶而呈佛焰苞状,枝在有假小穗的各节间之一侧具纵沟或变扁平;假小穗单生于花枝各节的苞腋内,基部有先出叶和苞片各1片,苞腋内有时还具1极小的芽,但从未见此芽萌发成长为次生假小穗;小穗含3-6朵孕性小花和1朵顶生的不孕小花;小穗轴在孕性小花之间逐节折断,其节间呈扁棒状;颖常消失或在顶生假小穗中有1颖;外稃无毛,9-13脉;内稃等长其外稃,但亦可略长或稍短,上部两侧微露出,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鳞被3,基部具脉纹,上缘生纤毛;雄蕊6,稀或较少,花丝分离,花药紫色,先端钝圆或有小尖头;子房长圆形或卵形,上部生细柔毛或无毛,花柱1,粗壮,具小乳突,基部在子房顶端略繸缩,柱头3,羽毛状。颖果常呈略弯的短圆柱形,腹沟明显。[1]

地理分布

  本属现知有2或3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区。我国在西藏南部及云南省西部有2种。

该属物种

  西藏新小竹
  新小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