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必恨恨而死

 指间飞歌 2012-12-13

 

何必恨恨而死

近读鲁迅的《恨恨而死》,感叹良多。经典不一定是宏篇巨著,只要经过时光的淘洗,还有极强的生命力,还能像明镜一般观照现实,并引起强烈共鸣,即使是短文也无愧于经典的称号。
鲁迅将文中的“恨人”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 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鲁迅笔下的“恨人”之所以“恨恨而死”,主要原因是怀才不遇。一种人其实并无才,“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无病呻吟而已;另一种人是真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总是不被明主重用、赏识,职位始终在低位徘徊,时间一久,牢骚多多,他们吟着“无才明主弃,病多故人稀”的诗句,得过且过,自暴自弃,心灰意冷,郁郁寡欢。最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和人生。

鲁迅写这篇文章已经70多年了,但“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此话一针见鲜,精典的力量就是强大。读罢《恨恨而死》,我脑中涌现出另外一个想法,其实,这些怀才不遇的人,大可不必恨恨而死,至少还有以下两条路可走。
第一,他们可以向圣贤们学习,做到见贤思齐。中国历史上有所谓“骚人”——其实他们是真正的圣贤。他们心中也有一股不平之气,甚至遭遇了“恨人”们所难以想像的困厄与磨难,但他们并没有恨恨而死,而是另辟蹊径,大有作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像这样有骨气的圣贤,灿若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茫。
第二,他们可以调整思路,变被人重用为重用自己。自己的才,自己的能,自己的学,自己的天赋,别人不用自己用,同样能大有作为,走出一条光明坦荡的大道。最近,《杂文报》上有篇文章,其中的一段文字令人拍案叫绝:“别人不用你当经理,你就不能自己当老板?别人不能用你做参谋,你就不能自己当将军?别人不用你当秘书,你就不能自己当作家?别人不用你当一面,你就不能自己走四方?别人不用你当副手,你就不能自己做主攻手?别人不用你做左右手,你就不能用别人做你左右手?”
怀才不遇者,恨恨而死的是负能量,大有作为的才是正能量,中国不管何时都需要正能量。
(来源:省心范文网)[详细地址]:
http://www./zuowen/cailiaozuowen/2012-11-30/2020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