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写不长"的矫治策略

 雁南飞香 2012-12-13
(载于《新课程研究》)
作文写不长,确实够烦恼!

你看,一件本来很有意义的事,嘿,三言两语竟然写完了!看看跟作文要求的600个字还有不少差距,咋办?接着写呗!写啥?想到啥写啥呗!于是,信马由缰,东一榔头西一棒,东拉拉西扯扯,真可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看看字数差不多了,赶紧打住!有时也有刹不住的,一不小心就滑出“界”了!

这种“注水作文”,质量自然“雷人”!

这种“注水写法”,一些学生虽然“轻车熟路”,但自己也觉得头疼:“没办法,作文写不长啊!”

作文写不长,原因有五:

其一,态度不端正。写个600字交交差,应付应付,压根儿就没想把作文写好。

其二,观察不细致。只顾了自己,而忽视了其他,不善于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去关注生活,我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写作素材,而是缺乏发现它们的眼睛。”

其三,体验不深入。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全面调动眼、耳、鼻、口、手等诸种感官,带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去感受、感悟生活。

其四,语言不丰富。不少学生由于阅读面不广、阅读量不够、积累量不足,书面语言的发展比较滞后,书面语言的运用比较稚嫩,常常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真是急煞人。

其五,技巧不娴熟。由于缺乏系统的作文技法指导和训练,加上自己学习借鉴得又不够,致使部分学生对写作方法知之甚少,不知固然不能用,但也有纸上谈兵、知而不会用的。

本文主要针对第五点,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谈谈“作文写不长”的矫治策略。

一、描写细致化

1.多方式描写

    常用的描写方式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与其他描写有时概念是交叉的。

单一进行一种描写,当然也可以写得生动形象、具体细致,但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式进行描写,不仅刻画细致全面,而且内容丰富充实。

如:在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鲁迅不仅对孔乙己进行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文中还有不少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小伙计的心理)、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而把孔乙己刻画得是栩栩如生,把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揭露得是淋漓尽致,使《孔乙己》的主题具有了振聋发聩的力量。

再如:吴敬梓在刻画范进中举发疯时,不仅写了他的疯言疯语,还写了他的疯行疯举、疯神疯态,可谓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如若仅仅进行一两种描写,那么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单调呆板,人物形象也就不会如此丰满传神、呼之欲出了。

2.多感官描写

     多感官描写是指:描写时,既可从视觉角度画其形,从听觉角度摹其声,也可以从嗅觉角度写其气,从味觉角度绘其味,从触觉角度描其质……

我们先来看看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一段描写:

外边,马蹄匠在对门打铁,锤子一下轻一下重,呼吸艰难的风箱在喘气,马蹄受着熏炙发出一股怪味道;洗衣妇蹲在河边捣衣;屠夫在隔壁屋子里砍肉;街上走过一骑马,蹄声得得;水龙头轧轧的响;河上的转桥转来转去,装着木料的沉重的船,被纤绳拉着在铺得很高的花坛前面缓缓驶过。铺着石板的小院子有块方形的泥地,长着两株紫丁香,四周是一大堆风吕草和喇叭花,临河的平台上,大木盆里种着月桂和开花的榴树。有时邻近的广场上有赶集的喧闹声,猪叫声,乡下人穿着耀眼的蓝色上衣。

这段描写不仅写所看到的,也描写了所听到的,还写了所闻到的,把19世纪末法国乡村的生活气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进行语言描写时,不仅可以写听到的所言所语,也可以写看到的说话人的表情动作;在进行场面描写时,同样可以进行看、听、嗅等多感官描写。

多感官描写可以全方位地展现生活图景,使描写更为细致入微,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的深刻印象。

3.多角度描写

比如:你可以从俯视、平视、仰视多角度去描绘景物,“横看成岭侧成峰”;你可以既写近景又写远景,“远近高低各不同”;你可以在写全景的同时,又有细部的特写;你可以既写主角和主要,又写配角和陪衬;你可以先概括,后具体;你可以由四周到中间,也可以由此及彼……我们来看一则例文:

太阳照暖大地,青草在一切没有除根的地方死而复生,不但在林阴路的草地上长出来,甚至从石板的夹缝里往外钻,到处绿油油的。桦树、杨树、稠李树生出发黏的清香树叶,椴树上鼓起一个个正在绽开的花蕾。寒鸦、麻雀、鸽子像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窝,苍蝇让阳光晒暖,沿着墙边嗡嗡地飞。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这段文字按俯视——平视——仰视的顺序来写,由此及彼,从温暖的大地写到地上的小草,写小草又从林荫路的草地写到石板的夹缝里,再到树木、花蕾,最后写昂首可见的搭窝的鸟儿和嗡嗡飞的苍蝇

4.多时空描写 

多时空描写就是既写现在,也可以写写过去及将来;既写眼前实景,也可以虚写联想及想象的景象。这样写来,不仅扩充了描写的容量,而且在今昔对比、虚实映衬中,使得描写对象的特征、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它显然要比只写眼前之境、现时之景内容更多、用意更巧。

请看经典例文——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捏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闰土外貌的今昔对照,反映了他由原来活泼刚健、聪明热情、见多识广、讲起农村见闻来滔滔不绝的农村少年,变成了一个虽是勤劳质朴,却生活困苦、麻木迟钝、愚昧落后的“木偶人”,艰难困苦的生活处境,完全写在了闰土的脸上。

5.多方面描写 

多方面描写主要有如下技巧: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仅有正面描写可能显得单调、单薄,表现难以充分,描绘难以立体。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动静结合,丰富多彩,仪态万千;化静为动,则形象生动,灵动鲜活。③点面结合。既有着眼于点的精雕细琢,又要有着眼于面的白描勾画。④由表及里。既可写眼前所见之表象,也可写其中的本质、神韵、规律,由此使描写的意味得以升华、深化……

例如:他穿好衣服,走到镜子跟前,又打了一个大喷嚏,这喷嚏打得那么响,以致正走到窗外(窗台离地很近)的一只公火鸡突然用它那奇特的语言象连珠炮似地叽叽喳喳地对他讲了句什么,可能说的是“祝您健康”吧,奇奇科夫回敬了它一句“混蛋”。他走到窗前仔细看了看院里的景色:窗外跟养鸡场差不多,窄小的院子里挤满了家禽。火鸡和母鸡多得数不清;一只公鸡在它们中间踱来踱去,晃动着鸡冠,歪着头,好象在倾听什么;一头母猪带着一窝小崽也展现在这里,母猪在这里扒拉着垃圾堆,顺嘴吃了一只小雏鸡,接着又若无其事地嚼起西瓜皮来。这个小院子,或者说养鸡场,是用木板围起来的,一片菜园在板墙外边,里面种着白菜、洋葱、土豆、甜菜和其他别的菜。园子里还零零散散地长着一些苹果树和其他果树,树上都带着网子防备喜鹊和麻雀,麻雀象一片片斜挂着的乌云一样,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因此,还做了几个稻草人插在高杆子上伸展着两臂,有一个稻草人头上戴的是女主人戴过的睡帽。                                  [俄]果戈理:《死农奴》

    请大家想一想:这则例文运用了哪些技巧呢?

二、手法多样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文要写好,技法少不了。有句俗话叫:“同样草,同样料,喂法不对不长膘。”化用到写作上,我们可以说,“同样材,同样料,技法不对写不好。”写作的“十八般武艺”,不少学生也就会个一样两样,技法单一,写起来自然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怎比得了那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学生,各种技法用起来如鱼得水,应付裕如,天衣无缝。这就好比刺绣,你只会一两种针法,如何绣得了锦绣文章?

手法多样化,就是要将多种写作技法组合运用,取长补短,以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

1.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相结合

    这是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叙事文中,仅有叙述则显得空洞,没有细节,平铺直叙,泛泛而谈,枯燥无味;进行适当地描写,文章就显得有血有肉、细致饱满了;而在描述的同时,适当地进行议论抒情,可以起到增色添彩、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在抒情文中穿插一点记叙、议论,在政论文中辅以少量的记叙、抒情,具有锦上添花、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也可以使文章主旨表现得更为鲜明透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章就会灵动不呆板了。

2.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

    这是议论文常用的写作技法。在讲道理的时候,配合使用摆事实,在讲道理的基础上摆事实,又结合事实进一步讲道理,事实是道理的论据,道理是事实的实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使论说变得生动有可读性。但在摆事实时,事实的叙述要简洁精练,切忌把事实铺展开来写,喧宾夺主,把议论文写成“四不像”。

3.对比衬托

对比衬托在两相对照和烘云托月中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更能突出特点和主旨。

比如,为了展现家乡的崭新面貌,我们可以描绘现状,但如果把家乡的过去也描绘一番,不仅把描绘的内容扩大了一倍,而且可以在今昔对比中,凸现家乡的巨大变化,彰显时代的飞速发展。

在《口技》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宾客的不敢大声说话、“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及“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等反应,从侧面烘托了表演者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如果仅仅只写表演,不写听众的反应,不仅内容上单薄了许多,而且表现力上也会逊色不少。

4.一波三折

在讲述故事时,情节安排要善于一波三折,要善于抓住那些节外生枝的细节,有人把“一波三折法”戏称为“学会折腾”。用“一波三折法”可以使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艺术效果,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

比如,你想写一家人外出旅游,在记叙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挖掘一些“好事多磨”式的“小插曲”,或者加工改造进一些“意料之外”的“小曲折”,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使文章平添几分波澜、“情趣”。

中国的传统小说最善于“一波三折”,刘备“一顾茅庐”可不成,要“三顾”茅庐;宋江攻打祝家庄也要“三打”方胜;孙悟空打白骨精,不是一打就死,也要“三打”才死。

5.虚实结合

扩充文章内容,也可以借助于联想与想象。或由此联想到彼,或由今联想到昔,或借助梦境言志,或驰骋想象的奔马,以“虚写”来彰显“实写”。例如:小说《甜甜的泥土》中有这样一段: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作者通过写小亮的梦,表现了他盼望离异的父母破镜重圆、一家人重新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这种愿望越是强烈,就越是突现了后妈对他的虐待,突现了小亮这个离异家庭孩子的遭遇之不幸。

6.欲扬先抑

要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一些同学总是直奔主旨、一路写来,往往会忘记还有“欲扬先抑”的写法。茅盾的《白杨礼赞》就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白杨树的普通平凡,然后再写其精神品质,赋予白杨树以象征意义,揭示其不平凡。有篇优秀作文写班上新来的同学貌不惊人、沉默寡言,大家对她没有好印象,后来通过一件事,大家发现了她闪光的一面,对她刮目相看,这也是“欲扬先抑法”的具体应用。

欲扬先抑法体现出对人和物的一个认识过程,也在陡然一转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反之,若是写批判讽刺类的作文,也可以考虑运用“欲抑先扬法”。

7.详略结合 

不少同学写作文,只顾就事写事,把这件事从头到尾写一遍,有时就可能写不长,他们没有把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结合起来的写作意识。除了具体的一件事例,再加上一定的概括介绍,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而且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揭示更为透彻。

譬如:为了表现母爱,除了具体描述深夜母亲陪我上医院看病的感人一幕,还可以概括地略写母亲平日爱我关心我的点滴小事。为了表现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除了详细描写自己读一本书的陶醉或一次阅读的欢愉,还可以简略地概述其他的平时阅读的享受。

8.并列组合

一件小事写不长,我们可不可以写二三事?一个人物写不长,我们可不可以写成群像?一个镜头写不长,我们可不可以写一串镜头?一幅画面写不长,我们可不可以写一组画面?把有内在联系的几个材料有机地并列组合起来,或者再配上精彩的小标题,就构成了一篇优秀的作文,有很多拟小标题的作文就是这样构思的。当然,并列组合绝不是生硬的拼凑、简单的堆砌,如何选材、如何排列、如何糅合是颇见功夫的,只有独运匠心,才能别致出彩。

三、语言生动化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干巴巴,没有文采,不仅写不长,而且不生动,缺乏表现力,文章自然没有吸引力。要使语言生动起来,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1.巧用修辞

用比喻的修辞,可以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易感。用拟人的修辞,可以赋予描写对象以人的情感,把物象写活了,化静为动,富有情趣。用排比的修辞,可以使句式齐整,富有语势,把语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引用,可以增强表现力,使语言雅致有意蕴,表达更彻底。设问,可以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反问,语气强烈,语义肯定,无可辩驳。夸张,可以突出对象的特点,彰显某种精神和气势。对比,可以使对象的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对偶,句式整齐,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意思的表达也更为酣畅。反复,可以强调要表达的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例如:“读书太重要了。”短短六个字,你就是把它重复说上一万遍,读者也不知道读书重要在哪儿,表达简短平淡、意蕴欠丰。如若改用修辞,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启蒙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它告诉我做人的准则,赐给我广博的知识,树起我人生的奋斗目标。”

你看,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没有“读书重要”的字眼,却把读书的重要性表现得形象生动、酣畅淋漓。

再如:“她笑了。”三个字平淡无奇。而写成“她笑得像一朵盛开的桃花”,则让读者仿佛看见她笑逐颜开、腮若桃花的模样,语言丰富了,表达生动了。

2.巧用修饰语

请比较两个句子:

A他大着胆子活动活动手脚,然后他就转过身来,施展出劲儿,沿着悬崖往上爬。

B他大着胆子活动活动麻木的手脚,然后他就转过身来,施展出松鼠或者走绳索的那种轻巧劲儿,沿着悬崖往上爬。                         (雨果:《笑面人》

    哪一个句子更形象生动,表意更细腻传神?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写作时,你不能老是“我说”“他说”“老师来了”“家长走了”,请学会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努力使自己的描摹跃然纸上,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3.巧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赅,是凝练的固定短语,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练形象,内涵深刻。这里所说的“巧用成语”,是指巧用成语来修饰,也包括使用歇后语、俗语。

“他忙得焦头烂额”肯定比“他很忙”要形象,“他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肯定比“他很高兴”要传神得多。

4.巧用名言诗句

引用名言诗句,有助于自己的表达,也使文章变得典雅有韵味。

例如:我不敢说自己有一个多么高尚的灵魂,我也不会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不愿在极少数认识我的人中留下贾宝玉的剪影——“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胡海涛:《真的美》)

小作者巧妙地引用《红楼梦》中的诗句,表达了自己不愿“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愿只追求外表的美而忽视内在素养的提高的强烈愿望,避免了直白俗套,表达含蓄韵致。

在引用时要特别注意,引用要自然贴切,恰到好处,不可一知半解、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贴狗皮膏药。

5.巧炼词句

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许许多多的故事告诉我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热爱写作的人的必然追求。锤炼词句是作文修改的一个环节,其实,在写作时,就应该注意遣词造句,比如,精选一系列动词进行动作描写,精选形容词进行外貌描写,精选形容词进行景物描写等。

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炼字炼句的:

我的很重的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见月下的平桥内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下船,双喜前篙,阿发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又上前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鲁迅《社戏》)

原文:大家同时活动起未,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抱着,仿佛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前头。(《五猖会》)

改文: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前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