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试解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

 赵东华 2012-12-13
发贴心情 [原创]试解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
发贴心情 [原创]试解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

  首句的第一个“道”是名词,处在主谓语句的主语位置作主语,是谓语——“可道”陈述的对象。它指以“道”作为名称的各种事物:行之而成、有交通之用的“通道”;划之而成、有记录之用的“划道”;自然而成、有产生之用的“产道(玄牝之门)”;浑然而成、先天地生、有为物之用的“常道”;天然而成、有统帅运动之用的天道、人道等。

  首句的第二个“道”是动词,处在主谓语句的谓语位置作谓语,对主语“道”进行陈述,并被副词“可”修饰,有言说、谈论的含义。

  常道: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之道。常本作恒,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故改作常。“常道”即“恒道”,即无时不在、永恒存在的道。“常道”是老子最先发现、言说和界定的,浑然而成、先天地生、有为物之用、周行不殆、永恒存在的本源事物。我认为:老子言说的“常道”是指人类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各种事物的思想认识活动。

  非:不是。非常道,不是“常道”,不是浑然而成、先天地生、有为物之用、永恒存在的“常(恒)道”。

  2、 名:

  本章的第一个“名”是名词,处在主谓语句的主语位置作主语,是谓语——“可名”陈述的对象。它指语言名称表述和界定的各种事物:既包含名词表述的对象,也包含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作为语句的主语时所表述或界定的对象、事情或事物。

  本章的第二个“名”是动词,处在主谓语句的谓语位置作谓语,对主语“名(事物)”进行陈述,并被副词“可”修饰,有称谓、言说、谈论的含义。

  常名,即恒名,指永恒存在的、人类给事物冠名、对事物进行称谓的思想认识活动这种事情。老子用人类给事物冠名、对事物进行称谓的行为或事情,指代产生天地万物的“道”。

  非:不是。非常名,即不是“恒名”,不是给事物冠名或命名,使事物得以彰显和产生的,永恒存在的人类认识活动。

  3、无名:即产生万物的本源之道。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一章》说:“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名天地之始“语句中的“无名”,是指天地这个万物之母的肇始者,是指人类发现、界定、彰显、产生“有名”或“有”的思想认识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是万物之母,一切事物都是天造地设的。中国古人把天尊称为天帝,至今还有很多人把天尊称为老天爷。天地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母亲。天地同产生天下万物的“有名”或“有”是同一类事物。

   有名: “有”是动词,本意为存在。名:名词,本意为名称。有名是动词“有”放在名词“名”前面组成的动宾词组,有名这个词组是古汉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具有使“名”有、使“名”产生的含义。只有人类的认识活动,才能使事物从混沌自然中得以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使事物获得合乎自己体量的名称,所以,“有名”、“使名有”这种事情,是指以冠名事物、使事物具有名称作为最后环节,作为重要表现形式的人类认识活动。

  《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有”或“有名”是万物的母亲,“无”是“万物之母”——“有”的母亲。“无名”和“有名”这两个词分别指两种有差别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有名”是指以以天下万物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 “无名”是指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

  4.欲:人的欲望、意向,老子用以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观:动词,本意为显示。其:代词,“观其妙”句中的“其”指代生育“有”的“无”,或者说指代万物之母的母亲。观其妙,即使奇妙观(显现),即使万物之母的母亲显现。观其徼句中的“其”指代生育万物的“有”指代万物的母亲,观其徼,即使其徼观(显现),有使万物之母显现的含义。

  5. 玄:本意为深黑色,老子用具有高深莫测状态特征含义的“玄”这个词,言说和界定具有高深莫测状态、产生天地万物的道。玄之又玄,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玄。玄即道,即人类的认识活动。玄之又玄,即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道”,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人类认识活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反者,“道之动”。有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道的运动形式之意。

  6. 众妙:指万物。众妙之门:万物、众妙出生的门户。

  译文:

  道可以被人们言说,但人们以往所言说的道都不是我所言说的恒道;名可以被人们称谓,但人们以往所称谓的名都不是我所言说的恒名。无名是天地的开始者;有名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人凭借“恒无”使万物之母的奇妙得以显现;人凭借“恒有”使万物的界限得以彰显。恒道和恒名、无名和有名、恒无和恒有,出处相同而名称相异,被我同称为玄(道),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玄(道)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出现的大门。

  解读:

  一、主题思想:本章提出了“道”这一重要的哲学概念,从不同方面对“道”进行了分析、界定和描述,表述了“道”具有创造性、是天地万物本源的观点。老子的“道本源论”是人类哲学史上产生最早的思想认识本体理论之一,具有开创人类哲学先河的重大意义的哲学理论价值。

  我认为:老子在本章言说和界定的“道”或“常道”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

  道的本意是小路。道行之而成、有交通之用。老子发现“产道(玄牝之门)”有小路和生生之母双重含义,是“道”的原型,于是用“道”指称天地万物的产生者和本源。老子还发现人们用语词給事物“冠名”、使事物从混沌自然中彰显、产生出来的行为——“名”,是“道”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于是把“名”的具体存在形式:“无名”、“有名”、“有”、“无”,作为“道”的别名。庄子《齐物论第二章》有:“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其中的“谓之”即“称谓之”、即“名之”,即“使之(物)有名”。

  天地万物都是人类通过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和世界的本源。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进步、绵延不绝、永恒存在的事物,它无时不在、具有永恒性;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界定者,彰显者、产生者,没有人类认识就没有天地万物,人类的思想认识具有创造性;天地万物同人类的思想认识具有密切的关联,人类的思想认识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人类的思想认识有别于有体、有形、有象的可感的客体事物,也有别于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一般事物”或“抽象事物”,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形而上者”。人类的思想认识具有获得知识、造福人类的性质和能力,它包含着真、善、美,包含着高尚的品德。

  老子言说的“道”或“常道”,是万物之母、具有产生一切的创造性质和能力;具有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动形式;道先天地生、永恒存在,无时不在具有永恒性;“道在蝼蚁、在瓦甓、在稊稗、在屎溺”它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为器,道具有虚无飘渺、神秘莫测的奥秘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道具有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具有正价值和高尚的品德。

  二、内容和结构

  本章提出道是常道的观点作为开始。

  道,可道,非常道,这不是省略了一个相同主语的连谓句,而是两个并列的具有不同主语的主谓句。“可道”和“非常道”这两个谓语句分别有不同的主语与之对应,“可道”对应的主语“道”不仅包含人们所言说的道,而且还包含老子自己所谓的“常(恒)道”,“非常道”对应的主语“道”仅仅是指人们以往所言说的道,不包含老子所谓的常(恒)道。

  语句两两对仗是本章语言结构的特点。语句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表现能力,为读者理解文意提供了条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两个语句对仗严整,理解了其中一个语句,就可以理解另一个语句。

  本章以提出“名”是“恒名”的观点作为“道”是“常道”内容的承接。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可道,非常道的自然承接,表达了“道”即是“名”,“名”即是“道”的观点。

  本章以提出“无名”和“有名”两种名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文章内容的转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句,使文章内容从述说道的永恒性转换到述说道的创造性问题上。

  本章以总结道具有神秘性和创造性作为总结。常道和常名、无名和有名、常无和常有都具有永恒性、创造性和神秘性。它们的出处相同,都来自认识主体,是认识主体的组成部分,是认识主体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众妙或万物的创造者。

  三、写作特点:主题明确、观点鲜明、结构合理,语言生动。

  本章言说的主题是产生万物的“道”或“恒道”,常道、常名、无名、有名、常无、常有表述和界定的都是同一个认识对象。

  本文对“道”进行了界定,表明了道具有永恒性、创造性和神秘性的观点。文章的起、承、转、合自然而然。语言生动,例如,有名万物之母。比喻生动贴切,生动表述了“有名”具有的创造性。

  老子对常道和常名、无名和有名、常无和常有之间关系的表述的不详细,增加了读者理解它们的困难,使人们觉得文章晦涩难懂。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以下是沙漠沙粒的个性签名!请勿挪用!
新哲学的风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贴IP:*.*.*.* 2012-4-14 15:25:15
21世纪中文导报:热点,新知,时尚!   编辑这个贴子     
  涉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风过留痕
  等级:版主
  威望:1
  文章:6771
  积分:29939
  注册:2004-11-26
给涉生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涉生加入好友  查看涉生的个人资料  涉生在论坛的所有主题贴子  搜索涉生在哲学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涉生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2
发贴心情

这是开篇,认识世界大自然的方法论总纲。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以下是涉生的个性签名!请勿挪用!
学一辈子圣贤书    走一辈子道德路    一辈子提升境界    一辈子为社会服务

QQ:542293207


  沙漠沙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94
  积分:828
  注册:2012-1-10
给沙漠沙粒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沙漠沙粒加入好友  查看沙漠沙粒的个人资料  沙漠沙粒在论坛的所有主题贴子  搜索沙漠沙粒在哲学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沙漠沙粒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5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 慈天元 在2012-4-14 23:15:16的发言:

梅飞的断句也很有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可以推演为逻辑式了。
可,是肯定判断。非是否定判断。一分为二,归类定性,这就是逻辑学的基础。


赞同慈天元的看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以下是沙漠沙粒的个性签名!请勿挪用!
新哲学的风采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贴IP:*.*.*.* 2012-4-16 11:05:56
中国思维博客:50套精美博客模板.您的精神家园.   编辑这个贴子      
  涉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风过留痕
  等级:版主
  威望:1
  文章:6771
  积分:29939
  注册:2004-11-26
给涉生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涉生加入好友  查看涉生的个人资料  涉生在论坛的所有主题贴子  搜索涉生在哲学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涉生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6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 慈天元 在2012-4-14 23:15:16的发言:

梅飞的断句也很有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可以推演为逻辑式了。
可,是肯定判断。非是否定判断。一分为二,归类定性,这就是逻辑学的基础。


这样解释和'玄之又玄’是冲突的,'常道’和'常名’就不'玄’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以下是涉生的个性签名!请勿挪用!
学一辈子圣贤书    走一辈子道德路    一辈子提升境界    一辈子为社会服务

QQ:542293207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贴IP:*.*.*.* 2012-4-16 13:52:23
  编辑这个贴子      
  涉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风过留痕
  等级:版主
  威望:1
  文章:6771
  积分:29939
  注册:2004-11-26
给涉生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涉生加入好友  查看涉生的个人资料  涉生在论坛的所有主题贴子  搜索涉生在哲学研究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邮给涉生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7
发贴心情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里的常无与常有,是指人的欲望和心理指向,
所以我个人感觉应该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人类的认识分为客观认识和主观认识两种:

客观认识就是放下自我的认识,就是无欲。 比如冥想中的非非我见。非主观意愿看见的事物及遵循的规律。比如吃奶的孩子,没人教就会吃,会往下咽,这是天性,和主观认识是有区别的。自然下咽缓解饥饿,并不是有我饿了要吃奶这样的主观认识。婴儿给它个玩具他也这样吃。更简单说就是不由自主不以个人主观为转移的发现了事物和运用事物规律的特点认识。

主观认识就是因我的需要的认识,就是有欲认识,比如有目地的科学实验和论证。比如我饿了,我做了一顿我喜欢吃的辣椒苦瓜饭,而这顿好吃的饭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我感觉好吃,但是未必所有人都认为好吃。这个'好吃’的概念对于辣椒苦瓜饭来说是我的主观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6 15:21:13编辑过]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以下是涉生的个性签名!请勿挪用!
学一辈子圣贤书    走一辈子道德路    一辈子提升境界    一辈子为社会服务

QQ:5422932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