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上应让知者加速

 给力共享 2012-12-14

课堂上应让知者加速

华东师范大学  熊川武

所谓知者,是理解和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之人。成就他们者大致有二:一是超前的家庭教育或课外辅导,二是学习素质较高,理解能力强,掌握学习内容比别人快。与之对应的是惑者,缺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前提性经验,对教学内容感到困惑,在同等时间内比他人接受慢,知者与惑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优势较大的知者,可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超前态势,但有些知者是即时性的,如果遇上自己熟悉的内容,他们学得轻快。要确保优生更优、惑者跟进,鼓励知者加速是重要举措之一。

在我们自然分材教学实验中,采取的方略大致有以下措施。

首先,增强意识。师生都要牢固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观念,把知者加速提上重要的教学日程。对于教师来说,不要以为“把不会的教会了”就完成了任务,让“学得快的”等等,“学得慢的”无关紧要,要知道这是在“误人子弟”;同时浪费了教育资源,丢失了不应丢失的教育效率与质量。对于学生来说,知者不加速,坐失发展良机,表面上是个人的事,不过是淡漠自己生命意义而已,实际上松懈了群体环境,消解了争先向上的氛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知者加速的关键在学生,因为学习活动是由学生承担的,学习质量是由学生的变化决定的,如果知者能自觉加速,那他就帮助教师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其次,多途并举。知者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加速方式,或多管齐下。

一是内容加速与能力加速。内容加速指学习更多、更新、更难的内容,学习的内容不够,要适当增加一些,所学的东西都熟悉了,有必要再学些不大熟悉的东西,所学材料比较容易,不妨选择一些更费脑子的。内容加速也可分为同科加速与异科加速,还可从难易程度上划分,同一学习层次上的内容加速,可让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两套教材或题册等,一本用于共同学习,另一本用于知者加速。而不同学习层次上的内容加速,给学生提供高于现实教学水平的学习材料,如提高性练习或高一年级的教材。异科加速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于真正的加速者,即便他们在当堂所学科目上确可提升,但他们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自己薄弱的学科上去,力克“短板”无可厚非。通过这样的加速,他们增强了自学和自制能力,提升了自主性,是只会跟着老师转的学生难以企及的。

能力加速是开发各种能力的活动。毫无疑问,任何知识加速都包含一定的能力加速。知者通过帮助惑者形成能力提升,如关爱惑者的能力,指导别人学习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知者有时不得不脱离小组或群体的活动而独自学习。当小组合作与互帮开始时,知者往往被邀请参与小组活动。此时,知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惑者,既传授知识,又引导惑者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责任、掌握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知者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惑者懂得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自己的耐心与爱心,知道了怎样让惑者不感到接受同学指导的难堪与尴尬。

二是自主加速与他主加速。前者是学生自作主张进行加速,内容自选、方法自定、时间自筹。不过,也要接受老师对加速情况的检查与监督。他主加速是由教师安排加速任务指定加速时空,包括加速后的反馈等。自主加速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计划能力,他主加速虽然压缩了学生某些自主空间,但过程往往比较顺利。因此,两种加速有必要结合起来,形成互补。

三是课内加速与课外加速。前者又叫随堂加速,主要是一般学习任务完成后,由老师提供新的内容。这通常是短期的、共有的加速行为,比如做完课堂作业后,再加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当然,课内加速也有长期的,特别是那些成绩非常优秀者,可以系统学习非课堂的内容。课外加速主要是在家的行为,其特点是长期性与独立性。因此,合理的计划性必不可少。

从逻辑上审视,上述各类加速仅是理论上的分野,而在实践中,它们是相洽互融的。

最后,评价监控。由于知者加速通常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因而需必要的评价与监控。这里不妨以自然分材教学的做法为例,一是亮牌示意,要求随堂加速者,将自己的信息沟通牌直立在课桌的左前部,翻出其绿卡表示自己正在加速,让老师和同学知晓后不打扰他们。二是使用加速册,加速册是编有特殊内容的学习资料,便于加速者阅读和作业,也有利于老师指导与检查。当然,加速者有权自行决定加速内容即可不用加速册。三是填写加速单,加速单是向老师报告加速内容或遇到的困难等的反馈单,便于教师指导。尤其异科加速,如若没有加速单,教师不知道学生加速的内容,难以指导和检查。应该说,这些方法的使用,对监控知者加速的过程,提高其质量大有裨益,特别对那些“打肿脸充胖子”,实则学力不济表面做加速文章的学生是有力的促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