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蛛纲

 chh71 2012-12-14

海蛛纲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海蛛纲  
海蛛纲

海蛛纲 Pycnogonida 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的一纲。又称皆足纲。状似蜘蛛而又海生,因而得名。海蛛纲的分类通常直 接分到科。被多数学者接受的有8个特征明显的科 。该纲目前已知有1000种,分布于世界各海,而以南北两极的寒冷海域最为常见,多数栖息在浅海区,主要营底栖生活。海蛛类为雌雄异体,在体外受精。海蛛类是食肉性动物,深海大形种类巨吻海蛛可能是食沉积物中的小型动物。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海蛛类身体通常细小,其大部分种类为不超过10毫米长的小型种,深海和南极海域常有大形种,其体长可达50~60毫米。这类动物体躯相当退化,由头、胴和腹三部分构成。在头的前方为一较大的吻,吻呈圆筒形、圆锥形或纺锤形,其顶端有三角形的口。头本身不明显,原由3个体节愈合而成,介于吻基至第1对步足基部之间,背面有一个小突起,称眼丘,上有4个单眼。深海种眼退化。多数种类头部有3对附肢:即螯肢、触肢和抱卵肢。在高等的种类中,前2对常退化或消失。头的后方为胴部。胴部一般由4个体节构成,少数种类为5~6个体节,但它们的第一节均和头部愈合,每节各有1对步足。腹部十分退化,无分节现象,也无附肢,末端为肛门。

海蛛纲

海蛛纲(5张)
  螯肢着生于吻的基部上方,由柄节和螯构成,螯上有1个活动指及1个不动指。触肢在螯肢后外侧,通常有5~10节,顶端几节有感觉毛。抱卵肢在触肢后方、头的腹侧面,通常有10节,顶端有爪,顶端的4节常卷曲成环状,内缘生有几列锯齿形刺。抱卵肢在雄性个体中都有,且较发达,以作抱卵之用;在高等的雄性海蜘蛛中常退化、消失。步足很发达,着生于胴部每节的两侧突起上,都由8节构成,顶端有爪,步足基部3节很短,称第1、2、3基节,其次为较长的股节、第1胫节和第2胫节,再次则为跗节和掌节,在较进化的种类中,跗节常缩小,掌节延长而略弯。生殖孔位于第2基节腹面,其形状、数目和位置,随性别和种类而异。

编辑本段内部构造

  海蛛类的消化系统是由口、咽、食道、中肠、后肠和肛门构成。在口的周围有 3个强壮的常带刺的几丁质颚,借助颚的作用和吻的吸吮运动可摄取食物,同时由于吻部的肌肉活动,使咽部产生扩张与收缩,有助于其几丁质衬膜上的许多刺粉碎食物,在食道中更有筛器,以使较大的固体颗粒滤出,让食物进入肠道,中肠还通过胴部体节向各步足分出一条盲管。循环系统是开管式循环,它由心脏和分为背腹两部分的血腔构成,血液由血腔流向身体各处,经背血腔返回心脏。神经系统属于典型的节肢动物神经系统,由背脑、围食道神经环、成对的腹神经节和腹神经索构成。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缺乏,气体交换和排泄可能直接通过皮肤或肠壁进行。
  海蛛类为雌雄异体,其生殖导管进入步足,可达第2胫节,生殖孔在第2基节的腹面,雌性的较大,雄性的较小,生在一个明显的疣上。受精作用在体外进行,多数雄体股节的背面,都有一些腺体,能分泌粘性物质,使受精卵胶结成球块,通常聚集到雄性抱卵肢上。受精卵孵化后经过原丝海蛛幼体阶段至成体。这种幼体就其有单眼、盲肠和3对步足看,则像无节幼体。
  海蛛类是食肉性动物,它们以吸吮腔肠动物苔藓动物海绵动物为主,深海大形种类巨吻海蛛可能是食沉积物中的小型动物。

编辑本段亲缘关系

  海蛛类同肢口纲蛛形纲都有螯肢、触肢,且4对步足形态相近,故将它们组合成一个亚门──螯肢动物亚门。海蛛类的化石种最早出现在下泥盆纪沉积中。
  近来化石材料表明,生活在下泥盆纪的十分高等的陆生蜘蛛,曾和鳃蝎同时栖息在水中生活,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海蜘蛛和蛛形类的密切关系。

编辑本段分类系统

  海蛛纲的分类主要依据头部3对附肢的有无及其各种不同的组合情况来进行,目前分类中,通常将海蛛纲直接分到科。被多数学者接受的有8个特征明显的科。
  这些科根据抱卵肢在雌、雄个体上的有无,可分为两组。①两性个体都有抱卵肢:有丝海蛛科(Nymphonidae)、美海蛛科(Callipallenidae)、砂海蛛科(Ammotheidae)、长柱海蛛科(Tanystylidae) 和巨吻海蛛科 (Colossen-deidae);②仅在雄性个体上有抱卵肢:尖海蛛科(Pho-xicilidiidae)、吻海蛛科(Endeidae)和海蛛科(Pycno-gonidae)。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