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智慧让我懂得生活

 秀水拖蓝 2012-12-14

少时求学,中国地大物博的疆土、源远流长的历史、五千年智慧文明,这些民族骄傲始终激励着我,去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希望有一天能够学有所成,成为国家栋梁。那时的我,有梦想,有追求,青春的热情让我感觉浑身充满力量,我渴望着走入大千世界中,象所有伟人那样,去创造、施展、搏击长空。

于是,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走入了社会,在生存的压力和浮躁的繁华中,渐渐从单纯变得成熟,但却时常很迷茫、很疲惫,梦想似乎越来越远,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我重新回首去思索。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以安宁,才算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成就一个美丽的人生?

做为人,要活得有人样儿;做为中国人,要活出中国人的样儿。记得《苏菲的世界》这本经典著作里,苏菲曾经很振奋地发现,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而是传承了祖先几千年的精神基因的,只是这些智慧需要去激发而已。那我呢?做为一个中国人,传到我这一代,怕是有5000多岁了,那我体内应该也存在着祖先五千年的精神基因吧。我在这世上存在的使命是什么?最基本的,应该是传承和进化吧。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我的理解,并不是说,简单地生个孩子,而是还要去教育,将毕生所学所得全部传给自己的子孙,这样,才算完成了做为一个人的基本任务。

带着疑问,我开始新的求学之路,就读到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很感谢我的中国哲学老师宋志明先生,他的第一堂国学基础课,不说让我茅塞顿开,至少让我心有所悟。我将我的笔记和感想整理成文章,备忘于下,与博友们共勉。

“国学”一词,起源于近代,始称“中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深刻的思索往往是被苦难激发出来的。国学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日本侵华,让中国人开始反思,为什么小小日本国可以在百日维新、学习了西方科学后,发展如此之快?一时间,“西学”被抬高,“中学”被冷落成“旧学”。中国人一边反思,一边比较中西学之间的异同,发现两种文化各有利弊,最终,“国学”被提出,这其中,其实包含着对中国文化缺陷和优良的同时承认。

“国学”属于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基因,它是相对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而言的,研究的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信仰。换句话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宗教,中国人的精神安顿方式很独特,是混合体。这让我想起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有人曾攻击说,人家奥运会都是一个吉祥物,就我们中国人没创意,搞五个出来。现在想想,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独树一帜,基督教可以统治欧洲,佛教可以统治东南亚,伊斯兰教可以统治阿拉伯国家,但是,没有一种单一的宗教可以统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多元化的一体。

“国学”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总体评判,依据的是1840年之前的文化和历史。汉代之前,是九流,即儒、墨、道、名、法、杂、农、阴阳、纵横。汉代之后,逐渐浓缩成儒、道两家,后来,佛教传入,逐渐形成儒、道、释三家,三家会通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哲学精神世界——国学。

“国学”研究两个层面:国故学和国魂学。国故学是载体,如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籍文本、建筑、绘画书法,还有语言、传说等。国魂学才是真正的实质,研究的是精神世界的构成。研习国学,即是进行精神修养、陶冶性情,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中国人。

国魂学,是儒释道三教互补的精神世界。儒释道三家,互有差别,也有共同点,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也是五千年智慧传承的主干。

三家的共同点体现在:1、重视个人心性修养和人格的健全,也就是修身养性;2、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价值体现,儒家的正人君子、道家的雅士、佛家超脱成佛,都是这一体现的具体;3、重视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儒家讲小康大同,道教讲至德之世,佛家讲圆融无碍。

三家的差别,元代开国宰相耶律楚材曾说:“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修心”,很简练地总结了三家的侧重点。宋代之后,出现新儒学,也就是宋明理学,开始将这三家融合在一起,三者兼治。

儒家主张做事,要有为,要“拿得起”,要“张”。要积极主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民族,治国平天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儒家实现自我价值的三个层次,是中国人自我激励的特有方式。儒家以松、兰、竹为美学形象,诗圣杜甫是儒家的文人代表,他的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表达了儒家心怀天下的境界,更是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的体现。儒家的精神,就象中国人的粮店,是支柱,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道家主张无为,要“放得开”,要“驰”。道家的精神,就像中国人的药店,给予精神的是治疗的作用。道家以菊为美学形象,欣赏的是“我花独放百花衰”的境界。诗仙李白是道家的文人代表,他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体现了孤傲的道家风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让我们体会到道家超脱、放达的精神境界。

儒道的互补,构成了最基本的国学骨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佛教主张“放得下”,达到“空”,与天地合一,超脱于世俗,行到彼岸。佛教以荷为美学形象,比如菩萨的莲花宝座、莲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佛教是精神寄托系统,体现在“常乐我净”。

儒家告诉人堂堂正正过一生,道家告诉人轻轻松松过一生,不谈论死后如何。儒、道都是人生哲学,而佛教却是人死哲学,佛教告诉人要干干净净辞别尘世。“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儒学以孔子理想的人格典范,尊奉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鼓励人们到朝中做官,报效国家,“学而优则仕”,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社会责任。

儒学经历了原典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清初朴学四个历史阶段。原典儒学为先秦时代的儒学,提出了基本的儒家思想,但并不代表儒学的全部,现在,一些人一讲儒学就只说《论语》,其实是片面的,孔子是第一创始人,但儒学是发展的。孔子的观点是“仁”和“理”,仁体现人生、理体现政治。孟子发展了儒家的“仁”,荀子发展了“理”,最终,秦始皇霸道的“焚书坑儒”之举,为原典儒学画上了句号。汉唐经学的发展,起源于汉高祖刘邦治理天下的需要,开始尊儒。刘邦之后的帝王,遵照他的行为,开始发扬儒学,其中,很著名的一个人物就是董仲舒,虽然他提出的“三纲五常”至今成为封建糟粕的象征。宋明理学,既保留了儒学在政治治国上的作用,同时融合了人生哲学,使中国转变成一个非宗教的民族,佛教、道教淡出历史舞台,成为儒学的陪衬。清初的朴学,成为实践哲学的开始。

道教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所谓“道”,字面上理解,就是人走在路上,是人生应遵循的大法。最初,是老庄时代,奠基了道家。之后,汉初的黄老之学,是为治理天下需要的政治哲学。“文景之治”年代,曾一度推崇道家,并将黄帝并入道家形象,其实只是为提高道家地位而做的包装而已。然后,发展到魏晋玄学,老庄易并称为“三玄”,道家开始转向人生哲学的尝试。最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道家被迫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形成道教,并在形式上刻意模仿了佛教,形成宗教哲学。

“佛”在梵文里,是“觉悟”的意思,佛教,是思考人的生死的宗教哲学。佛教讲“苦、集、灭、道”四谛。

所谓“苦”,是说人生是痛苦的,苦海无边,除逃不过自然规律的生老病死苦,还要承受恩爱别离,因追求和梦想而来的所求不得,因争斗而生的怨憎,以及天灾人祸带来的忧悲和愁苦。

所谓“集”,是说人以为感官和物质的欢愉能够使自己快乐,不懂得克制,必会导致更多的苦难。

所谓“灭”,是指苦难的来源是因为人的无知,看不清人间百相的虚幻,沉溺于世俗的追求。佛家认为,人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是虚无的,“四大皆空”,灵肉可分离。人有三生,肉体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根本不值得烦恼。万物因为因缘而聚合,万事也因为因缘而产生,一切都是偶然的,只有灵魂不死,肉体根本不值得留恋。众生在轮回,因果业报,一切在自己,因此,要为更有希望的来生、为更长久的灵魂超脱而修炼自己。

所谓“道”,是指修炼有道可循。第一,积德行善。佛家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约束自己,不作恶,这只是底线而已。更重要的是行善,讲福德,遵守德行规范,存善心、做好事、不求回报。第二,跳出自我。佛家讲人是虚无,那么所有执著于自我的意识都是妄见,要清除狭隘固执、主观武断、愚昧无知、盲目自信的自我之见,去除偏听偏信、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不分是非的世俗之见,更要放弃贪图享受、无限制地放纵和醉心于物质追求。放弃了自我,才能超脱自我,秉承众生平等,人人平等,从而普度众生,达到佛的境界。第三,修炼内心。以修行为方向,以开慧为方法,修出慈悲心、忍让心、正直心、平常心和自主心。

佛教讲三法印,三法印包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没听懂,还要求证)大意是说,真正的佛法要符合三法印,只有符合这三条规律的才是真理。(摘录一段别人的诠释: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如果你相信有一个持久的、永恒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我”,那么你的信仰就不能被称之为佛教。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说的。第三法印是“涅槃寂静”,涅槃的意思是“灭除”,灭除烦恼和名相。人类的三个基本烦恼是贪、嗔、痴。“痴”是没有能力理解事实真相,是其它两种烦恼的基础。因为愚痴,我们贪求那些会将我们毁坏的事物,并对很多事情感到嗔怒。我们试图按自己的设想来把握世界,结果我们很痛苦。涅磐,熄灭所有的烦恼,象征着自由的诞生。一个事物的湮灭总是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诞生当黑暗消失时,光明就出现了;当痛苦消失时,安详和幸福就会出现。)

佛教讲“三世说”,将人的时间拉长,解决了福德不一致的问题。

佛教在汉唐繁盛,宋代之后逐渐退出,儒学仍处于主要地位。

儒道释,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主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让我的思路渐渐清晰。智慧,悄悄地开始在我的头脑里发芽,也让我对许多事情有了更合理的判断和解释。我明晰了自己的责任、梦想和未来的路,踏踏实实地生活,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再困惑于细枝末节,不再刻意执着,我将自己融入到一种自然和谐中,张弛有序。我发现,生活真的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这真的让我无比的惊异和兴奋。这是智慧的力量,我庆幸,我选择了哲学,慢慢开始学着解读祖先传下来的基因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