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7张面孔 李隆基

 庶民临风 2012-12-15

  生年:685年
  籍贯:长安

  武则天的四儿子李旦有儿子李隆基那年,就是徐茂恭的儿子徐敬业造反那年。
  同时,也正是奶奶武则天要做女皇的时候。
  所以李隆基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幻。
  李隆基小时候就有大志,曹操是他的偶像,小娃儿自称“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很有主见。
  7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首都军区司令武懿宗(武则天
  堂兄的儿子)大声训斥保安人员……
  李隆基小朋友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成何体统?
  弄得武懿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武则天得知后,没有责怪,对这小孙子备加喜欢,封为临淄郡王。

  李治主席死后,三儿子唐中宗李显和四儿子唐睿宗李旦(李隆基他老爸)起起伏伏,被奶奶武则天废来废去……

  李隆基小朋友就这样慢慢长大……

  705年,国家总理张柬之发动政变,奶奶武则天郁闷而死,三叔唐中宗李显上台,没有他老爸唐睿宗李旦的事。
  这年,李隆基同学20岁,很是打抱不平……

  饱经磨难的唐中宗李显上台,由于他被软禁于湖北丹江口市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
  每当听说老娘派人来,就吓得想自杀。
  韦氏总是安慰说:祸福无常,何必如此惊恐。
  在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下,李显同志在逆境中活了下来。
  因此,李显和韦氏感情十分深厚,曾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张柬之同志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立儿子李重俊为太子,又不顾大臣劝阻,追封韦皇后老爸为王,还让韦皇后参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信任。

  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仪的女儿为上官婉儿为昭仪
  ,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诏令。

  韦皇后为了拉拢武则天的剩余势力,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隔几天就来一次“好事”。
  有一天,两人刚刚"完事",衣衫不整在床上赌钱,李显主席早朝回来,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的帮老婆数筹码。
  不一会,女儿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

  张柬之等大臣眼见第二个武则天又要重演,力劝李显主席除掉武三思。

  消息泄露,武三思和韦皇后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将张柬之调出京城。武三思派刺客在途中将张柬之刺杀。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要老爸废掉哥哥,即太子李重俊,由她当女太子。

  韦皇后和武三思也怂勇李显主席废掉李重俊……
  李显主席在犹豫……

  李重俊危险了,气愤了!
  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宫中,来到玄武门……
  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拥着李显主席来到玄武门发表演讲:你们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与汝富贵。
  于是,很多人倒戈,李重俊兵败,率部下100多人逃奔终南山(西安附近),打算投奔突厥。
  李显主席派骑兵追赶……
  李重俊被部下杀死,首级献于朝廷,祭武三思灵柩。

  李重俊被杀后,韦皇后乘机诬陷总理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贬出京城,独揽大权。
  后来,韦皇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李显主席不加制止,一切按老婆的意愿办。
  安乐公主呢,也自己写诏书,李显主席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
  就是这样,李显主席听凭她母女弄权……

  元宵节到了,李显主席在韦皇后的怂勇下,带着安乐公主和数千宫女换上平民服装出宫逛灯市。
  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一半,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李显主席在皇宫召见中央官员,叫官员抛球和拔河,大家丑态百出,皇帝皇后和公主三人哈哈大笑……

  710年5月,地方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淫乱,干预朝政。
  李显主席召燕钦融来京质问,脸上很难看……
  韦皇后恼羞成怒,叫人当众将燕钦融摔死。

  韦皇后开始怕李显主席追究她淫乱的事……
  安乐公主也希望老娘临朝称制,自己当女太子。
  俩人开始密谋……

  韦皇后知道李显主席喜欢吃饼,于是配置了毒药,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派宫女送到李显主席办公室。
  李显主席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
  不一会,腹中绞痛,扑倒乱滚,太监急忙去报告韦皇后……
  韦皇后故意磨蹭,拖了许久才来,见李显主席痛苦的样子,假装问:怎么了?
  李显主席已经说不出话来,用手指着嘴,呜咽通哭,没多久便死,年55岁。

  李显主席死后,韦皇后立14岁的儿子李重茂为帝,开始垂帘听政。

  25岁的李隆基同学看着朝廷如此混乱,很气愤……

  很多中央官员看到韦皇后的势力,劝韦后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
  韦后也有此意,只是担心李隆基他爹李旦和太平公主反对,未敢轻举妄动……
  李隆基他爹李旦是个淡定的同志,无进取之心,但儿子李隆基素怀大志,在姑妈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积极进行捍卫李唐社稷、反对韦后篡权的斗争。

  李隆基同学成功争取到“万骑”司令葛福顺同志的支持。(万骑在唐军中地位非同一般,它本是李世民组织的一直贴身骑队,最初只有百十来人。这些人都是从官奴隶和少数民族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打扮与众不同,平时穿着虎皮纹衣服,整天跟在皇帝身边,后来随着皇权逐步加强,这支队伍的规模也日渐
  扩大,达到一千人左右。曾参加过李重俊政变。后来阵前倒戈,使李显渡过危机,李显后来把队伍的规模扩大到一万人左右,号称万骑。)

  就在韦皇后垂帘听政的一个月后的一天,李隆基同学准备完毕!

  这天,葛福顺带队进入玄武门,将羽林军负责人韦跨同志斩首,争取到了羽林军的支持。
  李隆基命葛福顺率“万骑”攻打玄德门,进展顺利……

  韦皇后逃入飞骑营,被飞骑营斩首,安乐公主等人也被诛杀。

  天亮,李隆基迎老爸入宫,下令关闭宫门,搜捕韦氏余党。

  两天后,李旦即帝位,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到此,25岁李隆基同学,横空出世,登上历史舞台……

  待续
太平公主因此拥立哥哥李旦复位有功,晋封万户,她三个儿子也被封王,达到了唐朝公主权势的顶峰!
  权力大力,心自然打了,于是,不可避免地和李隆基同学发生了权利的争夺战……
  太平公主一方面要求李旦主席废掉李隆基太子位。
  一方面,积极培植党羽势力,中央政府发热7位副总理级别的官员,除了姚崇,宋璟等同志外,都出自“太平党”。
  姚崇和宋璟等同志不久也被调到地方,局势慢慢明朗……

  李旦主席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平衡,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毕竟一个是患难与共的姐姐,一个是聪明可爱的儿子。
  但是,太平公主咄咄逼人,劝逼李旦主席赶快下旨。(太平公主在中央完全占据上风,而且有多次成功政变经验,这让李旦主席很忌惮。)

  712年8月,李旦主席左想右想,最后决定传位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希望如此能避免皇权之争。(此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接着,713年,李隆基的大太监高力士同志建议:先发制人!

  介绍下大名鼎鼎的高力士同志,广东电白县人,老爸冯君衡是广东高州市委书记。高力士同学10岁时,因家里被抄而入宫,后来犯了宫廷戒律被开除出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一年后,武则天又召入宫,慢慢地因才华受到赏识。
  由于助李隆基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宠信。
  考古发掘,高力士同志身高175cm,高大块实、文武双全,加上历史记载他“善于骑射,一发而中,三军心服”,有大将之风,所以可以肯定,这位同志并不是因为拍马屁而显赫起来的。

  李隆基对高力士非常器重,对此建议深以为然,于是快速出击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防不胜防,逃入南山佛寺……
  三天后,走投无路,回来投降。
  李隆基老爸李旦屁颠颠跑来求李隆基赦免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
  于是,太平公主被赐死,武攸暨墓也被铲平。

  太平公主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名为太平,但她的一生很不太平!
  这个不太平是因为她的血管里流动着武则天不安分的血液。
  从小,她骄横放纵……
  长大,她又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梦想君临天下……
  黑格尔同志告诉我们:历史会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喜剧,那第二次就是闹剧。
  太平公主九泉之下有知,肯定点头称是……

  李隆基终于集大权于一身,宝座稳坐,天下归心。

  待续


  太平公主集团倒台后,李隆基主席在骊山举行阅兵式.
  20万军队参加,旗帜相连不见边,蔚为壮观!
  但军容不整,秩序紊乱……
  看到这种情况,李隆基主席大怒,把国务院总理郭元振同志罢官流放。(郭元振是河北大名人,18岁考上进士,因参与平息韦后有功,调进中央,虽然此次李隆基又改主意,免流放罪,但抑郁病逝……)

  李隆基主席转过头来下令,召姚崇同志速到骊山,打算让他继任国务院总理。

  隆重推出姚崇同志,河南三门峡人,出生在军区大院,老爸姚懿仕是成都军区司令。
  姚崇20岁时,老爸病故,随老娘迁回洛阳附近的外婆家。  
  姚崇继承老爸的尚武精神,每日习武,射猎比武,十多年坚持不懈,炼就一身好体魄和无畏精神。
  后来著名学者张憬藏先生游学路经广成县姚崇家,见姚崇气宇轩昂,但交谈起来知识贫乏,劝姚崇好好读书,鼓励说:广成是上古贤人广成子所居之地,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你将来当以文才显名!(广成子是《封神演义》中“十二金仙”之一。)
  从此,姚崇开始读书,刻苦攻读,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当了公务员,并进了中央国防部,做到了国防部高级参谋长。

  这时,东北契丹族闹事,武则天一再派大军镇压,所以国防部事务很繁忙。
  姚崇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处理得干净利索,井井有条。
  很快传到武则天耳里,立即提拔他为国防部副部长。
  不久,姚崇当人民法院院长时,平了许多冤案,朝野注目,连续晋升……

  698年,武则天破格提升他为副总理,兼李旦秘书长。
  五年后,因得罪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刚好突厥犯境,被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调任安抚大使。
  705年,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返京,帮助张柬之发动政变。 
  李显复位后,又因建议削弱太平公主势力而遭贬,一直处于失业状态……

  姚崇同志赶到骊山……
  李隆基主席正在渭河边打猎……
  李隆基问:你会打猎吗?
  姚崇答:我年轻的时候只喜欢打猎练武,后来遇到张憬藏先生教导,大悟,于是开始读书,好久没动过了,试试看吧。

  于是指挥打猎队伍,呼鹰放犬,投枪射箭,进退有序。

  大家十分佩服,李隆基主席也很满意,马上宣布姚崇上任国务院总理。

  此次任命,标志李隆基主席新政的开始……
姚崇总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武则天晚年来十几年的混乱政治,提出:
  1.精简刑法,明明白白执法;
  2.疏远侯臣,光明磊落做事;
  3.限制小三,禁止太监干政;
  4.减轻国税,藏富于民;
  5.待臣以礼,尊重人权。

  李隆基主席深受感动,全盘采纳,完全批准执行。

  姚崇任总理三年,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沉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他唐王朝重新出现了兴盛景象……

  这年,河南发生特大蝗灾。
  大家一致认为蝗灾是天灾,蝗虫是天神,反对灭虫!
  灾情越来越重,受灾地区越来越大……

  地方告急!
  姚崇总理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齐心协力灭蝗,抗蝗战争就可以打赢。

  李隆基主席立刻批准。
  姚崇总理出发了……
  带领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火堆,等蝗虫看到火光集中扑杀!
  同时掘大坑,边打边烧……

  河南开封市委书记倪若水拒不执行,说:蝗虫是天灾,要消除蝗灾,只有积德修行。(倪若水书记是河北石家庄人,进土出身,为官清廉,受到人民称颂,好官也迷信,可见当时迷信的程度。)

  姚崇总理大怒,严厉警告。
  倪若水看到总理很强硬,就不敢不依,发动百姓用姚崇办法灭蝗,果然有效。
  不久,灾情缓和。

  中央常务委员会的大部分官员,认为姚崇灭蝗办法,从来没人做过,怕上天怪罪。
  李隆基也有点动摇,找姚崇问。
  姚崇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行,历史上蝗灾多次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庄家没收获,将来百姓没粮吃,流离失所,国家就危险了!
  一个大臣说:杀虫太多,罪孽深重,总理要好好考虑呀。
  姚崇反问:河南百姓饿死,难道不伤和气?
  一直静听的李隆基终于点头认可。

  姚崇不顾许再接再厉,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于平息。

  姚崇总理办事以干练出名。
  一次,姚崇家有丧事,请假10天。
  国务院公事积压了一大堆,副总理卢怀慎急得团团转……(卢怀慎同志是北京望族卢氏之后,卢怀慎有“伴食宰相”之称,但名声很好,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又能举贤荐能,正直敢言,深受人民爱戴。)

  十天后,姚崇回来,三下五去二就处理完。
  手下个个佩服不已……
  姚崇有点得意,问:我这总理能不能比得上管仲?
  这手下老实说:不如,但也可以名留青史了。
  姚崇不见怪,哈哈一笑……

  713年,看到唐朝的经济高速发展,东北少数民族靺鞨族的领导大祚荣同志前来归属。
  李隆基主席热情接待,封“渤海郡王”,东北地区渤海郡国正式成立。

  716年,姚崇的儿子受贿,他的学生赵诲也受贿,被李隆基定为死罪。
  姚崇多方营救,让李隆基很不满……
  姚崇惭愧之下辞职,举荐比他小13岁的宋璟当总理。   

  720年,李隆基授姚祟太师、太保荣誉称号,姚崇认为达不到标准,坚决不受。
  721年,姚崇病死,年72岁。

  当时国家经济好,社会厚葬成风。
  姚崇总理遗嘱:厚葬,平常衣服就可。
  令人感叹,因为他的功劳和美德,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李世民的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唐代三贤相”。

  姚崇总理后,宋璟当总理,李隆基新政继续中,经济也越来越繁荣……

对于这个新上任的国家总理,我们先来看下他的简历。
  宋璟是河北邢台人,年少博学多才,16岁就中进士,当过山西长治县委秘书,后来调进中央当过组织部秘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

  武则天时,宋璟同志因为人正直而被重用,任命为中央秘书长。
  一上任的宋璟,提出罢黜张昌宗等人。
  武则天不想辞去这个可爱的小男人,就叫张昌宗到宋璟家谢罪加解释。
  宋璟闭门不见,从此和张家兄弟结下怨恨,被罢官……

  李显主席时,宋璟再次担任中央秘书长,又得罪了武三思同志,被调到河北邢台当市委书记。
  李显主席被毒杀后,李旦主席继位,宋璟又被重新起用,为副总理兼组织部长。
  宋璟部长提出用人“非才者不取”的用人原则,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辞去“公主党”官员数千人,得罪了太平公主,又被罢为楚州市委书记。
  到地方后,为百姓大做好事,堪称人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李隆基即位后,调为广州省委书记。
  宋璟书记专注民生,帮广州百姓以砖瓦屋取代草屋,实现全省人民的安居工作。

  716年,宋璟被调回中央,再次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姚崇总理辞职后,宋璟同志被推荐为新一任国家总理。

  当上国家总理的宋璟再次提出“非才者不取”的用人原则,提出公务员执政,必须要有谏官、史官在场的规定,也就是要确立监督机制。
  李隆基十分器重,尊称为老师,十分尊重,进则迎,出则送,所有提议均被采纳。
  一时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

  722年,青海的小勃律王,没谨忙同志因受到西藏吐蕃的压迫,入长安表示臣服。
  由于小勃律是吐蕃进攻唐的要道,因此,李隆基认为小勃律是必救之地。
  于是,青海边防军司令张孝嵩同志率4000人救援,大破吐蕃兵。(张孝嵩同志是河南邓州人,高大威猛,文武双全,仪表非凡,考公务员时,进士及第,喜欢兵法,立志要在边疆建功创业。715年,如愿以偿出任边防军司令。)

  西北安稳,李隆基主席十分高兴,封没谨忙同志为小勃律王。(后来,继位的小勃律王被吐蕃军击败,被迫臣服,吐蕃势力深入西域,20多国都再次落入吐蕃附属。三任边防军司令三次讨伐,无劳而返……边境狼烟,何处再出张孝嵩同志?这是后话。)
  现在,边境安稳,国防强大……

  725年,天文学家僧一行同志制成“水运浑天仪”,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天文观察模拟器,可见但是科技文化的昌盛繁荣!

  僧一行是河南南乐人,聪明过人,博览经史,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年纪轻轻就写出《太衍历》、《义诀》等经典,名声大振!(另一个天文学家南宫说,根据僧一行的《大衍历》,世界上第一次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僧一行长途跋涉到国清寺向一个高僧学习数学,造诣很深,同时,僧一行慢慢成为密教高僧,为密宗传持八祖之一,被尊为天师。
  中央的武三思同志慕其学行,“礼贤下士”来拉拢。
  僧一行逃到河南嵩岳寺出家,后又隐于嵩山,研究奇门异术。(这让武三思同志很没有面子。) 

  717年,李隆基主席强征僧一行入京,给予这位国家级专家优厚待遇。
  僧一行从此与李隆基主席谈经论道,出入宫廷,关系十分密切。
  727年,僧一行病死,李隆基主席痛悼:“禅师舍朕!”,追赐“大慧禅师。
  李隆基主席对人才的尊重,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大唐科学技术在当时为世界最先进水平。  

  宋璟当总理四年,不畏权贵,破格人才。
  他叔叔宋元超是组织部官员侯选人,求人走后门照顾,宋璟不但不录用,还严厉批评了组织部的相关负责同志。
  每年地方进京办事人员都要送礼,许多官员受贿。
  宋璟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不然严惩,得罪了不少权贵,被联合逼下台。

  李隆基主席很喜欢勤务兵王毛仲同志,朝廷上下,巴结的人很多。(王毛仲是高丽人,开始是李隆基的勤务兵,参与平定韦后、太平公主,李隆基继位后,当上将军。)
  王毛仲干女儿出嫁,李隆基主席问缺什么。
  王毛仲说有一位客人请不来,就是宋璟。(可见宋璟同志当上的名望。)

  729年,宋璟同志在李隆基主席要求下再度上台,三年后,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三年后,宋璟去世,年74岁,李隆基追封为“文贞公”。

  宋璟与姚崇一样,是历史上著名总理,人称: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宋璟去世后33年,颜真卿应宋璟后人委托,撰写碑文,该碑高4.08米,宽1.6米,洋洋三千言,叙述了宋璟一生伟绩。颜真卿同志此时65岁,书法艺术炉火纯青,所以此成为传世名作。此碑,在邢台市沙河县东户乡中学校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

  司马光评价:姚、宋为相,崇善应变务,璟善守法,刑法清省,百姓富庶,贤相也!

  同年,云南的南诏国的领导皮罗阁同志归顺,李隆基封“云南王”。

  四方归服,笑傲天下,52岁的李隆基主席很有成就感……

宋景总理之后,张九龄同志被提拔为新一任国家总理。
  张九龄同志是广东韶关人,将张良之后,出生公务员家庭,7岁就能写得好文章,16岁经过公务员考试,进士及第,考上公务员,进中央档案局工作。
  李隆基即位时,调监察局工作,不久任监察局局长。
  此同志举止优雅,风风度翩翩,深受李隆基主席的赏识。

  张九龄总理提出新的施政方针:
  1.以“王道”替代“霸道”,为人民服务,力求和平发展,不称霸;
  2.降低国税,扶持农业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合理化公务员录取制度。

  张九龄总理的努力和李隆基主席的放手,“开元盛世”的成绩得到维护。

  这时,出来了个人,那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此时是组织部的普通官员,与太监们、嫔妃们关系非常,对主席的思想最先知道,每次顺着主席的心态提“建议”,深受主席赏识。
  同时,讨好李隆基喜欢的武惠妃母子,被提升为中央秘书长。

  李林甫同志太善解人意了,李隆基主席越来越喜欢,想把李林甫提为副总理。
  跟张九龄商量……
  张九龄直截了当说:副总理关系国家安危,不行!
  李隆基主席面子上有点过不去……

  河北边防军司令安禄山同志第一次到中央开会,趾高气扬,骄横十足。
  张九龄说:乱幽州者,此胡也。
  这时,安禄山征讨契丹大败,到中央检讨。
  张九龄说:此罪难免,杀无赦!
  由于安禄山的马屁拍的好,李隆基主席赦了安禄山。
  张九龄提出反对,李隆基主席不高兴了……

  宁夏边防军司令牛仙客同志,虽然战功卓著,但目不识丁。
  李隆基主席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又没同意……

  李隆基主席想让北京边防军区司令张守圭同志为副总理。
  张九龄又没同意……

  李林甫同志出来说话了:牛仙客和张守圭两同志都是边防名将,尽心尽力保卫国家安全,这样的人,才是总理的人选,张九龄越来越放肆了……

  李隆基终于发火了:张总理,难道什么事都由你作主!别忘了我才是一把手
  !
  越来越讨厌,加上李林甫的诽谤,撤了张九龄的职,贬为荆州市委书记,让李林甫同志上任新一届国务院总理。

  740年,大唐最后一个好总理,张九龄同志因病加上郁闷,在广东曲江去世。

  作为人民的好总理,张九龄留下许多诗篇让我们回味……

  《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随着张九龄总理的去世,54岁的李隆基变了……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在此开始……

李林甫同志683年生,是李渊堂兄李叔良的曾孙。

  李林甫同志一当上国家总理,就把全部中央官员召集起来开会,说:我们的伟大领袖李隆基主席英明无比,大家按主席他老人家的主意办事就行了,不用七嘴八舌乱提意见。你们看礼仪马,吃的相当于三品官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好了,同志们,多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回去好好悟吧,散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场箴言”——《马料论》,在此,李林甫总理并不是传授做官经验,而是威胁!)
  李林甫的时代来了……

  有个中央检查机关的同志不“识趣”,给主席提建议。
  第二天,就被降职到地方做县委书记。

  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得到主席的喜爱,李林甫转马上告武惠妃:愿拥护李瑁登上帝位。
  武惠妃感激涕零,枕边风不断吹出李林甫的“政绩”。

  另外,李林甫上压下打,把持着用人大权,提出用人“不看才华,只看忠心”的大唐新原则,对正派人士,一概铲除,只留自己的门生当官,历史记载“公卿不由其门进,必被罪徙。”

  李林甫每当人事任免时,就在办公室闭门不出,苦思冥想……
  等他出来时,肯定就有中央官员要家破人亡了……

  连大名鼎鼎的安禄山同志也怕李林甫。
  安禄山同志是东北人,很小老爸就死了,一直跟着老娘住在突厥部落。
  后来,老娘改嫁突厥将军安延偃,正式起名安禄山。
  他30岁前一直在东北混社会,30岁开始当兵,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边防军区的将军,可见此同志是个军人+政客的好材料。

  安禄山第一次见李林甫的时候,已经得到李隆基主席的青睐,所以态度怠慢……
  李林甫冷冷地说:主席已老,但总理不老,好好去想想吧……
  加上李林甫每次和安禄山吹牛,都能猜透安禄山心思……
  安禄山佩服了……

  安禄山对中央官员倨傲无礼,只怕李林甫一人,亲切称为“十郎”。
  安禄山每派人到中央办事,便问“十郎何如”。
  安禄山感叹:我安禄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总理。

  长此以往,堂堂大唐的中央官员们,全变成了“礼仪马”。

  李林甫深知,维持自己的辉煌必须跟随领袖,继续时刻留心揣摩主席心思,哪里痒痒挠哪里。
  李隆基主席非常舒服,认为李林甫是“史上最牛的总理”,你办事,我放心。

  从此,李隆基主席成立“大唐梨园音乐学院”,自己为校长,著名音乐家李龟年同志为副校长,全国选拔音乐人才,开始了主席儿时音乐家的梦想……(“梨园”一词的来历。)

  有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边,歌舞开始升平……

  一边,社会开始黑暗……

白居易同志有诗《长恨歌》云: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此诗,说的是杨玉环。
  历史发展到此,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杨玉环是个四川辣妹子,10岁时老爸去世,寄养在洛阳的三叔家。
  此四川妹妹不仅生得漂亮,而且文化教育好,精通音乐,喜欢歌舞,善弹琵琶,是个超级女生。
  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参加演出。
  咸宜公主的弟弟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17岁册为寿王妃。

  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号称大唐第一美女。(与西施、王昭君、貂蝉称为四大美女,所谓“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是貂蝉拜月;“羞花”是杨贵妃观花;“沉鱼”是西施浣沙;“落雁”是昭君出塞。 )

  后来,李隆基主席宠爱的武惠妃病逝,郁郁寡欢,开始对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垂涎三尺……
  于是,杨玉环被命令离开寿王府,“被出家”了,道号“太真”。
  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主席封为贵妃,相当于皇后。 (历史界一直有个疑问,李隆基迷恋杨玉环,但为什么没封后?本人认为原因有二:1.杨贵妃毕竟当过自己的儿媳,无法“母仪天下”。2.杨贵妃没有儿子。 )

  杨玉环入宫,以过人的音乐才华,舞蹈天赋和美丽非凡受到李隆基宠爱。

  杨贵妃同时也非常有文化修养,有诗《赠张云容舞》为证: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各位看看,多美的诗呀……

  于是,李隆基主席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
  于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两人每天研究音乐、研究舞蹈、研究填词……
  首先,浙江萧山人,宣传部秘书贺知章同志出来为主席填词: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一人填的词不够唱,又推荐了诗仙李白。
  李白是四川曲江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练得一手好剑,号为游侠诗仙。
  20多岁出川,各地游历,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等,游过洞庭、庐山、会稽地,见识广博,才智过人,诗歌杰出。

  李白生性高傲,不屑考公务员,但也希望施展才干,听到召见,也很高兴。
  主席接见了李白同志,一谈之下,的确有才华,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酩酊大醉。
  有一次,主席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还没填词,就命太监去找李白。
  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
  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但喝醉了,睡着了……
  太监们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宫,抬头一看是主席,想施礼,却摔了一跤……
  太监们拿来一盆凉水,洒向李白,李白渐渐醒来……
  李白席地坐下,忽然觉得脚上靴子很不舒服,对高力士说:帮我把靴子脱了!
  高力士很生气,但是主席等着李白填词,“满不在乎”地帮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龙飞凤舞出名篇:《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隆基主席一看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高兴呀,马上演唱。
  杨贵妃也唱了起来……
  高力士“发现”:李白在诗里侮辱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汉朝放荡的赵飞燕。
  杨贵妃生气了……
  李白就这样离开了长安……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赠脂粉费十万钱。
  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赐名国忠,身兼数职,操纵朝政,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杨国忠,与李林甫并驾齐驱。

  杨家越来越显赫,娶公主两位,郡主两位。
  李隆基主席游华清池,杨家人马跟随,浩浩荡荡,光沿途掉落的首饰就是遍地,闪闪生光……
  有一次,杨贵妃耍小脾气得罪了主席,被谴出。
  可是,贵妃出宫后,主席饮食不进,只得又召回。
  750年,贵妃私自拿了梨园学院的紫玉笛,独吹自娱,被送出宫。
  贵妃出宫时,剪下一束头发给主席,主席又不舍,又召回。
  杨家骄纵了——历史记载: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主席为博杨贵妃欢心,每逢荔枝季,专人从广东经过驿站快马加鞭送新鲜荔枝,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颗荔枝,一条人命,这怎么看,都是危险的征兆……

此时的大唐中央人民政府:
  李隆基主席宠爱着杨贵妃,玩着音乐、舞蹈、诗歌的艺术……
  李林甫总理控制着国家大权,玩着一手遮天的潇洒……
  边防军的安禄山同志也一心在中央跑官,为着理想而奋斗……
  社会在“和谐”发展着……

  一个名叫杨钊的同志站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杨国忠总理。(杨钊同志后来改名杨国忠,表示对国家的“忠心”。)

  杨钊,四川人,杨贵妃的远房堂哥。
  杨钊这家伙从小是个坏男孩,喝酒赌博,长大后穷困潦倒,经常借钱。
  大家都瞧不起,这让他很郁闷……
  郁闷了,就有了动力!
  于是,杨钊同志发愤努力,当了兵。
  由于杨钊同志会办事,被领导章仇兼琼同志提拔为军区司令部干事。

  此时,杨玉环风光无限……
  于是,章仇兼琼同志派杨钊干事到首都送四川“特产”。

  到长安后,得到好处的杨家姐妹经常在主席面前美言。
  于是,杨钊同志成了中南海保卫处的干事。
  从此,随便出入中南海……

  每逢堂妹夫李隆基主席打麻将时,杨钊一旁记数……
  主席对杨钊同志的运算能力赞不绝口。
  于是,杨钊同志被任命为中央监察局局长。

  不到一年,几经提拔,成为朝廷重臣。
  杨钊同志觉得皇恩浩荡,为了表示“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请求改名。
  主席亲自提名“国忠”,从此,杨钊同志变成了杨国忠同志。

  这年,李隆基主席在李林甫总理的一番努力下,太子李瑛被废,流放至死……
  李隆基的二儿子是杨贵妃的原配老公,自然不能立为太子。
  于是,三儿子李亨被立为太子。

  李林甫居然能影响主席废立接班人,乖乖不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为之侧目!

  杨国忠同志当然要讨好李林甫。
  李林甫也因为杨国忠是皇亲国戚,所以尽力拉拢。

  新太子李亨不服李林甫。
  总理很生气……

  杨国忠知道了领导的心思。
  于是,屡兴大狱,株连太子党羽数百家……
  太子被搞得疲惫不堪,终于服软认输。
  李林甫总理对杨国忠同志的办事能力很满意。

  杨国忠得到主席和总理的青睐,官职越来越大……

  李隆基主席怎么说也是政变起家的人物,对李林甫的权势毕竟担忧。
  于是,借用杨国忠牵制李林甫,随便博杨贵妃的开心。

  李林甫与杨国忠矛盾了……

  为了牵制杨国忠越来越大的势力,李林甫提拔了一个人:王鉷。
  在害人方面,王鉷绝对和李林甫有得一拼,而且此人不买杨国忠的帐。
  杨国忠恨屋及乌,自然把帐都记在了李林甫的名下。

  王鉷的弟弟,组织部长王焊同志有反动言论,结果,遭到高力士的逮捕。
  王焊入狱,最高兴的人就是杨国忠了,鼓动主席严惩两兄弟。

  王鉷在主席的眼中比较能干,王焊是王焊,王鉷是王鉷,没有道理让哥哥来为弟弟的错误买单啊?
  而且,李林甫也在一旁为王鉷百般开脱。
  但是,杨国忠一再力争……
  李隆基主席就让杨国忠审理此案,最终王氏兄弟被判死罪。

  李林甫很没面子,生气了……

  王氏兄弟死后不久,云南发生了一件大事,南诏王阁罗凤同志率大军攻打四川……
  守将鲜于仲通同志屡战屡败……
  在鲜于仲通性命堪忧时,杨国忠站了出来,为他说了几句话。

  杨国忠为什么要保鲜于仲通呢?原因是鲜于仲通是他当兵时的恩人。
  杨国忠当兵时因为无钱回家过春节,鲜于仲通周济他一些钱财,并且竭力
  向章仇兼琼同志推荐杨国忠,于是杨国忠才发迹。

  李林甫有办法了,向李隆基主席提了一个建议:由杨国忠出任四川边防军司令。
  杨国忠哪懂行军打战的道道,李林甫明摆着是想借南诏人之手除掉自己的政敌。
  杨国忠着急得不得了,最后使出一招,那就是对着主席“哭”:总理是想害我呀,我以后就见不到主席您老人家了……呜呜……
  主席动了恻隐之心:好嘛,那就不要去了嘛!

  李林甫正在患病,一听这个消息,当时就气晕了……
  主席派人去探视李林甫,来人说:总理已经病入膏肓。
  主席马上召来杨国忠,新一任国家总理上台,李林甫郁闷而死。

  新官上任三把火,杨国忠要立威,于是发动反攻云南南诏的战争。
  结果大败,阵亡六万人,逼使云南南诏投靠西藏吐蕃。

  接着,杨国忠又请求第二次发兵攻打云南南诏。
  李隆基主席也认为国威受损,下令全国招兵……
  杨国忠四处抓壮丁,枷锁送到军营,国家哭声遍野……

  再次攻打,结果又遭惨败,损兵折将近20万人,成千上万士卒暴尸边境,内陆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杨国忠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
  人事任免,预先定好名单,然后给中央组织部负责人,读—名便定一名……
  于是,杨国忠垄断了人事任免大权,贪官污吏“皆大欢喜”。
  为此,杨国忠的亲信们请求主席给杨国忠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
  主席也很乐意,亲自撰写碑文。
  杨国忠的权势到达顶峰……

  753年,关中连续发生水灾。
  李隆基主席担心会闹饥荒,杨国忠便拿好庄稼给他看,说:雨水虽多并不伤害庄稼。
  无人敢说真话,主席信以为真……

  大家敢怒不敢言,唯独边防军安禄山同志看不起杨国忠总理。
  因为安禄山也是备受主席恩宠的人物……

  唐玄宗宠爱安禄山是有原因的,不单单是安禄山同志舞跳的好,也不是他当了杨贵妃的干儿子。
  安禄山的起家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李林甫的帮助。
  李林甫为稳固相位而重用胡人,因为李林甫认为,胡人没文化,好控制。
  另外是因为安禄山和太子们关系疏远,历代皇帝都害怕外将与皇子勾结。

  李隆基让安禄山见太子,安禄山不拜,说:我是胡人,不懂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主席解释:太子是将来的皇上。
  安禄山说:我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
  主席很高兴,大胆使用。

  再者,安禄山“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和大臣吵架,比如和大将军哥舒翰同志关系不好。
  有一次宴会,安禄山对哥舒翰说:我老爸是胡人,老娘是突厥人,你老爸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都差不多,为什么把关系闹得如此不好?
  哥舒翰有点文化,想显摆显摆,说: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意思是:放心,我不敢忘本,一定把你当兄弟。)
  安禄山认为“野狐”是讥讽“野胡”,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两人关系彻底决裂。

  主席很乐意见到这些,此同志如此单纯,不会搞关系,不拉帮结伙,很好嘛。
  还有,安禄山精通六种民族语言(虽然是文盲),这一特殊条件,主席很看重。

  再另外,安禄山善于执行怀柔政策,代表中央在东北成功抚慰少数民族。
  经常引诱吐蕃、契丹等族人参加宴会,暗中酒里下药,然后向朝廷发捷报。
  这样,安禄山在边境上有军功,尤其他的军事行动很对主席的心思。再加上安禄山利用各种方式表忠心、讨喜欢。
  安禄山每次入见时,先拜杨贵妃,后拜李隆基。
  主席很奇怪,问原因。
  安禄山说:胡人先母而后父。

  安禄山肥胖,每次走路,由下人抬着站起来才能走路。他乘马,每驿要换用,不然,马要累死。
  主席问:你肚子里有什么呀,这么大?
  安禄山说:没什么,全部是对主席的忠心。
  主席哈哈大笑,视安禄山为大唐万里长城。

  至于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那就是死对头。
  在安禄山眼中,李林甫做总理我服,可你杨国忠就差远了,不过是借着女人起家的,俺安禄山看不起。

  杨国忠被不起,恼羞成怒,总打安禄山小报告。
  安禄山知道后,对主席说:杨国忠嫉妒我呀。
  李隆基主席一笑了之,很高兴这种平衡……

  杨国忠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主席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
  主席认为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杨国忠又请让哥舒翰出任边防军副司令,牵制安禄山。

  754年春,主席终于同意按照杨国忠的意见召安禄山入朝,看看有无谋反心。
  安禄山由于事先得到“干妈”杨贵妃的通风,坦坦荡荡来了……
  李隆基更加信任,打算让安禄山当副总理。
  杨国忠劝阻:安禄山虽有军功,但目不识丁,怎能当副总理?
  主席想想也对,只好作罢。

  安禄山恨得咬牙切齿,可也没办法……

  杨国忠洋洋自得,继续腐败……
  李隆基主席很乐意他的平衡,继续玩他的艺术……

李林甫同志死后,新总理杨国忠和东北边防军司令安禄山两同志矛盾越来越
  激烈……
  杨国忠到处收集证据,说安禄山要谋反……
  日子一长,安禄山各种谋反迹象暴露出来,居然向主席提出要把北京军区的
  32名汉将撤换掉,自己派人管理。
  主席听了很恼火,亲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
  安禄山推托有病不去……

  755年10月,安禄山宣布起义,旗号是:杀杨国忠,清君侧。
  这时,正好有个中央特派员到安禄山的老巢,北京军区视察。
  安禄山借机召集边防军开会说:接到主席的特派员密令,要我马上带兵到中央讨伐杨国忠。

  由此,正式宣布起义!安史之乱开始……

  安禄山联合契丹、突厥等15万兵,号称20万,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出发……
  安禄山同志的计划是:先南下攻打洛阳,再西进拿下长安,进而占领天下。

  大军向洛阳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
  历史记载: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
  河北,河南一带100多年没有战争,老百姓和地方官好几代没有见过打仗。
  于是,地方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安禄山起义的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主席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信。

  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生气了,注意这里只是生气了,因为主席他老人家
  只是认为自己用错了人,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教训下就行了。毕竟大唐盛世嘛
  ,国力强盛呀,所谓:蚂蚁何以憾大树?(主席此时很乐观。)
  于是,召集中央常务委员非扩大会议:
  常务委员们很兴奋——传说中得的战争来了!
  杨国忠总理更是洋洋得意: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这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主席
  放心,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主席很赞同,自己是伟大领袖,国家如此富强,造反有什么用呢?

  可是,安禄山同志太出乎意料了……
  安禄山大军长驱直入,到12月13日就顺利拿下洛阳,仅用了35天时间!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控制了河北大部,河南大部也望风归降,天下1/4落入
  敌手……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主席很疑惑。
  洛阳市委书记封常清同志逃跑来对主席说: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厉害了!我们守住潼关,避其锋芒,待变而动,方可成功。
  主席很不以为然,但是没有发作,派他跟随大唐第一猛将高仙芝出发潼关。
  高仙芝、封常清采用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两军对峙……

  安禄山想尽一切办法诱敌……
  高仙芝、封常清就是坚守不出!
  安禄山很郁闷:出兵以来,一切顺利,怎么就卡在这里了?难道是天意?

  这边,主席又疑惑了:为什么?我大唐军队为什么久久不能平叛?
  潼关负责监军的死太监跑回来汇报: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两位同志太无能了,
  贪污军粮动摇军心不说,还胆小如鼠,不敢出战!
  主席大怒,以“失律丧师”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潼关三军鸣冤痛哭……

  安禄山太高兴了,天下指日可待!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主席精心挑选,任命安禄山的老对头,哥舒翰同志来镇守潼关。

  可这哥舒翰同志还是不听话,依然认为:暂时死守,保卫京师,方可待机战
  死叛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哥舒翰同志继续坚守……

  安禄山没想到前去狼,又来虎,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这时,安禄山的危险来了!

  河北正定市委书记颜杲卿同志从安禄山后面杀来!
  颜杲卿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起义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但知道力量不

  够,就假投降。
  安禄山一面让他守正定,一面把他儿子随军做人质。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颜杲卿决心起兵,联合堂弟山东平原市委书记
  ,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颜真卿,要他攻占井陉关(河北井陉县),截断安禄山后路。
  井陉关的守将是个酒鬼,颜杲卿假传安禄山命令,派人带美酒好菜慰劳。
  大家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杀死守将,占领井陉关。

  在潼关对峙中得安禄山一听后方不稳,马上改变主意,回到洛阳。
  接着派大将史思明带一万人马分攻打正定。
  颜杲卿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粮食断了,箭也完了,正定陷落。
  史思明屠城,血流成河……
  颜杲卿被押到洛阳。

  安禄山责问颜杲卿:你本来只是个小官,我把你提拔为市委书记,为什么反
  我?
  颜杲卿义正言辞:你一个放羊小子,主席让你做边防军司令,有哪点对不起
  你?我为国除奸叫什么反?
  安禄山大怒,使用酷刑……
  颜杲卿忍痛大骂……
  安禄山用刀割了舌头……
  颜杲卿满口鲜血,含糊继续叫骂,直到咽气……

  通关这边:
  哥舒翰同志守潼关守了这么久,这是京城长安的门户,大功臣呀!
  安禄山大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就是没有打进去。
  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

  但是,杨国忠认为: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总理位子怎
  么保得住?
  杨国忠想到了“借刀杀人”,就对主席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
  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
  而主席呢,也想尽快平定乱事,也认为机不可失。
  于是,接二连三派死命令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关。

  哥舒翰痛哭一场,带兵出关。
  关外的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
  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潼关山谷……
  哥舒翰20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

  李隆基主席终于不乐观了,终于着急了。
  中央紧急开会:
  杨国忠劝玄宗逃到四川。(杨国忠的如意算盘:自己是从四川发家,地方官都是自己提拔的人,根基稳,退一万步讲,也可以当个四川王。)
  一些大臣认为主席应该留下,鼓舞大家坚守长安,等待地方勤王军队。

  但是,主席他老人家已经被音乐和美女消磨了意志,摇摇手:宣布会议结束
  ,大家快逃吧。

  没耽误一分钟,凌晨连夜带着杨贵妃,在中南海保镖队长陈玄礼护送下逃出
  长安……
  杨国忠派个太监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到了咸阳,咸阳县委书记认为:主席都逃跑了,还接待个屁!
  于是逃跑……
  没有人给主席送饭,太监只好找百姓讨吃的。
  有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饼。
  李隆基主席勉强咽了几口,直流眼泪……

  随行将士就惨了,什么吃的都没有,又饿又累,而且还不知道去什么地方,
  自己在长安的家人又会如何?
  军心动摇,怨声载道……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陕西兴平)。
  一场大变,就要爆发……

756年6月14日,马嵬兵变!
  按照旧史的说法,兵变的带头大哥是是中南海保镖大队长陈玄礼同志,太子李亨的首席大太监李辅国为中介人,太子李亨只是被动角色。
  其实,这样的记载掩盖了历史真相。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太子李亨同首席大太监李辅国密定之后,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
  主席出逃时,所带部队约有3000人,其中包括太子李亨的2000人。
  太子李亨是杨国忠的死对头,入川的后果可想而知,李亨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
  首席大太监李辅国同志,冷冷地说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大,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政变!
  于是,计划开始……
  马嵬坡的怨声给李亨发动政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唐前期历次宫廷政变都要大费精力,比如攻占玄武门等。而这次,君臣离宫,荒郊野外,兵力悬殊,100%可以稳操胜券。)

  756年6月14日的夜晚,马嵬坡。
  3000将士饥饿难挡,怨声不断……
  队伍的骚动,这就是绝好的机会。

  刚好,此时的杨国忠刚安顿好主席,走出屋外。
  刚好,20多个驻华大使拦住了他,说:我们没吃的了,你是总理,就应该给我们想办法呀。
  这些大使中有“小日本”之类的胡人,所以比较能引起兵哥哥们的仇恨,有人大喊: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这可是大忌讳,杨国忠拨马想走。
  有个愣头青飞射一箭,杨国忠落马,布置周密的太子党马上动手,把杨国忠乱刀砍死,割下首级,挂上驿门。
  杨国忠儿子杨暄和杨贵妃姐姐也被乘乱杀死。

  主席立马得到消息,很吃惊,但毕竟是老政治家了,也很冷静,站出来发表演讲:同志们,你们做得对!大家都有赏,你们散去吧。
  但是,兵哥哥们就是不散……

  李隆基主席很郁闷地发现,自己的话已经失去威力了。
  尴尬中……

  这时,陈玄礼出面:杨国忠谋反,大家已把他处决,但贵妃尚在,请主席正法。
  李隆基明白了,大家是要杀贵妃!
  于是,不说话了,神情有些悲伤……

  沉默许久,主席说话:贵妃在深宫,安知国忠谋反?
  高力士很清楚当前局势,怕主席说错话,点燃愤怒的大火,忙说:贵妃是无罪,但大家已杀了他哥,贵妃不死,大家就没安全感了,请主席审时度势!

  李隆基主席很无奈,沉默而颤抖……
  就这样,38岁的杨贵妃被缢杀于驿中佛堂。
  死后,陈尸天井,让大家验明正身。
  这晚,美人折命,天地含悲……

  俞平伯先生对《长恨歌》考证,认为杨玉环没死,白居易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而且,“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马嵬坡杨贵妃的墓为什么是空的?
  日本历史界的看法:杨贵妃逃亡日本,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是侍女,杨贵妃则由陈玄礼亲信护送,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日本的山口县号称“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难道是空穴来风?
  总之,又一历史之谜。

  逼杀杨贵妃成功!
  接着,按太子李亨的计划,应该就是让主席下台。
  但始料不及的是,陈玄礼在处死贵妃后,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带头向主席表示效忠。——这确保了主席的人身安全。
  因此,陈玄礼的政治立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嵬之变的结局,这也正是陈玄礼追随主席到四川后,主席不予怪罪,而返长安后却被李亨勒杀的合理解释。

  李亨一手策划马嵬兵变,杀杨国忠,杀杨贵妃,和老爸的梁子是接上了。
  因此,李隆基入川不可逆转,父子分道扬镳势在必行。
  李亨只有分兵,另谋发展。历史记载:马嵬涂地,太子不敢西行。
  这一点,他们父子心中都很清楚。

  一边,李隆基主席一行,一路艰苦,到达成都。
  清点队伍,兵1300人,宫女24人。

  一边,李亨也一路艰苦,一个月后到达宁夏灵武。
  史书记载:太子过时不得食。

  李亨在灵武即位,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号唐肃宗,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推李隆基为太上皇。

  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评价说,太子李亨至灵武称帝,此乃“太子叛父”,也就是说,是一次未经玄宗许可的擅立。
  那天,李亨内心应该是复杂的:多年来小心翼翼的日子从此划上句号,多年的对头杨国忠也死了,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
  但是,灵武与长安千里迢迢,收复失地,谈何容易?

  无论怎么说,李亨的即位,毕竟打出了平叛的大旗,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杜甫同志当时写的诗《春望》,最能反应当时全国人民的心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希望来了,但国家未来又如何? 

此时唐朝:
  一边,成都的李隆基前主席很郁闷,江山美人都没有了……
  一边,全国人民很兴奋,终于有个人物站出来,主持抗战大局了……
  一边,宁夏的李亨新主席也很郁闷,要人没人,要将没将,一清二白……

  这时的李亨主席,当机立断提拔了两个人:李泌和郭子仪。
  李泌是李亨主席太子时的好友,长安人,少年就聪明博学,张九龄看到他的诗文,称赞“神童”。
  李亨当太子时,李隆基也很欣赏,想给他一个官,李泌不愿做官,李隆基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
  后来,李泌跑到河南登封隐居,当起了逍遥道士,名声那个响亮!

  现在,李亨主席新政府成立,请他当总理,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
  可是,李泌不愿意当总理,说:主席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总理还贵
  了,何必挂名?
  李泌穿布衣,有一次,陪李亨主席骑马巡视军队,兵哥哥们很兴奋:那个穿黄袍的是主席,穿布衣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隐士。
  李亨主席也觉得太寒酸,就给李泌一件紫色官服,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
  李亨主席说:你既然穿上官服,不能没有官衔。
  命李泌为军师,李泌不肯答应。
  李亨说:现在国家有难,一定要当,等平叛后,还你自由。

  第二个人,就是郭子仪。
  郭子仪是山西汾阳人,身高一米八,大个子,老爸郭敬之是陕西绥德县委书记。
  郭子仪同学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性格硬,不畏权贵,20岁在山西当兵,得罪了上司,按律处斩。
  后来,通过关系,终于免罪。
  于是,痛定思痛的郭子仪参加武举考试,考试成绩突出,出任陕西安塞县军区司令。
  安史之乱爆发,出任内蒙古及山西边防军司令,对付叛军。
  李亨即位,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统领全国军队。

  李泌同志就对国家命运作出了正确的预测:安禄山缺乏远见,中原地区甘心反唐的,只是少数人,只要谋划得当,不出两年,便可平定。
  平叛我们要分三步走:
  1.针对安史叛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情况,有计划地分击其头尾,使其疲于奔命,削弱叛军。
  2.郭子仪经塞外出发,李光弼自太原出发,攻打安禄山老巢,两军夹击。
  3.在以上两个战略完全后,大军四面攻击,合围两京,彻底平叛。

  李泌此计划可以和诸葛亮同志的“隆中对”相媲美, 但李亨主席一味求快,希望在短时间内收复两京,结果导致平叛后的军阀割据局面,大唐名存实亡,这是后话。

  凭着李泌的完美计划和郭子仪的大将才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还差什么?军队!李亨的军队太少了!

  李亨不得不求助于回纥,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意思是,长安土地归我,美女和财产归你们,这种话也只有李亨说得出来!这就是历史的黑暗面。后来由于害怕洗劫长安,会引起人民恐慌,而改为洛
  阳。)

  万事俱备,大军出发……

757年1月,战争出现转机:
  安禄山眼睛不好了,视力渐渐减退,最后失明。(江山就要到手,人却瞎了!)
  于是,性情非常暴躁,对手下非打即骂。
  太监李猪儿同志挨打最多,怨气很大!!
  安禄山老婆段氏的安庆恩想代替安庆绪太子。
  安庆绪很明白,担心被废……
  于是,先下手为强,与李猪儿串通,计划杀老爸安禄山,发动政变。   

  1月29日夜,安庆绪一伙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
  李猪儿手持大刀,对躺在床上的安禄山猛砍……
  叱咤风云的安禄山同志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一生,年55岁。

  安庆绪在安禄山床下挖了一个坑埋掉老爸,警告大家保密。
  第二天一早,新闻发布会:安禄山病危,遗嘱我即帝位,令史思明继续守北京老巢。

  郭子仪抓住时机,大军围攻河北临漳……

  但李亨主席急于回长安,开始抛弃李泌的完美计划,把郭子仪从山西调回,强攻长安,结果大败……
  郭子仪再次联络维吾尔兵出马,终于攻下长安。

  全国人民狂欢,杜甫写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亨主席很意足,和李泌先生从甘肃高高兴兴回长安。
  张皇后和太监李辅国,嫉妒李泌权大,想把李泌干掉。
  李泌决心离开朝廷,对李亨说:长安收复,请让我回家做个闲人吧!
  李亨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湖南),著书立说,重新隐居,开始逍遥快活的道士生活……

  接着说抗战,随着战争的升级,郭子仪威信越来越高……
  李亨主席毕竟是政治家,考虑到军权的危险性,所以不设主帅,命太监鱼朝恩同志为监军,总揽全局。

  此时,史思明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

  同时,安庆绪对史思明收留自己的手下不满,计划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投降,李亨大喜,封为归义王。
  但史思明继续而且不断招兵买马……
  李亨于是打算就地消灭……
  结果,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呼应……

  759年3月,两军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河北临漳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
  李亨假装“不明是非”,罢了郭子仪兵权,反正他以为抗战马上就要胜利了。

  5月,史思明从李光弼手中,反攻夺取了洛阳。
  接着,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不久,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史朝义的情况有点类似安庆绪,他爹喜欢小儿子史朝清,这也就罢了,还动不动威胁要杀掉大儿子立小儿子为太子。终于大儿子怒了,于是史思明也就见去了老领导安禄山同志。 )

  战争继续着……
  长安的政治也在进行着……

  李亨重用太监李辅国,太监势力越来越嚣张,政治越来越让人郁闷……

  李亨主席还信任自己的老婆张皇后,允许她干政。
  张皇后呢,和太监李辅国打成一片,操纵朝政……

  张皇后和太监李辅国,两人都是有理想的好青年,关系理所当然地不是一帆风顺。
  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想扶持二太子李系来制衡……
  李辅国也怕不得善终,扶持太监程元振开始对立……

  另一边,抗战继续着……

  761年4月,李亨主席患病,几个月不能上朝……
  病重中的李亨主席很担心自己的主席宝位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快乐。
  为什么?因为老爸李隆基前主席还在世,如果自己over了,那一切后果谁可意料?(怀疑李隆基有复位阴谋。)
  于是,李隆基被迫迁居西内太极宫,高力士,陈玄礼被流放至死。
  4月,李隆基同志“病死”,全国默哀……(应该是饿死,但这是历史谜案,不过还是告诉我们,丢了江山的同志是很难善终的!)

  张皇后召见太子:李辅国掌握着中南海保镖,现在眼下主席病危,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太子不同意:老爸病情,如果杀了李辅国,他一定震惊,那病情还不更加重?

  张皇后很失望地送走太子,马上召次子李系商议。
  李系同学很爽快,当即挑选200人,发给兵器,准备动手。

  李辅国同志的情报工作做得好,马上得到消息,立刻上调动人马,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将太子劫持。
  然后,假传太子令,鼓动中南海保镖将李系抓住,投入狱中。

  张皇后大惊失色,慌忙逃入李亨主席寝宫……
  李辅国带兵追入……
  张皇后求病床上的李亨主席救命!
  病重中得李亨主席说不出话……
  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
  李亨主席说不出话又一口气喘不过来,并且无人敢照顾……

  就这样,李隆基“病死”后没几天,李亨死了。

  观察唐玄宗李隆基同志的全部经历,可以看出他黑白对立的特征,很难对其给出一个恰当评语。
  他英明果断,极有胆魄、年纪轻轻就粉碎势力庞大的韦后集团和太平公主集团。
  当上国家领导后,是他缔造大唐“开元盛世”,又是他使赫赫盛唐走向不归路……

  有唐诗《登高愁望》,正好用来做总结:
  长安不可望,远处边愁起。
  愁看秦川色,惨惨云景晦。

  安史之乱继续中……

  此面孔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