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皇帝故事——唐玄宗政变史

 山乡武侠 2014-06-22

中国皇帝故事——唐玄宗政变史  

 

唐中宗李显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了,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是武则天。唐高宗驾崩后,李显继位,立韦氏为皇后,封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紧接着又要擢升为侍中,还准备封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中书令裴炎对这种逾制的行为坚决反对,力争了数次,中宗最后恼羞成怒,说:“我就是把天下都送给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何况一个小小的侍中!”裴炎没办法,只好去向太后武则天汇报。武则天一听大怒,心想你重用外戚,无非是想巩固自己的权力,将置我于何地?于是将中宗废为庐陵王。中宗不服,质问母亲自己何罪之有,武则天说:“你想把天下都送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可怜中宗刚刚登基两个月都被赶下了台。中国皇帝故事——唐玄宗政变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武则天立自己最小的儿子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却令他居于别殿,不准参与朝政,一切政事全出于太后。六年后,傀儡皇帝李旦被废为相王,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的时代开始了。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连宰相张柬之都累月不能见面,惟有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疾,趁机弄权用事。张柬之联合朝中重臣、羽林军首领,并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发动宫廷政变,诛杀了二张,太子李显重新继位,皇后仍然是韦皇后。
    中宗继位后,大臣数次上谏,请求肃清武姓的残余势力,中宗一概不听,反而宠信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并将爱女安乐公主下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又重用武则天的亲信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私通,又把武三思引入禁中,同样成为韦皇后宠幸之人。自此,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成为一股显赫的势力,安乐公主甚至请求中宗废掉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虽然不从,但也没有谴责安乐公主。
    因为太子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因此韦皇后非常厌恶太子;上官婉儿和武三思为了推尊武姓,也常常诋毁太子;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崇训更是恃宠而骄,欺凌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为“奴”。太子忍无可忍,于景龙元年(707年)发动兵变,诛杀了武三思和武崇训,紧接着闯入宫中,捉拿上官婉儿,最终兵败,太子逃亡途中被左右所杀。
    除掉了太子,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最大的政敌就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了,他们想诬陷二人参与太子谋反的密谋,却因为缺乏证据,无法如愿以偿。两大集团互相诋毁,暗中各树朋党,为即将到来的残酷政治斗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终于下手了,目标不是别人,竟然是唐中宗!母女俩派人在进献给中宗的饼中下了毒药,毒死了唐中宗,立16岁的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听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李重茂当不了多长时间皇帝。武则天是韦皇后最崇拜的人,韦皇后模仿武则天,先是临朝摄政,继而密谋害死李重茂,自己母仪天下。最先要对付的人,当然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
    事态紧急,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谋后,李隆基联合兵部侍郎崔日用、宝昌寺僧普润、前朝邑尉刘幽求、果毅都尉陈玄礼等人,欲打着相王李旦的名义先发制人。共谋者劝李隆基先禀告相王李旦,李隆基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如果先禀告父亲,父亲如果答应,则父亲也将亲身参与这一密谋,政变不成功则要危及父亲的性命;如果父亲不答应,那么自己就无法发动政变。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说得很漂亮:事情若成功就把功劳归于父亲,如果不成功就自己“身死于忠孝”。可是,李隆基难道没有想过,如果事情不成功,非但李隆基会被杀,他的父亲也必定连坐而被杀。说什么“身死于忠孝”,李隆基分明是得到了太平公主这个强援之后,决心放手一赌,赌成功了自己就是功臣,父亲的性命根本不在李隆基考虑之列。
    政变的那天晚上,李隆基率“左右万骑”预先埋伏于禁中,二更,天星散落如雪,众人攻入宫中,灭了韦后一门。
    事成后,李隆基假惺惺地阻止众人拥戴父亲李旦为帝,既把贪天之功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又不让相王落下篡位的坏名声,为自己将来顺理成章地继位埋下伏笔,可谓心机深厚。直到此时李隆基才向父亲李旦禀报事情的前因后果,木已成舟,李旦还有什么可说的,只好抱着李隆基哭道:“国家没有灭亡,全赖你一个人的功劳啊!”
    李重茂被立为皇帝。紧接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胁迫李重茂将帝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是为唐睿宗。禅让那天,太平公主亲自出马,对李重茂说:“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看似问句,征求李重茂的意见,其实形格势禁,李重茂怎敢不从?果然,太平公主上前对仍坐在御座上的李重茂斥道:“天下之心已归相王,此非儿座!”这已经不是你的座位了!丰硕的太平公主提起李重茂的脖领子将他揪下了御座。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立太子的时候,睿宗在长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之间犹豫不决。但李隆基是个野心家,早已和势力强大的姑母太平公主来往密切,以至于太平公主令自己的儿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有了这个强援,李隆基才敢于一举发动针对韦皇后的政变。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紧紧抓住兵权不放,顺理成章地被封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这是最关键的一着棋,“左右万骑”就是李隆基发动政变时掌控的那支禁军,李隆基紧紧地把这支革命武装攥在自己手中。掌握了禁军,就等于掌握了朝廷命脉。 中国皇帝故事——唐玄宗政变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李隆基还擅长作秀。他曾经做了一床可供好几个人共同睡觉的大被长枕,睿宗问他做这个干什么用,李隆基故作天真地解释说是和兄弟们一起聊天喝酒,晚了大家可以睡在一起。睿宗对李隆基的手足情深累加赏叹。
    打下了这些基础,立太子的时候,群臣纷纷拥戴李隆基,大哥李成器自知不是李隆基的对手,主动推辞太子之位,于是李隆基如愿以偿坐上了太子的宝座。
    鉴于妹妹太平公主功劳最大,睿宗封给她的食邑达到了一万户之多,是历朝历代公主的食邑中最多的,她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异姓王。不仅如此,睿宗对这个妹妹的依赖到了所有朝政大事都要听从太平公主意见的地步。如果太平公主有事没有上朝,睿宗就派宰相前往公主府第咨询。宰相奏事,睿宗先问:“和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其次才问:“和三郎(李隆基)商议过了吗?”太平公主同时开始干涉大臣人选,当时宰相七人,有五人都出于太平公主门下。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也被培植为太平公主的亲信,以至于时人说“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
    太平公主权势如此煊赫,太子李隆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两个新的政敌集团形成了。
平公主在长安城里制造流言,称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立为太子,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奸细,时刻窥伺李隆基的政治动向,动辄向睿宗进谗言,诋毁李隆基,并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党。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牢记武则天和韦皇后的前车之鉴,深恐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向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太平公主听说后大怒,认为是李隆基在幕后主使,当面质问李隆基。李隆基还在韬光养晦,羽毛还没有完全丰满,不敢贸然发难,只好忍痛牺牲宋璟和姚元之,奏请睿宗,称二人离间睿宗和太平公主的兄妹关系,离间他和太平公主的姑侄关系,请求将二人处以极刑。二人因此被贬为外官。
    李隆基私下加紧活动,培植党羽,羽毛渐渐丰满。于是在睿宗即位的第三年(712年),指使术士向睿宗预言道:“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群臣商议,张说在李隆基授意下建议:“这一定是奸人的精心设计,目的是离间陛下和太子的关系。陛下如果命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不攻自破。”睿宗没有更好的办法平息谣言,只好让李隆基监国,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紧接着,太平公主一党同样指使术士向睿宗预言道:“天空出现彗星,根据天象的变化来看,帝座有灾,皇太子当做天子,不宜再居东宫了。”此举本来是想进一步调拨睿宗和李隆基的关系,但李隆基监国,羽翼已成,睿宗只好顺水推舟,传位太子避灾。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反而成全了李隆基。
    李隆基假装惶恐,不敢继位,睿宗说了一番话,透露了禅位的玄机:“我是因为你的功劳才得以当上皇帝的。如今禅位于你,我深深地明白已经太晚了。”睿宗这番话摆明了心不甘情不愿,同时也已经灰心丧气。李隆基就这样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第二年,太平公主积极联络追随她的大臣和禁军将领,准备向李隆基发难。李隆基每天清晨要服用一剂天麻磨成的粉(又称赤箭粉)滋补身体,太平公主遂买通宫人,预备在赤箭粉中下毒。李隆基感觉两大集团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当年七月联络忠于自己的大臣(其中包括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因此得宠),先发制人,一举诛杀了禁军将领常元楷、李慈和参与密谋的大臣,太平公主逃入深山寺院,三日后被抓捕,在公主府第被赐死,余党尽皆诛灭。自此,李隆基通过一次流血的政变和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如愿以偿地登基。
    不过,李隆基稳稳当当做了43年皇帝,“安史之乱”爆发后,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了一幕政变的好戏。
    天宝十四年底(755年),安禄山反,“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玄宗逃出长安,欲入蜀避难,十四日到达马嵬坡后,护卫的诸军停顿不前。像是一个报应,李隆基发动流血政变时的得力助手果毅都尉陈玄礼,此时身为龙武大将军,率先发难。陈玄礼奏道:“逆胡安禄山以诛杨国忠的名义造反,可见陛下您任用的杨国忠不管是在内还是在外,都是群情汹汹的焦点。陛下应该顺从民意,将杨国忠正法。”杨国忠是玄宗的宠妃杨贵妃的族兄,时任宰相,身兼40余职,专权擅政,早已惹得民怨沸腾。
    刚好这时候吐蕃使节21人拦住杨国忠正在驿门处聊天,众人大呼小叫:“杨国忠联络吐蕃人谋反!”不由分说当场杀了杨国忠。可是围困的兵士还不散去。玄宗命高力士询问,陈玄礼回答说:“虽然杀了杨国忠,可是贵妃娘娘还在,大家都担心贵妃娘娘秋后算账。请陛下忍痛割爱,顺手把她也杀了吧。”
    玄宗听了,走进驿门,拄着拐杖站了很久很久,然后说:“贵妃娘娘常居深宫,哪里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呢。”高力士劝说道:“贵妃娘娘虽然无罪,可是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贵妃娘娘还待在陛下身边,谁能安心?愿陛下三思。”
    玄宗万般无奈,只好命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里缢死。杨贵妃时年38岁,尸体就近埋到驿站西侧的路边。此时太子李亨落在后面,尚未入马嵬坡就被“父老”和儿子建宁王李倓、东宫宦官李辅国拦住不让前进,理由是如果太子跟着玄宗入蜀,如果贼兵烧了栈道,中原之地就无法收复了,不如让太子坐镇西北,召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再迎接玄宗回宫。
    真奇怪,此时的皇帝仍然还是玄宗,李亨自己的儿子和宦官还则罢了,“父老”们居然就不怕自己的皇帝入蜀后“贼兵烧绝栈道”而无法出蜀。奥妙在于阻拦太子的“父老”们提出的理由——“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说白了就是劝谏李亨另辟根据地,笼络人情,不要跟在玄宗屁股后面,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更要命的是这一年太子已经45岁了,父皇虽然也已经71岁,但精神健旺,太子登基仍然遥遥无期。
    紧接着,玄宗等待太子,太子久久不来,派人侦之,才发现太子被诸将所阻,于是叹息道:“这是天意啊!”遂分兵与太子。——毫无疑问,这是经过修饰了的太子政变的记载!当陈玄礼发难诛杀二杨时,李亨不能出现在现场,因为如果他在场,势必逼着他站在父皇一边;兵变平息之后,李亨更加不能出现在现场,因为如果他在场,手中无一兵一卒,势必要被挟持入蜀,另立中央的如意算盘就将成空。因此,马嵬坡这一场戏的总导演毫无疑问就是太子李亨,而陈玄礼这个政变老手此刻又变成了李亨的得力助手。此后,陈玄礼随同玄宗一同入蜀,负责监视玄宗的一举一动。李亨擅自在灵武登基后,玄宗身边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剑南健儿贾秀反,伏诛……行营健儿李季反,伏诛……剑南健儿郭千仞反,伏诛。”这么多起造反事件层出不穷,难道是孤立的事件吗?陈玄礼是玄宗身边禁军的最高将领,兵权在握,只有他才能策划这么多起针对玄宗本人的谋反事件,借以杀鸡儆猴,和远在西北的李亨遥相呼应。护送玄宗回到长安后,陈玄礼旋即被肃宗封为蔡国公,实封三百户食邑,正是二人联手的最有力的证据。
    果不其然,太子李亨和玄宗面都不照,从马嵬坡返回渭北,继续北上,自奉天至平凉,再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篡位登基,先斩后奏;八月,才派人通知已抵达成都的玄宗,玄宗已无兵权,无奈之下,只得宣布逊位;第二年(757年)十月,肃宗派人入蜀迎接玄宗;十二月,玄宗回到长安。
    其实,玄宗丰富的政变经验,导致他登基后对自己的太子一概都不信任。开元三年(715年),立第二子李瑛为太子(长子已死);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以结党的罪名废太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立第三子李亨为太子,就是肃宗。但玄宗对他也不信任。安禄山曾经入朝,见到太子不拜,问他为什么不拜太子,安禄山说:“我是胡人,不懂朝廷礼仪,请问太子是什么官?”玄宗回答说:“太子就是储君,我百年之后就当传位于太子。”安禄山说:“我这人很愚蠢,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
    安禄山何至于傻到这种程度,此举不过是向玄宗表忠心。玄宗非但不怪责,反而“嘉其纯诚”,可见对太子的猜忌之心。因此“玄宗春秋渐高,托禄山心旅之任”——托心旅之任的恰恰是不拜太子的安禄山!自此之后,安禄山不断升官加爵,被玄宗当作了制衡太子的重要一翼。因此,当安禄山于天宝十三年(754年)来朝,太子密奏玄宗,说安禄山有反相时,玄宗根本不听,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这一年离安禄山造反仅仅还剩下一年的时间。
    757年十二月,玄宗回到长安,住在南内的兴庆宫。玄宗想把杨贵妃的墓迁到长安,却不敢明言,秘密派人将杨贵妃改葬于别的地方。真是悲哀啊,堂堂太上皇,为自己心爱的女人改葬,居然还要偷偷摸摸地进行。三年后,玄宗又被肃宗赶到最陈旧、地位最低的西内甘露殿居住。至此,玄宗权力尽失,任人宰割,就等着大限的降临了。
    又过了两年,762年,唐玄宗李隆基驾崩。中国皇帝故事——唐玄宗政变史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