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0张面孔 赵匡义

 庶民临风 2012-12-15

  生年:939年
  籍贯:河南 洛阳

  赵匡义同学比他哥哥赵匡胤小11岁,从小跟随哥哥南征北战,很有业务能力,两兄弟都对历史影响巨大,这是中国历史的趣事。
  我们暂时放下大宋统一的脚步,回到939年。
  这一年的10月7日夜里,赵匡胤同学家里,灯火通明,老爸赵弘殷在屋里走来走去,原来是他老婆杜夫人生娃了。
  此时,杜夫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赵匡济(夭折),二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匡胤,现在11岁。
  赵匡义一生下来就很可爱,眉清目秀,算是一个小帅哥。
  他的童年比较快乐,在哥哥赵匡胤的带领下,骑马射箭,性格安静,鬼点子多,史料记载:卓尔不群,帝王之象。(看官,对于此类历史的记载,笑笑而已。)
  就这样,赵匡义慢慢长大了,越来越帅,在老爸和哥哥的影响下,舞刀弄剑,功夫了得,而且爱学习,老爸赵弘殷的书房成了他的天堂。
  藏书很快被他读完了,于是,四外借书,有时借到一本好书,便不吃饭不睡觉的读……
  他妈杜夫人一看小儿子这么好学,就对老公讲:他日必成大器!
  老爸也很高兴,每次攻下城池,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搜书,拿回去给小儿子看。
  在这种良好环境熏陶下,赵匡义进步飞快,出口成章,而且多才多艺,擅长书法,喜欢音乐,棋艺八段,名声很大,算是少年明星!
  接下来的事情上文讲过,赵匡胤投靠了郭威……
  956年,赵匡义18岁时,柴荣带兵攻打南唐,赵匡义跟着一起南征,虽然年纪轻轻,但作战勇猛,得到了柴荣主席的赏识。
  在六合作战的赵匡胤听到弟弟后,乐得直拍大腿:好兄弟呀!
  不久,柴荣病重,年轻的赵匡义便和哥哥一道,玩起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游戏。
  从此,两兄弟正式主宰了历史……
  再后来,我们知道,赵匡义同学来了一次“烛光斧影”,成为大宋王朝第二代国家领导人。
  此时,君临天下的张匡义同学36岁,志得意满,正逢壮年,精力充沛地计划继续国家统一大业。
  情况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待续


  


  赵匡义首先看不顺眼的是,南唐灭亡后,表面投降,但是仍然占据浙江的钱俶和占据福建的陈洪进两位同学。
  这叫什么统一嘛!赵匡义主席很不高兴!
  钱俶这个“海龙王”我们上文讲过,那陈洪进同学是何许人也?
  福建莆田人,出生贫寒,少怀大志,喜习兵法,长大后,参加了大唐福建军区司令王审知同志的队伍,在一次攻汀州(福建长汀)的战役中,立了战功,被他上司留从效同志提拔为军官。 (留从效,福建省泉州人,幼年丧父,以孝顺闻名,好读兵书,当兵参加了王审知同志的队伍,后升为王审知大将。)
  944年,留从效和陈洪进成功镇压王审知同志的亲军队长朱文进同学的军变,被大公子,即新任的省委书记王延政重用。(王延政是王审知同志的十三子,人称十三郎。)
  945年,南唐国主李璟攻打福建,王延政投降。
  留从效和陈洪进割据泉州,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改泉州为清源军。
  962年,留从效病逝,陈洪进同志掌控泉州达19年之久,拥有2万大军。
  在赵匡胤迅速拿下南唐后,陈洪进表示称臣,赵匡胤下诏慰抚,表示很高兴。
  当年开始,陈洪进即向宋朝进岁贡。
  964年,赵匡胤命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
  钱俶和陈洪进,只是名义上的投降,所以赵匡义同学一上任就表示反对,必须真正地把权力收归中央才行。
  赵匡义即位后,对陈洪进优礼有加,加官太师。
  陈洪进来中央开会,赵匡义赐钱1千万、白金1万两、绢1万匹。并语重心长地对他“陈古今天下分合之由,述天命人心归属之意。”
  陈洪进明白了,你丫的意思就是:打不过,最好投降。
  陈洪进在开封待了8个月后,和手下开了无数次会议后,最后决定投降,上表献出所管151978户,18727兵,彻彻底底地投降了。 (数字由《宋史》提供。) 
  接着,钱俶奉旨入中央开会,被扣留,不得已献出疆土,被赵匡义封为淮海国王。(988年,钱俶60大寿,赵匡义遣使祝贺,当夜钱俶暴毙,死因不明。)
  万事如意,赵匡义旗开得胜,于是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兵北汉!
 979年,赵匡义出兵了,鉴于赵匡胤以前失败的经验,这一次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第一步是围城打援。
  赵匡义先命潘美统四路大军围攻太原,同时命郭进领精兵进驻石岭关,以阻击辽兵。(郭进也是北宋名将,河北深州人,贫苦出生,当保安度日。为人讲义气,喜欢交朋友,嗜酒好赌,因为杀了人,逃亡到晋阳投靠刘知远,刘知远认为他是个人才,很是重用,后来跟了柴荣,再后来投靠了赵匡胤兄弟。)
  3月,大辽国数万骑兵南下到石岭关的一条河(山西阳曲),郭进预先埋伏好,等辽军渡河渡了一半,郭进杀出,消灭辽军一万多人,迫使辽军退回。
  郭进的成功堵击,使北汉成了瓮中之鳖。

  第二步是进攻太原周围的州县,将太原孤立起来。

  4月,赵匡义亲临太原城下,修筑连城将太原包围,在城西修筑了一座土山,观察城内动静。
  赵匡义先写了一封劝降书,守城官兵不敢接受,也没有上报刘继元。
  于是赵匡义亲自督战,命大军四面猛攻……
  北汉也不是吃素的,城上滚木擂石,箭炮齐发,宋军伤亡惨重。
  特别是刘继业同学表现突出。
  刘继业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创始人,杨老令公杨业,老爸是陕西省麟州市委书记杨弘信,山西太原人,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被北汉领导人赐姓刘,派“继”字辈,所以叫刘继业。
  杨老令公杨业同志日夜苦战……
  坚持到5月,北汉官兵渐渐支持不住,大部分人员先后降宋,北汉朝廷事实上已分崩离析,刘继元主席投降了。
  此时杨老令公杨业仍在苦战,赵匡义命刘继元去通报降讯,刘继业北面大哭一场,释甲投降。
  赵匡义对其极为敬佩,厚加封赏,非常重用,就此成就了家喻户晓的杨家将。

  自此,北汉十州全部归入宋的版图。
  五代十国时期最后王朝被消灭了,中原统一!
  为什么我说的是中原统一而不是中国统一呢?因为还有虎视眈眈的大辽国,兵强马壮,也有云南大理国的安定繁荣,再有后来成立西夏王国的党项族的骁勇善战,这可以称为天下一统嘛?

  北伐胜利,赵匡义对太原城的坚固程度耿耿于怀,下令平毁太原城,让居民迁往汾水东的新城,把新设立的并州府迁到榆次。
  居民出城后,赵匡义下令放火,“万炬皆发,官寺民舍,一日俱尽”。
  第二年4月,又堵汾水灌入太原,最终使这座历经1476年的千古重镇在太原百姓的血泪与后人无奈的感慨之中化为了一废墟。(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晋阳古城依然为我们留下了古城营村等,一些依稀可以追寻到模糊线索的地名。漫步于古城营村,我们仍然可以找寻几百米的晋古城墙遗址。)
  直到983年,才下令将并州迁回到太原,为了防止这里再出现“真龙天”,将新城的街道全部修成“丁”字形,以钉死“龙脉”。
  五代时期山西所上演的一幕幕精彩大戏,随着古太原城的毁灭,拉上了大幕。

  赵匡义灭了北汉,不做修整、不行封赏,意图以破竹之势,乘胜攻打辽朝,收复北方失地。
  此时,大辽国的领导人是大名鼎鼎的女强人——萧太后。
  萧太后名萧燕燕,大辽副总理萧思温之女。
  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但历史上并不像《杨家将》里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的女强人。
  她老公辽景宗耶律贤继位时,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基本上依靠老婆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国家领导人职权。)
  982年9月,辽景宗驾崩,萧燕燕的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号辽圣宗,她当上了太后。
  当时萧燕燕才29岁,儿子才12岁,在大臣耶律斜轸辅佐下,地位得以巩固下来,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萧太后掌权后,很快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调整民族矛盾。在辽国法律中,契丹人地位高过汉人等其它民族。例如:契丹人打死汉人,只须赔偿财物牛马,如果汉人打死契丹人,不但本人抵命,亲属还要被没为奴隶。萧太后宣传:各民族大团结万岁!
  在调整民族对立情绪的同时,萧太后着手调节国内阶级对立。此前辽国的特权阶级违反法律,统统能逃过追查。萧太后规定,任何人违反法律必须交给人民政府审决。
  在公务员制度方面,开始科举制。
  除了治理朝政,萧太后还壮大军事力量。她对官兵奖罚分明,辽国军人一扫以前的颓废之势。
  通过诸多改革,辽国面貌焕然一新。据辽史记载,自变革以后,辽国“国无辜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一片兴旺的景象。

  面对赵匡义咄咄逼人的攻势,萧太后是怎么做的?

  一开始,宋军攻势凌厉,北方有几个州的辽朝守将纷纷投降。
  宋军一直打到幽州(北京)……
  萧太后当机立断,放权给耶律休哥救援。
  耶律休哥,契丹贵族,耶律德光族兄弟,他作战时“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有勇有谋,平日里“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保境安民,是大辽文武双全的名将。
  就这样,著名的高梁河之战爆发了。(高梁河,北京市城西)
  此战之惨烈,影响之巨大,前所未有……

面对赵匡义的浩浩大军,本来辽国上下是想退回关外自守。
  当时,耶律休哥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慷慨陈词,力主绝不能放弃幽州,并请求自带5000精骑前往救援。
  耶律休哥简单陈述了自己救援幽州的战术方案,恳请给他一次机会,如若战败再放弃燕云不迟!
  当时的辽国大将们见识过宋军的厉害,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然而幸运的是,萧太后被耶律休哥的英雄气概和作战方案打动,当机立断被放权,命他统领契丹五院部3万精骑,前往幽州救援。
  耶律休哥赶到高梁河时,正值幽州守将耶律沙大败。
  耶律沙一见到耶律休哥就叹气:不是我军无能,是宋军太厉害了!没办法了,咱撤吧,关内本就是汉人的地盘。
  耶律休哥好言相劝,收容了耶律沙的败兵,召来大家开战前会议。
  各败军之将都表示本部愿意听从调遣,配合耶律休哥作战。

  傍晚,耶律休哥先派本部五院军骑兵每人双手持火把,在高处往来冲突,扬尘蔽空……
  追击耶律沙的宋军遥望过去,只见满天尘土,火把闪烁,开始犹豫。
  赵匡义急令退守高梁河戒备,然而他却犯下一个严重错误:宋军在开阔的高梁河沿岸布防,辽军骑兵正好可以从两翼包抄,是一个极利于骑兵作战的战场。
  布防后,赵匡义也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急忙传令后撤……
  但是,已经晚了!
  这一次,你面对的是旷世战神--耶律休哥!一个细小的失误足以葬送三军,辽军的总攻在这个刻发起了!

  耶律沙第一个发起反击,从正面牵制宋军主力……
  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两军精骑从宋军两翼包抄……
  耶律休哥的五院军是契丹本部精锐,从未和宋军交锋,没有心理阴影,快速击穿了宋军侧翼。
  宋军由于长途奔袭,疲惫不堪,再加上经过一天的追击敌人,还没吃晚饭,在骑兵冲击下,很快支持不住,开始败退……
  另一侧抵抗耶律斜轸的宋军也开始松动。
  不过,此刻宋军体现出新政权领导下的超强战斗素养,在辽军的三路夹攻下,依然拼死抵抗……
  如果再多支撑一会儿,宋军正在围城的部队赶来救援,耶律休哥肯定失不会成功,至少双方会陷入对峙阶段。
  但是,耶律休哥体现出临场作战的勇猛绝伦。
  他身先士卒向宋军指挥部,即赵匡义御驾发起猛冲,受了很多伤还在一线奋战,到最后已经不能骑马,只能用轻车抬着,传递号令,中途几度昏迷依然不下火线!
  五院军热血澎湃,向赵匡义指挥部发起了势不可挡的猛冲。
  宋军侧翼终于溃败,正在力敌耶律斜轸的另一个侧翼也放弃了抵抗,最终耶律沙的中军也从正面彻底击溃了宋军。
  赵匡义军开始全线溃败!
  乱军之中,赵匡义腿上中箭落马,在中南海保镖护送下,逃离战场,直奔涿州(河北涿州)方向……
  在夜色中,耶律休哥看着四散奔逃的宋军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打胜了,辽国安全了……
  但是,他却又看见在极度混乱中有一支宋军依然能够整装列阵,边打边撤,最终安全撤离了战场……
  耶律休哥大吃一惊,禁不住撑起身,费力地问:这是哪支部队?
  左右回报:这是杨业!

  高粱河惨败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
  赵匡义十分担心,派杨业为代州(山西忻州)边防军区司令,扼守雁门关。

  980年,辽朝派驸马侍中萧咄李同志率10万大军攻打雁门关。
  此时,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
  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
  忽然,后面响起一片喊杀声,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乱砍猛杀!
  辽兵毫无防备,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纷纷向北逃窜。
  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杀死大将萧咄李。
  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以几千兵马对战10万大军,威名远扬,辽兵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杨业立下大功,引起妒忌,有人给赵匡义上奏章,弹劾杨业。
  赵匡义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
  杨业见赵匡义这样信任他,十分感动。

  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潘美、杨业率大军北伐。
  曹彬攻打辽军边防重地幽州,牵制兵力……
  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
  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
  赵匡义赶快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
  当时,辽军已经占领寰州(山西朔县),兵势很猛。
  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的意见,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让敌人害怕。
  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干一定要失败。
  王侁带着嘲笑:杨将军你几千干掉人家10万大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怎么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你本来是北汉降将,现在想谋反吗?)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张。
  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人马出发。
  临走时,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我不得不先死。
  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山西朔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
  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
  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
  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哪里见宋军的影?
  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杨业走后,潘美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打赢了,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走,离开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长叹一声,只好转身跟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
  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一百多个兵士苦苦挣扎……
  他含着泪,对大家说:你们都有老婆孩子,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去吧,也好让中央得知我们的情况,为我报仇。
  但是,个个慷慨激昂,没有一个愿意离开……
  最后,全军覆没,儿子杨延玉也战死。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来回冲杀……
  一支箭飞来,正中战马,摔了下来。
  辽兵乘机围上,杨业同志被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绝食了三天三夜,光荣牺牲,天地含悲!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哀痛叹息。
  经过杨业老婆,也就是《杨门女将》中的佘老太君上告,赵匡义把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杨业死后,儿子杨六郎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和孙媳妇穆桂英等,在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战争中大显身手,受到人民的传诵,成为民间代代流传流传的杨家将故事,这是后话。)
  一战又一战的失败,赵匡义很郁闷……

俗话说:人霉起来,真是喝凉水都塞牙!
  赵匡义还没缓过神来,陕西省委书记李继迁同志在大辽国的帮助下,闹起了独立……
  李继迁,陕西榆林人,党项族,是陕西贵族,因为早在唐僖宗的时候,他老爸的爷爷拓跋仁福起,他家就是陕西贵族,赐姓李氏。
  刘知远时,他爷爷李彝殷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年,李守贞在河中叛乱,李彝殷出师,听说李守贞被郭威所围,便撤退了。
  柴荣时期,李彝殷被封西平王。(跟吴三桂同志一样。)
  赵匡胤时,封李彝殷为太尉。
  北汉刘钧进攻麟州(陕西麟州),李彝殷遣将成功抵抗,缴获宝马三百匹,送给赵匡胤。
  赵匡胤大喜,亲自为李彝殷制作玉带(裤带),问李彝殷部下:你们老大腰围几何?
  来使回答:甚大。
  赵匡胤说:真福人也。
  967年,李彝兴卒,赵匡胤废朝三日(等于现在的天安门降半旗),封太师,并让他儿子李光俨即位,也就是李继迁同学的老爸。
  982年,李继迁为了亲自到辽边境请婚,然后开始了连续出兵大宋。
  李继迁深谋远虑,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称王,而是先将一些还被宋朝占领的州郡分封给各位酋长,使他们个自为战。
  这样,宋朝在各地疲于防御,而李继迁就能集中力量攻击。
  为了把互不统属的党项各部落,纳入抗宋斗争的洪流,李继迁建立了本民族政权:一方面遵用“汉法”,仿唐、宋官制;另一方面吸收汉族知识分子如张浦、李仁谦等加入。
  李继迁攻占银州后,于986年公开向契丹辽国称臣,借助辽国抗宋,壮大自己的力量。
  战争压力顿时加大,搞得赵匡义同学很烦!

  再说,国内局势也很不稳定,四川地区接二连三爆发农民起义……
  革命的根源应该是赵匡义灭了后蜀后,纵容将士抢掠,把后蜀贮积的财富运到东京,激起了了老百姓的愤怒。
  赵匡义时,又设立国家发改委,垄断买卖,四川出产的茶叶、丝帛,都被垄断。
  一些商人趁机贱买贵卖,老百姓的日子开始难过了。
  青城县(四川灌县)农民同志王小波,和他小舅子李顺,都是靠卖茶叶谋生。
  发改委禁止私卖茶叶后,王小波断了生路,决心起义。
  993年,王小波聚集了100多号茶农,发表演讲:如今这个世道,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你们说怎么办?
  群情激奋:我们要革命!
  消息一传开,各地人民都来参加王小波的革命军,很快集中了几万人。
  王小波有了人马,先打下了青城,接着,又乘胜攻打彭山(四川彭山)。
  彭山县委书记齐元振,是个贪官。
  赵匡义也恨贪污,有一次,派纪检部的同志到四川调查。
  齐元振先把贪污得来的财物分散藏在富商家里。
  纪检到了彭山县,查不出,回去向朝廷回报,朝廷下令嘉奖齐元振清白能干。
  王小波知道彭山的百姓对齐元振怨恨最深,就带革命军攻打彭山。
  在彭山人民的响应下,革命军很快占领了县城,杀了齐元振,把钱财分给百姓。
  接着,王小波又带兵北上,向江原(四川崇庆)进攻。
  驻守江原的宋将张玘发兵反击,双方在江原城外展开一场大战。
  战争中王小波被冷箭射中了前额。王小波不顾满脸鲜血,继续进攻,终于打败宋军,把张玘打败。
  起义军成功进占江原,王小波因伤势过重死去。
  王小波一死,起义将士推他小舅子李顺同志做老大,继续革命。
  在李顺的指挥下,起义军越聚越多,连续攻下许多城池,杀死了一批贪官污吏,最后攻取成都,建立大蜀政权。
  为了,保护革命果实。李顺一面整顿人马,一面继续派兵攻占宋军,从北面剑阁到东面的巫峡,到处是革命军的势力。
  消息传到东京,赵匡义大吃一惊,赶快派了心腹大太监王继恩前往镇压。(王继恩是河南陕县人。《宋史》说宋太祖驾崩时,皇后急忙叫王继恩召太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赵光义,成就了赵匡义的伟业。)
  王继恩分兵两路,从东面堵住巫峡,主力军向剑门进发……
  剑门守军大败,王继恩顺利通过了剑门,集合各地宋军,进攻成都。
  成都义军十几万,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下,经过英勇激战,战死三万人,最终被攻破,李顺牺牲。
  大宋王朝的第一次革命被成功镇压了!
  此时,我们的赵匡义同学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但是,赵匡义同学心比天高,看着国家这样的局势,就是高兴不起来。

讲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来看看赵匡义的家庭问题:
  赵匡义大儿子赵德崇自幼聪明机警,长得又像赵匡义,颇为赵匡义喜欢。
  赵匡义迫害弟弟赵光美时,赵德崇请免其罪,后赵光美死于房州,赵德崇得知,悲愤成疾狂,对手下大打出手。
  赵匡义命太医治理,才稍有好转。
  985年,重阳节,赵匡义请儿子们吃饭,因赵德崇生着病就没请他。
  散宴后,二弟赵德明来看望哥哥,赵德崇得知设宴一事,说:哎,我老爸不要我了……
  忿气难平,一个劲喝酒,到了半夜,一把火烧了太子宫……
  赵匡义怒不可遏,赵德崇被废为庶人。(有人说赵德崇是在装狂,以表示对父亲暴政的不满和对皇位的拒绝,后来赵匡义去世后,赵匡义老婆李皇后打算立赵德崇为帝,但赵德崇并不知情,所以未受牵连。赵德崇三弟赵德昌,即真宗即位后对哥哥很好,努力帮他治病,赵德崇死于1027年,享年62岁,竟能安享富贵达30年之久,是幸运,是智慧?而他二弟的探望,也令人意味深长。)
  后来,赵匡义、赵德明和赵普在对辽方面有很多共识。
  赵德明见老爸优待赵普,便与赵普交好,上疏重新任用赵普为国家总理。
  988年,赵普第三次为国家总理,威振一时,竭力支持赵德明当太子。   
  然而,事不如人愿。992年11月,赵德明早朝回府,便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
  赵匡义极为悲伤,罢朝五日,写下《思亡子诗》。(赵德明之死,是小老婆张氏下毒,赵德明不喜大老婆李氏,宠爱张氏。张氏欲下毒毒杀李氏,但误毒死老公赵德明。赵匡义后来知道,张氏自缢身亡,这是后来的事。)
  大儿子被废,二儿子暴死,太子空缺……
  冯拯等人上书请立太子。
  这是个敏感问题,赵匡义将冯拯等人贬到岭南,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议论继承问题。

  现在北伐失败,赵匡义箭伤,李继迁闹独立,统一交趾(越南)惨败、王小波闹革命,赵匡义越来越郁闷,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也知该早立太
  子,私下问寇准。(寇准,陕西渭南人,从小好学,考上中央公务员。)
  在寇准的建议下,三儿子赵德昌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道:真社稷之主也!
  赵匡义很不高兴,马召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
  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为皇帝所忌。
  寇准解释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万世之福也。
  马屁拍得好,赵匡义很高兴,请寇准喝酒,大醉方罢。

  随着病情加重,997年3月,赵匡义驾崩。
  李皇后与大太监王继恩等人怕赵恒继位后不利,计划赵匡义的疯儿子赵德崇为帝。
  国家总理吕端太子觉察到可能有什么变故,就叫手下把王继恩锁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许他出入。(吕端是河北廊坊人,出生在公务员之家,自幼好学上进,考进中央公务员,最后当了总理。)
  吕端急奔中南海,皇后对他说,现在主席不在世了,按说应该让太子继承,但是……
  吕端毫不犹豫打断:主席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我们怎能违背?!
  皇后听了吕端的话,让太子赵恒到福宁庭中坐上了皇位,但赵恒脸部垂着帝王帽帘。
  吕端站在殿下不拜。
  皇后问:因何不拜?
  吕端说:请把帘子卷起,看清楚了再拜。
  赵恒卷起帘,吕端看清太子无误后,才跪拜,三呼万岁。(1976年,病榻上的毛主席召见叶剑英时,说: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暗示对国事的隐忧,希望叶帅能挺身而出。)
  不管如何,幸得总理吕端处置得当,才得以保证赵恒登基为帝,张匡义的去世,标志着大宋王朝创业时代的结束,守成时代的到来。

  张匡义就这样走了,毛泽东读《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后,写下了“但无能”。
  对张匡义在与辽国战争中屡战屡败,毛泽东批注:此人不知兵,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对张匡义的登基,毛泽东地批道: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对张匡义嫉妒三儿子受到百姓的欢迎,毛泽东批道:赵匡义,小人也。
  不管评价如何,张匡义把老赵家的江山算是稳稳交给了子孙后代,也算是对中国历史和平发展的贡献吧。

  此面孔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