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一定是以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进行的,我们人体也一样。我们一天之中如何来养生呢? 子鼠时(23-1)好好睡觉。人体的生发之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子时。这时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时候,尽管像老鼠一样微小,但是生命力强劲。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 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丑牛时(1-3)养养肝血。这时肝值班主管全身气血的循行与流注,肝是主血的脏腑,在造血时你不好好睡觉,就会伤及肝。 寅虎时(3-5)要肃降。寅虎,虎是百兽之王,它能吞噬一切,是主降的。寅时是由肺值班,肺能朝百脉,全身的气血都必须朝会于肺,再由肺调配,输布于全身。肺在人身体的最高处,气血朝会于肺,由肺输布于全身,趋势是向下的,中医就讲肃降。意思是不由分说及理由地要降下。凌晨3-5点是非常重要的,人应该睡得最死的时候,这时不睡觉是最难熬的,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身体不让你熬,这时气机是肃降的,你要坚持熬下去,等于生生地往外往上调自己的阳气,这样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假如经常3-4点钟醒是很严重的问题,说明你身体精气耗损,无精气供肃降。一般老年人就是这样。 卯免时(5-7)应大便。这时是大肠值班的时候。大肠主管津异常所出现的疾病。津就是港口的意思,货船在这里进进出出。 津的力量过强,就会大便干燥:反之,就会拉稀。卯时还是天门初开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出现于地表。对应可人体也就自然醒了。相对于天门开,地户也要开,即肛门,也就是讲应该拉大便的时候。根据长寿的经验讲,旧食不见新食,在吃早饭前一定要排出大便,这样有利于健康,长命百岁。 辰龙时(7-9)要吃早饭。这时是胃值班的时候,必须吃早饭,因为经脉气血从子时一阳初生,到卯时阳气全生,辰时阳光普照。此前一直是阳气运化,这时人体就需要补充一些阴的东西,这就是食物。如果这时不吃早饭,那从下一时辰脾值班时,拿什么东西来运化,长期下去,对人体的伤害就非常大。早晨起来就应该吃早饭,摄取水谷精华这些东西都是有质的实体,属阴,必须属阳的脾胃运化动能来消化,这样才能长养身体的元气。 巳蛇时(9-11)如蛇。这时是脾值班的时候,脾把胃摄入的水谷,进行运化成身体能利用的精华物质,然后交小肠去吸收,渣子通过大肠排泄。经常不吃早饭,减肥的人注意了,脾经常处于空运化状态,打空枪,做虚功。长期下去,脾会受伤,人反而发胖。 午马时(11—13)小睡片刻。这时是心值班的时候。所谓午是表示阴阳相交的意思,午时阴阳相交,人应该怎么办?就是要午休,去小睡片刻,达到心肾相交的境界,不去用自已的意志干身体里神乎其神的阴阳相交的过程。古代人睡午觉,练午子功,就是想要保持心肾相交。中医认为心五行属火,肾五行属水。所谓心肾相交,就是心火虽然在上,但不能让它上炎,要让它下去,温肾。而肾虽然在下,但不能让它下渗,要让它气化升腾起来去润心。这个交通就叫心肾相交。这是身体最和谐的一种状态。睡觉可做到心肾相交。 未羊时(13-15)吸收精华。这时是小肠值班的时候,小肠能吸收,摄取水谷的精华。 申猴时(15-17)好好学习。这时是膀胱值班的时候。古人说得特别好,叫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早晨太阳升起,气机生发的时侯,要吸取,要学习。到了申时,应该是把一天的学习,经验所得付诸于实践的时候,因为膀胱主时,全身气化能力最强,精力旺盛,头脑最活跃和有效。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身体这一规律,不要给浪费掉了。 酉鸡时(17-19)肾最重要。这时是肾值班的时候。酉就是成就的意思,代表谷物成熟了。肾主闭藏,到酉时肾发挥闭藏的作用,把一天所运化和吸收的精华收藏储蓄起来。如果这个时候出问题,人就会大伤元气,出现低热,就说明肾精被耗散得太过收藏无力,元气浮散在外。 戌狗时(19-21)要快乐啊。这时是心包值班的时候。中医以为心脏是身体内部的君主,是不能受到伤害的,心君受伤,人就六神无主,活不了了。心包是心的外围,能代心受邪。中医讲的心脏病,均是心包有病的表现。心包的功能是喜乐出焉,意思是讲这时一定要让身体内部气机畅达,不违背身体本性的规律。干万不要在这时处于压抑苦闷的情绪中,可以适当从事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身心。 亥猪时(21-23)阴阳交和。这时是三焦值班的时候。亥字在古代写时,上面二横代表一阴一阳,阴阳底下的前面是一个怀孕的女人,后面是一个男人。亥时是人体阴阳最和合的时候,前面戌时有了放松的喜悦,这时气血流行最轻松惬意的时候,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准备进行新的轮回。 讲到这里一天的养生完成了,我们从中是否悟出一个道理,天道自然是有规律的,人身是自然的造化,当然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该什么时候睡觉,该什么时候玩,该什么时候吃、喝、拉、撒、全都是有规律的,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关键在于人自己按不按照规律去做,是不是在任性地挥霍自己的身体。这就我讲的身体健康第四要素,顺应自然,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之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