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澧县:突出三个重点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鲁帕橡树 2012-12-15

突出三个重点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www.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的主阵地,突出强产业、固基础、抓整治、倡文明四个环节,狠抓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和农民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立足长远抓规划,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请一流团队、做一流规划”的要求,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10月中旬,市政府在澧县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经过修改完善,10月下旬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

  1、《规划》确定了示范区域。按照市委“打破区划界限、连片成带、规模推进”的要求,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选定了以207国道和304省道为主轴,东起县城洄水渠、西至张大公路、南起澧水大堤、北抵澧城干渠的范围为示范区域。整个示范区面积22.39平方公里,主干道里程10公里,耕地2.32万亩;涵盖了张公庙镇12个村、澧阳镇3个村,农业户数5831户,人口2.34万人。

  2、《规划》确立了发展定位。在发展目标上,突出靠城临水的区位优势、葡萄主导的产业特色和农耕悠久的历史底蕴,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国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发展内涵上,坚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五区合一”,使示范区成为“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创建亮点。

  3、《规划》明确了建设任务。坚持用工业园区的理念谋划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划分为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园、休闲农业观光园、科研管理综合服务区、宜居新村示范区四大功能区。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3.55亿元,其中项目投入1.35亿元,县财政调度资金5000万元以上,激活社会投入1.7亿元,全面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环境整治、宜居村庄、乡风文明五大工程,基本建成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力争2013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二、围绕重点夯基础,实现了示范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农民培训三项重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实施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发展高效产业。坚持产业优先的发展取向,把其作为培育示范区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强力推动以葡萄为代表的高效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规模化扩张。坚持把扩面提质作为葡萄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采取统一规划、连片推进的方式,新扩葡萄3000亩,并全部实现标准化建园,示范区内葡萄总面积突破8000亩,百亩标准化规模园达到32个,亩平收入达到1.2万元。二是标准化生产。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葡萄品质、打响葡萄品牌的主要途径,所有规模园一律实行挂牌授牌、喷码标识与网上公示,由专业合作社进行“五统一”管理。同时,依托农康葡萄检测中心,加强镇村两级质量检测,逐步建立了从田园到餐桌的质量可追溯体系。三是合作化经营。重点扶持农康、涔源、黄河3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鼓励农民入社,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水平。今年7月,澧县在南昌举行葡萄旅游节新闻发布会,3家合作社当场与客商签订了1万吨葡萄购销合同,总金额过亿元,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作用。同时其它产业也来势看好,蛋鸡出笼100万羽,新增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大户5户,高路铺村木椅加工户达100多家,年产值过2000万元。

  2、建设宜居新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要求,启动了幸福村、高路铺村两个宜居组团建设,年底前可完成宜居组团“三通一平”基础工程。同时,着眼于整个示范区面貌大转变、大提升,重点开展“强基础、抓整治、倡文明”三项行动,全力打造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村风文明和谐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基础建设方面,共硬化道路23公里、沟渠10.5公里,新建排灌机埠等水利设施8处,扩容堰塘52口;沿江路4.1公里西拓、张公庙卫生院大楼建设、幸福村1公里内环线拓宽等重点工程相继完成,示范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抵御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整治方面,共实施“三清”整治行动4次,清扫道路70公里,清理沟渠3.1公里;集中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200万元,重点对207国道2.2公里沿线进行整治,共实施旧房新改建、穿衣戴帽276户,硬化场坪675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8800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20座、公汽招呼站4个、农村休闲广场1个。组建了一支80人的保洁队伍,配备垃圾清运车15台,实现了卫生保洁规范化管理。文明创建方面,积极开展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文明卫生村、文明卫生示范小区、“十佳党员”“十大孝星”“五星级农户”等评选表彰活动,鼓励扶持民间艺术团体发展,引导农民养成勤劳向上、讲文明、懂礼貌、爱卫生的生活方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3、加强农民培训。坚持农民的示范区建设主体地位,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富裕农民的重要举措,整合涉农单位、职业院校、合作组织的培训资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免费培训班,组织院校专家进行入户指导,安排农民外出考察学习,实现了农民培训的制度化、常态化。今年来,共开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示范区内85%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近100个种养大户成了“土专家”,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先进典型。

  三、创新机制强保障,进行了示范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建设模式可循。为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澧县借鉴以往农村办点和先进地区经验,重点在操作层面做到了三个结合:

  1、在工作力量上,坚持领导办点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为了强化工作推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主负责,一名县级领导专职抓,并在相关部门抽调专人实行集中办公,加强督查、指导和协调。在办点推动上,对县级领导包村进行了调整,除书记、县长各在示范区领办一个点村外,县农业领导小组成员均在示范区新增一个联系点村,实现了示范区内领导联系全覆盖,并安排县直单位实行对口支援。同时召开党员会、群众座谈会进行宣传发动,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号召县内企业为联系村修一条路、打一口井、建一个塘、安排一批人就业,引导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内基本上做到了每个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一个后盾单位对口支援、一个工业企业参与建设,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2、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公共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项目以市场投入为主。首先是加大财政投入。在整合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安排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