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宣德淡描铺地青花海水仙山龙纹高足碗

 海外寻瓷翁 2012-12-16
法国吉美博物馆素以收藏丰富多彩的中国历代瓷器珍品而闻名遐迩,其中,一件明宣德淡描铺地青花海水仙山龙纹高足碗(图2)被诸多西方藏家誉为中国瓷绘中的“印象派”佳作,因其与几家中外博物馆所藏(图3、图4、图5、图6、图7,下简称:图壹类)的同类器物纹饰有别,向来被该馆的历任馆长奉为孤品圭臬。但奇迹总爱在藏界冷不丁地悄然诞生。如今一件与图2纹饰相同的姊妹高足碗(图1)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雪藏之后,终于启箱而出,宣告了图2不再孤寡!
  图1:口径一五、二公分,深六公分,侈口窄唇,弧壁,高足柄内施釉,碗壁莹润剔透,柄足肥短敦厚,近底处微外撇,圈足露胎处胎质细腻。碗外壁用浅淡不一的青花勾染出排排参差不齐的汹波溅浪,在海天苍茫中,一昂首吟啸的雄龙;一睥天睨地的雌龙,伴随着巨澜喧嚣与沧海横流,驰骋于缥缈无际的海空天阔之中。贪天霸地的雄龙咆哮不羁所向披靡,九五之尊的雌龙抛滔掷啸叱咤风云。冥冥间,乾坤欲转,瀚海泣颤,大千世界一派肃然。
  
  图1中遥相呼应的双龙身躯呈s形,使翱翔起状的龙体形神毕肖,极为优美动人。尤其是扬爪摆尾的雌龙的龙首及上身的反“之”字形结构,(此类龙造型妙手创于宣德,有别于元、永乐龙态)无形间为其蓦然回首中蜿蜒曲折的龙姿平添了竞爽神恬的魅力。更扣人心弦的是,画师锦心绣腹又信手为雌龙颈弯处捻缀了一朵跳跃闪亮的白色小浪花,怦然给龙威浑海镶嵌了一丝活泼灵动的气息!
  
  图壹类龙纹的细部画工有以下特点:
  
  1)龙脊背上以较深的青料,随脖脊尾的弓耸弯转以重笔勾绘出尽态极妍的倒勾三角状龙鳍(部分大型永宣器物的龙鳍内加添内勾的小三角,此也是永宣龙鳍比元龙鳍更臻成熟的一种画法),使龙背灿若披锦。
  2)龙鳞的画法也一改元代高足碗、玉壶春瓶等中小型器物上常见的不分阴阳区域的斜网格状龙鳞画法故辙,采用随龙体阳背阴腹的拧转而勾填的折扇形及小菱形鳞片,与元龙鳞相比,永宣龙鳞的刻画更符合龙体骨骼肌理的形象化和逼真度,使祥龙肌圆肤润、片甲粼粼、神采奕奕。
  
  3)在设色上,为表现龙体阴淡阳浓的的鳞区及龙肚鳞甲的置排效果,将雕鳞琢甲之形置于色的深浅皴染之中,而龙肚则用浓竹节间隔留白取代常见的盘珠状间隔留白的设色手法,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龙体动态变化时不同部位受光面的透视效果。使鸿节鳞艳的蛟龙纤尘不染,闪烁生辉。
  再观,图壹类器物的淡色铺地海水,皆为“巨浪排空”法。通体海浪纹均采用了传统绘画中的倾斜式构图,故画面中铺天盖地的骇浪,疏密相顾、远近相应、正正斜斜、缤纷离乱问,却浩浩荡荡井然有序,使气势磅礴雄浑翻滚的海水与竞相舞蹈的浪花浑然一体,为画面营造出一派氤氲的景象。为表现波浪澎湃汹涌的动感与立体感,对前仆后继的浪峰涛脉,均采用中锋勾廓线留白技法,再以更淡的中锋勾填留白区域内的细浪脉,以增强浪峰与浪谷的明暗强弱起伏感,最后在浪谷与浪花底部,分别以错彩将浅淡色料分层渲染,并甩挑出根根不重叠的须毛状海水,此海水线的勾挑技法在元青花的“细牛毛”海水纹中应用尤为出色。最为难得的是绘者在此娴熟地驾驭了国画中淡墨分三色的设色技巧。将千姿百态回环跌宕的浪波、浪花,浪谷、浪峰,分别以浅、淡、白分层着色,在渲染了海风巨浪的吞噬感和征服感的同时,亦赋予了汪洋恣肆的画面高远、平远、迷远的艺术效果。
  垂帘而视,碗外壁近底处及柄足收底处岿然起伏的仙山均先以浓重色料随山形的高矮起伏及嶙峰仞峭勾勒轮廓再根据海浪拍打的方向及动势以小笔触分层脉点染留白表现了其若隐若现层峦叠嶂的纹理形状。特别是图、图2柄底收足处的圈岸边激浪也别有雅幽此处为高蹈独步的绘者又掷探骊得珠之笔其以绘饰环柄一周的S形潮波浪花来映托海立云垂的巍峨仙山,而上蹿奔啸中的海浪,欲盈洗天浴日之势仙山劈流潮湃浪逐,恰酝巧酿出了一幅“巨浪排山,潮如白马”的瞬间景观,在这惨白淡青又微泛紫罗兰的氛围中,所载流出的潮蒸气霭之韵,与唐代王维的“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的诗文意境相吻合!至此,我们方悟:“海上弄潮非龙莫焉” ,可见画师构思的曲折与巧妙!
  
  纵观传统绘画,擅画水者历来不乏其人,从唐李思训、孙位,五代董、巨等诸位都是画水高手。然而直至南宋马远(生于绘画世家,自北宋后期,先后五代人在皇家画院供职,独创“马一角”山水而闻名)的《水图十二段》,才将各色水相以笔墨推向高潮,尤其《层波叠浪(水图之三)》图更是穷尽了海水的静动相宜之姿,从而在历代水画中空前绝后。细赏得知图!中海浪的倾斜式构图与《层波叠浪(水图之三)》中的横式构图不同,故前者偏重彰显海之汹涌,而后者倾向表现海之雄阔。但两图中的浪花均采用“虎爪法” 神貌俱似。而且浪花中空留白处溅射的小水点,以传统技法“钉头皴”来设染点缀(此皴法在永乐海水中最为典型,至宣德时海水浪花、山川丘陵处多改为“米点皴”)。自宋代以来,海水绘饰已成为各大窑口瓷器刻绘的经典纹饰,而其中吉州窑海水勾勒留白出的海景最为波澜壮阔,元代青花海水纹画法应嫡传此窑。此后历代海水特征为元代惊:“洪武弱;永乐险;宣德汹”与元代海水仅饰于区域或边饰相比永宣海水已成为官窑青花瓷器中的主纹饰,此种衍变趋向,应与历代宫廷画师追崇的画物景致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