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花治百病5】

 xiaoboyunzhe 2012-12-16

【百花治百病】(5)【蜀葵花】【蔷薇花】【蜡梅花】

 (2012-12-11 17:33:30)

【蜀葵花】

    蜀葵花期较长,花色艳丽,呈紫红色,或淡红、白色,花瓣甚大,育‘花似木模,叶比芙蓉”之说,极有观赏价值。因其植株较高,花朵艳红,又名“一丈红”;且花于端阳节前后开花,亦称‘端阳花”。许多诗人托物抒怀,唐代陈陶赋诗云:
绿衣宛地红倡倡,薰风似舞诸女郎。
南邻荡子妇亡赖,锦机春夜成文章。
明代李东阳诗云:
羞学红妆媚晚霞,只将忠赤报天家。
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
    李时珍云:“蜀葵,处处人家植之。春初种子,冬月宿根亦自生。苗嫩时亦可茹食,叶似葵菜而大,亦似丝瓜叶,有歧叉。过小满后长茎高五、六尺,花似木模而大,有深红、浅红、紫黑、白色、单叶、千叶之异。昔人谓其疏茎密叶,翠萼艳花,金粉檀心者,颇善状之。惟红、白二色入药,其实大如指头,皮薄而扁,内仁如马兜铃仁及芜荚仁,轻虚易种。”描述甚详,以资参阅。
    蜀葵花为锦葵科二年生草本蜀葵之花朵。茎直立,具星状簇毛;叶互生,圆形至卵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心形,具3--7浅裂,边缘有钝齿;花单生于叶腋,有长柄,小苞片7-8枚,基部连合,花萼圆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紫红色、淡红色或白色,花瓣5枚,倒卵形;果实扁球形。花期5-10月。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于夏秋季采收花朵,晒干用,其根、茎叶、种子亦入药。《本草纲目》云:“治带下,目中溜火,和血润燥,通窍,利大、小肠。’现代研究:花瓣含一种黄色素,可能为二苯酞甲醇型的结构与山奈酚相关的物质;白花分离两种可能是二氢山萘酚的苷,一种是无色结晶,另一种是淡黄色结晶;深黄色分离出一种蜀葵苷。花的红色素在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褐色,可作中和的指示剂。
    蜀葵花性味甘,寒。有和血润燥,通利二便功效。治疗痢疾,吐血,血崩,带下,二便不通,疟疾,小儿风疹。根能清热凉血,利尿排脓;苗能清热利尿,解毒止痢;种子能利水通淋,滑肠。
    1.白带量多:白蜀葵花30克,白鸡冠花30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食前温酒调服。
    2.二便不通:蜀葵花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或单用种子15克煎服。
    3.痢疾:蜀葵花或根15克,委陵菜15克,水煎加红糖调服。
    4.黄褐斑:蜀葵花15克,研为细末,加凡士林调成软膏,晚睡时搽面。
    5.烫伤:鲜蜀葵花适量,浸于香油中数日,外涂患处。


【蔷薇花】

    蔷薇花色彩缤纷,有粉、红、黄、白诸色,夏季开花,香气袭人。若移植庭院之中,青翠缭绕,妮紫嫣红,清风徐来,花影如浪,别有一番情趣。历代文人为之称颂,唐代白居易“戏题新栽蔷薇”诗云:
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
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
清代吴蓉齐咏云:
袅袅亭亭倚粉墙,花花叶叶映斜阳。
谁家姐妹天生就,嫁得东风一样状。
    诗中一个以花喻妻,一个称花姐妹。实则“姐妹花”则指蔷薇花中有一种花虽小,但一小簇上有7--10朵,也名十姐妹,色彩瑰丽,“袅袅欲笑,”(明代文人张大复语)。李时珍云:“人家栽玩者,茎粗叶大,延长数丈,花亦厚大,有白、黄、红、紫数色。花最大者,名‘佛见笑’,小者名‘木香’,皆香艳可人,不入药用。”而入药者,则以白花为良。
    蔷薇花为蔷薇科落叶小灌木多花蔷薇的花朵。茎枝多尖刺,有时呈但伏或缠绕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或广卵形,先端钝或尖,基部钝圆形,边缘有锯齿,托叶明显;花多数簇生,为圆锥形伞状花序,白色,芳香,花瓣5枚,心脏形或广倒卵形;瘦果生于环状或壶状花托里面。花期5-6月。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于花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用,其根、茎、叶、果实(营实)亦入药。《本草纲目拾遗》云:“治疟,妇人郁结吐血。”现代研究:花含黄芪苷,又含挥发油;根含委陵菜酸;根皮含鞣质;鲜叶含维生素C。
    蔷薇花性味甘,凉。有清暑,和胃,止血功效。治疗暑热吐血,口渴,泻痢,疟疾,刀伤出血。根能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叶能生肌收口;果实能利尿清热,活血解毒。
    1.中暑发热:蔷薇花10克,扁豆花10克,开水冲泡,加糖代茶饮。
    2.梅核气:蔷薇花5克,厚朴花5克,玳玳花5克,玫瑰花5克,水煎服。
    3.吐血衄血:蔷薇花6克,白及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4.口疮、消渴:蔷薇露(花之蒸馏液)30-60毫升,加温开水兑服。
    5.痈疽不溃:蔷薇叶适量,研为细末,加蜂蜜和醋调敷患处,可使脓成自溃。
    6.烧伤烫伤:蔷薇根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外涂患处。或干品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和敷患处。
    7.大便秘结:营实10克,大黄3克,水煎服。

 

【蜡梅花】
   严寒冬季,西风凛冽,大雪飞扬,百花凋零,惟见蜡梅含苞怒放,吐蕊溢香,使人寂寞之际,陡添无限欢欣。梅衙云:“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古代诗人赞誉有加,苏轼赋诗云: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 我亦儿嬉作小诗。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
玉蕊檀心两奇绝。
    宋代林通字君复,孤山隐士,赐溢和靖先生。神农之末,种树梅岭,放鹤湖中,不婚不宦,萧然自适,人称其“梅妻鹤子”,其闲逸幽雅之趣,传为千古佳话。他的诗更是脍炙人口:
众芳摇落独鲜妍,占断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博

   蜡梅花为蜡梅科落叶灌木蜡梅的花蕾。茎丛出,多分枝,皮灰白色;叶对生,有短柄,不具托叶,叶片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深绿而光亮,老时粗糙,下面淡绿色,光滑;花先于叶开放,黄色,富有香气,花被多数,呈花瓣状,成多层的覆瓦状排列,内层被小形,中层花被较大,黄色,薄而稍带光泽,外层成多数细鳞片;瘦果椭圆形。花期1-2月。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花期采收花蕾,晒干或烘干用,其根及茎(铁筷子)亦入药。《本草纲目》云:“解暑,生津”。现代研究:花含挥发油,内含1,8-按叶素、龙脑、芳樟醇、苯甲醇、乙酸苄脂、金合欢醇、松油醇、吲哚等,又含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蜡梅苷,a-胡萝卜素。药理实验洋蜡梅碱有类似士的宁之作用,亦有降低血糖、兴奋子宫及肠管作用。
    蜡梅花性味辛,温。有解暑,生津功效。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烫火伤。
    1.梅核气:蜡梅花10克,玳玳花10克,开水冲泡,加糖代茶饮。
    2.咽喉肿痛:蜡梅花10克,大青叶10克,青果10克,胖大海5克,水煎服。
    3.风火赤眼:蜡梅花10克,杭菊花10克,水煎调入蜂蜜15克服。
    4.暑热口渴:蜡梅花10克,扁豆花10克,鲜荷叶15克,水煎加冰糖调服。
    5.久咳:蜡梅花9克,泡水饮。
    6.烫伤烧伤:鲜蜡梅花10克,捣烂取汁,外涂患处。
    7.皮肤溃烂:蜡梅花10克,黄连3克,黄柏6克,青黛3克,共研细末,消毒后贮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香油调和,涂搽患处,日2-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