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鏖战冰川:地球第三极吞噬地区大国军力

 笑熬浆糊糊 2012-12-16

 

印巴围绕锡亚琴冰川展开的争战持续了19年,直到2003年才实现停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更多是“荣誉之战”:巴军视丢失冰川为奇耻大辱,印度也不肯放弃,结果双方长期屯兵于此,开始这场“云端之上的战争”。据统计,冲突爆发至今,...

鏖战冰川:地球第三极吞噬地区大国军力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不毛之地”引发激烈竞夺    “云端之战”拖累两国军力
  印巴“冰川战争”打了近20年
  巴基斯坦北部锡亚琴冰川地区日前发生雪崩,上百名巴军人和平民被埋,生还希望渺茫。这起惨剧让这个有“世界最高战场”之称的争议地区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争夺这块地处中印巴三国边境交汇处的不毛之地,印度和巴基斯坦曾进行了近20年的殊死争夺,数千名士兵葬身于此,但他们大多不是死于枪炮,而是极端恶劣的环境。
  曾被忽视的“第三极”
  在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控制区交界处,有一块除极地之外的最大冰川———锡亚琴冰川,也称“地球第三极”。它长约72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400米,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0-50度之间,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里一向与世无争,但1947年印巴分治后因克什米尔产生的分歧与战争逐渐打破了这份宁静。
  1949年,印巴两国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并签署《卡拉奇协定》,将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和巴控两部分,但关于锡亚琴冰川,协定只模糊地提到停火线将“向北延伸到锡亚琴冰川”。即使是1972年印巴第三次战争结束后签署的《西姆拉条约》,也认为锡亚琴冰川地区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未明确划定界线。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从1967年开始,美国国防测绘局(今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在绘制锡亚琴冰川地图时,将这片区域划到巴基斯坦版图上。于是,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私营地图出版商纷纷效仿,印度对此强烈不满。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为促进旅游业,巴基斯坦批准进入锡亚琴冰川的外国登山探险队数量与日俱增,西方登山者总是向巴政府提出申请,这反过来强化了伊斯兰堡对该地区的主权要求。印度情报机关还发现,巴军方曾多次组织军人加入“国际探险队”,前往锡亚琴冰川考察,新德里认为其真实意图是借此证明锡亚琴冰川是巴基斯坦领土。于是,猜忌心日重的印度政府开始酝酿奇袭冰川的行动。
  先发制人的印度“美格朵”
  1984年初,印度著名情报机关“研究分析处”(R&W)从海外特工那里探听到巴基斯坦正从一家英国体育用品公司采购数百套防寒装备,同时巴方还批准一支日本探险队对锡亚琴冰川东部一个制高点进行考察,那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印度认为,巴方的意图是夺取锡亚琴冰川,因此决心先下手为强。随即,印度陆军和空军提出代号“美格朵”(Meghdoot,梵语中的“天使”名字)的作战计划,首先派人秘密前往欧洲国家,大量采购高海拔作战装备,随后以“开展巡逻”的名义将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麓的第14、15军山地部队运至锡亚琴冰川附近。这些山地部队中的军官曾于1982年前往南极接受过极寒训练。4月13日,“美格朵”正式实施,印度空军出动刚刚到货的苏制高原型米-8直升机,搭载先锋部队前往锡亚琴冰川地区。不久,大约300名印度士兵顺利抢占锡亚拉、比拉方德等最重要的山口。这几处山口是锡亚琴冰川的“门户”,地势险要,印军在这里设防,巴军将很难攻取锡亚琴冰川。印度首批部队占据山口后,又紧急修筑简易野战机场。印度空军随后将大批军需物资空投至这些野战机场,印军直升机也将后续部队陆续运抵山顶。

  在获悉印军突然抢占锡亚琴冰川后,巴军立刻组织军队反击,但在这场“登高竞赛”中已是落了下风,最后只得抢占冰川南部、地理位置相对较差的哥央拉山口。据美国《时代》周刊估计,“美格朵”行动让印度控制将近2600平方公里巴方宣称拥有的领土。后来,印度“研究分析处”吹嘘称,巴军原计划于4月17日发动对锡亚琴冰川的突击行动,因此印军抢先四天发动“美格朵”,可谓“时间就是胜利”。

  但巴军方不肯放弃,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多次武力尝试,均因处于极为不利的仰攻位置而收效甚微。最有名的一次发生在1987年,当时巴军对印军占领下的比拉方德山口发动奇袭,可是经过包括白刃格斗在内的激烈战斗,仍未能改变原有作战态势。随后巴军又多次进行努力,均被印军瓦解。特别是1988年3月印军将一个FH77B式榴弹炮连部署到锡亚琴冰川后,彻底压倒巴基斯坦。该炮射程为24公里,地面机动力也很强,被印度士兵称为“幽灵大炮”。

  严寒杀伤力远胜枪炮的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差点引发印巴核对抗的卡吉尔战争实际也是因锡亚琴冰川而起。据印度《火线》杂志披露,当年3月,巴陆军第10军军长艾哈迈德中将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三军情报局经过策划,决心出动第10军及其领导下的“自由克什米尔战士”,采取渗透行动,占领克什米尔实控线印方一侧俯视国家1号公路的德拉斯-卡吉尔高地哨所。艾哈迈德深信这将使列城(印控克什米尔最东端的拉达克首府)-锡亚琴地区的印军受困,给印军造成难以解决的后勤难题。“让10月早点来临吧,我们将步行前往锡亚琴,替成百上千冻死饿死的印度人收尸。”他认为,此举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锡亚琴冰川争夺问题。

  然而,当年5月打响的卡吉尔战争并未像艾哈迈德想像的那样发展。印度陆军在空军的支持下,不惜代价夺回巴军占领的阵地,印度海军和空军甚至做好投入核武器的准备,南亚局势异常紧张。最终,美国公开表态反对巴武装人员的渗透,巴总理谢里夫强令本国军人回到实控线己方一侧,巴军遭到“耻辱性失败”。同年10月12日,巴国内发生政变,时任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夺得政权。

  印巴围绕锡亚琴冰川展开的争战持续了19年,直到2003年才实现停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更多是“荣誉之战”:巴军视丢失冰川为奇耻大辱,印度也不肯放弃,结果双方长期屯兵于此,开始这场“云端之上的战争”。据统计,冲突爆发至今,印巴约有6000名士兵零散驻扎在150个营地,其中很多营地都安扎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据估计已有4000多名印巴军人丧生,其中99%死于极端气候和雪崩。如今,印巴两国维持驻军的每日开支就高达近百万美元,但双方士兵的生活条件依然很糟糕,两国都希望卸掉“锡亚琴包袱”,只是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相互间的不信任使得任何一方做出让步都不太容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