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古人的「三通」

 baileej 2012-12-16

大陆台湾这些年来在小三通、大三通里争执不休,近来总算是尘埃落定,至于这件事情是好是坏,历史必将告诉我们。
而历史上竟然也有关于「三通」的论述,很好奇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怎么说「三通」的。
首先,请翻开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翻到「王」这个字,我们常常听人自我介绍时总是说「三横一竖王」,而在《说文解字》这本书里,许慎引用董仲舒的话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意思是说当初创造「王」这个字,就是认为谁能把原来的三横连起来的就是王了。
古人「三通」:通天、通地、通人
没想到这简单的「三横」和「一竖」之间,似乎内涵还挺深的,小觑不得。许慎是这样解释这三横一竖的:「三者,天、地、人也。」然后他说:「而三通之者,王也。」原来「三通」就是从许慎的口中发出。
古人的「三通」不是通商、通邮、通航,古人谈的「三通」可是通天、通地、通人,这气魄可真是大!把天地人通贯起来才能称王。中国传统中儒家说「内圣外王」,内在有圣者的境界,外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王」者。自古讲的「圣王」,可跟现代人「胜者为王」的「胜王」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喔。
原来「三」这字在当初传下来的内涵就了不得,《三字经》里有「三才者,天、地、人」,三就代表了天、地、人,现在讲究「进化论」,这种生物演化的思想,却不知不觉中否定了天、神的内涵,然而古代的圣贤必须要知天命,然后顺天而行。
成汤祈雨:虔敬祷告、真诚反省
著名的成汤「桑林祈雨」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代表。成汤在位时,年久无雨大旱。按照现代人的思维讲,就是民生凋弊、经济情势危急,成汤很着急,面对天灾,要向天祈雨。按照古代的思维,「天人合一」,人间的灾难反映的是天意,天意反映的是天理对人事的评断。
于是成汤沐浴斋戒,修剪头发、指甲,乘着白马,马后拉着一辆简朴的车子,而他自己则身上缠绕着白茅,把自己作为向神祈雨的牺牲品,就这样,他在桑林旷野中虔敬向神祷告。
古代的圣者,当然在道德修养上是有讲究的,我们可不能把他的行为比拟成现代人为了选票哗众取宠的举动,相反的,正是他有为民牺牲的胸怀,他才被后世认为是圣王。而古代的祈祷究竟跟现代有甚么不同?
平常我们常见人们到庙里烧香拜佛,在对神的信仰中,不知何时变成了理所当然的求神了,「求神拜佛」成为一个习惯用词,现代,还有了脱衣舞还愿的怪事发生。成汤祈雨,他的祷告却是反省,他对着上天审视自己,是否自己哪些作为有逆天意、有违天道,所以天下才有如此大旱?
「是因为我的政令有所不当还是由于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宫室修得太高,过于豪华;或是因我的后宫妃嫔过多,贪图声色;或是我法令不严,致使贪污受贿公行;或是由于我用人不当,使得谗佞小人得势!」
诚恳的成汤真诚地反省,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俗话说:「心诚则灵」!
原来古人谈的「三通」,竟然是一个王者之道。当大家在三通之间争执、算计之时,古人的三通之道,也许更值得两岸思考、借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