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键词-外销,画珐琅

 xlz66 2012-12-17

英伦淘宝记

作者:毛晓沪 2012-08-02 16:38:50 来源:文物天地

  收藏的最大乐趣不在于“捡漏”,而在于学习,学习我们感兴趣但尚未了解的知识。参加拍卖会特别是国际大拍,是我们学习的极好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人对明清外销瓷都没有足够关注,双眼紧盯“官窑器”。一件官窑器动辄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而外销瓷远远卖不过同时期欧洲人制作的仿品。以邦瀚斯5月23日在新邦德街举行的欧洲精品陶瓷拍卖会为例,三件康熙景德镇制作的矾红描金花卉纹盘,足圈内的“N109”数字是日本皇家的库存编号,说明它们曾是为日本天皇定制的,估价1000至1500英镑,875英镑成交,平均每只不足人民币3000元。德国麦森公司1730年仿照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花卉纹八方盘制作的商品,估价6000至8000英镑,6875英镑成交,比前者贵15倍以上。

  明清外销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瓷胎画珐琅(俗称珐琅彩)并非人们所熟知的清宫专利,只供皇家享用。最早的画珐琅瓷器应是康熙朝的外销瓷,用今天的话讲属于“来料加工”。画珐琅所用“洋彩”由欧洲进口,成品全部销往欧洲。瑞典最大的拍卖行彼乌考斯基思(Bukowskis)拍卖的清康熙外销画珐琅花卉纹盘即是其一。这些精美的画珐琅瓷器不曾在国内销售,故除制作者外很少为国人了解。与清代乾隆朝同期,德国麦森瓷厂为代表的欧洲制瓷业迅猛发展,中国外销瓷受到严重冲击并趋于萎缩,工艺复杂的外销画珐琅瓷器逐渐淡出国人视线,以至于民国古董商将早期外销画珐琅瓷器误归入所谓“广彩”系列。其实,早期外销画珐琅瓷器并非产自广东,它与广彩唯一相似之处在于都用大量金彩装饰,品质相去甚远。为欧洲上层人士定制的佳品绝大多数系景德镇产品,只是到清朝晚期,欧洲瓷器质量普遍超过景德镇时,那些以廉价劳动为基础的画工简单、色彩艳丽、以粗代精的粉彩器才是所谓的“广彩”,以低廉的价格在欧美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画珐琅对画工技术要求极高,很难推广,故在它出现不久,另外一种采用洋彩绘制的瓷器品种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当代人所说的“粉彩器”。粉彩绘画技法比画珐琅简单得多,它利用“玻璃白”的特性,很方便地将色彩进行深浅变化,便于上手,因此,很快得到普及。粉彩瓷器与所谓珐琅彩瓷器使用的是同一类彩绘颜料,统称“洋彩”,最初都从欧洲进口,雍正朝始国产化,两者只是绘画技法不同而已。粉彩技法是在画珐琅技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晚清古董商称宫廷画珐琅为“珐琅彩”,致使当今许多人都以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彩绘颜料。

  中国外销画珐琅瓷器受到欧洲王室贵族的喜爱,来华进入清宫的外国传教士将之介绍给康熙皇帝,宫廷画珐琅瓷器由此诞生。以瑞典彼乌考斯基思拍卖行拍出的三件瓷器为例:康熙青花五彩花卉纹盘,釉上彩所用颜料已采用进口“洋彩”,与前朝传统五彩存在明显差异;雍正时期外销瓷,绘画技法已介于粉彩与画珐琅之间;雍正至乾隆时期外销胭脂红描金花卉纹大盘,当属画珐琅系列。

  在5月16日的蘇富比中国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我们淘得一件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的康熙青花花卉纹大盘,品相极佳,体型硕大,直径50厘米。康熙官窑器带款者多是些小件器物,大件者多不带款识,至多也就画上个双蓝圈。该盘虽没官款,还不能断定是官窑,但与同时代官窑器相比毫不逊色,至少也是民窑精品,看上去透着一股霸气,应是康熙一朝为促进中华各民族大融合的实物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