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授自当“白鼠” 探索8年找到“肥胖细菌”

 顾樾老师助教 2012-12-17

教授自当“白鼠” 探索8年找到“肥胖细菌”


 

你还在为自己为何肥胖烦恼吗?经过八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近日,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给胖友们带去了福音,“肥胖细菌”终于找到了!他们通过临床实验发现,一种叫做“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是造成肥胖的直接元凶之一。这是国际上第一次证明人体肠道有些细菌的确有引起肥胖的能力。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The ISME Journal》(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上。

亲自当“小白鼠”成功减重

人体的肠道里生活着大约1000种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总重量大约有1.5千克,其细胞总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10倍,编码的基因总数量是人体基因总数的100倍。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一直是微生物学家关注的问题。

2009年,赵教授创造“菌群养生法”。他们当时研究发现,人类的很多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都与肠道细菌密切相关。而且饮食结构与肠道菌群组成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通俗点说,吃什么饭就养什么菌。

赵教授把自己当成 “小白鼠”,实践“菌群养生法”。身高1.73米的他,体重最高曾达到90公斤。他用中国药食同源的食品和一些新资源食品调理自己的菌群,成功地将体重减少到70公斤,高血压、脂肪肝和慢性疲劳症等亚健康状况也全部消失。今年6月,连同瘦身前后的对比照片一起,他的减肥故事登上了美国《科学》杂志。

除了身体力行外,赵教授还将他的“绿色减肥法”放在博客上,与大家分享。里面毫无保留地列出了减肥菜单,甚至具体到食物的制作过程。

探索八年捕获“肥胖细菌”

为了研究肠道菌群和肥胖的关系,2009年,赵立平开始进行他的第一项临床试验。他们召集了123名“肥胖志愿者”,为他们确定了一个9周的方案,量身定制膳食,让他们定期接受肠道菌群和代谢参数的检测与监控。他们在规定饮食终止后的14周内对90位患者进行了追踪。 93%完成该实验的参与者体重减轻了约7公斤,同时,肠道中产生毒素的细菌减少,有益菌增多。受这个实验的鼓舞,赵立平又在另外3个城市开始了试验,希望在超过1000名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

其实,早在2005年,当赵立平将肠道菌群的工作开始向肥胖聚焦时,他就坚信,一定会找到一些具体的细菌种类,它们在肥胖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或者促进肥胖,或者抑制肥胖。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为第一个这样的细菌“验明正身”,它叫“阴沟肠杆菌”。

在狩猎“肥胖细菌”的实验中,赵立平挑选了一名体重175公斤的男性肥胖症患者,他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有一种可以产生内毒素的条件致病菌在这名肥胖患者肠道里过度生长,占总菌量的三分之一,它就是“阴沟肠杆菌”。

经过一种特殊设计的营养配方干预后,这种细菌数量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来的水平,患者的体重在近半年里下降了51.4公斤,血糖、血压和血脂也从“三高”恢复正常。随后,赵教授的博士生费娜把这个细菌分离出来,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造成了严重的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胰岛素抵抗。

“我们发现,在这名肥胖患者的肠道内,阴沟肠杆菌比正常人要高很多。当他开始变瘦时,这种细菌几乎找不到了。 ”赵教授说,类似这种阴沟肠杆菌的条件致病菌几乎人人都有,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健康问题,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致病。比如,人体动了大手术,做过放疗或化疗后,身体受到严重损伤,菌群结构会严重失调,这种细菌从肠道移位到血液和内脏中,就会引起严重的败血症,甚至导致个体死亡。

过去,人们可能认为,这种细菌只有在发生移位时,才可能引起危重病人的死亡,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如今,赵教授研究发现,肠道内“阴沟肠杆菌”数量增加,也会引发炎症,造成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症状。

首次证明肠道细菌引起肥胖

赵教授实验室找到的这种病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能够让本来吃高脂饲料吃不胖的无菌小鼠发展出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够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是国际上一直在寻找的能引起肥胖的细菌。

赵教授实验室在做这项研究时,遵循了证明某种细菌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的“科赫法则”的要求,先在人体内发现某种细菌与肥胖相关,然后把这种细菌分离出来,让动物发展出肥胖症,从而证明这种细菌是该病人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在赵立平看来,这次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第一次证明人体肠道有些细菌的确有引起肥胖的能力,它们在人的肠道里过度生长是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赵教授说,比如,肥胖的动物肠道里的条件致病菌多了,但究竟是胖了以后才多的,还是多了才导致肥胖了,过去的实验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现在,我们在人体中拿到了最直接的证据,是因为肠道里的条件致病菌多了,所以才引起肥胖等症状。 ”

“这项工作为分离鉴定更多的参与人体肥胖和糖尿病的细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赵教授说,阴沟肠杆菌只是“致胖细菌”的一种典型代表,沿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可以阐明肠道菌群如何与饮食互相作用,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的机制,有望发展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的新方法。

营养干预减肥法因人而异

“肥胖细菌”找到了,令不少胖友们欢欣鼓舞。他们最关心的是,找到肥胖细菌,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配方干预,最终消灭它们?

“常常有不少网友、朋友问我,到底怎样吃才能减肥。这确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 ”赵教授非常谨慎,在他看来,营养干预也要因人而异,如果笼统地说,盲目效仿,可能会引起读者误会,效果不佳。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要分析人体菌群结构,以及内毒素和炎症情况,通过‘药食同源’的食物改变肠道菌群。”赵教授说,比如通过食用一些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苦瓜和黄连素等苦的食物和植物,对有害菌进行压制,对有益菌进行扶持。另外,薏仁、山药等食物也对有益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不过,也要根据人体体重和炎症的变化,不断调节营养干预方案。 ”因此,针对肠道菌群进行减肥,需要在受过训练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道听途说,盲目跟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