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以来,市场反弹向纵深推进,单日融资余额伴随大环境转暖出现“V”型反转,但融券余额却仍呈上涨趋势。截至上周五,融券余额已达28.06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融券余额创新高 昨日沪综指再度延续上涨趋势,全日上涨1.07%,23个申万行业指数全线收红。但在“喜气洋洋”的多头市场氛围中,融券余额仍延续着逐步增长的态势,截至12月7日,两市融券余额达到28.0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个券上,民生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万科A和中国太保融券余额居前,分别为1.38亿元、9421万元、8443万元、8211万元和7602万元。 东吴证券融资融券研究员谢晓燕认为,融券余额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随着目前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投资者对融券做空模式的日益了解,融资融券业务也不断发展,现在可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券商从最初的6家已经扩展到74家,这应该是驱动融券余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谢晓燕说。 当然,相对于融资余额来说,融券余额的增长受到了诸多限制,最大的限制来自于券商的可融券数量,有过融券经历的投资者无不感受到融券之难。对此,华泰证券长沙韶山北路营业部理财经理刘炳解释称,之所以会出现融券难,一方面是因为转融券还未推出,券商自有券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券商会调查客户需求之后再去二级市场融券,并不是所有沪深300可融券标的券商都会去融入。 “东吴证券今年6月正式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融券标的已上升至100余只,标的证券的选择完全是按照客户需求统计汇总后再确定的。目前看,高估值、高流动性以及高价股是客户热衷参与的品种,但这样的券种对于券商来说,持券成本恰恰是最高的。”谢晓燕说。 具体到个券,五粮液和包钢稀土等股票是东吴证券的客户融券最多的标的,其中五粮液早在塑化剂风波之前就已被融券者关注。 “我们做客户调查的时候,塑化剂风波还没有发生,客户选中它主要还在于对酒类股的补跌预期,估值是融券者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5月以来指数持续下行,酒类股因为防御性较强而在弱市中走势平稳,同时估值高企,所以客户预期五粮液等白酒股存在补跌需求。”谢晓燕说,“至于包钢稀土,它还集合了股价高、流动性好、股性活跃诸多特点于一身,在行情走弱的阶段,做空获利的机会较多,同时公司业绩面临增速下滑风险,基本面也为做空提供了条件。” 融资余额“V”型反转 相较于融券余额,年初以来一直稳步增长的融资余额近期增势有所放缓,自11月以来,便维持在740亿元以上高位徘徊,截至12月7日,融资余额达747.22亿元,相比前一周有小幅萎缩。 “从趋势上看,虽然在11月末及12月初两周,融资余额有所回落,但整体上升趋势并没有改变。11月末市场重归“1”时代,在做多信心涣散的情况下,融资余额回落也在情理之中,但上周随着市场的大幅反弹,融资买入额同样有90%以上的增幅,只是同时融资偿还额亦即获利了结资金增速更快,造成最终融资余额的不升反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做多资金对这波反弹行情仍然较为谨慎。”谢晓燕分析说。 若将统计窗口缩放到“日”为单位可以发现,11月26日至12月4日以来,两市融资余额大致呈现“V”型反转趋势。融资余额自11月26日的760亿元缩减至12月4日的741亿元,创下10月25日以来的单日新低,但此后便伴随大盘反弹扭转颓势,12月5日增至743亿元,12月6日增至748亿元,7日又小幅下滑至747.22亿元。 个券上,融资余额居前的是广汇能源、包钢稀土、浦发银行、五粮液和中信证券,分别为25亿元、20亿元、17.78亿元、17.14亿元和14.25亿元。 看到股票融资余额高企,有股民不无担忧地感叹:“融资余额高的股票一旦到期偿还,股价下跌风险就必然加大。”对此,谢晓燕表示这样的风险确实存在:“如果个股的融资余额是因为短期因素造成快速增加,一旦股价波动明显,这部分短线资金确实可能选择短期获利了结或者止损,从而对股价形成抛压。但对于融资余额长期高企的股票则不必过分担心,投资者中长期看好的股票,一般不会出现集中抛售的情况。此外,按照交易规则,投资者偿还融资负债除了卖券还款外,还可以选择直接还款的方式,可以缓解抛压。” |
|
来自: 昵称11322136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