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河南咳喘网 2012-12-17
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结肠炎,以大肠(直肠和结肠)粘膜与粘膜下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1]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根治性措施。临床上常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皮质类固醇治疗及5-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由于其不良作用或价格昂贵,我们自2001~2003年对收住的4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使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起到消炎、解毒、收敛、愈合作用。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46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22~76岁;病程2个月~16年。其中初发型12例,慢性复发性28例,慢性持续性6例,伴有关节炎有6例,口疮性溃疡3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腹泻,轻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每日排便10~16次;粪便呈糊状、粘液便12例,大便隐血(+~++),血性粘液便15例,粘液脓血便19例。4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37例腹痛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7例腹痛无定位,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便后可暂时缓解,2例仅有腹部不适。发热16例,体温37.6℃~39.2℃。46例均经3次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获致病菌及阿米巴原虫。
   
  1.3 结肠镜检查 经结肠镜检查,病变肠段局限于直肠9例;直肠、乙状结肠29例;左半结肠8例。
   
  1.4 活组织检查 结肠粘膜呈非特异性炎性病变,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其中23例有粘膜溃疡,8例隐窝脓肿等改变。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中西药复合灌肠方组成 0.5%甲硝唑100ml、庆大霉素8万U,锡类散1.5g、地塞米松5mg。
   
  2.1.2 灌肠方法 取药液100ml、药温38℃左右为宜,于每天同一时间以直肠滴入法保留灌肠,灌肠后20min变更一次体位,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保留2~4h,以不解出完全被吸收为宜。15天后改为隔日灌肠1次,30天为1个疗程。   

  3 结果

  46例中,显效14例,腹痛消失,体温正常,大便隐血(-),每日排便1~2次,大便成形。有效28例,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隐血(-),每日排便3~4次,大便基本成形。稳定4例,症状减轻,大便隐血(-),每日排便3~4次,大便成糊状。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难愈,易致患者心情郁闷,影响治疗效果。故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主要表现及诱发加重因素,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求得患者的配合,讲清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的目的及已取得的经验和疗效,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灌肠后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不断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静心休养,促进健康提高疗效。
   
  4.2 灌肠护理及注意事项
   
  4.2.1 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注意病室的温湿度,灌肠时关好门窗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凉。
   
  4.2.2 灌肠前应嘱患者先行排便,保持肠道清洁。
   
  4.2.3 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选择较细肛管或导尿管12~14号用石腊油润滑肛管前端后,插入肛门内20~25cm [2]  ,灌入量要适中,压力要低,灌肠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3]  ,速度要慢,40~50滴/min,25~30min滴完。灌肠后尽量让患者保留2~4h,以不解出完全被吸收为宜。20min更换体位一次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病变粘膜修复。
   
  4.3 病情观察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腹泻频次和大便的性状,如大便是否混有粘液和脓血、腹部体征。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并记录具体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将治疗前后的观察与检查结果作比较,以便综合判定疗效。
   
  4.4 饮食护理 饮食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建议患者进柔软、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宜少食多餐,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病情。忌烟酒、辛辣食物、牛奶和乳制品。在配餐上,根据患者的口味,食品应多样化,使其增进食欲,以达到治疗目的。
   
  5 小结

  中西药复合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又一较好的方法。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无任何禁忌证。同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易复发难愈,易致患者心情郁闷,护士必须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及时提供治疗信息,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细致的观察,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获得身心早日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