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海青天”哪来那样大名气?

 木柳书屋 2012-12-19

  

 

“南海青天”哪来那样大名气?

原创于: 2012-12-06 15:28:42

(·蒋元明的博客) 

海瑞墓

海瑞故居

 

“南海青天”哪来那样大名气?

冬天去哪里?去海南,那里没有冬天。平生第一次从北京飞到海口,第一件事就是脱下冬装,换上衬衫。

海南是唯一的经济特区省、旅游省。海南岛,从地图上看,活像一只由南向北趴着的大海龟。

海口,位于“龟口”处。

大名鼎鼎的“南海青天”的故乡就在海口。这里有他的故居,还有他的坟墓。一到海口,我就去了海瑞墓。在中国历史的清官榜上,明朝海瑞与宋朝包拯齐名,故有“南包公”之称。

这位海青天的人生轨迹相当特别:41岁前一直读书,到74岁以身殉职,官场33年,历经三朝,三起三落,坐了三四年大牢,被革职在家闲呆16年,最后两年是个闲差,打了七次退休报告不批。如此算来,正经干事也就十年左右。十年海瑞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名气?

虽是临近小雪节气,却艳阳高照,青天白云。从“粤东正气”大牌坊一眼望去,墓园进深很长,正在翻修的墓道直达高高的墓碑,碑后三层楼亭高矗宏大;墓道两边是青草和椰子树,边上是便道。我们顺着右边的便道往里走,道旁一丛一丛青竹,翠绿茂盛,使墓园显得肃然清新。

海瑞4岁丧父,在母亲谢氏抚养教导下,从少就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志向。书读了不少,36岁中举,两次进士考试失败,到了不惑之年还没一丁点功名,他有点急了,干脆先干事再说,就要求去当一个县学教谕,相当于学校校长,没品级。由于工作努力,成绩显著,四年后才被推荐为淅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他终于得到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上任后甩开膀子大干,力矫时弊,肃清吏治,推行新政,励精图治,结果政德斐然,被称为“爱民如子”的“海青天”,崭露头角——“海青天”是干出来的。

来到墓碑跟前,因为太高,须得仰视;因为字太多,须得细细辨认:“资善大夫南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这一串衔都是虚的,远不及如包大人的开封府最高行政长官、副宰相来得实在。海大人在县官位上威风没几天,以后就开始倒霉了。先是升迁被严嵩党羽阻挠,后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时,虽官卑位微,已年过半百的海瑞眼见大明王朝江河日下,心急如焚。自号刚峰的他,热血奔涌,备下棺材,冒死上疏朝廷,痛诉朝政得失,大骂皇帝昏庸。“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时朝野震动,天下闻名。嘉靖皇帝当然饶不了这个“老愤青”,将其革职下狱,等着砍头。但海瑞没死,嘉靖先死了。别人以为海瑞会高兴,哪知他闻讯后放声恸哭,以至昏厥过去。

海公墓很特别,像一口扣在地上的大铁钟,也像一顶将军头上的铁盔。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启用他,可没干多久又被罢官,而且一呆就是16年,人生就这么蹉跎过去。到古稀之年的海瑞也许多少明白了一点,自己好比困在铁笼里,纵有千般能耐,万颗忠心,也没法施展,改变不了现实。有人评说,海瑞太偏执,心理有障碍,所以人生多艰。在这位长眠地下的先贤面前,我却无语!

墓后是海瑞的塑像,文儒的样子,清瘦忧郁,觉得与草堂杜甫差不多。他身后的“扬廉轩”和“不染池”,既含对海公的褒奖,也有对后来为官者的教义。皓首银须的海瑞死于南京任上,除了几件旧袍,没剩几两银子,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无儿无女,是友人帮他收的尸。老百姓闻讯如丧考妣,嚎啕大哭。棺材运回家乡海南安葬,沿途为他送行的人排了上百里——皇家对海瑞穷养厚葬,立碑祭祀,为树一个“形象大使”。  

望着清清的“不染池”,我想,出污泥而不染,这是赞美高洁荷花的,也是激励后人学海公的。不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那是因为有一池清水。若是一池污泥,就是“浪里白条”进去,怎么个不染法?如果是一池清水,满身臭汗进去也会洗礼得干干净净。《铡美案》中,包公被公主皇太后大闹公堂,一时没辙,就转身捧出三百两俸银,劝秦香莲拿回家去度日,儿子养大后千万别做官。意思就是官场像一池脏水,能把好人变坏。今天,努力营造、完善“清水池”,多出清官好官,也许才是对海公、包公最好的纪念。

 

 

 

木柳书屋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