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文科状元返乡种菜真能致富?一个当年的文科状元,在北京有不错工作的白领,看到屡屡出现的“毒豆芽”“毒鸡蛋”等新闻后决定回乡种菜,一不留神成为“千万富翁”(大河网),其致富秘码与今年褚橙的畅销原理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抓住了城市中产阶级的最大消费需求:安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方式与传统模式差异很大,它需要不施化肥农药、农消对接、直接配送。文科状元种菜致富揭示出我国安全果蔬的市场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近年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丑闻,已让城市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对现在市场上传统模式出售的农产品失去了信任。如果你能够让消费者信任你的农产品是安全的,你就找到了致富秘码。而大大缩短流通环节、实行农消直接对接、建立农产品品牌等的主要功用就是让消费者通过一个新的流通模式去重新找回信任。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购买消费,也是冲去这个“安全”卖点来的。安全农业在中国市场上潜力无限,可以想象一下,未来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与消费者放弃目前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的购买习惯,转向“农消直接对接”“农农直接对接”,农业产销的新革命已经来临。 种菜能致富吗?当然能,我国第一波山东的农民,通过建立大棚种植返季节蔬菜,迅速致富了。现在的冬节大棚蔬菜,如果运气好,一个大棚,年收入10万并不是难事。如果你承包了几百亩地,几十个大棚,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并不是难事。文科状元返乡种菜能致富说明一个道理,目前的流通模式只解决了数量问题,解决不了安全问题。农药、化肥、抗生素、激素、添加剂滥用,因为环节过多,流通链过长,经手太多的人,造成难追溯性。只有进行生产流通的革命,才能找到商机。 返乡务农新热潮与新革命。 近日媒体热议的河南范县29岁小伙子郭可江靠种菜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他全新的种菜销售模式让祖辈务农的村民开了眼。小郭2004年成了县文科状元并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大学毕业三年后放弃在京工作,返乡直接务农种菜。大河网的消息称郭可江种菜突破传统,不拘泥于传统农业生产,把产销打通,在北京海淀、丰台、朝阳等设立直销点专卖有机蔬菜,还注册开通了网站,创立“老家菜园”品牌。其实同样的事情在河南还有一起,那就是河南郑州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刘献炜考入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当了公务员后却随后又辞职当上菜店老板,第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最多时开到了13家连锁店。 让我们来揭示一下这些新一代“农民”们的致富秘码: 其一是打“安全牌”。 “生产安全放心的蔬菜难道很难吗?”据媒体报道,郭可江在谈起为何突然放弃在北京的工作告诉记者,大学期间经常有媒体报道“毒豆芽”、“毒鸡蛋”等食品安全事件,让他觉得生产安全蔬菜应该有巨大市场,随后产生回乡创业的想法。“我们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样种地的,不打农药不撒化肥,只上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质量好,销路也好。”郭可江所在的付金堤村村民们说,“这孩子有想法,敢想敢干,我们也愿意跟他干。” 其二是打“品牌农业”牌。 与一般的菜农单纯种菜不同,郭可江注册了网站,创立“老家菜园”品牌,并请《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担任形象代言人,还通过行种手机卡等植入广告。 其三是打“直销、农销对接”牌。 据报道讲郭可江还在北京设立了四个有机蔬菜销售点,农产品直接用货车送到销售点进行销售,解决卖难难题。 其四是打“循环经济”牌。 郭可江在自己的农场里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 其五是打“技术含量”牌。 郭可江大学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对蔬菜生产技术不了解,就专门到山东寿光聘请两名农技专家来指导种植蔬菜。 其六是打“旅游观光、农业多功能性”牌。 郭可江还建成垂钓园、游泳池、餐饮娱乐中心,搞起生态农业观光园。除蔬菜大棚和养猪场,他还培植景观树和樱桃、苹果、梨等果树2000多棵。 我国安全蔬菜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中国目前已有一半多人口在城市生活,中产阶级至少应该在两亿以上,这些人早就不满足于吃饱,他们希望能够吃好,吃得安全健康。但遗憾的是过去我国所建立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模式只是用来满足温饱,难以解决安全质量问题。农民在自家田头种,经过多个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由于各环节的利益一直存在显著矛盾,收购商对从事生产的农民压低压价,农民为了多点产量多卖点钱滥用各种添加物质,三聚氰胺、瘦肉精、注水肉等等恶性事件就是这些相互搏奕的产物。而目前我国有2亿多小农户,几十万家小作坊,监管成了天量的成本,也不可能监管。所以这种模式只能满足数量安全,无法提供质量安全,质量安全只能另辟他途。 未来的产业流通模式:产消直接对接。 产销直接对接,至少让消费者知道是谁在生产这些农产品,出现问题就可以追溯。对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直接配送是一个模式,褚橙的电商配送也是一个模式,文科状元直接在北京开专卖店也是一个模式,山东胶州产地直接向用菜大户配送也是一个模式。中国是熟人社会,陌生人容易被坑害。而直接配送,就把陌生人转变成了熟人,坑人问题就迎刃而解。 知名品牌: 仅有直接配送还不行,我国是一个假货横行的大国,那些把农药菜换个包装直接充有机菜的做法并不是没有,而是很流行。或者是搞了一个标签,实际只有几亩耕地是有机的,从市场上购买普遍农产品,而按有机的来销售。这种做法,只有通过品牌农业来解决。那些打品牌的卖家,做品牌,与那些做一次性买卖者来区隔。消费者一旦发现这些品牌产品做假了,他们损失会很大。所以在一个良莠难分的市场,品牌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通过品牌占领消费者,解决信息不对称性。褚橙、网易猪、京东猪等之所以受追棒,是因为消费者认为这些是大牌子,他们不会自砸牌子,安全放心。 透明农业: 安全农业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透明,必须让消费者随时可以参观考察,真正让消费者放心。现在的生产方式 ,消费者看了之后基本上可能就不吃了。曾参观过不少果汁厂,回来后就不再喝果汁了,因为果汁车间里臭气逼人;也曾参观过不少养猪厂、养鸡厂,回来后就不再想吃猪肉鸡肉了,因为猪、鸡在那样一个恶劣环境下生长,一定会生病,一定会被打了无数的抗生素。现代农业难道就是脏乱差农业吗?非也,其实你到农村家里看到的散养的猪与鸡,都是在自然的状态下长大,健康有活力,所以这样的鸡、猪才真正有肉味。只可惜很快他们就会被那些冠以“现代化”的速生鸡、速生猪给打败,让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 欧洲也一直在推广透明农业,也就是把农业的车间直接向消费者及其代表开放,可以随时去参观,有消费者的监督,厂家在生产的各环节会做到安全,也让消费者放心。 科学教以“科学”的外衣,滥用技术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改革开放前,百姓温饱是一个大问题,但当时一个好的做法是没有用乱七八糟的农药化肥抗生素,鸡是传统鸡,猪是传统猪,吃起来都有肉味。而近三十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新技术的试验场,只要是增产的技术,都会被某些科学教者大胆拿来使用。中国成了一个全球农业技术的试验场了,当然中国的消费者也就不幸成了小白鼠了。还好,百姓对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的强烈抵抗总算让那些技术教们狂热的试验欲收敛一点。瘦肉精被他们率先从美国拿来大规模推广,各种膨大挤剂、摧熟剂、抗生素等都被他们统统拿来使用,都被披上“科学”的外衣,以为加上“科学”二字,什么都安全了。其实科学弄不好会是最害人的东西,人类搞出的原子弹,又害了多少人?所以如何对滥用科学者进行伦理的限制与教育,进行法律的惩罚,一直是中国科学界面临的难题与空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