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汽机车“八一号”

 铁道之旅 2012-12-19

作者: 佚 名 来源: 青岛晚报 更新时间: 2009-06-15

自188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开始到1952年,70多年里,在祖国大地上奔跑的机车,没有一台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只能依靠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捷克等许多国家进口。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难怪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

蒸汽机车“八一号”

1952年,四方机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自己造的火车头,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能自己造机车的历史结束了!这让所有四方机厂(现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豪。60年来,这家机车制造的专业厂家又创造了一个个“第一”。

中国人自己造机车

虽然已过去了五十多年,但说起研制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历史,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的老工人记忆犹新。据公司史志编辑周辉强介绍,自1900年建厂直至新中国成立,四方机厂只能修修配配,从未真正制造过一台机车。“职工们非常渴望在解放后结束中国人不能自己制造机车的历史”。

许多职工还记得,195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来到四方机厂视察。朱德对工厂自行研制机车寄予厚望,作出了“四方机厂工人要为中国人争气,造出自己的国产机车”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鼓舞了职工,他们以无比自豪的心情投入到研制工作中。

用牛骨水胶做试验

但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机车制造的关键技术都由国外厂家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摸索来克服困难。据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史志编辑周辉强介绍,月牙板是机车上很重要的部件之一,表面硬度很高,需要进行表面渗碳处理,但其中的技术参数却无法得知。当时,工厂里没有完备的化验室,化学药品也不多,而有关的技术知识更不足。老工人丁学文决心搬掉这只拦路虎,他白天去商店询问化学药品的含碳情况,晚上让孩子给他读化学书,这样他很快就学到了一些化学知识。于是,他去买了一些赤血盐加上牛骨、水胶等反复进行试验,最后终于试验成功。

在攻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后,1952年7月26日,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胜利组装完成并试运行。当天,虽然下班的时间早已到了,但职工们谁也不愿离去。傍晚,机车厂南面的广场上挤满了人。7时30分,崭新的机车试运回工厂。一位试车的乘务员不等机车停稳,就跳下车来向大家高呼:“我们试车成功了!”顿时,车上车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八一号”响起汽笛声

这台被定型为“解放型”的火车头时速达75公里。1952年8月1日,四方机厂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这台被命名为“八一”号的解放型机车,身披红绸,车头镶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接受青岛市党政领导及广大职工的检阅,徐徐开出工厂……“八一号”驶向北京,肩负起抗美援朝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蒸汽机车的历史。当时的铁道部滕代远部长给四方机车厂发来贺电。1952年8月7日《人民铁道》报头版全文刊载了滕代远部长的这个贺电,同版还登出了四方机厂职工为新造成功“八一号”机车写给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报捷信。

退役后陈列博物馆

1992年5月30日,该车在淮南机务段光荣“退役”。1999年3月16日,新华社播发消息称,我国建国后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火车头——解放型2102机车,经铁道部批准,由蚌埠铁路分局调拨给中国蒸汽机车协会,陈列于机车博物馆内,作为永久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