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绍宜 2023-09-04 发布于山东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在位于青岛的原四方机厂(当时称四方铁路工厂)举行落成典礼。这一“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历史”的里程碑事件,现在回顾和解读当时的报道,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情境和韵味。

最早最详尽的报道来自《青岛日报》,比《人民日报》提前一周。

这一震动全国的消息,最早经《青岛日报》在1952年8月1日和2日两次重点报道。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1日,《青岛日报》在一版刊发消息:《四方铁路工厂职工完成我国自造的第一个新火车头 中央铁道部命名为“八一”号机车》,主消息合并了两条消息《滕代远部长给四方铁路工厂的贺电》、《四铁职工上书毛主席朱总司令》。因青岛档案馆藏《青岛日报》电子版模糊不清,主消息中辨认出的第一段是:“四方铁路工厂工友们,在伟大的增产节约运动中,以无比的劳动热情,制造了新中国第一个火车头来迎接 “八一”建军节,崭新的火车头已在七月二十六日试车,**良好,质量达到百分之百。铁道部特命名为“八一”机车,并于八月一号举行落成典礼。”文末署名的杨富贵,是厂工会干部、《青岛日报》通讯员。

《青岛日报》1日报道配发了一张火车头在车间的照片,与它同场景的另一张照片,此前被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现在被《庆祝青岛主题展》以巨幅尺寸陈列。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2日,《青岛日报》一版刊发两条消息《四方铁路工厂“八一”号机车昨隆重举行落成典礼》、《青岛驻军易耀彩司令员为“八一”号新机车剪彩》,配发剪彩照片。二版刊发报道《新中国自造的第一台火车头“八一”号》,并配发三张照片。

之后,新华社在8月3日、4日分别播发《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四方铁路工厂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制出了第一台国产机车》。长期研究宣传四方机厂厂史的张成,收藏有当时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大公报》、《云南日报》、《新华月报》,从中看出地方报纸都在新华社第二条电稿播发后第一时间即5日见报。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不知什么原因,《人民日报》9日才在二版头条位置刊登这两篇稿件,并配发了两张照片。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2分29秒的 “八一”号黑白纪录片,2000年时四方机厂就在百年厂庆专题片中采用过。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在建党百年青岛主题展上,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八一号”专题,附有短纪录片。这段黑白片记录了火车头制造和剪彩的简况,原版的女声解说,许多片段因信号衰减已经断断续续。原四方机厂电视台记者徐玫说,为了搞清楚片头的署名“摄影 李文化”,她查阅了李文化自传体的《往事流影》后确认,作者就是建国后第一代纪录片摄影师,后来拍摄、导演了许多标志性故事片,电影界的风云人物李文化。该片摄制时他才23岁,出品单位应该是他供职的北京电影制片厂。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根据新华社报道,参加落成典礼的有青岛驻军司令员易耀彩、市长赖可可、青岛市总工会副主席孙刚、全国劳模郝建秀和工厂职工等共两千七百余人。纪录片中,驻军首长易耀彩司令员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受礼并剪彩、致词,还有许多海军战士举枪欢呼的热烈景象,获得军礼的荣耀,就是因为火车头是为建军节献礼并被命名为“八一”号。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这两张背景不同的照片,我们推测,或许有一张是剪彩预演的。视频里军地领导中显著位置穿便装的应该是市长赖可可,《青岛日报》报道,市长赖可可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八一号”机车的落成,又一次表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量。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媒体中曝光最多的老工人丁学文,他的照片如果准确辨认将成为珍贵的图片资料。

《人民日报》对 “八一号”制造过程是这样记载的:七月二十六日,这台机车基本上已经完工了。“八一号”机车是完全用国产材料制造成功的。这是一台崭新的冖丂1(读音:莫克幺)型的火车头,它具有强大的牵引力,能带动载有三千吨以上货物的列车快速运转。每一个配件都经过精细加工和缜密的检查。月牙板是机车牵引的重要机件,开始曾有人说:“这玩意儿过去向来是外国造的,咱制不得。”经过老技工丁学文多次的试验,才解决了渗碳对料问题。报道提到制造过程中突破了若干技术难题,提到名字的只有老工人丁学文,他搞成的月牙板是推动车轮转动的一个连杆。《青岛日报》照片中就有他,但已极其模糊。在黑白纪录片中提到他时,在车轮旁的工人,厂史专家认为必须与档案照片印证才能确定是丁学文。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当时媒体没有提到,但和中国首台自制机车直接相关的设计过程,在八十年代出版的青岛原四方区政协资料《四方制造:机车》中有记载:工厂组成由厂领导、技术人员、老工人组成的设计组,查阅各种机车资料,到作业现场与一线工人解决难题,到胶济铁路线上测量时速、风向、牵引力等数据,反复设计、论证,才完成了“解放”型干线蒸汽机车图纸设计。总共加工制造了一万多个零部件,才把机车成功制造出来。

中国首台自制火车头的历史地位,一度受到挑战但不可撼动。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有趣的是,中国首台自制火车头青岛四方造的地位,后来一度受到同行觊觎。原四方机厂厂志办主任王学让回忆,九十年代中期,几个大铁路工厂要争这个荣誉,纷纷提交有关材料,四方机厂的资料是他整理上报的。经过铁道科学研究院、中车总公司、《人民铁道报》专家慎重研究,再次确认“八一”号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张成说:“我手里有当年报道“八一”号的六份老报刊原件,看看这些,就明白了什么叫史料无言,胜似雄辩。”

作为朱德总司令1952年视察时激励四方机厂“造新车”的成果,“八一”号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铁路运输立下汗马功劳,服役奔波40年于1992年退役。2010年中车四方110年厂庆前,这台功勋火车头荣归故里,整修一新后在棘洪滩新厂区永久展出。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1952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自制火车头“八一”号举行落成典礼

历史车轮碾过,留下凹凸不平的痕迹,擦拭尘土遮盖的轨道,很多印记可以重现,有些则成为永久的谜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