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古罗马帝国颠峰时期,身兼史学家、哲学家与行省总督、方面统帅,阿里安的作品无疑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奉上阿里安生平+Ektaxis kata Alanōn(Array against the Alans)资料的翻译整理,后者是为数不多存世的详述古罗马排兵布阵方面的材料。 阿里安生平部分: 卢修斯·弗拉维乌斯·阿里安努斯“色诺芬” (Lucius Flavius Arrianus 'Xenophon'),一般简称为阿里安(Arrian)或“尼柯米底亚的阿里安”(Arrian of Nicomedia)。 作为一名希腊裔的古罗马贵族,公元86年,阿里安生于小亚细亚比提尼亚行省首府尼柯米底亚,该地西边不到70公里的海峡另一侧,便是日后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阿里安年轻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在伊庇鲁斯的尼科波利斯求学,师从斯多葛派哲学大师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并有哲学著作传世。 阿里安头像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转而投身军政事务,可能曾经服役于高卢以及多瑙河前线,辗转任职于伊比利亚南部的巴提卡西班牙以及帕提亚等地的行省,并于公元129或130年担任执政官。随后,在131年,他接受了卡帕多西亚行省总督的任命,并统管亚美尼亚前线的军事,在帝国边疆防线中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在当时,这样的高位对于一名希腊人而言是非同寻常的,哈德良皇帝好友的身份对他的晋升也有所裨益。 他的总督任期一直持续到138年,略早于哈德良辞世的时间。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阿里安似乎都未曾担任公职,直到145/6年他出任雅典的执政官(此时,这个曾经代表着大权在握的官职,只是个荣誉职位而矣了)。他的余生可能都在雅典度过,而多数作品,包括《亚历山大远征记》在内,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阿里安的卒年不详,可能约于公元160年前后,但只能确认他至少活到145年。 哈德良皇帝的前任,图拉真在位后期扩张至极限的罗马帝国版图,图中西班牙的南方部分可见巴提卡西班牙(Hispania Baetica)行省,小亚细亚东北可见卡帕多西亚行省。阿里安同样可能服役的地点还有高卢、多瑙河对抗蛮族的前线,以及东方。 125年的罗马疆界以及军团分布图。右侧的黑海边界以东可以见到阿兰人(Alani)的位置,阿兰人属于萨尔玛提亚人(Sarmatae)的一支。图中军团标注的20、21即为阿里安记载中的两个军团,分别为第XII Fulminata以及第XV Apollinaris。 原图链接: ![]() 使人们记住阿里安这个名字的,多半是其所著《亚历山大远征记》(Anabasis of Alexander),然而除了这本可以称得上是现存最为详尽的亚历山大大帝传记作品之外,阿里安同样有不少军事与哲学著作保留下来,尽管大多篇幅较短,同样值得后人研究参详。 公元135年,卡帕多西亚受到了阿兰人入侵的威胁,作为行省总督与方面统帅,阿里安自然责无旁贷需要保卫帝国的疆土不受侵犯。多年之后他写作了Ektaxis kata Alanōn(Array against the Alans),即《应战阿兰人的军阵》,也许就是此次抗击蛮族入侵军事总结的一部分。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本文仅仅是阿里安自己的军事推演,其时并未发生实际交锋,阿兰人即在外交斡旋和军事威慑的双重作用下撤军(卡西乌斯·迪奥如此记载)。无论如何,这篇短文是现存极少数详细论述古罗马帝国时期军队行军作战布置与战术的记载,五贤帝时期巅峰状态下的罗马军事机器的全面性与威力,也能从中管窥一斑。 图为阿兰骑兵 他们后来有一部分被派驻去了不列颠 《应战阿兰人的军阵》翻译 以上这些,就是行军时的阵形。一旦到达了计划中的交战地,整个骑兵部队将会旋回展开,环绕(在步兵和辎重的)外围形成空心方形阵形,并派出斥候侦查寻找敌军。随后整支军队会披挂完全,并以战斗队形列队准备。以下是战斗队形的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