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女性为何从政少?

 长庚书库 2012-12-19

在中国,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历来都是男性从政比例远高于女性从政比例。而从政女性中大多职位比较低。这似乎跟中国所提倡的男女平等不相符,质疑称,既然男女平等,那也应有更多的女性占据高位,中国政府也一直很注重对女领导的培养选拔,要求提高女官员的比例。那为什么女领导还是那么少?经过调查问询,对此进行了大揭秘。

女性从政少揭秘之一:傲慢与偏见

 

审视当代中国女性从政之路,前方虽然光明,却还萦绕着混沌不清的迷雾;脚下虽然有路,但其间还多牵绊坎坷。正如当今这个多元复杂的大时代一样,社会对女性从政的态度,明朗中有疑虑,肯定中有偏见;而从政女性的自身角色定位,也在传统与现代间摇摆不定。

 

男女平等作为政治正确的一部分,在公开场面,大概无人敢冒大不韪说不是的话。但在私下,也有人对女性参政持不信任态度。

 

现实中,女性的专业表现与工作能力往往不如外貌、婚姻状况引起外界的兴趣。一被提拔,有人马上热议其关系、背景,有什么样的后台靠山,甚至由此展开一些暧昧的联想;还有些流言蜚语:“看,女的就是提得快!”

 

有一位女市纪委书记说,当初她从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被提任现职,坊间颇多议论,认为她是沾了政策的光,“要不,书记都没提,为何轮到她?”当她凭能力很快在新岗位打开局面后,人们才开始承认她。

 

对女性领导工作表现的评价,也有许多矛盾之处。女领导如果性格温和,便被认为软弱,缺少魄力,镇不住堂子;但如果像男同志一样表现强势,又会被指责为缺少柔情、不像女人。以往常常用作风“泼辣”来形容一个能干的女干部,然而这泼辣二字,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

 

在社会上,女性领导往往要承担比男性更重的压力,经受双重标准的检验。工作上,用的是男性标准,家庭中,用的是女人标准。男性领导如果忙不顾家,就是“做大事的”;女性领导如果忙而不顾家,就“不是女人”。于是,几乎每位女性高官就任后,都会极力对自己的政治身份与家庭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表白自己不仅是好领导,还是好女人、好媳妇。

 

尤其不公平的是,男性领导在领导岗位上干的好坏,人们只会评价他个人的优劣;而对女性领导,则往往是一评价就涉及女性整体。哪个女领导出了差错,有些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看,女的就是不行!

 

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也对女性从政造成负面困扰,特别在相对落后封闭的地区。前些年,有个城市一段时间连续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当地便流传一种说法,因为新上任的交通局长是女的;甚至连笔者的大学同学对这种荒谬的说法也表示出某种程度的认同。

 

在此套一句俗透了的话:做女人难,做女领导更难。

 

女性从政少揭秘之二:传统的歧视

 

中国千年以来的历史,都处在男权政治的主导下,而女性从政的时间不过短短百年,政治更多被赋予了男性的色彩。

 

在传统的定义中,勇气、魄力、效率和理性等词汇都被留给男性;而分配给女性的,则是温柔与顺从,软弱和依赖,由此带来的社会分工便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对于政治,似乎拥有了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一旦被女性领导,便会产生种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有男干部就表示,他宁可女同志没有能力,也绝不愿忍受一个咄咄逼人的女领导。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政治充斥着争权夺利和相互倾轧,不适合温柔感性的女性参与;而女性一旦参与政治,在这个大染缸内,便会失去这些美好的特质。

 

因此有这样一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当官就变味”,说如果一个女人作官的时间太久了,就不再有女人味了!

 


来源:  美国  八阕广角新闻              信源:热闻网|编辑:2012-12-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