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等资质

 无名小兵 2012-12-20
三等资质

摘自《青年文摘》   作者:吴伯凡

          前不久向某公司老总讨教用人之道,颇受启发。该公司因其强势的销售渠道在市场上迅速崛起,令人瞩目。我问他在选用销售人才时有什么秘诀,他说他的秘诀就是“反常识”。他反问我:“如果你在招销售人员的时候,来了一个说起话来不是那么利落,甚至面红耳赤的人,你会怎么办?”我说,当然是马上决定不予录用。他说:“我反而会花时间与他交谈,仔细听他的想法。这样的人之所以说话不利落,一方面有可能是他想得很多,很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别人考虑的因素是四个,他考虑的因素可能是十个。对市场格局的判断,最忌讳简单明快,用既有的模式来套复杂的市场气候。对微信息、隐性信息,动物比人敏感,小孩比成人敏感,成人当中,沉默寡言的可能比滔滔不绝的人敏感。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可能适合于在一线做具体的推销,有时也不一定,有经验的买家往往对能说会道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提防。那些看似木讷的人,也许不适合于一线推销——但也不一定,有的买家往往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但也许适合于做市场决策,因为他们考虑的变量多,很多别人没注意到的信息他能注意到,这种人有可能是孔子说的‘敏于行而讷于言’。事实上,我的公司大部分销售主管,还有负责营销和销售的高管,大多是这样的人。”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稻盛和夫特别推崇的
吕坤《呻吟语》中对人才的分类:“深沉厚重,乃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乃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乃第三等资质。”稻盛和夫说,他手下的强将,往往是那些看似不那么出众,甚至让人觉得“没有跳槽能力”的人。他们有内省、克己、羞怯之心,能够倾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迹象,在重大关头能够不按常理出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