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黄汤配料
出《傅青主女科》卷上带下方。组成:山药一两(炒),芡
主治为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舌质红,苔黄腻的固涩剂。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山药30克(炒) 芡实30克(炒) 黄柏6克(盐水炒) 车前子3克(酒炒) 白果10枚(碎)
【用法】水煎服。
【功用】固肾止带,清热去湿。
【主治】妇人任脉不足,湿热侵注,致患黄带,带下粘稠量多,色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舌质红,苔黄腻。
【方解】 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不化津,津液反化成湿,循经下注于前阴,故带下色黄、粘稠量多,其气腥秽。治宜固肾清热,祛湿止带。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曰:“山药之补,本有过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胜于山药”,故公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肾虚得复,清热湿祛,则带下自愈。[1]
【运用】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 易黄汤配料
5 加 昧 易 黄 汤 治 疗 黄 带 1 5例 临 7 0 5 寇 瑞 丽 山东 省 临 沂 师 范 学 院 医 院 ( 沂 2 6 0 ) 观 对 5 摘 要 目的 : 察传 统名 方加 味 治疗黄 带 的疗 效 。方 法 : 1 5例 黄 带 患者采 用 易黄 汤加 味 (山 芡 车 银 为 药 、 实、 前子 、 杏 肉等 ) 基 础 方进 行辨 证 加味 治疗 。结 果 : 5 治愈 1 0例 ,总有 效 率 0% 本 清 止 1 0 。结 论 : 方具 有健脾 利 湿、 热解毒 、 带之 功 。 中 主题词 带下/ 医药疗法 易黄 汤/4疗应 用 笔者从 2 0 0 4年 2月 ~2 0 在 0 6年 2月 , 本 院 门诊 秽, 倦 腰痛 膝 软 , 怠 乏 力 ,舌质 淡 红 、苔少 或 薄 黄 , 欲 食运用 易黄 汤加味 治疗黄 带 1 5例 , 5 取得较好 临床疗效 , 脉滑 数或濡 缓 。 带兼夹 血丝 者 1 例 , 减少 , 黄 7 黄带兼 黑 现报 道如下 。 者 9例 , 隐 痛者 9 例 , 腰 8 阴痒 者 2 宫 6 5例 , 颈糜 烂 者 1 5 年 临床 资料 1 5例 病人 中 , 龄 最小 15岁 , 大 最 例, 例 乳腺 增生 者 7例 。 附件炎 者 7 , 5 1  ̄2 岁 O例 , 1 3 8岁 ,5 0 1 2 ~ O岁 5 3 ~4 8例 , 1 O岁 6 2 治疗 方法 本 组病 例 均采 用健 脾利 湿 , 热解 毒 清 4 ~ 0岁 1例 ,1 5 5 其 7例 , O岁 以 上 8例 ; 中 病 程 最 短 为主 法 。方 药 以易黄 汤加 味 , 基本 方 : 芡 土茯 山药 、 实 、 O,l d 最长 2 已婚 1 3 , 0年 ; 4 例 未婚 12例 。 金 5, 0, 银 O, 苓 、 银花 各 1 g 薏 苡仁 2 g 车前子 、 杏 肉各 l g 临床 表 现 所 有 患 者 均 为 黄 带 , 多 质 粘 , 臭 量 气 红 藤 1 g 黄柏 6 。随症加 减 : 痛加 杜仲 1 g 川续断 2, g 腰 2、 8 70 09 0 陕 西 中医 2 0 年 第 3 卷 第 7期 1 g 腰骶 痛加 狗脊 1 g 腹 痛加 延胡索 、 5; 2; 川楝子各 1 g 0; “ 。《 为 主要 病机 。张景 岳谓 :妇人带 下色黄 者属 脾” 妇 紫 0;夹 血 丝 者加 赤 芍 、 参 各 1g 乳 腺 增 生 者 加 王 不 留 科 易知 录》 :任 脉积湿 , 说 “ 湿盛 主热 , 因不能生 精化血 , 橘核 各 1 g 纳差 者加 焦三仙 各 1 g 苍 术 1 g行、 2; 5, 0 。每 。 黄带 多 由脾脏 引起 , 故腐 败而成 黄带 ” 因此 , 而受累脏 剂 水煎 分 2次服 ,d为 1疗程 。外 阴瘙 痒者 ,日1 , 6 用 主要是 脾 肾肝 三脏 , 腑, 涉及经 络主要 为任带 二脉 。因 蛇床子 、苦参各 1 g 白鲜 皮 、 贞子各 1 g 黄柏 、 5, 女 2, 白芷 “ 为后天 之本 ” 生 化 之源 , 虚可 伤及 他 脏 , 主运 脾 , 脾 脾 0, g 药水 溶化 )各 1g 明矾 5 ( 水煎熏 洗 , 3 。 日 次 喜燥 恶湿 , 不健 运 , 化, 脾 转输 失 司 ,湿邪 内停 , 久化 郁 症状 消失 , 疗效 标 准 痊愈 : 有 半年 随访 未复发 ; 热, 下注任 带而致 带下色 黄 。 次“ 其 肾为先天之 本”主藏 带下减 1 2而更 医 ;效: / 无效 : 症状及 体征无 变化 。 精, 变 肾在妇 科 的重 要性应 占首位 。虽妇 科病种 繁多 , 5 其 疗 1 治疗 结果 痊 愈 1 0例 , 中 1 程 痊愈 者 1 6 化 各异 , 其病 因 , 详 则知 经 、 、 、 无不 与肾 带 胎 产及 杂病 ,例 ; 疗 程痊 愈者 2 2 3疗 程 痊愈 者 5例 ; 8例 ; 4疗程 痊 有 密切关 系 。 依 脾 肾为先天 之本 , 赖后天 濡养 , 虚及 肾 , 有 例 服 带下 减少 1 2而更 医。愈 者 1例 。 效 5 , 2疗程 , / 任 “ , 肾不能藏 精 , 带失 约而致带 下 。腰 为 肾之府 ” 所 以 , 6 7 总有效 率 1 0 。痊愈 率 9 . 7 , 0 多有腰 痛膝软 , 临床 常见带下量 多者 , “ 经来量 少 。经 水 典型病 例 齐某 , ,2岁 , 女 3 20 6 职工 。 0 5年 3月 1 出诸 肾” 肾虚精 血匮乏 , , 肝 故带 多而经少 。再者 , 主藏 日初 诊 。 黄带下 2年余 。患者于 2年前 因分娩体 主诉 : 血,主情 志 ,妇 人 多郁 ” 郁 怒伤 肝 , “ , 肝经 郁 火 内炽 , 下 虚 , 理不慎 , 调 质粘气 臭.
带下,又称白带,此为妇女常见多发病,俗有“十女九带”之说。临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质稠黏、有气味、腹胀便溏等为特征。现代医学中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病,都可见到带下症状。中医认为,带下的产生,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关键在脾虚。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伤及任、带二脉,固约无权,而成本病。治疗以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为法,使脾健湿去热清,则带下自止。采用易黄汤加味治疗。
组成:山药15克,芡实15克,黄柏10克,车前子20克,白果(去壳)10个,加入金樱子15克、鸡冠花15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早晚分服。
加减法:若带下赤白相兼,加丹皮、海螵蛸各10克,止血除带;小腹胀痛,加香附、乌药各10克,调气止痛;食欲不振,加砂仁3克、谷麦牙各15克,醒脾健胃;体虚头晕乏力,加党参、黄芪各15克,益气补虚;腰酸痛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0克,补益肾气;阴部瘙痒,小便短赤,加龙胆草、山栀各10克,清肝利湿;另外,可用蛇床子20克、黄柏15克、明矾10克、苦参15克、槟榔15克,煎水熏洗阴部,功能杀菌止痒。每日煎洗两次。
加味易黄汤,是易黄汤加金樱子、茯苓、白术、鸡冠花而成。方中山药、芡实健脾益肾固本;黄柏、车前清热化湿解毒;白果固任止带。加入茯苓、白术增强健脾去湿之效;鸡冠花收敛止带;金樱子味甘涩,功能固精,与芡实同用,具有涩精止带之作用。诸药合用,对湿热带下有良好的效果。
注:对年龄40岁以上的妇女,若带下赤白,其味腥臭异常,需结合西医检查。
本篇文章来自<A 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3/09/15/25/01/11.htm 加味易黄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临床观察
加味易黄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临床观察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222003)王立群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易黄汤笔者采用《傅青主女科》易黄汤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57岁,其中20岁以下6例,21岁~40岁38例,41岁以上10例,20~40岁者占70%;病程1年以内者16例,1~3年者27例,3年以上者11例。1.2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异常感觉,如发痒、发热或排尿不尽,尿道口溢脓,伴腰部酸痛,少腹痛,睾丸胀痛,会阴部及阴茎烧的痛,以及头晕、耳鸣、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有阴茎勃起不坚、早泄、阳痿、遗精、不射精、射精痛等性功能异常的表现。1.3诊断依据:本组病例均有上述临床症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反复发作1年以上,并兼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既往确诊有前列腺炎病史;②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肿大、压痛、前列腺液检查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③8超检查发现前列腺肿大,大于2×3×4cm。2治疗方法基本方:炒山药30~60g,炒芡实30~60g,盐黄柏10.....
易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
组成山药(炒)、芡实(炒)各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碎)10枚。用法水煎服。主治清热利湿,收涩止带。用于阴道炎属湿热下注者c症见阴道痒痛,带下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口干口苦,。已胸烦闷,舌苔黄腻,脉弦。加减如阴血不足者,酌加生地黄、阿胶、山萸肉以补陲养血;如湿热偏热重者,酌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嘉见乳胁胀痛,头痛,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者,酌加龙胆草、山栀子、大黄、车前子以清泻肝火,渗利湿热。方解方中以山药、芡实调补奇经,山药可专补任脉之虚,益脾肾而收涩治带;更配车前子则祛湿之功益显,适用黄柏清热祛湿止带;白果甘苦而涩、性平,可清肺胃而止带。全方涩利并施,清补兼用,取清利以化湿热,取补涩以止带下。来源《傅青主女科》。相关热词搜索:什么引起肾虚肾虚会引起尿频吗女人肾虚会脱发吗肾虚吃六味地黄丸(编辑:
) 易黄汤作者:王付 发布时间:2012-02-0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23
【组成】 山药炒,一两(30g) 芡实炒,一两(30g) 黄柏盐水炒,二钱(6g) 车前子酒炒,一钱(3g) 白果碎,十枚(1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热益气,化湿止带。 【药理作用】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 湿热气虚证。带下色黄,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臭秽,或阴部潮湿,肢体困倦,四肢无力,神疲气短,舌红苔黄,脉弱或数。 【西医病】 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过敏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气虚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湿热蕴结,气虚不固所致。湿热蕴结,下注下迫,则带下色黄,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臭秽;湿热浸淫,则阴部潮湿;气虚不能温养,则肢体困倦,四肢无力,神疲气短;舌红,苔黄,脉弱或数,皆为湿热气虚之征。治当清热益气,化湿止带。 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止带;山药益气固涩止带,与黄柏相用,补不留邪,泻不伤正,共为君药。脾虚湿注,以芡实健脾固涩止带;白果收敛止带,助山药健脾固涩止带,共为臣药。湿热下注,以车前子利湿清热止带,与黄柏相用,以增清热祛湿之用,为佐药。诸药配伍,以奏清热益气,化湿止带之效。 配伍特点:燥湿药配利湿药,以治带下;益气药配治湿药,兼顾虚实。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湿热气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神疲气短,带下色黄,舌红苔黄,脉弱或数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加白术、扁豆,以健脾化湿止带;若湿热明显者,加泽泻、栀子,以清热燥湿止带;若阴部瘙痒者,加苦参、地肤子,以燥湿清热止痒;若阴部潮湿者,加苍术、木通,以利湿通淋等。 3.注意事项:寒湿证者慎用本方。 【附方】 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一两(30g),生龙骨捣细,六钱(18g),生牡蛎捣细,六钱(18g),海螵蛸四钱(12g),茜草三钱(9g)。水煎服。功用:健脾止带,收敛理血。主治:脾虚赤带证。带下赤白相兼,清稀量多,经久不愈,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弱。 易黄汤与清带汤均能治疗气虚带下证,易黄汤用黄柏、车前子等,功用偏于清热燥湿,利湿止带,治疗气虚夹湿热证,带下以色黄为主;而清带汤用茜草、海螵蛸等,功用偏于化瘀止带,治疗气虚夹瘀者,带下以色赤为主。 【方论选录】 傅山:“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也。” 【方歌】 易黄汤中芡山药,黄柏白果车前子, 湿热带下夹气虚,补气清热与利湿。 【方名】完带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分类】补益剂-补气 【组成】白术(30克)山药(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2克)黑芥穗(2克)柴胡(2克) 带下之证多与带脉有关。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围腰一周,有如束带,能约束诸脉,所以有“诸脉皆属于带”之说。如果带脉失常,不能约束则为带下。本方肝脾同治,量大者补养,量小者消散,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为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不止的常用方,服之可舒肝木,健脾运,消湿浊,从而使绵绵之白带完全中止,故名“完带汤”。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用法】水煎服。 【禁忌】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方解】"本方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 【病机】 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配伍特点】 诸药相伍,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辩证要点】 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运用 1.本方主治白带。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证治要点。 2.若湿热较重,带下兼黄色者,宜加黄柏、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而见小腹疼痛者,宜加炮姜、盐茴以温中散寒;腰膝痠软者,宜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日久病涉滑脱者,宜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3.可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属肝脾不和,湿浊下注者。 文献摘要 《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方歌 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
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完带汤治疗滑精的辩证思路
作者:陈兴华湖北省江北监狱医院434110 原帖链接:http://www.iiyi.com/med/reply-2024806-11923759-2.html#pid11923759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 陈皮、黑芥穗、柴胡组成,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晄白,倦 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临床上,用完带汤治疗滑精一例, 效果满意,现将其辩证思路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患者,男,27岁。2007年9月3日来诊,诉与女友分手后,常手淫。半年后, 出现滑精。辗转治疗2年余,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益加重,以致需要经常换短 裤。 查看患者以前的病历,有的医生认为是相火过旺,用三才封髓丹和龙胆泻肝汤; 有的医生认为是肝经湿热下注,用龙胆泻肝汤;有的医生认为是肾气不固,用金锁固 精丸;有的医生认为是心脾两虚,用归脾汤;有的医生认为是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 汤;有的医生用桂枝龙牡汤,有的医生用知柏地黄丸,有的医生用六味地黄丸,还有 的医生用单方、验方等等。总之,凡是治疗滑精、遗精的方药几乎都用到了。细察病 人: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语音低微,口淡无味,纳谷不香,诉大便溏泄,一日2~ 3次。舌淡苔白,脉弱。诊断:滑精。病机:肝郁脾虚、带脉失约、精关不固。处方 如下: 炒白术30克、山药30克、吉林人参10克、白芍15克、车前子10克、苍术10 克、甘草3克、陈皮6克、黑芥穗6克、柴胡6克、金樱子15克、芡实30克。7剂, 1日1剂,水煎服。嘱:吉林人参用200毫升水,浓煎取汁,分3次口服,并将吉林 人参食用;服药期间禁食萝卜;药服完后,一定要来复诊。 病人离开后,笔者内心忐忑不安,用治疗带下的完带汤治疗滑精会有效吗? 9月10日,患者来复诊,进门就说:“陈医生,我早点来找你看病就好了,你看”, 边说边解裤子,短裤是干的。仔细察看,患者面带笑容,语音较前洪亮,精神也较以 前为好,舌淡苔白,尺脉沉。效不更方,继服完带汤加味。炒白术30克、山药30克、 吉林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10克、苍术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黑芥 穗6克、柴胡6克、金樱子15克、芡实30克。15剂,1日1剂,水煎服。 9月24日,三诊,患者自述近10天没有滑精,精神饱满,面有光泽,食量增加, 大便成形,舌淡红苔薄,尺脉沉。服健脾益气、摄精止遗中药,调治月余而愈。 这是用完带汤治疗滑精的典型案例,完带汤为什么可以治疗滑精?男子的滑精和 女子的带下都是从前阴而出,只是叫法不同。带脉,起于季肋,斜向下行到带脉穴, 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至少腹。男女都 有带脉。女子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病机;男子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 滑精的病机之一。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肝郁脾虚,带脉失约,精关不固的滑精,可 以大胆使用完带汤治疗。方中重用白术、山药、金樱子、芡实为君,意在补脾祛湿, 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金樱子、芡实并有固肾止精之功。臣以人参补脾益肾, 以壮元气,生精止遗。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调 达而脾土自旺;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分利,并消除人参的壅满之弊;佐以 陈皮之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黑芥穗、柴胡之辛散,得 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配,使脾气旺 盛,肝气调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滑精自止。
观察完带汤加味治疗非 炎性 带下过 多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10例 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 , 摘要 目的 : 将 5 O例 采 用完 治疗组 7 对照组 8带汤加味 治疗, 0例采 用青柏 洁身洗液和 保妇康 栓 治疗。结果 : 4 3 而对 照组 总有效 率仅 为 治疗组 总有效 率 为 8 . % ,8 8 两组 比较 , O 0 。结论 :2.% , P< .1 完带汤加味 治疗非炎性 带下过多疗效明显。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 带下病 ; 完带汤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 , 、 、 色 质 气 1 临床 资料 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味发生异常 , 为妇科常见 11 一 般 资料 . 5 04年 ~ 两 组 10例 均 为 我 院 20 如 病。在某些生理性情况下也可出现带下量增多 , 08 20 年带下过多且阴道分泌物检查 未见 致病菌及 月经期前后、 排卵期 、妊娠期而无其他不适者 , 为生 炎性 细胞 的就诊 患者 。年龄 2 — 2岁 , 1 4 平均 32岁 ; 非 色 质 理性 带下 , 生 理 期 出 现 的 带 下 明显 增 多 , 、 、 病程 3个 月 ~ 经 阴 宫 3年 ; B超 、 道镜 、 颈 液 基 细胞 气 味发 生 异 常 , 伴 全 身 或 局 部 症 状 者 , 为带 下 或 称 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宫内节育器 , 且无 其他 内科 过 多。 目前 西 医治 疗 多根 据 阴 道 分 泌 物 的实 验 室 合并 症 。将 其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7 0 O例 和对 照 组 8 以局部用药(检查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 阴道上 外洗 、 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 病情程 度基本一致 , 且所 药)为主 , 临床上常可见 阴道分泌物 的实验 室检 但 有数据 经 统计 学 处 理 均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5 , P>0 0 ) 查未见 致病 菌及 炎性 细胞 , I I 带 阴道 清洁 度 I~ I, 下 I 具有 可 比性 。 无臭 或 带腥 味者 , 部 用 药 效果 不 佳 。量 明显 增 多 , 局 . 12 诊 断 依 据 色 全 部 患 者 均 有 带 下 量 多 , 白或 04年 ~ 08年采用 完 带 汤加 昧 治 疗 本病 笔者 于 20 20 绵绵不断 , 淡黄 , 无臭或伴腥 质稀薄甚至清稀如水 ,70例, 疗效满意, 并与用 青柏洁身洗液 和保妇康栓 无 臭 味 , 阴部瘙痒 , 下 面色 白甚 者 晦黯 , 腹 隐痛 或 0例进 行对 照观 察 ,治疗 的 8 现报告 如下 。 有 冷感 , 者腰酸畏寒 , 因劳累、 交后加剧 , 甚 常 性 伴 方用 柴胡疏肝散加减 : 胡 1g 白芍 2 g 枳壳 1g 柴 0 0 0 0 烊化)0 川芎 1g 益母草 1g 川断 1g 阿胶( 1g 0 2 0 0 5 0 香 附 1g 台乌 1g 当归 1g 桃 仁 1g 红 花 香 附 1g 山楂 1g 陈皮 1g 炙 甘草 5 。 0 5 0 g g O 5 5 g 5 延胡索 lg 佛手 1g 山楂 1g 炙甘草 3 。 附 典 型病 例 2 寒凝 胞 宫型 女 3 未育 。于 2 0 李某, ,6岁, 4日初诊 。经前 0 7年 4月 1 症见 经期 腹 痛 或 经 后 少 腹 隐 痛 , 冷 痛 剧 , 遇 得 痛连腰 背 , 温痛稍缓 , 腹痛 , 得 每 遇冷 痛剧 , 年 于春 冬季节痛 经血量 少有瘀块 。查 : 经频繁 , 面 四肢末 端欠 形体较 丰 , 白, 月 并 舌温则 舒 , 经 量 少 而 不 畅 , 伴 有 四肢 不 温 , 质 舌淡苔白, 温, 气滞血瘀 。方用温 脉沉 紧。辨证 为寒凝胞 宫, 苔 脉沉 紧。其病 因多为素 体虚寒 ,淡 , 白, 喜食 生 附片 5 肉桂 6 吴茱萸 1 g 台乌 1 g 小茴 经汤加减 : g g 0 0 加 寒 经 经冷 , 之感 受 寒 湿 , 邪 客 于胞 宫 , 脉凝 滞 , 行 0 3归 0 - O O g 香 1 g ” 2 g 川 芎 l g 干姜 lg 细辛 3 延 胡索 不 畅而腹痛 发作 。治宜 暖 宫 散寒 ,温经 通 络 。方 用 0 。每 日 1剂, 1g 分两次服 , 水煎 , 两 共服 3剂 。服 1剂痛缓 , 制 先 6 g温经 汤加减 : 附 片 ( 煎 )g 肉桂 5 干姜 1g 0 每 剂痛止。嘱患者 以后连服 3个 月经周期 , 次 月经 来潮前 3 0 5 0 2 吴茱 萸 1g 当归 1g 台乌 1g 川 芎 1g 制 经 未 天服 此 方 3剂 , 过 3个周 期 治 疗 , 再 出现 经 前 腹 痛 。 0 O g 香附 1g 延 胡索 lg 细辛 3 。 4 体 会 3 气 血亏虚 型 痛经病 , 辨 临床 常见 , 治时应首先考察病 人体 有 痛 伴 症 见经期 小腹 隐痛 , 坠胀 感 , 喜 揉 按 , 腰 病 气 寒 质 之强 弱 , 邪之 盛 衰 , 滞 与血 瘀 之 轻 重 , 热 之 面色苍 白 , 晕 眼花 , 经 量 稀 少 , 淡 ,酸腿软 , 头 月 舌 苔 总的治疗 原则是 “ 不同 , 痛则不通 。 其 通则不 痛 , ”薄白, 肝 或 脉细弱。其病 因多为素体虚弱 , 肾亏虚, 通” 气滞 者疏 而通之 , “ 法各有不 同, 血瘀者活而通 血海不足,久病后气血亏虚 , 胞宫失养而致腹痛隐隐。 之, 寒凝 者 温 而 通 之 , 弱 者 补 而 通 之 , 法 不 一 , 虚 治 熟地 (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 : 1g 砂仁拌 )5 气血畅行则痛经消矣 。 殊途 同归 , 5 2 0 5 当归身 1g 杭白芍 1g 西党参 3g 炙黄芪 1g 收 20 0 6 ( 稿 日期 :0 8— 9—1 ) · 6 2· 湖南 中医杂 志 08年第 2 20 4卷第 6期 (总第 12期 ) 4 并发症 ; 外阴无潮红和色素异常, 妇科检查 : 无苔藓 滴虫 感染 、 菌 感 染 、 真 子 淋球 菌 感 染 、 宫 内膜 炎 、盆 样变及溃疡 ,阴道 通 畅 , 见 较 多 白色蛋 清 样 分 泌 可 ; 3 肿瘤引起 的 白带异常 腔炎和宫颈炎 等引起 ) ( ) 宫 子 活物 , 颈光滑 或轻 度糜 烂 , 宫 大小 正 常 , 动度 正 宫 子 ;4 阴道 异物 ( 颈肿 瘤 、 宫粘膜 下 肌瘤等 导致 ) ( ) 双侧 附件 未扪及 包块 ,常, 无压 痛 。 各 。 引起 的 白带异 常 ( 种 异 物 引 起 ) 近代 医家 多 针 2 治 疗方 法 对 炎症所 致 带 下 病 进 行 研 究 治 疗 而忽 略非 炎 性 带 . 21 治疗组 采 用 完 带 汤 加 味 治 疗 。处 方 : 参 党 但 使 下病 , 其所 致 症 状 的 确 影 响 正 常 生 活 , 用 炎 症 3 g 白术 1g 白芍 1g 淮 山药 2 g 苍 术 1g 0 5 5 0 5 而运 用 中医从 脾 带 下病 的方法 进行 治 疗 效果 不 佳 , 陈皮 lg 柴胡 lg 黑荆芥 1g 车前子 1g O O 5 5 肾辨证论治该病 , 以完带汤加味治疗在 临床上的确 甘草 lg 腰 O 。如下腹 有冷 感 、 酸 畏寒 、 便 清长 或 夜 小 能取得 理想效 果 。尿多 、 O、 面色 晦黯 等 肾阳虚症 状 明显 者加 肉桂 lg 黄 完带汤出 自《 , 升 傅青主女科》 具有健脾益气 、 0、 O、芪 3 g鹿 角霜 lg潼蒺 藜 lg菟丝 子 1g O、 t 5 。每 E 1 阳除湿 止带 的作 用 。方 中党 参 、 淮 甘 白术 、 山药 、 草 剂 , 煎 , 早 晚 2次 内服 。7天 为 1疗 程 , 病 情 水 分 据 益 气健 脾 ; 术 、 苍 行 陈皮 燥 湿 健 脾 , 气 和 胃 ;白芍 柔 轻重用 药 1~ 3个 疗程 。 肝; 升 柴胡舒肝解 郁 , 阳除湿 ; 黑荆芥人血分 , 祛风 22 对 照组 . 采用 国药 控 股 深圳 中药 有 限公 司 生 车前 子利水 胜 湿 。如 肾 阳虚 症 状 明显 则 加 肉 胜湿 ; 产 的青 柏 洁 身 洗 液 行 阴 道灌 洗 、 浴 ; 南 碧 凯 药 坐 海 桂、黄芪、鹿角 霜、潼蒺藜 、 菟丝子。现代药理 学研 业有限公司生产 的保妇康栓 1 ( .4 ) 粒 17g 行阴道纳 单 抑 究表 明 , 味 白术 可 提 高 免 疫 力 , 制 动 物脾 细 胞 药 。上药 均为 每 日 1次 ,治疗 7天 为 1 据病 程 疗程 , 延长淋 巴细胞 寿命 , 体外培养存活率 , 还具有 明显 长短 用药 1~2个 疗程 。 .
完带汤治疗经期延长56例
完带汤治疗经期延长56例678400 云南德宏州人民医院 李文艳提要:用完带汤加味治疗经期延长56例,服药1~2个疗程内血止、月经正常者38例,2~4个疗程月经正常者15例,4个疗程病情仍发者3例,总有效率为9416%。关键词:经期延长 中医治疗 完带汤 笔者10年来用完带汤加味治疗56例经期延长患者,收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第4版)月经延长的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期延长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一般经量不多,但亦偶见过多或过少。未婚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18~28岁16例,29~42岁28例,42岁以上者12例。病程最短8天,最长3个月。月经初潮年龄13~16岁,周期24~31天54例,无规律者2例,行经3~6天,经量正常38例,量少8例,量多7例,痛经6例;未孕14例;足月产35例,早产2例,剖腹产5例,人工流产32例,自然流产4例。曾服宫血宁及云南白药治疗未愈12例,服避孕药治疗未愈2例。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以完带汤为基本方治疗。处方:潞党参、白芍、车前子各15g,淮山药、炒白术各20g,苍术18g,柴胡、陈皮各9g,黑芥穗10g,甘草6g。若经色淡质清,面萎黄,四肢无力,腰酸坠,带下多,舌质淡,脉濡滑,系脾肾两虚明显,用基本方选加寄生、菟丝子、续断、阿胶、芡实、莲子、金樱子、乌贼骨、茜草炭、地榆炭;若经色暗,夹小瘀块,小腹坠胀,舌有瘀点,脉细滑微弦,为气虚有瘀,用基本方选加益母草、赤芍、桂枝、炒艾叶、蒲黄炭、玄胡等;若经色红,时而量多,并口燥咽干,心烦口苦,而腰腹症状不明显,舌红,脉细滑数,为阴虚血热之症,用基本方选加生地、麦冬、丹皮、地骨皮、黄芩、芡实、莲子、益母草、炒藕节。笔者临床所治,以脾肾两虚夹瘀最为多见,需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参照上述加减化裁即可。每日1剂,每剂3次温服,每4剂为1疗程。血未止者,可连服2个疗程停药,少数患者,下次经期如再延长,又继服1~2个疗程。3 治疗结果服药1~2个疗程内血止,下次月经正常者38例;服药后经净,下次经期又延长,再继服1~2个疗程后月经正常者15例;服药4个疗程,病情再发者3例(后经查2例为血小板重度减少,1例为子宫肌瘤引起)。总有效率为9416%。4 典型病例赵××,女,46岁,1997年9月6日初诊。诉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经期延长达半月,此次行经第12天,经量不多,色淡红或呈浅咖啡样,淋漓不净,伴腰酸坠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证属脾肾两虚夹瘀。治以健脾化湿,固肾化瘀。拟完带汤加味:潞党参、白芍、车前子、寄生、续断、益母草各15g,淮山药、炒白术、阿胶各20g,苍术18g,柴胡、陈皮各9g,黑芥穗、茜草炭、地榆炭、芡实、莲子各10g,甘草6g。服药2剂,经止,余症随之好转,随访月经正常。5 讨 论经期延长因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不固所致,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故治应以补虚为主,法当扶正,正复则经自调。虽有血热,但出血日久,气随血羸,摄约无力,以致出血不止〔1〕,因而血热亦为气虚夹热。又因出血日久,无瘀亦瘀,既有离经之血,定有瘀血内停,以致血不循经,出血不止〔2〕,故虽有瘀阻,实属气虚夹瘀。张景岳《妇人规?经不调》曰:“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又《妇人规?用药法》曰:“凡今妇人,十有九虚”。因此,笔者认为,治疗经期延长,健脾化湿、补肾固摄应贯穿始终,至于疏肝解郁、养阴清热、化瘀止血等法,应审因兼治。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是专用于治疗脾虚带下病的经典方。笔者以为,既然脾虚带下乃水湿内停下注,肾虚带下乃精气不固而下泄使然,而脾肾两虚,血不固摄又是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那么,经血延长与脾肾两虚带下两者的病机类同,完带汤既然可止带,亦应可止血。方中潞党参、淮山药、甘草补气扶中,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共同健脾益气摄血;柴胡、白芍、陈皮舒肝解郁,使气机畅达,调和阴血;车前子利水除湿以涩血,黑接穗
完
http://wenku.baidu.com/view/54119f1152d380eb62946d7a.html
治月经色黄 月经挟瘀方处方:天花粉9克,黄芩、白芍、当归各5克,苍术、川芎各3克,甘草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色黄如泥,中医辨证属脾热经燥型,症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手足心烦热。 贝小倩 治月经挟瘀方 处方:当归、狗脊、续断、地榆各 12克,川芎、熟地、阿胶(烊化冲服)、茯苓各6克,肉桂3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天可见效。 主治:月经挟瘀,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经血色暗,条状或块状,小腹痛或不痛,面色青黄,不思饮食。 时璐晶 完带汤治痤疮、鼻炎验案
寻常性痤疮陈某,男,19岁,学生,1996年7月21日初诊。患者自诉3年来,面部经常出现紫红色丘疹,时有发痒,某院皮肤科诊断为“寻常性痤疮”,曾接受外用及内服中西药治疗,效否参半。查面部两颊及前额均有较密集的紫红色丘疹,挤压时有乳白色脂柱排出,有些已形成脓疱,边缘清晰,突起触手,压不褪色,小如米粒,大如绿豆,秋冬较轻,春夏尤著。脉舌正常。辨为肺胃邪热,上蒸面部,郁于肌肤,发为痤疮。投五味消毒饮加凉血行瘀药5剂,服之乏效。询及二便,谓饮食稍微不慎,常出现腹痛便稀,服藿香丸乃愈。窃思常法乏效,乃辨证欠当,应速易辙。27日复诊时,遂改依广州已故名老中医翰芬主任经验,投完带汤加味治之。处方:柴胡、白芍、苍术、白术、车前子、僵蚕、槐花各10g,益母草15g,党参、怀山药各20g,陈皮、黑荆芥各5g,炙甘草3g,5剂,日1剂水煎饭后服。8月23日三诊:服上方后,自觉疹伏面爽,出师初捷,击鼓再进,续服7剂后,痤疮消失,面容趋平。按:痤疮,是毛囊与皮脂腺分泌异常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男女青春期,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肺胃蕴热,上蒸面部,复感外邪,内外互结,郁滞肌..
完带汤治疗白带
完带汤治阴道炎、宫颈糜烂等症【方名】 完带汤
【出处】 《傅青主女科》 【分类】 补益剂-补气 【组成】 白术(30克) 山药(30克) 人参(6克) 白芍(15克) 车前子(9克) 苍术(9克) 甘草(3克) 陈皮(2克) 黑芥穗(2克) 柴胡(2克)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方解】 本方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致面色恍白;牌失健运,水湿内停,清气不升致倦怠便溏;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脉不固致带下色白量多、清稀如涕;舌淡白,脉濡弱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湿止带。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臣以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脾之力;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分利。佐以陈皮之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配,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化裁】 若兼湿热,带下兼黄色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日久病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清带汤药方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生山药30克 生龙骨(捣细)18克 生牡蛎(捣细)18克 海螵蛸(去净甲,捣)12克 茜草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固涩止带。
[主治]妇女赤白带下。
[加减]单纯赤带,加白芍、苦参各6克;单纯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9克。
清带汤药方(二)∶《辨证录》卷十一 [来源] 《辨证录》卷十一。
[组成] 炒栀子3钱,黄柏3钱,甘草1钱,白芍1两,车前子2钱,王不留行2钱,麦冬1两,玄参2两。
[用法]水煎服。
[主治] 妇人火热之极,带下色黑,甚则下如墨汁,其气最腥,腹痛,小便时必如刀触,阴门红肿,久则黄瘦,饮食兼人,口必大渴,饮水少觉宽快。
治妇女赤白带下。
另外: 生山药(一两)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海螵蛸(四钱,去净甲捣) 茜草(三钱)单赤带,加白芍、苦参各二钱;单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三钱。
带下为冲任之证。而名谓带者,盖以奇经带脉,原主合同束诸脉,冲任有滑脱之疾,责在带脉不能约束,故名为带也。然其病非仅滑脱也,若滞下然,滑脱之中,实兼有瘀滞。其所瘀滞者,不外气血,而实有因寒因热之不同。此方用龙骨、牡蛎以固脱,用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更用生山药以滋真阴固元气。至临证时,遇有因寒者,加温热之药,因热者,加寒凉之药,此方中意也。而愚拟此方,则又别有会心也。尝考《神农本草经》龙骨善开瘕,牡蛎善消,是二药为收涩之品,而兼具开通之力也。乌鱼骨即海螵蛸,茹芦即茜草,是二药为开通之品,而实具收涩之力也。四药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能开通,相助为理,相得益彰
清带汤外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2例疗效观察
老年性阴道炎是临床多发病,西医常用乙烯雌酚、抗菌素配合外用治疗,其疗效肯定,但常出现乳房胀痛,乳头着色,小腹不适及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笔者采用清带汤外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5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因绝经后天癸已竭,肾气渐衰,阴血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复感外邪,伤及任带二脉而致病。治以滋阴清热为基本法则。西医认为: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而引起炎症反应。 清带汤加减治“血精”一例(验方介绍之一)
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科方。组成:白术一两(炒),生黄芪六钱,龙骨八钱(煅捣细),牡蛎八钱(煅捣细),萸肉八钱(去净核),生杭芍四钱,海螵蛸四钱(捣细),茜草三钱,棕边炭二钱,五倍子五分(轧细)药汁送服。
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