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何原因造成服装企业高库存 如何解决库存?

 联合参谋学院 2012-12-20
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中普遍运用“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销模式,中间环节通过一年两次的订货会(春夏季、秋冬季)来沟通,代理商通过对当地的销售预估来决定订货量。

  长久以来,中国服装企业的生产都是以量取胜,以过剩的产量满足供应链下游环节的需求。但最近两年的过量生产却造成了服装企业高库存的危机。一起跟工厂网小编了解服装过量生产带来的危机!

  一份清科研究中心关于中国服装企业高库存引发的担忧最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中国服装企业现阶段高库存现象已经在诸多企业中凸显出来,这种现象意味着企业的大量资金占用,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更有甚者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对于服装企业而言,库存积压带来的商品折价更是牵动其正常运营。

  在清科研究中心看来,目前,高库存现象已经在不同服装领域表露出来,李宁、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的高库存现象尤为突出。

   从2011年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看,李宁的存货总额达1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15.5%;美特斯邦威存货约25.5亿元,占总资产的 29.8%;海蓝之家存货总额约38.6亿元,占总资产的56.82%。不仅如此,七匹狼、九牧王、森马等品牌的存货数量也居高不下。

   虽然已经有许多服装企业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比如控制需求的准确性,2012年李宁公布的第四季度订货会数据显示,订单金额及订货量均有20%的下降幅 度,公司有计划的控制了订货总额,希望在年底使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又如多渠道处理剩余存货,美特斯邦威从2011年开始着手折扣店的开设及网络销售的推 广,截止到年底,完成了近300家折扣店扩张。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表面看来,这些措施可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却并不是长久的发展之策。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尽管不同企业的高库存成因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内部,但从整体行业来看,导致中国服装企业高库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消费者需求把握不足,粗放式的生产模式造成需求扩大。

   长久以来,中国服装企业的生产都是以量取胜,以过剩的产量满足供应链下游环节的需求。服装企业在销售渠道中普遍运用“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销模 式,中间环节通过一年两次的订货会(春夏季、秋冬季)来沟通,代理商通过对当地的销售预估来决定订货量,这种不准确的判断与消费者实际需求存在很大误差, 代理商往往订购较多的商品以备断货,品牌商也储存较多的商品以备补货,这种双方面的需求扩大的“假象”最终给库存造成了多余的压力。

  其次,供应链环节缺少信息化建设。

  从运营模式来看,中国服装企业基本不负责生产过程及销售终端,为了对合作商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供应链环节的资源共享及反应速度,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成为重中之重。

  在业内专家看来,高库存背后是服装企业在品牌定位、设计理念、销售渠道上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疯狂打折带来短期销售高峰的背后,服装品牌的边际效应却在递减,并且很容易损害品牌形象。合理控制、预防高库存的产生远比如何消化库存更具战略意义。

  “现在是冰火两重天。”衣联网负责人龙昌伟表示,对于服装企业,今年是2008年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有部分企业因为及时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快车,因而发展势头强劲。

  服装批发平台衣联网负责人龙昌伟表示,自从去年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后,今年公司同期线上销售获得了近150%的利润增长。

   许多商家表示,随着网购时代的兴起,一些价廉物美的二、三线品牌服装在网上已可方便购买。因此,作为实体店,只有走中高端品牌道路,并形成整体商圈,为 消费者打造一个良好、舒适、方便的购物环境,才能吸引消费者。而且,与网络商店相比,服装实体店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只有提高服装店的个性化服务水平,打 造专业化的销售团队,实体店才有希望拥有立足之地。

  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缓解企业库存压力,但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龙昌伟认为,企业本身必须不断地提高研发能力,关注天气、经济和政治因素对服装行业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